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香港策劃美國暴動說 - 李怡
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於Twitter發文,表示高度懷疑香港的「暴徒」已滲入美國,更指香港「暴徒」明顯是美國騷亂的幕後策劃者。
這個有特權在中國使用Twitter的黨媒紅人,說出這樣的話當然不能只當作他個人的「自由言論」。這句話讓香港所有人、美國和全世界所有人都明白了中共宣傳的真實性,包括關於香港的「暴亂」、關於港版國安法的必要、關於香港簽名撐國安法者有200多萬人、關於所有港官去年以來的言論……所有這些文字語言的真相,因胡總這句話而使人們一下子都明白過來了。
胡錫進於貼文指,攻擊警察局、摧毀商店、堵塞道路、破壞社會公共設施是香港「暴徒」抗爭的日常慣例,由此推斷香港「暴徒」「明顯是美國暴力抗爭的幕後策劃者」。他提到的種種破壞行動,偏偏不提美國各地暴亂中的洗劫商店、傷害無辜平民的現象。他沒有提的,正是香港抗爭中不存在的現象。香港抗爭者只是有目標地毀損一些設施,沒有傷及途人,也完全沒有搶掠。7.1佔領立法會,還在圖書館寫上「保護圖書不可破壞」的告示牌。示威者在立法會餐廳雪櫃門貼上「我們不是賊人 不會不問自取」,取用了雪櫃的飲品後,留下金錢。香港的「幕後策劃者」和美國的暴力行動太不相似。
觸發美國示威浪潮的是非裔男子遭警員壓頸死亡事件,4名涉事警員被當地警局立即開除——其中至少兩位表示不服,可能提起訴訟;跪壓被害人頸部的警員沙文很快被逮捕,29日在當地以三級謀殺被起訴。而香港去年以來,在直播影片下的無數警察濫暴歷歷在目,卻無一個警察被起訴甚至被調查;陳彥霖、周梓樂的離奇死亡案和2,500多宗「屍體發現案」都被指為「無可疑」不了了之。香港警暴和美國警暴的不同對待顯然不可類比。
死亡的非裔男子弗洛伊德當即在醫療檢測機構進行了屍檢,起訴書顯示的屍檢結論是:弗洛伊德並非窒息死亡,更不是被警員壓斷頸,只是警方的暴力壓制誘發了他的其他疾病,病理報告顯示,他的死因是吸毒過量。死者家屬對官方屍檢報告不服,並聘請了其他法醫機構,即將進行二次屍檢。在美國,法醫屬於獨立協力廠商機構,如果控辯雙方聘請的屍檢結論不同,會由雙方認可的權威機構進行再次屍檢,沒有人能隱瞞真相。在香港。2,500多宗「屍體發現案」都沒有提出屍檢報告,只是警方一句「無可疑」就萬事大吉。兩地對待疑是警暴的死亡事件,截然不同。
大陸網上有篇帖文,說「國內媒體連日來用明顯幸災樂禍的態度,大肆渲染美國種族歧視多麼嚴重,美國各地發生的示威暴力多麼恐怖」,作者應是長久居美而關注大陸網絡的人,文章很長,資料翔實有說服力。他提出:「別瞎激動!美國黑人之死與各地示威暴亂的真相」。帖文很快就被刪除。中國官方要人民相信的是官方創作的真相,是「香港暴徒策劃美國暴動」的真相。
中國提供的真相越說越讓人糊塗。中國官方不是一直說香港的暴動是美國勢力策劃嗎?怎麼現在又說美國暴動是香港策劃了?中國不是一直堅持香港是中國一部份嗎?那麼美國暴動是不是由中國策劃?又或者是:中國從來不認為香港是中國一部份呢?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另一種是中國邏輯。
力行圖書館查書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政學界百人聯署:中共威脅全球
近日,逾百名國際政界人士和學者簽署公開信,稱新冠疫情是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中共的專制政權威脅中國人和全世界。
作為對百名中國學者致美國公開信的回應,截至4月14日早上,從歐洲議會成員到加拿大智庫專家,有超過一百名政界人士和國際學者發布致中國公開信。這封信題為《共產黨依靠恐嚇為主的政治統治方式危害中國公民乃至全世界》,呼吁重估中共的統治政策以及給全球生命健康帶來的威脅。
