[十七歲那年]
旁聽席坐了二十餘人,法庭內分外安靜。鄭念慈裁判官讀出判詞時,音量細小,中間竪立了多重防疫夾板,鄭法官以口罩夾把口罩繩子綁在頸後,口罩的阻隔讓其聲音更細小。旁聽席多為中年男女,有人伸長了脖子身體傾前,期望可以聽清楚一點法官的話。
隱隱約約的案情從法官口中吐出,均對被告人不利。「群眾聚集叫囂,被告說出所謂『隻揪』這句話,引致起哄。」「被告冚了警員左頭盔的位置」「被告拉扯警棍至警員失重心」。
然而,法官亦指出,被告在法庭上聲稱,被拘捕時於警車上及回到警局後,多次被警員掌摑,被告亦沒有犯罪紀錄,年紀輕,醫生亦證明他患有自閉症。不過,法官認為被告在庭上作供時「表現正常」,法官「肯定」被告病況不影響被告,指他能夠理解及明白拘捕等手續。
對於被告指自己被掌摑,裁判官鄭念慈認為不可信。鄭指出,驗傷報告只有皮外傷,相信是拘捕時造成,法官亦分析指,警員讓被告在落口供前打電話接觸母親,被告卻沒有在當時向母親投訴。鄭念慈指,若警員要毆打或掌摑被告,可以不批准他致電回家,「豈非更乾手淨腳」。裁判官說,被告的指控「令人難以信服,全屬捏造。」
近日坊間關注未成年人審訊情況。司法界近月亦為裁判官舉辦量刑工作坊,提醒法官「基於公眾利益,對嚴重案件的少年被告判以阻嚇性懲罰」。上訴庭亦已表明「年輕」不是重要減刑考慮。
今次被告人犯案時17歲,而跟據法例,16歲以下未成年人落口供才需要家長陪同。鄭念慈指,被告在法庭雖然稱落口供前被威嚇,但他並不相信,認為落口供過程沒問題。
事發為2019年10月20日九龍大遊行晚上,彌敦道及窩打老道群眾聚集。裁判官指,片段裡有人罵警察「毅進仔你幾多錢一個月」,群眾亦有人要求警員出示委任証,而警員要求示威者出現身份証。雖然片段沒拍得被告向警方要求「隻揪」,但鄭念慈指,被告「肯定有說過」,因為作供的警員誠實可靠,說的話合情合理。
鄭念慈形容,本來現場群眾情緒是「口角」,主要是峙一方嘲笑警察收入,但被告後來說了「死黑警,過嚟隻揪」,按裁判官理解,「隻揪」意思是「對打」,意圖令現場情況「從口角提升至動武」。故此,被告「肯定」有挑動現場情緒,令現場人士更仇視警察,擾亂秩序,影響社會安寧,故判處被告第一項罪名「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罪名成立。
鄭念慈指,之後被告不肯出示身份證,「並襲擊兩名正常執行職務警察」,兩項襲警罪名成立。
現在已經19歲的被告,身型健碩,闊肩斜膊,額前髮陰向下梳,他穿了白色恤衫,打了黑色領呔,在聽判詞時全程站立,頭下垂,眼睛瞇成一線,口罩上面部皮膚通紅。當聽到罪名成立後,旁聽席有中年男士搖搖頭。
之後,鄭念慈和辯方大狀就判刑展開了討論。鄭裁判官此時說話音量比之前大聲,身體動作亦更多。
鄭上身向後倚,背靠椅子,先聲明:「我會拿報告,但會拿『困起佢』既報告。」
辯方大狀試探着:「會不會拿更生中心? 」
鄭:「吓,佢嗌『隻揪』喎,令現場升溫喎,危害公眾安全,那時警民關係不好,佢唔只挑釁,令口角現場變成襲警。雖然年紀輕無案底,但冇悔意,我要判處一定時間既紀律性訓練,只係更生中心不足夠。」
辯方大狀:「現場原來情況不太嚴重。」
鄭:「就係原來不嚴重,佢叫雙方過來『隻揪』(鄭攤一攤手)咁至入第一條罪。」
辯方:「佢有情緒病自閉症,受到現場氣氛挑釁,不是冇道理咁樣做。」
鄭:「吓,佢『有道理』叫警察過來『隻揪?』
辯方:「不是這個意思。」
鄭:「佢無後悔喎,叫完『隻揪』之後,警察查佢身份証,佢打差人,打完一個第二個。佢又唔認罪,無悔意,成年人我判咗監啦。」
辯方:「佢唔係無悔意架…..」
鄭:「佢後悔咗啲乜嘢呢?」
辯方大狀呈上被告自己寫的求情信,是幾張在橫間紙上用原子筆手寫的英文信。
然而鄭念慈翻閱該幾張白紙說,批評道:「Mr Ng (辯方吳宗鑾大狀),你有無睇過架,究竟寫呢封信佢寫得有幾認真?我就咁都睇到幾個錯字,用白油(塗改液)油咗啲未乾又寫落去,我都睇唔到上面寫乜。連抄多一次都唔去做。」
吳辯方大狀引述信中段落,以英語讀出:「佢話自己既行為inappropriate, truly sorry and apologize for this.」
鄭反駁:「向邊個道歉呢?」
吳大狀:「向受害者道歉,向法庭道歉。」
鄭回應:「佢向我道歉做乜?佢又唔係打我。你話佢有悔意?我看唔到喎。」
鄭念慈表示押後判刑至十四天後,期間索取勞教中心、教導所報告,鄭強調會判以「長時間紀律性訓練」,更生中心報告則也會拿,但只是「順便」他表明不傾向判處。
鄭說,現已19歲患有自閉症的被告,需要還押。三名警員已在後段準備好架勢,站在被告附近圍成了半圓型,待求情完畢,被告就被帶入犯人欄的木門後,旁聽席一名中年女情親友流着淚,二十多名旁聽者靜默着離開。
