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快速致富》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
「創業這條路書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心得] 《創業這條路》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EP.48 《創業這條路》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創業從0到1之心路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閱讀前哨站- 《創業這條路》書中指出 的評價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末贈書 朋友們是不是防疫在家無聊?打開電視看到疫苗新聞又覺得煩躁!網飛美劇好看,但一直當沙發土豆有點罪惡感,希望能把省下通勤的時間加強職涯規劃?哈,正常,我過去一年半在矽谷就是這樣,來吧!這是我去年一年半的書單中,跟 #職涯規劃 有關的,下次再寫工具書、商管書清單給你,先來想想自己的職涯目標和抉擇方法!Medium有我對每本書的簡短介紹和書評喔!
【台灣作者】
• 矽谷阿雅 《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 !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高寶書版
• 王文珮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文藝少女的矽谷進擊 :育兒、寫小說、當工程師,我全都要!》時報出版
• 蘇盈如《 #2030轉職地圖 :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遠流出版
• 許詮 長臉夫婦漂流記《 #別輸在只知道努力 !任職三星、LINE、阿里巴巴頂尖公司,90後外商副總教你打破年薪天花板》高寶書版
• 何則文 小樹文策《 #成就未來的你 :36堂精準職涯課,創造非你不可的人生!》悅知文化、《 #個人品牌 :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遠流出版
• 少女凱倫《 #人生不是單選題 :夢想能被踐踏,才足以撐起強大!少女凱倫教你如何跑得讓世界來不及為你貼標籤》布克文化
• 張志祺 志祺七七、林欣婕《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 !不搞笑、談時事,資訊設計原來很可以:從50人的資訊設計公司到日更YouTuber的瘋狂技能樹》天下文化
• 歐陽立中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 :在個體崛起時代,展現「一軍」突起的軟實力》悅知文化 、《 #就怕平庸成為你人生的注解 》天下文化
• 李欣澄《 #向世界投履歷 :找到未來的自己》時報出版
• 洪雪珍《 #失業教我們的事 :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商周出版
• 公關溫拿《 #工作就是在打怪 :用公關心法,打通你的職場任督二脈!》遠流出版
• Zoey 佐依《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成為斜槓、創業者的提案》時報出版
【英文翻譯書】
•《 #排名詭計:了解社會遊戲的潛規則,讓你隨心所欲取得想要的排名!》樂金文化
•《 #也許你該跟未來學家談談 :一堂前所未見的人生規畫課,所有問題你都可以問》先覺出版(美西6/25、台灣6/26,阿雅會跟作者直播)
•《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天下文化
•《 #凡事皆有出路 !》天下雜誌
《 #沒有人天生勇敢而勇氣是可以練習的 》潮浪文化
《 #黑馬思維 :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先覺出版
《 #隱性優勢 :限制可成為機會,弱點也可以成為獨特資產, 善用自己所有條件發光》天下雜誌
【日本作家書】
•《 #折疊者思維 :做個好軍師,將領導者天馬行空的發想落實,成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時報出版
•《 #個人無限公司 :轉職和副業的相乘x生涯價值最大化生存法》方舟文化
•《 #成長心態 :50張思維圖,帶你跳脫邊踩剎車,邊催油門的人生》先覺出版
【陸版書】
• 張輝《 #人生就是有限公司 》今周刊
• 劉媛媛《 #精準努力 ,我不想死於一事無成》蘋果屋
• 小川叔《 #窮忙只是你不懂梳理人生 》蘋果屋
• 帥健翔《 #自我時代優勢練習 :成長,成事,成為極少數!更要成就自己的6堂行動蛻變課》財經傳訊
#抽書活動
6/30 9AM (台灣時間)以前,完成以下事項(缺一不可),就有機會得到上面的書喔!
