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公司同仁平均薪資超過7萬元,相較主計處公布零售及批發業的平均薪資高出近2萬,人均產值超過3000萬,毛利率更達到一般電商的2倍。#高昂的人力成本會損害公司獲利嗎
#零規則管理實踐
1. 忍受平庸會破壞團隊向心力,不如花力氣吸引頂尖人才
2. 拒絕傲慢同事伺機批評,不適任的人速速開除
3. 老闆給方向,員工想辦法跟上
謝謝頌宜和燿瑜,本期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真的太精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灣現在基本工資是23800元,平均薪資卻高達5萬元,提高平均的竟然不是那些大老闆、富二代,而是我們常聽到的業務員。印象中的業務就是門檻低、應酬多,能說會道或外型好看的人尤其吃香,容易拉到訂單客戶。 相較其他產業,業務的薪資與個人能力成正比,只要能力好,年薪百萬非常容易,面對高薪的誘惑,大學生會想...
力成 平均薪資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財團化、貧窮化、少子化,台灣整體社會正面臨著這樣的多重危機,大量失業、貧富懸殊、人口衰減、國家破產、族群衝突,不在只是杞人憂天的問題,而是近在眼前的困境。
2011年,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等人,出版了《崩世代》一書,為這個艱難的世代命名。在書中,他們調查和剖析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其中一章特別探討台灣青年的「工作貧窮化」的議題。他們寫道: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採訪了許多落入工作貧窮困境的年輕人,以了解他們的生命歷程,我們發現所謂的『六年級生』薪資偏低無力創業 ,『七年級生』在就業市場上找不到穩定的工作,也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二〇一〇年底監察院王建煊院長在一場演講中談到大學生不認真念書而去打工『笨死了』,語出驚人引發輿論爭議。」
「在解釋青年為何打工上,我們認為王建煊院長搞錯了重點,問題在於為什麼台灣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及一般勞工,為何淪落到被迫從事各種非典型工作?答案主要是台灣的產業結構轉型、以及勞動市場彈性化的變遷,使得全職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而非典型的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多,進而導致台灣勞工──尤其是青年受僱者陷入了多重的工作崩壞風險當中。」
「台灣人就業為何越來越困難?首先,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的產業外移衝擊了台灣勞動市場的需求。從一九八七年起,台灣政府在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時,採取了新自由主義的經貿開放政策,自此台灣的產業資本跨國移動的限制逐漸減少,產業外移的趨勢日益顯著,迅速改變了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
「相對於鄰近的日本或韓國,我國產業外移的趨勢更為嚴峻。過去十年來,台灣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重已經增加三倍,製造業與電子業的生產線大量外移,國內就業機會也隨之大量減少,對勞動市場造成重大的衝擊,首當其衝的是工廠作業人員,其次是中低階管理人員,結構性長期失業者大增,其中一部分長期失業者即使再就業,多數也是淪為低薪工作者或非典型勞工。」
「導致台灣工作崩壞的第二個因素是產業轉型。隨著傳統製造業與高科技業的大量外移,服務業興起,台灣開始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的勞動市場結構型態。」
「後工業社會的勞動市場結構中,服務業成為就業主流,容易出現服務業『成本弊病』現象。」
「在產業轉型過程中,製造業的自動化程度提高,而服務業大多是勞力密集、技術層面低,或自動化程度較低的職位,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成長明顯低於製造業的生產力成長程度,因此當服務業僱用的人力越來越多、勞動成本日益增加時,生產力並沒有相對提高,雇主往往會以降低薪資水準,或是增加非典型人力的方式來降低勞動成本,因應市場競爭。」
「在資本外移與產業轉型的衝擊下,台灣勞動市場彈性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綜合各項非典型工作者的相關調查資料,可以發現一項事實:自二〇〇〇年以來,台灣各種非典型工作者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二〇〇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台灣勞動市場的非典型工作者人數增加情勢更趨明顯。」