「隻揪」這個詞語,在反修例運動可以追溯至更早。2019年7月初,一名男警於旺角驅散示威者時,曾跟現場市民對罵,期間警員曾說「埋嚟呀!」「認住我呀!」「隻揪呀!」該警員於運動期間被受注目,有「隻揪Sir」之稱號。
這天下午太陽曬得酷熱難當,午飯時間,一名鬢髮斑白的伯伯,和一位穿裙子的微胖女孩,守在九龍城法院的囚車出入口處。等了一個半小時,其中一輛囚車駛出,女孩獨個兒追着囚車,拿着手機開啟了小電筒,高舉着手臂大喊:「陳XX (男孩名字),撐住呀!」
烈日當空,女孩把手機的小電筒開啟了,這點小光被大太陽淹沒了,但她仍然高舉手機,吃力地揮動那個看不見的小光點。囚車停在交通燈前,她追上前,高舉着手機,裙子吹得飄逸。囚車被茶色玻璃密封,裡面是不是坐着她關心的手足也不重要,送錯總比錯過好。
前期準備工作英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43例本土與校正回歸個案、明起不再校正回歸;苗栗3間電子廠出現確診、全縣單日確診人數超越北市;美國參議員搭乘軍用運輸機抵台,宣布將捐贈75萬劑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新增33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8例校正回歸、36例死亡,新增案例仍以新北市最多,但苗栗縣單日新增人數超越北市,單日新增75例,主因在於京元電子廠群聚案仍持續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京元電子的移工相對群聚風險高,已要求移工暫停上班,居家隔離期間薪資照付,將與勞動部討論移工宿舍如何加強管理、稽核,另外下週也會討論是否維持第三級警戒。
今天早上7點19分,美國3名參議員搭乘軍用運輸機抵達松山機場,並宣布將捐贈75萬劑疫苗,總統蔡英文也在接見議員時,表示十分感謝拜登政府伸出援手,「疫苗對台灣是及時雨,各位的幫忙,我們會銘記在心。」陳時中表示,目前廠牌還不知道,但因應各廠牌疫苗可能輸入,會在下週儘速完成其他廠牌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5月28日從歐洲送達的莫德納疫苗,預計下週配發第一批7萬劑,日本贈予的124萬劑AZ疫苗則預計在15日開打。指揮中心預計調整施打順序,除了先前已公布長照機構人員優先施打,也擬將洗腎病患、大學指考工作人員納入這波施打名單。陳時中表示,另外會考慮在高風險和中高風險的嚴重疫區,以及醫療不便的離島,增加配送比例。
■苗栗單日確診人數超越北市,明日起不再校正回歸
此波本土疫情從5月初爆發以來,雙北市確診人數都高居第一、二位,但今天北市首度和苗栗縣出現交叉。今天公布確診和校正回歸案例總計343例中,新北市160例最多,但苗栗縣新增75例、台北市則下降到64例,另有桃園市16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高雄市、彰化縣及新竹縣各3例,基隆市、台中市及台南市各2例,嘉義市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19例中,107例為已知感染源,7例關聯不明,5例疫調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今天新增的335例本土病例,為189例男性、14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4日至6月5日。另校正回歸個案8例中,為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2日。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已清查得差不多,明天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個案,下週另會討論警戒級別、時間、措施,由行政院統一對外說明。
■苗栗已有3間電子廠傳出確診,京元電子廠移工將暫停工作
苗栗縣府統計,今天新增的75例中,外籍移工佔64例、本國11例;其中與京元電子案相關65例(移工55例、本國10例)、智邦科技10例(外籍移工9例、本國1例)。目前京元電子經PCR核酸檢測確診人數來到195人;智邦科技則在6月4日啟動全廠快篩,預計篩檢1,500人,目前篩檢202人,陽性10人,經PCR檢測10人陽性確診。此外超豐電子也有11人PCR檢測出確診,目前疫情已擴及三個電子廠。