✅ 追蹤「矽谷阿雅」粉專
✅ 公開分享此貼文
✅ 留言回答「你最想讀哪一本書,為什麼?」並tag兩個朋友
被抽中的幸運兒們將會在抽書活動截止後的 7/1 9PM (台灣時間)前由各出版社在下面留言板tag告知你中獎事宜。
⚠️疫情升溫,防疫期間實體書地區限台澎金馬地區,敬請見諒。電子書世界不分區皆可參加。
高寶書版 天下文化 遠流粉絲團 時報出版 今周刊出版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財經傳訊 讓我們布克在一起 先覺出版 -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潮浪 Waves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快速致富》x2本
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illionaire-fastlane/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當我第一眼看到《快速致富》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抗拒,我當下認為這「只不過又是一本理財書」罷了。但是理性的我(咦)還是沉住氣,上網快速搜尋了一下這本書的心得和評價。
令我驚訝的是,在我最喜歡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上面,這本書獲得一萬多個評分,4.36顆星的好評,這在理財書裡是很少見的。很多讀者都說這是一本「改變生命」與「令人腦洞大開」的書,也說這本書的觀點讓他們的世界觀大受衝擊。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鼓動之下讀了這本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這本書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在30歲就擁有超過百萬資產的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一條秘境可以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不必等到年老力衰,而是在年輕力壯時就能快速致富。」
他反對傳統財務建議的「平庸路線」,也就是從大學畢業、找份好工作、存錢投資股票、提撥薪資到退休金裡、省吃儉用減少開銷,然後等到你六十五歲的時候,你就會很富有了。他戲稱這種財富叫做「輪椅上的財富」,等你能享受的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
有另一種財務規劃走的是「快速路線」,能夠讓你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擁有高額的財富,全權掌握自己的財務生活。雖然他一再強調「快速」是可行的,但絕對不代表你能「輕鬆」。這本書揭露的,就是那些能夠在年輕時獲得巨大財富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其實就是「創業家的思維」。
本書的目標是要改變你對財富、金錢的感受。相信不論幾歲都有可能退休,相信財富不一定要等到老年,相信就業和創業的風險一樣大,相信股票投資不一定保證致富。想要有非凡的成果,就需要有非凡的思維。群體大眾都認可的普通思維只能造就平庸。
.
【作者怎麼說的?】
.
這本書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譬喻,把創造財富的過程譬喻成一段「致富之旅」,把這條旅程區分成三種路線:人行道、慢車道、快車道,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財務心態和致富速度。作者想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要開怎樣的車輛、開在什麼道路上、用什麼速度開。整本書由以下四大部分構成:
路線圖:你的財務信念系統,你對財富、金錢的成見,你行動背後的指引力量,構成了三種不同的路線圖。(1) 理財人行道、(2) 理財慢車道、(3) 致富快車道。
車輛:指的就是你本人。就像車輛有機油、汽油、引擎、方向盤,這些全都需要保養和調整。這裡談的是你自己時間的運用、學習的方式、克服逆風的心態。
道路:如果你選擇就業路線,你的選擇就是常見的工作職業。如果選擇創業者路線,你會發現千奇百種的變化。同樣的目的地,有不同的道路可以抵達。
速度:從想法到實踐的執行能力。在你設定的路線圖上,駕駛著調整好的車輛向前進,重點不是空有點子,而是行動力。
作者認為人們總是看到百萬富翁坐擁的高額資產,這種「事件」總是被歌功頌德、令人讚嘆。但是致富途中的辛苦「過程」,則不那麼引人注目。造就百萬富豪的並非「事件」,而是「過程」。所以作者想要透過三種路線的譬喻,讓你知道致富之旅最理想的的過程,就是趁年輕的時候,開在「致富快車道」上加速馳騁。
.
【三種財富路線的差異?】
.