「非典型工作者持續增加,就業不穩定風險持續擴大,導致非典型工作者的『工作不安全感』瀰漫……」
「台灣非典型就業人數快速增加,對於勞動市場產生的後果日益明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議題就是『工作貧窮』,『工作貧窮者』多數從事非典型就業,與長期失業者共同構成了台灣的『新貧階級』,是台灣工作崩壞的證據。」
「所謂『新貧』是指與『舊貧』不同的貧窮人口,傳統上的『舊貧』產生於全職穩定就業的工業社會,貧窮者係以老弱殘疾為主,失業導致的只是小規模、短暫性的貧窮者,不幸的是,產生於後工業社會的『新貧』人口大不相同,由於勞動市場從過去全職穩定的工作型態,轉變為高度不穩定的非典型工作,而非典型受僱者雖然有工作但薪資徵薄,仍無法避免全家陷入貧窮,是謂新貧。」
「台灣工作崩壞的第三個現象是大量的窮忙族。相對於上述非典型就業的窮苦族,超時加班卻還是貧窮的『窮忙族』是過勞死與職業病的主角。」
「台灣勞工正面臨『平均工時延長、平均薪資卻下降』的過勞化風險,在一二〇〇八年第三季後,因為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全年平均薪資出現負百分之三.八八的負成長,二〇〇九年實質平均薪資更出現負百分之四.二二的大衰退。」
「雖然平均薪資都出現負成長,但是同時期的平均工時卻逆勢上揚……台灣的勞工正面臨著『平均工時延長、物價上升、平均薪資卻下降』的過勞化與工作貧窮化因境。」
「台灣勞工超時工作對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傷害,但由於勞動檢查人力的不足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勞動檢查權責分工不良,導致職業疾病補償制度的問題重重。認真工作者過勞死也拿不到補償。」
「若是與日本、韓國對於職業疾病的歷年補償數據進行跨國比較,可以發現在一九九二年之前,日本的職業疾病的補償件數每年都超過一萬件;而韓國在一九九九年之後職業病補償件數大幅提昇,近幾年的職業病補償件數多在一萬件左右。相對而言,台灣的職業疾病補償件數,多年來始終偏低,平均每年不到兩百例,二〇〇九年勞保職災給付只補償了四百七十八件職業病個案。」
「整體而言,台灣的職業疾病問題被嚴重低估,表面上看起來,台灣社會的職業疾病並不嚴重,但是事實上,由於職業疾病補償制度的保護不足,職業疾病的風險都由勞工個人自行承擔。」
「台灣政府在勞動法制層面的漏洞,導致了台灣工作崩壞風險的第三大來源──窮忙族的誕生。不幸的是,窮忙族為公司賣命可能遭受的身心傷害風險得不到合理保障,過勞死的勞工家屬只能自己承擔苦果。」
☞週末重磅對談:
|Hi Five X 工作|崩/後崩世代的社會實驗場:新世代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時間:7/27 (六) 15:00-17:00
▎地點: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漢口街一段82號2樓)
▎講者:白經濟 TalkEcon
白經濟是由一群傾心經濟學的學生所組成。白經濟期望利用直白、坦白及淺白的筆觸,以相對嚴謹的形式論述我們的觀點。我們相信這個時代並不缺乏議題,也不缺乏討論,但仍有待更多有效且合乎邏輯的觀點交流。
▎講者: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原想關注性別議題而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卻意外開始接觸勞工權益相關問題。離開立法院後,與眾多伙伴共同組織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現擔任執行長,希望透過專責機構的成立,一起為勞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障盡一份心力。合著《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
▎票價:200 元
▎報名連結:https://lihi1.cc/PriCl
*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 、張烽益等,《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灣勞工陣線,2011。
▎博客來☞ http://bit.ly/2YhM6LX
#說書 #閱讀日常 #工作 #窮忙 #崩世代
力成 平均薪資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達8成企業明年會調薪,我卻看到4個壞消息】
天下雜誌最新調查出爐,近7成的企業看壞台灣的投資環境,但是好消息是超過8成仍表示有意願調漲員工薪資,是6年來最高比例。天下雜誌的說法是,面對企業社會責任愈發被重視的時代,如何讓員工願意與企業共體時艱,是企業舵手普遍的共識之一。
我有不同的觀察,不認為原因完全是基於社會責任,也不同意這一定是個好消息。
怎麼說﹖
因為同一天我在企業人資的群組,看到一篇「佳文」共享,主題是「如何將自由職業者完美融入團隊」,開宗明義直接點出,現今零工經濟正式作為人力資源的一種新型態分配形式,企業要開始學習一件事,聘用自由職業者幫助企業達到「長期目標」,而零工經濟的優點第一個就是—