苗栗縣府表示,為避免工廠群聚疫情波及社區,今天起持續1週,在電子廠所在地的頂埔里設置社區篩檢站,希望竹南、頭份及與京元電子員工同住者前往篩檢,今天以5條快篩線同步作業,截至傍晚為止,共585人快篩,結果全數為陰性。
陳時中表示,很難區分京元電子哪些地方是熱區、非熱區,但外籍移工相對染疫多,生活起居有很多連結,因此要求京元電移工暫停上班,進行居家隔離且薪資照付。昨天已經移出290多位移工,高度風險者移到集中檢疫所,中低風險者就地居家隔離,進行健康監控;本國籍確診者則依規定隔離,採取有條件降載復工,要求當地一些相關、有連結的工廠也可以展開廠內篩檢。
■死亡案例連兩天破30,指揮中心引進單株抗體治療防輕症變重症
昨天死亡案例出現37例,今天仍居高不下,有36例死亡個案,其中男性22位、女性14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其中35人超過60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6月1日,確診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4日。至今已累計260例、死亡率約2.31%。(見死亡個案累計圖)
中、高齡患者即便一開始是輕症,病情仍容易急轉直下為重症,指揮中心已採購瑞德西韋和單株抗體藥物予以治療。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通常在疫情高峰10到14天後,會出現死亡高峰階段,目前重症可以用瑞德西韋治療,另有幾個單株抗體藥物已經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緊急使用授權,美國很多輕症病人都在家裡沒住院,針對這群患者,有實證顯示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在前期使用,可以減少輕症變成重症,現在台灣比較多年長者進入重症,需要在早期就用藥,減少變成重症機會。
台北市疫情趨緩,病患也陸續解隔離,不過重症數雙北仍舊持平,指揮中心統計,4月20日後確診個案共9,876例,依WHO嚴重度分類,1,768人(17.9%)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年齡大於(含)60歲的3,606名個案中,高達34%,共1,227例為重症。目前有264例正在使用呼吸器,2例使用葉克膜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症住院日數較長,重症量能是否會像輕症有餘裕,還需觀察,會透過EOC(緊急應變中心)監測、調度雙北專責加護病房,滿足重症收治需求。
■美參議員訪台宣布將贈75萬劑疫苗:深化夥伴關係、合力面對疫情
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Ladda Tammy Duckworth)、蘇利文(Daniel Scott Sullivan)及昆斯(Christopher Andrew Coons)今日率團訪台,宣布美國將透過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捐贈75萬劑疫苗給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3日宣布將和全球共享8,000萬劑美國疫苗,計畫首批為2,500萬劑,其中700萬劑會到亞洲。達克沃絲表示,經過3位參議員和白宮數週對話,台灣列入第一批名單,這是因為美國認識到台灣的迫切需求,「我們重視這種夥伴關係。」蘇利文則感謝台灣在疫情初期給予美國1,000萬片口罩等防護物資,這次疫苗是美方回報的善意,且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的繁榮、安全及民主。
事實上,本次來台的3位參議員為跨黨派組合,分屬軍事及外交委員會,其中民主黨的昆斯曾提案《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 TAIPEI Act S.1678)友台法案,與總統拜登關係良好。參訪團於上午7點19分抵達松山機場,由外交部長吳釗燮和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親自接機;且一行人是搭乘美軍C-17大型運輸軍機,並非搭乘行政專機,別具宣示意義。該軍機清晨從韓國烏山空軍基地起飛後降落松山機場,也是繼2009年莫拉克風災與2015年F-18軍機因機械故障迫降台南後,再度有美軍軍機起降台灣機場。
