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能對人造成重大的影響,不只是扼殺和阻礙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當事人本身也時常因為反覆的壓力、極度的創傷,結果嚴重生病。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表現出一系列症狀,最初是恐懼或焦慮,接著憂鬱、容易煩躁,再來是衝動、爆發的行為,最後是麻木無感。
要判定一個人是否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建議可以根據以下四種情況。
#好想看看這本書:https://goo.gl/RzKJUe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閱讀再進化最懂你
🌸 歡迎分享文章給您的家人朋友。
🌸 將「閱讀再進化」設為搶先看,接收最新閱讀消息
「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閱讀再進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閱讀再進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閱讀再進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讀書]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看板Buddh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妍安教練直播室】介紹書籍: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妍安教練直播室】介紹書籍: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 ... 的評價
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閱讀再進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個小孩。
基於生存,我們往往會壓抑內在小孩的聲音,以大人的外皮生活著。
悲傷時不許哭泣,哭泣是懦弱的。
想要時不許開口,開口是貪婪的。
受傷時不許憤怒,憤怒是不好的。
我們活得像個大人,但剖開內心還是個無助的孩子。
好想看看這本書:https://goo.gl/RzKJUe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閱讀再進化最懂你
🌸 歡迎分享文章給您的家人朋友。
🌸 將「閱讀再進化」設為搶先看,接收最新閱讀消息
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閱讀再進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母親對孩子說。
不少人小時候,父母會威脅要離開或拋棄他們,藉此當作懲罰。這是一種殘酷的行為和創傷,對有些人來說,這種行為可能看似溫和,但在我看來,這對於兒童是一種隱晦的虐待。
他今年三十四歲,是個暢銷作家,離過婚,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長大。
他說︰「我不太記得五歲前的生活,不過在那時候,我父親離開了我、媽媽跟妹妹──當時,這簡直是晴天霹靂!他告訴媽媽,他要到外地工作,之後會回來,卻沒有告訴我們幾個小孩。除此之外,我媽還把我送去遙遠的阿姨家,根本沒告訴我理由,那時的我肯定受到很大的驚嚇。
在此之前,我一直否認這整件事,直到最近幾個月,我才檢視自己的感覺。先是那個混帳遺棄了我,後來連我媽也拋棄我,我內心的小男孩肯定受到很大的創傷,我現在開始覺得很憤怒。」
他又說:「面對可能拋棄我的人,我的方法是不和他們太過親近。我會和某些女人非常親密,但假如發生任何長期的衝突,我就會馬上離開她們。現在我才看出來,我是在趁她們離開我之前先拋棄她們。」
童年創傷會隨時間淡化,卻不隨時間消失。長成大人的你,會害怕被遺棄,而無法好好擁抱嗎?
好想看看這本書:https://goo.gl/RzKJUe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 歡迎分享文章給您的家人朋友。
🌸 將「閱讀再進化」設為搶先看,接收最新閱讀消息
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妍安教練直播室】介紹書籍: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妍安教練直播室】介紹書籍: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這是國際知名創傷治療先驅將「內在小孩」概念發揚光大的經典作品 ... ... <看更多>
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妍安教練直播室】介紹書籍: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 ... 的推薦與評價
【妍安教練直播室】介紹書籍: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這是國際知名創傷治療先驅將「內在小孩」概念發揚光大的經典作品,成為暢銷二十 ... ... <看更多>
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在 [讀書]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看板Buddh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創傷療癒大師教你如何修復失衡的人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872
原版英文版已經20幾年了 中文版好像才剛翻出來
內容感覺上挺經典的...
===================================
你不需要明明站在雨中,卻假裝沒有下雨,
還告訴別人「我很好」……
你會不會……
● 感到生活中好像少了點什麼?
● 容易對人生感到莫名其妙的焦慮?
● 多數時候都關閉自己的感覺,來維持情緒的穩定?
● 和他人應對進退的時候,通常戴著面具?
這些現象,都是內在小孩受到壓抑的徵兆。
===================================
在家庭治療 創傷治療 的療程中都有一個重要的過程是重新面對感受
簡單講說要讓感受出來
受到家人壓迫或是創傷事件時會有很強烈的不舒服的感受
為了保護自己 人會漠視感受 當自己已經處在很不愉快的狀況時
把自己的感覺以及安全需求關愛需求等等 以及表達感受的能力壓抑下來
久了人會冷漠 長期不快樂 笑不出來 依附在各種事物上面
在安全的環境下重新敘述過去的故事 讓感受出來 重新理解發生了什麼事
重新讓心理健康起來
===================================
這是心理治療的書 跟佛法的關聯在感受這件事上
心理治療的發展背景在歐美 無論如何都有受過基督思想的影響
所以願意讓感受出來 感受出來之後到底是怎麼好的?
