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校長有一面之緣,熱心又熱血。
#募集接送病人就醫專車 ~歡迎分享~
倏忽已過九年,山上的朴樹再抽新芽,那年我們創設偏遠醫療站,至今我們並沒有忘記設立的理想:【讓山上的病人有條容易就醫的路】。九年來,醫生藥師依約上山,視病如親的義行,至今我們平均就診人數,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
於是,這條路我們必須走的更堅定,因為那是從課程蘊釀出來的生命味道。
這味道來自於學校與家長社區的合作,讓一通電話的接送,成為山村最溫暖的人情。
九年前,為了解決山區醫療問題,我們設立了醫療站,醫師來了、藥師來了,護士忙著掛號處理居民的資料,我們也奉茶跟居民上課,儼然醫療站變成社區學習中心。然而這過程需要有一輛接送居民的專車,只要一通電話,我們自聘的司機就到府接送病人到醫療站,不管風雨、不管節日,曾經有那麼一天,我問醫生:「都小年夜了,要不要暫停一次」。醫師看著我說:「居民生病是不會選擇日子的」就這樣讓我打從心底佩服。
然而之前我們對外招募的二手專車,也逐漸到了使用年限,為了讓老人就醫更安全,為了偏遠山區孩子有條上學路,我們想要再度募集專車及部分的司機人力資金。(較新的中古車也可以),因此我也捐出星雲教育獎金18萬。
因為這是我們對偏遠地區的承諾,也讓我們繼續寫下山村的故事。
#募款召集人華南實小家長會長楊程超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清極
匯款銀行:古坑郵局
戶 名:華南國小家長會專戶楊程超
帳 號:0301087-0259128
歡迎小額捐款,捐款時請指定醫療專車
我們會開捐款證明及公開所有的募款款項
聯絡人:賴雅芬0926164958
#請記得留下你的住址與電話和姓名,這樣才能開捐款證明
•••••••••〉》
#故事的起源--看著阿婆吃力前行,不忍
正午,炙熱的陽光凝結在山區的古厝,蜿蜒的山徑彷彿靜止般的杳無人煙。是時,我正驅車前往山區的一個聚落,遠遠瞥見一位戴著斗笠的阿婆,肩上扛著扁擔,兩邊吊掛著下山採買的菜果,在山路佝僂而行。
「阿婆,你咩轉去呃!」我停車,用台語跟阿婆問候。
阿婆抬起頭來,滿臉的皺紋,突然露出一排泛黃的牙齒,開口說道:
「是啊!透早就行路去坐公車,順便去斗南看醫生,剛剛才落車走到這邊。」
「阿婆,我卡你載!」我請阿婆上車,要順路載阿婆一程
「免啦!少年耶。我打打行(慢慢行)就好。」阿婆堅持自己走回家
來到華南,我才知道華南的山區,並沒有公車站牌。住在最遠的聚落,走到最近的站牌至少要花一小時的時間,每當我看到這些老人獨自走在馬路上,我總是會順路載他們一程,好讓老人家少走點路。順路車這習慣,是山區獨特的人情味。
看到阿婆拖著沉重的步履,我知道阿婆腳不好,卻為了就醫採買,必須忍受辛苦的往返路程。我開車遠遠的跟在阿婆的後面,看著阿婆上坡、駐足、擦汗、再行。我心中有所不忍,不忍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只為了就醫,翻山越嶺的到山下,輾轉再回家,於是我再度的停車,請阿婆上車。
#民營公車的拒絕
從社區回到學校的路上,我一路思考。回想起學校孩子之前做的專題:「伸出援手、關懷社區老人。」於是我想要開始做一些事。
首先,我打了電話給民營公車,問問公車路線的規劃,是否有可能在不影響其他人搭車的權益下,轉個彎繞到華南社區來;至少這樣可以減少山區的老人家少走一兩公里的路程。我婉轉建議;公車管理單位直接了當說:不可能。
對於這件事,我並不氣餒。如果這麼容易,這裡的山區老早就有公車往返奔馳了。於是我更進一步的拜託民意代表,提出「轉個彎、華南老人幸福又平安」的訴求,只要增加一站,讓公車轉個彎,希望能打動相關單位。終於在民意代表的關切下,民營公車有了回應,他們派出單位主管和司機一起會勘行駛路線,同時也知會監理單位對於路權的安排。在一次會勘後,我徹底的失望,因為司機說:「路不好開。」(隔週因為修路,公車有二三星期改開建議路線,不好開只是藉口)