從上面這張濃縮版的比較圖可以看出,三種致富之旅的路線圖,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尤其表現在「思維」和「行動」上面。選擇不同路線的人,在運用時間、學習、金錢和債務時的心態截然不同。具體的差異是:
時間:理財人行道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是過一天算一天,總是用時間去換金錢,例如排隊等降價加油。理財慢車道的人,相信的理財傳統觀念,認真工作直到退休,好好地積蓄到老了就有足夠的財產。致富快車道的人,把握每一分時間用來打造事業,快速創造出財富換得更多的時間自由。
學習:理財人行道的人,從畢業的那一刻就停止學習,天花板停在最高學歷和現在的能力。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好爭取更高的薪酬。致富快車道的人,把學習當成終身習慣,目的是學習新技能和觀念,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買得起東西就好,缺乏具體的財務規劃。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金錢是有限的必須節省使用,仰賴二、三十年儲蓄和投資的複利效應讓資產增值。致富快車道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被創造出來,最寶貴的事情是時間,他們拚搏讓事業在幾年內快速成長。
債務: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償還的起債務就好,總是用勞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舉債買車買房,用長年的工作償還,對其他的債務則盡量避免。致富快車道的人,懂得避免不聰明的債務,他們舉債是為了投資到事業裡面,讓事業和資產快速成長。
.
【理財慢車道錯了嗎?】
.
書中的觀念對我產生最大衝擊的,莫過於作者對「理財慢車道」——我們最常聽到的理財建議——的批評。他認為理財慢車道的建議是給接受平庸的人的一場謊言。他說:「理財慢車道有個傲慢的假設,它假設你會一直健康活著,而且永遠都有工作和收入。很可惜,等你買得起藍寶堅尼時,會發現行李箱塞不下你的輪椅。」
理財慢車道還有一個陷阱:把自己的財富命運託付給某家公司或股票市場。希望我不會被解雇。希望我的股票會反彈回升。希望我能升遷。希望我的工時不要縮減。希望公司別破產。真正的致富理財規劃,是掌握和操作財務規劃中的變因,而不是淪為依靠「希望」的計畫。希望,不是理財規劃。
想要超越平凡人的平凡成果,就不能採「大家」都贊同的尋常作法。你越努力想要變得不凡、特別,就越需要突破社會的教導。要有不凡的財富,需要有不凡的信念。平凡和不凡的財富,最關鍵的差別就在於,理財慢車道的重心是就業,致富快車道的核心是事業。
.
【創立事業的五大戒律】
.
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事業」的重要性,指出致富快車道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自己的事業:創業。其中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談創業的五大戒律,讓我感到非常受啟發。我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作者把這五個戒律的字首,改成了比較好記憶的縮寫「CENTS」。
Control 控制:搭順風車的人,例如常見的加盟、直銷下線、聯盟行銷,只能任由駕駛擺布,你等於效力於別人的致富快車道。快車道上面的人該擁有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加入別人的公司。
Entry 門檻:如果你選擇的創業的門檻很低,競爭就會增加,路線的效力會減弱。容易創業的事業通常很難握有控制權,而且市場已經飽和,獲利只會快速降低。
Need 需求:事業要解決人們的需求才有可能成功,可能是人們的棘手問題、懸而未決的疑難、某種服務的缺口。人們不在乎你的夢想和渴望,只想知道你的事業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Time 時間:事業若很費時,就無異於就業。當你不在的時候,事業是否能自動運轉?若你不需要花時間,仍然能賺錢的事業,就符合時間戒律。尋找並打造這類型的事業。
Scale 規模:要獲得事業的規模,可以透過提高「範圍」(售出件數)和「強度」(單位獲利)來達成。尤其是總客戶群決定了你的棲地大小,棲地越大,致富的潛力也越大。例如賣雞排的棲地很小,網路生意的棲地很大。
.
【教你致富的那些人言行不一】
.
作者直言不諱,說很多的理財大師,給出的建議比較像是一帖鎮定劑,讓你聽的時候感到舒服和放心,心裡浮現自己再過30年就會擁有財富的幻想。更扯的是,很多人教你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自己致富的手段,他稱這些人叫做「言行不一」。
他直接拿最近的理財暢銷書《拿鐵因子》的大衛.巴哈開刀。大衛教你計算複利表、存下百分之十的薪水、別喝昂貴的咖啡,以及其他理財慢車道上的老掉牙建議。他沒告訴你的,是他並非靠著自己的建議致富,而是寫了十本書,並且賣出了幾百萬本。
作者也挑明《富爸爸,窮爸爸》的羅勃特.清崎更是個言行不一的人。他的系列書中除了現金流算是啟發人心之外,他教你的房地產策略、投資策略、行銷策略,都不是他親身實踐後才致富的結果。他會致富,正好是寫了這些書、賣出昂貴的課程和桌遊。我在另一篇《富爸爸,窮爸爸》的心得曾詳細說明過我對這本書的批評。
.