會說有個觀察我的存在 於是可以跟感受分開
但既然有我在觀察 那會有各種不確定性在(我不喜歡我觀察到的這些怎麼辦) 人會不安
所以把深層部分的不安交給靈性
書中甚至說相信更高層次的力量 會對治療的幫助(基本上就是上帝了)
以佛法的判教來說這骨子裡就是神教
===================================
當感受出來的時候
以南傳觀禪的角度來說(葛印卡系統的說法)
要依身體的覺受走觀禪 感覺到感受中沒有我的存在
感覺是無常無我的 只有感覺在感覺
如此可以漸漸脫離 對感覺的喜愛以及逃避現象 正直的面對升起的感覺
進一步降低輪迴的動力
(心理諮商討論的壓抑感受的行為 就是種逃避不愉快的感受的方法
心理諮商要建立安全的環境以及可信賴的對談對象讓感覺放出來
觀禪修習得當 會知道感覺其實沒有辦法真的傷害人
所以可以讓感覺(這裡特別指過去痛苦的回憶)升起 然後不給他增長的動力
讓它隨著動力減弱自然還滅掉)
=======================================
大乘系統 比較少全力走人無我的觀法
可能會修 但是主力的理論解釋會再多解釋到法無我
就是對於感受這件事 體空觀觀之 觀其因緣和合 空性上不生不滅 為中道
漢傳如來藏系可能還會講到 自性能生萬法本自俱足
天台講一念心性 華嚴講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實際操作走參禪起疑情 或是大乘止觀 曹洞的只管打坐
教下也會鼓勵多走誦經的路子 壇經說多誦金剛經 淨土就是信解是心是佛後佛號下去
... 藏系 四部宗義 加行起修 持咒等的功夫我比較少讀那邊的書...
========================================
各家都會同意感受不要用壓抑的
只是面對感受的不安定性 不愉快性 要怎麼辦?
找高層次的力量 人無我觀 法無我觀 真如觀
看是哪種
有種狀況會看到 就是重新學了一種宗教來壓抑自己的感受
沒有好好地發出來 也沒有好好地化解掉
沒有用理觀來清或是調伏感受 就是說不可以先壓抑再說
在華人世界有這個傾向 就是說我們表現上不喜歡衝突 對父母的順從等
背後其實要有很強大的無我空觀實修在撐的 不然之後就是內傷或是轉嫁壓力給其他人
一種說法會覺得先修忍辱先讓可以修習慈悲心 大心
但是先讓是怎麼讓法的還是要有佛法的理觀在
觀三輪體空(無住相布施) 還是真如觀性德流露(布施忍辱是真心的性德 本該如此)
大乘系統有些討論在說菩提心要依空性而發才是真的
證空性後菩提心也會自己流出來
如果學佛後 人還是很不快樂 壓力還是很大 看看有沒有掉進壓抑感受這個陷阱裡面
或是找這本書來看看 對一些常見的壓力來源都有列表
沒有針對人 最近讀書心得整理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56.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59870909.A.963.html
是的 書上這邊提到有種成長創傷是隱密的
就是說不是很明顯的父母暴力酗酒等 父母都在工作經濟健全
但就是在小孩子的心理人格上一直給予壓迫
不允許有意見 難過的時候不可以哭 憤怒的時候不可以說 小孩子的決定都不算 這種
坦白講這在華人社會很常見
作者覺得可能80%的家庭 父母多少很難完美的滿足 孩童成長時的情感表達需求
成長後都要參加療育課程來處理
(當然我們知道華人好的養成是在幼時老成 在小時候先學老學規則 尊天敬善
在成熟之後就是大丈夫 志在救國救世
但是不好的狀況下 變成權力者打壓弱勢者的循環)
當然好的佛教修行也會自然帶到這一塊
現代心理學的一些強項在現代化把現代人較明顯感受到的壓力情況描寫出來
可以參考看看 怎麼面對壓力 可以的話還是正規佛學禪修
用天台的角度來說 要用空觀處裡過去的悔恨
用假觀建立未來的希望 兩者調和為中道
過去像是一種例子是自我批判 就是說我不管做什麼決定都不安心
總是感覺好像不夠好
心理諮商大概會知道 這是來自幼年期長期受到嚴厲的指導
把外在的指導聲音內化在自己大腦裡面 即使指導者不在身邊 在決策的時候還是很不安
佛教用空觀處理這些來自過去的事情
感受到會被批評的不安只是不安而已 (修觀禪的體驗 不是用想的)
或是一些很明顯的痛苦經驗 (大病 受暴 職場上受到巨大壓力)
那個大痛苦的經驗其實在安靜的時候都會自然翻起來
如果在翻起來的過程中 空觀沒有下去 的確就還是箭
假觀創造未來 所以唯識講讓好的念頭相續 淨土講不離佛念 凡夫不要離開佛菩薩的相
南傳系統講四護衛禪 裡面有佛隨念
在急難恐怖的時候當思想佛陀功德
因為把無我觀的空觀排得比較後面 這邊則是先讓心安定再下去修無我觀的意思
總之...不要翻攪過去 可能是指沒有空觀的情況下一再思維重演痛苦的經歷 也未見改善
從空觀講或是假觀講都說不過去
不過我覺得過去的痛苦起來的時候(總是會起來) 當學習空觀的操作
無論是哪一種
※ 編輯: creative88 (101.9.67.213 臺灣), 06/07/2019 17:19:04
※ 編輯: creative88 (101.9.67.213 臺灣), 06/07/2019 17:32: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