總統蔡英文上午8點半在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接見參訪團,她在公開談話中表示,過去1年多來,台、美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面對疫情挑戰,也在上個月發起全球合作及訓練架構、舉辦線上研討會,分享疫苗接種策略與防疫經驗。蔡英文特別感謝美國與日本的支持,「疫苗對台灣是及時雨,各位的幫忙我們會銘記在心,期待接下來透過英、美、日等國的合作,台灣能度過未來的挑戰,也能協助各國克服疫情走向復甦之路。」
■疫苗納入洗腎患者,高風險區擬增加配送
陳時中也在今日的記者會表示感謝,「這75萬劑是雪中送炭,」希望及早知道是哪些廠牌,儘快安排後續作業,因應未來可能有不同廠牌疫苗輸入,食藥署也正在審查其他廠牌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陳時中表示,5月28日抵台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下週會配發第一批7萬劑,提供第一類人員(醫事人員)施打,目前第一線醫護約有3成沒施打,人數7萬多人。
日本在6月4日給予的124萬劑AZ疫苗,則預計11日檢驗封緘完成,15日開打,由於到貨量相對充足,指揮中心預計將較高風險者提前順位。陳時中指出,最優先還是第一至三類人員,接著是社福照顧系統,因為機構長者相對相對重症可能性高,而且有群聚風險;其他優先者還包括75歲以上長者、洗腎病人,因為洗腎相對重症風險高,洗腎也會群聚;接著則是提供一部分給關鍵設施產業和國防人員、維持社會運作相關人員,一小部分給大學指考工作人員約3千人,因指考是維持升學重要管道,要維持安全性。剩下的會給打完第一劑疫苗、間隔10~12週後要接種第二劑者。
陳時中表示,6月15日後疫苗目標族群會放大, 若沒打完就往其他族群開放,接下來要看目標族群施打效率,比較高的話會多配送,也會考量高風險和中高風險疫區,增加配送比例;離島也會考慮配送較高比例,因為離島醫療量能相對沒那麼強,颱風天也有交通問題,島與島醫療資源要互通相對可能性低,若沒有多做準備會造成威脅;近來也有原住民立委表示應考量原住民平均餘命差距,希望優先施打族群從75歲降低到65歲,陳時中表示,相關的計畫都擬定好了,預計下週二送ACIP委員會(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定案。
■指揮中心呼籲端午連假勿移動,強化市場人流管理
下週就是端午連假,指揮中心也再度呼籲,端午節勿移動。內政部次長、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高鐵、台鐵、公路運輸已經降載,限制每班次不超過2成載客量, 退票免手續費,他指出目前台鐵在6月11日到14日連假期間,每天載客數不到1成運量,但高鐵在連假開始跟結束兩日乘客較多,「我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返鄉,希望大家都留在所在縣市,不要再移動,大家犧牲可以得到疫情好的狀況。」
由於各地市場仍有群聚情形,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今天公布傳統市集、夜市5大強化措施,包括希望各地方政府擴大管制傳統市集至周邊攤販,明定核心營業時間、管制路段,並強化管制出入口,制定容留人數、實聯制與派員駐守,以落實人數管制。
台北市政府則是即日起以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上市場、超市、賣場,單號週一、週三、週五、週日,雙號是週二、週四、週六。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週一到週五是自主管理,週末會拉管制線強制管理,民眾若違反,依照《傳染病防治條例》可罰3,000至1萬5,000元,若仍無法有效紓解人潮,必要時休市1到3天。
(文/林慧貞、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鄭宇辰、林彥廷、楊子磊)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s://bit.ly/3w3jff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美國參議員 #疫苗 #緊急授權 #端午連假