【後記:準備開上哪條路?】
.
在讀的過程中,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在讀後的回顧和反思,更讓我腦中湧起千頭萬緒。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理財書籍,只提供你一些看似保守跟穩健的理財建議。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創業家的思維和經驗,很真實地給出一些不那麼動聽,但是卻很實在的建議。
前一本讓我對作者寫作風格印象深刻的書,是談如何完成目標的《完成》,那本書的文字有股脫口秀演員的詼諧。這本《快速致富》則給我一種很狂、很真的感覺,作者寫作的口吻不是要討好你,而是用偶爾嘲弄、偶爾激將、偶爾調侃的方式,用一種學長「ㄉ一ㄤ」學弟的對談方式改變你的思維。
他一開始就破題,促使他踏上創業道路的原因是「他想買得起一台藍寶堅尼」,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財富的熱愛,因為財富可以換到時間和自由。他也不擔心招致批評,直接抨擊常見的慢速致富建議。他認為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想倚賴慢速致富的建議等到年老才擁有財富。想要真正致富,必須以「生產者」的創業家心態思考,而不是順從市場上給「消費者」的建議和口號。
我想,這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適合需要它的人。如果你對理財慢車道的財務建議抱有一絲懷疑,想要瞭解為什麼創造事業才是致富的最佳手段,這絕對是一本很狂的書,適合很狂的你。
.
【抽獎辦法】感謝 久石文化
1、抽出「2本」《快速致富》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理財慢車道和致富快車道的差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4(四)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5(五)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快速致富》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在30歲就擁有超過百萬資產的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一條秘境可以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不必等到年老力衰,而是在年輕力壯時就能快速致富。」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illionaire-fastlane/
《快速致富》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millionaire-fastlane/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財務自由實踐版》你早已自由,只是你還不知道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your-money-not-your-life/
《富爸爸窮爸爸》重點心得整理,以及作者沒告訴你的5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rich-dad-poor-dad/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駕馭財務自由的5種勇氣
https://readingoutpost.com/playing-with-fire/
《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比金錢更重要的3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inancial-freedom/
《投資金律》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four-pillars-of-investing/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2qMb8ietAg/hqdefault.jpg)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的就是「區塊鏈」,book們知道應該都有聽過虛擬貨幣:比特幣或是以太幣區吧?
那book們知道這背後其實通通都是以區塊鏈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
而去年我們臺灣有上一檔區塊鏈的電影「聖人大盜」,book們沒聽錯,是我們臺灣自己發行的,是全球第一部以區塊鏈為主題的商戰電影。
而我們今天就邀請到之前在「聖人大盜」電影背景背後,真實公司內擔任前技術長的李婷婷,來到現場,一起來看看兩位少女會聊出什麼令人驚訝的內容吧!
#創業家 #李婷婷 #區塊鏈
▶️👉🏻桌遊設計團隊: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RANSITMONSTER/
官網:https://transitmonster.wordpress.com/
質數大富豪產品介紹
https://transitmonster.wordpress.com/質數大富豪/
頑固牧羊人產品介紹
https://transitmonster.wordpress.com/頑固牧羊人/
購買通路:
質數大富豪
https://www.pcstore.com.tw/juguang/M72219750.htm
頑固牧羊人
https://www.pcstore.com.tw/juguang/M65026339.htm
▶️👉🏻將於11/9,在YouTube抽出2套遊戲(「質數大富翁」及「頑固牧羊人」)各5位幸運兒送出
💬中獎條件:只要「留言」此次觀看心得、公開「分享」影片連結,並「訂閱頻道」、「追蹤IG」,就有機會❤️
💬註:
(1) 9號截止於隔天10號公布得獎人。
(2) 僅限台澎地區,若不在此區域將重新抽出。
(3) 請於2日內,將條件證明截圖私訊FB粉絲專頁,否則視同放棄,將重新抽出。
(4) 行政作業需要時間,敬請耐心等候。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腦力全開》
https://youtu.be/bDghAfzfQYE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vXX-nFHG2w/hqdefault.jpg)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聽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這裡跟你做分享哦!