「避免人力成本的浪費。」
因為若是短期專案,雇用全職員工,人力成本太高,改為聘請專業自由工作者,既能降低成本,也能立即獲得高水平的專業知識。而且就人資部門來說,和自由職業者長期合作,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成本,集中精力和資源投入在—
「全職人才的招募與培養。」
這篇佳文也提出一個趨勢觀察,高度專業的自由工作者增加。過往短期約聘者較多是無專業知識者,如今部分高度專業者轉型為自由工作者。
最後,這篇佳文給群組裡的人資建議,將一個職位的工作細分拆解成幾個部分,重新分組,再針對所需要的技能與經驗,和人才庫裡的高專業自由工作者做匹配,目的是什麼﹖
「讓全職員工更能專注在公司的重要任務上。」
一項天下雜誌的調查,八成企業再苦也要調薪;一篇企業人資群組裡分享的佳文說,企業要開始學習擁抱自由職業者,尤其是高專業,讓你聯想到什麼﹖我倒是看到四個未來:
1.薪水將不斷升高
但是,調薪的原因不在於企業突然覺醒,義無反顧地扛起社會責任,而是少子化所致。
你想想,企業存在的天命是賺錢,當不看好景氣,經營困難,獲利縮小,它只會降低人事成本,而不是反向去提高,至於明年他們怎麼會決定逆反應﹖原因只有一個,少子化已經充分反映在就業市場,企業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此時此刻,企業唯有咬緊牙跟,就算心在淌血,也要調薪維持競爭力,留住人才、招到人才。
眼見台灣少子化勢不可逆,調薪勢在必行,在這個薄利的時代,企業要怎麼維持住利潤,將會走向以下兩條路。
2.工作機會將變少
人事成本永無止盡地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會看到郭台銘同時在做兩件事,一方面否認富士康在大量裁員,另一方面加速投入AI研發。另外,去年張忠謀提出今年要退休時,敲響一記警鐘,他說,AI發展之快遠超過預期,而九成的人都要憂心工作問題。
兩位企業家這麼明示暗示,無非是在告訴我們,AI化之後,很多工作將被取代!雖然媒體報導,全球將同時也有大量新工作應運而生,卻沒說這些新工作絕大多數不是增加在台灣,而是在新興國家,也不是增加在既有的工作者,而是新世代。
更令人憂心不已的是,沒人告訴我們,在工作消失之前,需要重新學習什麼技能,以期再度回到就業市場。而真相極可能是,很多人回不去了…
3.正職工作將減少
非典型就業,包括兼職、臨時或派遣,在台灣的人口數逐年創下新高,來到80萬人,占就業人口7%。反觀日本非正職員工占38%,韓國占1/3,在三至四成之譜,令台灣上班族難以想像,這也同時表示,台灣在這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非典型就業人口的結構,正在明顯起變化。過去非典型就業,比較多是家庭主婦與學生,求的是時間上彈性運用,配合家庭或就學;現在大大不同,1/5是非自願地選擇非典型就業,原因是企業減少正職工作機會,他們找不到正職的缺。
而這個現象不惟亞洲,而是全球性,以美國與歐盟來說,占比高達兩三成。若是單看美國,2014年美國自由工作者5,300萬人,到2017年是5,730萬人,三年增加400萬人,增加比例是勞動人口成長的3倍。其中,千禧世代從占38%上升至47%。
4.薪水將持續L型化
雖然企業會調薪,但是同時也會減少正職人數、增加錄用非典型就業人數,導致更多上班族失去保障性,以及享受福利,結果是朝向低薪化。而且請注意,非典型就業人口都是不具備關鍵性技能,從事非核心工作,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一群人,他們要擔心的不是低薪而已,而是未來可能失業,不時處於無薪狀態。
總之,平均薪資會不斷拉高,但是拉高的是正職員工,特別是關鍵性人才更為大幅度;相反的,未能獲得正職的人,薪水只能長期趴在地上不動。接著,中位數薪資會越來越低於平均薪資。像2015年中位數薪資是平均薪資的84%,2016年再往下降到83%,這是逾6成上班族對於平均薪資調高無感的原因。
站在多數上班族的立場來看,我看到的調薪不見得是好消息,可能是壞消息。但是弱者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能認清現實,展開積極有效的行動,以利於翻身。雖然過程艱辛不易,還是必須努力而為,站到相對優勢的戰鬥位置,建議你:
1.選擇工作,要看未來發展性,不是目前薪水高低。
2.終身學習,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3.有仗就去打,打出戰功才有機會往上爬,爬到高薪階層。
***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力成 平均薪資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臺灣現在基本工資是23800元,平均薪資卻高達5萬元,提高平均的竟然不是那些大老闆、富二代,而是我們常聽到的業務員。印象中的業務就是門檻低、應酬多,能說會道或外型好看的人尤其吃香,容易拉到訂單客戶。
相較其他產業,業務的薪資與個人能力成正比,只要能力好,年薪百萬非常容易,面對高薪的誘惑,大學生會想當業務嗎?當業務必備的3大條件,你都有具備?
影片授權:Koobii鬧大學(https://youtu.be/1CuaP47hTtQ)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