前期準備工作英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在教學醫院,#SCI論文是必備的晉升條件。但第一篇論文的產生,應該都是讓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簡單整理一些心得,分享給剛要踏入研究的初學者。
⠀
恭喜 🎉 彭啟豪醫師團隊,關於貝爾氏麻痺症的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
#指導教授
⠀
我覺得指導老師很重要,對於初學者而言,建議加入一個研究團隊,找一位發表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可以協助研究主題建立、討論追蹤進度、初稿修訂,以及投稿發表事宜。
⠀
但老師不會有時間教你統計方法、做圖,還有如何把論文寫出來。這部分,新思惟的課程,就是在一天內,讓我們具備寫出 SCI 論文和完成圖表的能力。
⠀
#長庚醫學研究資料庫
⠀
在長庚,有一個很棒的寶庫,可以提供我們做研究。
⠀
只要寫好一份計劃書,通過 IRB,就能申請到資料來分析,很適合忙碌但沒經費的住院醫師來做研究。相較於健保資料庫,長庚資料庫有完整的檢驗檢查數據,只要實驗設計良好,把素材搜集完成。就可以煮出一道料理。
⠀
#收集資料
⠀
這篇論文背後最辛苦的點,就是從上千例診斷為貝爾氏麻痹症患者,依據收案條件,篩出近 400 位病人來做分析。
⠀
前期準備工作是最重要的,想起無數的白天和黑夜,都在醫院電腦前,回顧病例資料,整理檢查數據。
⠀
#研究分析
⠀
蒐集好資料後,進入研究結果階段。這部分最感謝新思惟的課程,本篇論文的研究數據,都是用 MedCalc 分析完成的,真的簡單好上手。推薦初學者可以趁優惠團購終身版,省時間又能加快學習曲線,無價,真心不騙。
⠀
我使用的是 MacBook 加裝 parallel desktop,用起來一樣很順,沒問題。
⠀
#論文寫作
⠀
這階段,也很謝謝新思惟的寫作課程。傳授最重要的寫作心法:別讓 reviewer 不開心。
⠀
#其實論文都有既定格式,重點還是要邏輯清楚,首尾連貫。摘要和引言精簡扼要,才能吸引讀者往下,而完成精美圖表是論文的核心,圍繞著圖表寫出方法、結果和討論,再以 EndNote 整理參考文獻。
⠀
#投稿階段
⠀
投稿前請詳讀說明書,依照格式修改手稿。
⠀
我在投稿前,有先送英修,覺得還是可以改善閱讀流暢度,避免文法錯誤,基本上 reviewer 都不會再問英文的問題。
⠀
#從小修到接受
⠀
很幸運的,這篇文章有 3 位審稿者,都給予不錯的評價。只需要小修。回覆完意見、小修之後,編輯就決定接受了!
⠀
雖然只是第一篇,但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刻,真心感謝所有指導過我的師長。
⠀
#新的開始
⠀
發表之後,終於取得晉升主治醫師的門票。
⠀⠀
🔥 眾多校友突破困境:
⠀
「最高單月 96 篇,單月 11 位跨越從 0 到 1,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甚至登上 45.54 分的 JAMA!」
⠀
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讓您寫作功力大增,跑統計不再求人!
⠀
年中幫自己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現在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
前期準備工作英文 在 求职五部曲之- 如何用英文面试?| Onsite interview prep and tips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面试,尤其是以英语母语的国家里如何 准备英文 面试。 ... 1)求职与定位的方法,帮助大家在找 工作 之前先为自己的做好个人, 工作 , ... ... <看更多>
前期準備工作英文 在 Mga buddy tanong lng aq....pwd b tumubos ng lisensya s LTO k 的推薦與評價
做好前期準備Let's hope that this treaty will pave the way to peace on the continent. ... 集勝文教Co-Winning Education Institute -何欣英文,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