就是呢,有一對新婚夫婦,他們到賭城拉斯維加斯去度蜜月,他們花了1000塊美金,在賭場裡玩了一天;結果呢,跟大部分人一樣全部輸光了。
到了晚上,他們回到酒店準備休息的時候,丈夫發現喔他自己的口袋裡,還有一個價值5塊美元的籌碼;上面呢莫名其妙的貼著一張,寫著數字17的紙條。
丈夫呢,就認為這是神對他的某個暗示,所以呢,他都沒有換衣服,就穿著睡袍直接跑到樓下的賭場裡,把這個籌碼壓在數字17上面。
結果還真的被他壓中,賠率是一賠35。他獲得了175塊美元,他又繼續把這175塊喔,壓到17上面。
結果又贏了,獲得了6125塊,接下來呢有如神助,他不斷的把他的賭注押在17上面,而且不斷的贏了。
幾局之後呢,他的賭金累積到了2.6億美元,哇賽!這是個天文數字啊!
然而當他把全部的賭資都壓到17的時候,最後一次,幸運女神離開了他,賭局的結果是開18,他輸掉了所有的錢,於是呢就悻悻然的回到房間。
在房間裡的妻子就問他說,你剛才急急忙忙去了哪裡?他就說我剛剛又去賭賭了幾把。
而妻子問他說結果怎麼樣?他淡淡的說,沒怎麼樣,我輸了五塊錢。
好的!這個故事說到了這裡,你聽到了什麼?你可能會對於那2.6億感覺很後悔,甚至於你會覺得如果是你的話,你可能早就收手了。
那當然了,我相信你自己一定會收手,但是呢,我更相信人性。
然而今天呢,我不是要跟你討論收不收手的問題哦,我要跟你討論的,是他最後的反應很有趣,在他的主觀認知裡,他不覺得自己損失了2.6億,他只覺得自己損失了5塊。
而這個5塊,是他從一剛開始就進場的籌碼。這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他怎麼會對這中間的差異,有這樣子自我合理化的解釋呢?
其實這樣的狀況,透過這個故事產生了一個極端化的效果,可是你我生活當中,就沒有過那種經驗嗎?
比如說吧,你如果在路上撿到了1000塊,這個時候你對於這1000塊的感受,你會把它當1000塊嗎?
當你在花錢的時候,在動用這1000塊的時候,你真的會很理性的把它跟你自己,透過你的勞力賺來的1000塊,一樣的等量齊觀嗎?
我想是不會的吧,如果再延伸來看,每當你領到三節獎金、年終獎金的時候,那一陣子會不會特別的大手大腳啊?
好像在那個狀況底下,錢已經不是錢你;可以對它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其實這背後叫做是更多的揮霍。
可是如果是一樣數字的錢,是你領到的月薪,你還會這樣花嗎?
再來,繼續談消費。你去買東西的時候,你用現金支付,跟你使用刷卡支付,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到,它在感受上的細微差別?
好像當你不是拿貨幣,一旦你是用信用卡,你有沒有感覺好像要你拿五千塊,我們俗稱的五張小朋友,你會感覺到很痛,你可能會猶豫再三。
但如果你是刷卡呢?刷個五千,甚至於是刷個一萬二,你可能都有點無感耶!當然了,最有感的時候,就是你收到信用卡帳單的時候嘛!
所以喔,我常常遇到許多案例,他其實在財務上很困擾,真的仔細的去分析,並不是他賺的錢不夠,而是他常常在某些時空、某些狀況底下,他並沒有把錢當錢。
我們假設一個狀況哦,如果剛剛講的那個故事的主人翁,他每一次下注,他每一次賺到的錢,他都把它記錄下來、他都把它記帳。
其實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喔!讓他每一次賺到的賭資,而把它記帳的那一刻,它同時也給自己的心裡一個很強烈的暗示,什麼樣的暗示呢?