會勘後的兩三個月,我依然想著這件事。夜闌星稀,每每看著遠處的燈火,心中總有一股惆悵的失落,對於心中的不安、對於缺少的幸福感。
直到有一回,朋友來山上找我,我和朋友去拜會回鄉的經營餐廳的蔡耀仁大哥,談到山上的林林總總,他對於這幾年華山地區人潮鼎沸的咖啡熱潮,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受。蔡大哥卻皺起眉頭說:「該走進古老的聚落,那兒才是真正村民的居所。看看那形單影隻的老人,獨坐在偌大門埕的一隅,守著世居的老宅,奢望著沒有病痛的明天,殷盼著年節來時,久違子孫的笑聲,好沖淡這宿命的孤寂。」
http://river-q.blogspot.tw/2009/09/blog-post_26.html
蔡大哥這一番話,再度激起我的奮力一搏的熱情,隔日我提筆寫了一篇短文,投書報紙抨擊政府是一道高不可攀的牆。
#讓健保局震撼的一席話
投書刊登後,我接到健保局經理的來電,他直言我這樣的話語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傷害。我跟健保局的經理說,就直接來社區看看,看看我說的話是否屬實。當日言畢,健保局的官員依約前來,我帶著他們去找了山區的老人家,在蜿蜒的山徑中,我們看到聚落的老人,正在屋簷下聊天,在一番訪查後,一位阿婆對著政府官員說:「我們如果生病,都要一直忍著,直到隔壁鄰居也一起生病,才會請一輛計程車,花六百元一起去看醫生。」這番話讓健保局的官員很震撼,終於答應要在這個地方設置偏鄉醫療服務站。(這官員真的非常好)
健保局和學校將這燙手山芋接下來,他們原則上同意在這個地方設置一個醫療站,醫師公會協助找醫生,但是學校要負責找地方當診療室,並協助與幫忙未來醫療站營運的工作。對於這樣的事情我並沒有感到困難。
首先,我找到學校旁邊一棟已經十幾年沒有再利用的衛生室,衛生室裡當然沒有多大的好光景,雜草叢生附上破碎的玻璃散落一地,對於此情此景,我總不能縮手,剛好信義房屋正收件提案,我疾疾奮書的送了過去,直到秋盡冬來,才知道我們獲選,終於有了一筆小錢,可以改造衛生室,讓他成為真正的衛生室。
#你要多少磁磚自己拿我不跟你算錢
學校的師生與社區的居民,為了迎接這一日的到來,利用假日開始協助衛生室改造工作,有人擦油漆、有人用白水泥塗牆,惦了一下預算,發現不可能完成一個真正的診療室。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到嘉義的磁磚工廠參觀。
「請問有甚麼需求嗎?」一位看起來像老闆的中年人起身招呼我
「我想要看磁磚。」我提出我的要求
「你是要做甚麼用?」老闆問道
「是這樣子的,我是山區學校的校長,我們正在整理社區的醫療室,要為社區老人建造醫療中心,因此需要地磚來改造地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比較便宜但好用的磚材。」我更進一步的提出說明
「哦!那你們有多少預算?」老闆看著我問道
「其實我們沒有預算,老闆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欠著,然後慢慢還嗎?」我有點無奈地說明
「沒有預算?」老闆有點驚奇的看著我
「嗯,老闆我告訴你好啦!…….」我開始將我的構想以及要幫社區籌建醫療室的想法告訴老闆,同時告訴老闆預算在水泥磚牆的部分已經幾乎花光,但為了完工,我不可能停下腳步,我一面訴說,一面試著打動老闆的惻隱之心。
「這樣子哦!那你跟我走。」老闆帶著我走到他的倉庫,指著磁磚說道
「你要多少,自己去拿,我不跟你算錢了。」
「哇!老闆,你真是好人,初見面你就這麼慷慨。」我感銘五內的熱淚盈眶
「沒甚麼啦!磁磚其實不貴,但是你們要自己貼哦,因為工錢反而比較昂貴」老闆謙虛地說道
「真的是謝謝你,這樣我們就很滿足了,工人我會請社區的居民來幫忙。」
「不過,老闆,你可不可以好人做到底。」我有點靦恬的跟老闆開口
「要做甚麼?」老闆看著我
「幫我把磁磚載到學校,因為我沒有貨車。」
#老闆你們有沒有二手流理台要賣?