就是這一筆錢,從他贏來的賭資,變成是他的錢。請問一下,你贏來的賭資你會怎麼花?而同樣的錢,那是你的錢,你會怎麼花?
你有沒有發現,你在花你的錢的時候,會不會更加的謹慎一些呢?
好!一樣的道理,現在的時代,如果不讓你用塑膠貨幣,不讓你用一些虛擬的支付,好像也蠻奇怪的,因為這畢竟是趨勢嘛!
可是你每當在做出這樣的消費,當你信用卡刷下去的那一刻,當你用線上支付支付的那一刻,你有沒有同樣的去把它記錄下來?
如果你有這個動作的話,你就會很清楚知道,那是你付出去的錢,那是你的支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已。
你會發現喔,有時候信用卡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你刷卡的金額不管是多少,它就是一個動作而已。
可是如果你是付紙鈔呢?你想想喔,如果今天要付出一萬塊,是十張一千塊耶!你怎樣也要數十次一千塊吧!這個動作本身,就足以讓你對於這樣的消費,更加的謹慎。
所以當我們談到這裡,你可能已經聽出來了,我在談什麼?我在談的就是「記帳」!記帳它不止記錄了我們的支出,也記錄了我們的收入。
然而不管你記錄的是「收入」還是「支出」,在你有「記」,不管你什麼樣的載體,你可能用APP、你可能用手寫。
當你有「記」的那一刻,你會發現那個錢,不管你用什麼管道取得?或者是你用什麼樣方式支付?在你記的那一刻,它就會變成是你的收入、跟你的支出。
當有這樣的心理框架之後,回頭看看我們這個故事的主人翁,他可能不會真的拼到2.6億。
他或許有可能在過程當中,他賺回了當初帶進賭場的1000塊美元,他就收手了,那又如何?至少他回本了啊!
可是呢,這個故事最後的結果,就是他沒有把錢當錢,所以這2.6億,成了他這一輩子永遠的遺憾。
而這樣的一份遺憾,我猜他可能需要花比1000塊,還要更多更多倍的錢,都不一定能夠彌補回來。
然而當你聽到這裡,問問自己,你有記帳的習慣嗎?你知道什麼叫做「有效的記帳方法」嗎?
更重要的一點是,就算你有做,那你知不知道,影響我們對財務、對金錢,其實背後有很多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的內在心理狀態,帶給我們的影響。
如果你沒有去深入這背後最深的議題,你會發現,你可能在形式上做對了很多事;但總會在一些你不預期的地方,讓你的錢又不見了,又或者是讓你沒有辦法去享受到,你所累積的這一切的財富跟資源。
我常常說喔,人生應該是來享受,而不是來忍受的!而「錢」,往往又是最多人,對它最糾結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想要從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去探索你自己內在的金錢觀念,到底從何而來?
到底要怎麼樣,真正的把錢當錢?到底要怎麼樣去管理自己的慾望,讓你養出富有的體質?
甚至於可以越花越有錢,你可以好好期待,我們即將在12月2號,即將要上線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是嘉玲老師,她打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幾乎從她大學時代就開始做準備了!因為她的大學唸的是經濟系,而後來你所知道的心理專業,是在研究所的階段所養成。
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麼多年來,我跟她,我們一直在實務工作裡前進,而這一份實務工作,並不是指個案的輔導而已,我們同時也是一個創業者。
所以呢,我們結合了這些經驗,跟我們實際教練幫助很多人,去穿越財務的困境,我們把它結合、打磨成為【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
我相信它絕對是有別於一般你在市場上,能夠參與到的財務課程。
它能夠陪伴你,看見你內心最深刻,最需要了解的部分,請你期待我們在12月2號,要推出的新課程~【理財心裡學】。
歡迎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9K8Lr33nFo/hqdefault.jpg)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EP.48 《創業這條路》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無論你想要 創業 或者已經 創業 ,開一家小吃店、一家咖啡廳、一家小公司,不管賣的是什麼、哪個行業,如果你在 創業 的路上想要避免走冤枉路、得到更多的 ... ... <看更多>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創業從0到1之心路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公司這條船是老闆的,當船快沈沒時員工跑的最快,不是沒有忠誠度,而是員工有家庭要養,而老闆身家性命都在這間公司跑不掉 4.來挖資源,騙錢的人多, ... ... <看更多>
創業這條路書評 在 [心得] 《創業這條路》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破解「創業者迷思」的經典之作:創業不只靠勇氣,更要講究方法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e-myth-revisited/
無論你想要創業或者已經創業,開一家小吃店、一家咖啡廳、一家小公司,不管賣的是什
麼、哪個行業,如果你在創業的路上想要避免走冤枉路、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思考、讓自己
走得更順遂,你絕對需要認識和突破「創業者迷思」。
這本書在說什麼?
《創業這條路》的作者是被譽為「創業教父」的麥克.葛伯(Michael E. Gerber),他
致力於提供小企業老闆與創業家所需的協助,幫助他們建構運作順暢的企業。他發現一個
企業要走得遠、走得久,創業家本身必須瞭解什麼是「創業者迷思」,避免重蹈覆轍,採
取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應對。
在這本1985年出版至今仍歷久不衰的經典著作中,作者回答了一個常見的問題:「為什麼
許多小企業花了許多精力和資本,最後還是倒閉?為什麼那麼多專業人士選擇創業,最後
卻無功而返?」並且,作者透過多年來指導上千位企業家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有步驟、有
策略、有系統的企業經營法則。
我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我很欣賞的一位 YouTuber「Ali Abdaal」曾經大力推薦,
他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看待網路事業的視野,這可以說是一本「建構順暢運作的小企業
」的完整指南。創業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懂得正確的「心態」和「方法」。
這本書特別的地方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最讓我感到驚奇和新鮮的,莫過於作者虛構出的「莎拉」這個虛擬
角色,以及與她展開的對話。莎拉是一位創業新手,想要用自己的烘焙技能創立一家餡餅
店「餡餅的一切」。她經歷了創業之初的熱情澎湃、創業之後的困惑和煎熬,在與作者進
行許多場談話後,漸漸突破「創業者迷思」,邁向企業家的思維模式,懂得如何讓企業的
經營走上軌道。
書中分成三大部分:創業迷思與小企業、統包革命是一個嶄新的企業觀點、建構一個運作
順暢的小企業。在其中的每個小章節中,作者會在章節的前半段談比較「硬知識」的部分
,然後在後半段放入她與莎拉一對一的「創業Q&A對談」,讓讀者可以用一種很親切的方
式,跟著莎拉的視角去釐清自己對於創業這件事情的所有疑惑。
透過這樣的寫作手法,讓我感覺自己就很像是另一位「莎拉」,整本書讀起來就像是跟作
者坐在壁爐旁邊閒聊,時而嚴肅、時而詼諧,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次閱讀體驗。以下,
我想分享一些這本書帶給我的觀點啟發。
創業的必備條件?
成功的創業家都具備一個關鍵心態:「好奇心」。因為重點不在於原本懂得多少,而是在
於想要懂得更多。作者評論道:「事業上面表現優異的人之所以會有優異的表現,不是因
為他們知道的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總是想要知道更多。」
作者輔導過數千位小企業家,他所遇過的失敗企業,大部分的通病不在於企業主對財務、
行銷、管理和經營知識不夠,而在於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捍衛自認為對的事情上;反之,
他所遇過最棒的企業主只會不顧一切地釐清問題。這就像《心態致勝》這本書提到的「定
型心態」和「成長心態」的差異。企業和人一樣都應該成長,而成長會帶來改變。
「大多數的企業都不是依照這個原則在運作;大多數的企業都只是依照老闆『想要』的方
式,而非企業『需要』的方式運作。」創業者的工作就是保持好奇心,就是去想像,去做
夢,盡其所能地去探索飄蕩在他頭頂上的方天馬行空,以及他內心深處的各種可能性。不
是緬懷過去,而是展望未來。
什麼是創業者的迷思?