就這樣在磁磚老闆的協助下,我有了免費的磁磚可用,逐漸的也看到醫療站的雛形,但是接下來隨著硬體的完工,營運上的需求也開始浮現,一個多功能的社區中心,當然不能只有冷冰冰的診療室,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到一家廚具行參觀,同時跟老闆說明我的來意。
「老闆,你們有沒有二手或有瑕疵的流理台要賣?」我小心翼翼的問道
「你要幹嘛!」老闆聽到這些話有點不太高興地回答
於是我將我的來意說明並告訴老闆,是朋友介紹我來找你的,因為她知道老闆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因此來找您說不定有好的解決方法。
我委婉道出想法與困境,同時懇切地想從老闆的口中得到隻字片語。老闆想了很久,終於開口說道,我這邊確實剛好有一組流理台要處理,這樣好了,我用捐贈的名義送給學校,但是我想去學校參觀一下。
老闆的要求當然我很高興地答應了,在老闆的協助下,醫療站不僅獲得一座流理台,同時老闆找了獅子會幫忙裝設遮陽板,以便讓室內不會那麼炎熱。
忙忙碌碌終於過了半年,診療室也大致完成。在醫師公會的協助下,我們找到斗南賴成宏醫師來協助,賴醫師的醫院工作非常忙碌,早上診所一開,病人就絡繹不絕,直到診療結束才能休息。賴醫師答應一星期來診療室二次,倒是讓我喜出望外。而健保局也提醒我,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單次平均必須超過九人才可以繼續營運下去,這倒是讓我憂心忡忡。因為我知道,病人從各聚落來到學校看病,一樣是千里迢迢,必須有交通工具運輸,才能解決病人的問題,於是我和蔡耀仁大哥商量,兩次的診療時間,由我們輪流接送病人,就這樣我們印了傳單,由校護和一些老師以及村幹事一一拜會居民,以期讓初次的診療「業務」可以步上軌道。
開診之日,在蔡大哥和我的奔馳之下,終於有十幾位病人來看診。村長和社區理事長也來前來觀看,看這一群人是否能夠撐起這「一片天」。首日的開張,在大家同心協力下,終於有了好的開始,但是之後的營運,總是令人擔心。
「我覺得要募一輛車來載送,會比較好。」
「因為我們兩個人這樣來回載送,總是太累;如果可以跟縣政府要一位多元就業人力來載送,應該可以更永續。」蔡大哥娓娓建議
「嗯,我知道我們的困境,我努力看看。」我保持樂觀的接受蔡大哥建議
在蔡耀仁大哥鼓勵下,我一方面跟縣政府申請多元人力,一方面對外招募一台九人座的巴士。也不知道是否福星高照,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目前有一輛九人座的車子,可以捐給我們。同時縣府那裏也傳來好消息:「有三個月的短期人力可以支應。」就這樣,我們愉悅地度過三個月。
#創下全國偏鄉醫療第一的就診量
三個月的歲月過得特別快,短期人力的經費已經告窯,緊接著是如何繼續支應社區醫療專車的司機費用,這龐大的壓力正考驗我們。在我們的勸募下,經費 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所幸賴醫師每月均款與我們義賣咖啡的經費,讓專車人力可以持續。逐漸的社區醫療的服務層面也擴及到嘉義縣,而病人也從原先的十人一直增加到單次平均到二三十人。直到目前也一直維持全國偏鄉醫療服務名列前茅的就診量。
一枝筆、一台相機。一個老人、一隻流浪狗。
孩子創造華南社區課程的原始生命 ,而社區接續孩子的課程價值,開創孩子的新視野。
這些年來,學校不僅沒廢校,更創造了新的價值,只是隨著歲月匆匆,車舊了,人也老了,但熱情依在。
雖然山上大多形單影隻的老人,佇門盼望,盼望有一天子孫的笑聲再度在山谷響起。而我們卻守護著這些老人,期待在外流浪的遊子,有一天再度回到這溫暖穩定的「家」。
我們這醫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Wx4CwX3I
#這世界有一種純粹不做作叫利他
#所有批評我承受讓社區學校成就共好
Search
創下全國偏鄉醫療第一的就診量 在 智慧工廠;以及(5)超前部署有成的5G遠距診療應用 的推薦與評價
5G商轉也讓遠傳自2013年就投入的健康領域應用有了關鍵突破,於台東打造了全國第一個5G遠距診療場域,讓醫療資源更容易進到偏鄉,並迅速在新北石碇、萬里建置了全國第一個5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