書中提到最普遍的「創業者迷思」就是一心想跳出來自己當老闆,渴求自由和掌握感,想
要用原有的專業來加速事業,賺取更高的收入。結果常見的狀況是,創業家把焦點全部放
在商品和服務,忘了企業應該要有組織、有系統地運作,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換來更
多苦惱,結果讓自己原本喜歡的工作到頭來變成了苦差事。
問題出在於,許多「想要」創業的人們,往往是擁有某個技能的「專業人員」,但是單純
要以專業來創業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具備其他兩種角色的特質和能力,也就是「管理者
」和「創業者」。
1. 專業人員:喜歡深思,活在現在。善於執行,喜歡動手做,一直想著如何把事情做好
,認為想法必須可以執行才有價值。
2. 管理人員:喜歡苦惱,活在過去。非常務實,要事事都可以預測,希望任何事情都井
然有序,總是會發現問題。
3. 創業者:喜歡做夢,活在未來。富有遠見卓識,激發改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追求
夢想。具備創意創新,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
若只從專業人員的心態來創業,總是會覺得自己該完成更多事情、做出更好的產品、提供
更多的服務,對於自己的產出總有著一股優越感和不可取代性。但作者提醒了:「如果企
業是全部靠你在支撐,你擁有的就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份工作。而且這會是全世界最糟
糕的工作,因為你是在為一個瘋子做事情。」
許多人以為的創業,其實並不是創業,反而是創造了一份給自己更辛苦的工作。
作者發現,許多在創業之後失敗的小企業主,大部分是把自己太多的比重放在「專業人員
」,而忘了投入心力在「管理者」和「創業者」的思維模式,以至於後來把自己的事業變
成了「最糟糕的工作」。懂得在三個角色之間取得平衡,便是這本書談到創業家最重要的
行動課題。
創業是為了什麼?
作者認為:「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擺脫一份工作,以便為其他人創造工作。創業的目的是為
了拓展你的事業,以便創造出某個事物,滿足市場上某個從未被滿足的需求,以拓展你的
生命,為生命帶來新的刺激。」我們必須將事業打造成一個在未來能夠自動運作的有機體
,這個事業的運作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沒有你。
對專業人員而言,產品是他交付給「顧客的東西」(商品、服務)。
對創業者而言,產品是「企業本身」(企業的運作方式)。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好的企業靠得不是不凡的人,而是平凡的人做者不凡的事。」要
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就必須存在一個系統,也就是一家企業做事情的方法,讓無論
什麼程度的員工都能幫企業產生出一致的結果。打造頂尖的商品和服務固然重要,但是對
創業家而言,建構一個企業的運作方式才是更值得投入心力的地方。
後記:創造事業?創造自我?
這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作者一開始從很務實的角度說明常見的創業者迷思,提
醒了隨時要留意專業人員、管理者、創業者三個角色的分配比重。但是,光有創業的想法
是一回事,執行創業計畫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書本的後半段,作者更提供了企業發展計
畫的七個關鍵策略和步驟,仔細說明該如何執行這份計劃。
此外,我很喜歡書中把「創業」和「個人」連結起來的觀念,尤其以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一家企業象徵了他們想要過的生活,顯示了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的信念為何,也證
明了人的意志。」我們無法改變外在混亂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試著去瞭解自己
的世界如何建構、如何運作,設計自己的遊戲規則,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一個
人在執行一家小企業的創業過程,就是探索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最好途徑。
在這本書的尾聲,作者引述這句話送給莎拉:「自由不只是對某個決定表達是與否,而是
塑造與創造自我的力量。」當我讀完了整本書,藉由莎拉的視角與作者進行這麼多場空中
對談之後,聽到這段話感到格外振奮,內心激動的同時又多了點沉著。
用創業家的態度過生活,是一種人生選擇,也是一種自我實現。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26.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17455997.A.42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