公開信直言,“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是一個自我殘害的傷口”, “當前的全球危機是許多人數十年來一直容忍或支持的政權引起的。”
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中國本土、台灣和香港的民主鬥爭》一書作者傅洛達( Andreas Fulda)是公開信的主要編輯和中文翻譯者。他告訴本台,作為中國人的“諍友”,他有義務發聲:
“這就像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泄露的歷史重演。中共沒有透明負責地報告疫情,反而壓制吹哨人的聲音。不僅害了中國人,還害了全世界。中共的掩蓋就是原罪。”
十面埋伏,中國喪失國際信任
對於疫情之後此起彼伏的國際清算呼聲,傅洛達並不吃驚,他早在2014-2015年左右就看到中共“失道者寡助”的苗頭。傅洛達帶頭發起中國《境外NGO法》研究項目,多位歐洲NGO負責人告訴他,和中國社會經過數十年苦心建立的信任關系被中共打碎,令他們失望透頂,不想只聽黨的。
特別是2019年年底以來,傅洛達在英國教書期間接觸到一些歐洲官員,他們態度明確地對中共轉向批判。
傅洛達強調,“中共不明白,一旦信任被打破,很難再重建。我們真的想和中國打交道,但不是聆聽中國官員,而是非官方的中國(Unofficial China),包括有獨立頭腦的學者、維護公共利益的律師、記者等等。”
這些傅洛達渴望聽到的聲音被消失得一干二淨。這封公開信裡列出了他們的名字:
“我們與勇敢有良知的中國公民站在一起。在此僅列舉一些英雄:許章潤、艾芬、李文亮、任志強、陳秋實、方斌、李澤華、許志永和張文斌,他們為自由開放的中國冒著生命和自由的危險。”
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門前主任,現任美中政策基金會的主席王冀(Chi Wang)4月13日在《南華早報》發文《中國如何在掩蓋新冠疫情之後失去全世界的信任》。文章說,“習近平會試圖通過宣傳和審查控制民眾對其無能的回應,但全世界不會輕易忘記。他需要找到新方法,甚至更好的諫言者,來重建丟失的信任。”
他歷數中國曾在鄧小平領導下數十年來韜光養晦,重獲國際體系的信任,從貧窮落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沒有國際社會敞開懷抱,沒有無數外交官、學者和記者坦誠相見,這一奇跡不可能發生。
王冀感嘆道,“有些信任也許太過樂觀天真,但都是辛苦積攢而成。信任在疫情之前已經打了折扣,但現在裂縫擴成深淵。”
傅洛達:中國到了十字路口,年輕人要像張文斌自我叩問
因批評習近平而“消失”的山東大學生張文斌,讓傅洛達念念不忘,讓他想到許志永的“新公民運動”:
“他一個人,很微小的力量。他被抓了,說明中共很怕他。每一個年輕大學生,其實有很大的力量。為什麼只有張文斌敢說話,大家怕嗎?還是不在乎嗎?”
傅洛達於2004至2007年擔任中國民促會顧問,參與進城務工子女援助和環境保護等多項NGO活動,並結識到很多身體力行的公民活動家,“中國人真行,有想法的可多了。”
這一切在習近平上台和《境外NGO法》實施之後蕩然無存,但是傅洛達堅信,中國的公民社會依然存在並且孕育著改變的希望。
盡管近日的《方方日記》和中泰表情包大戰展現出甚囂塵上的民粹主義情緒,傅洛達並不認為社媒上極端粗暴的“小粉紅們”足以為中國年輕人代言。
他有很多學生來自中國,愛國而不愛黨,甚至可以比西方人更成熟、全面的思考中國,他們可能沉默,但是不代表沒有想法:
“我最近和來自大陸的國際生交流,他們其實都在思考,知道中國現在面臨十字路口。怎麼拐彎?中國人要自己決定。有很多國際生是官二代、富二代,原來政治體制的受益者,但是他們現在也知道這個制度是不可持續的。”
王丹:可惜習近平不是蔣經國
在4月6日至13日這一周內,王丹等二十一人發起呼吁“習近平應當下台”的告國人書,征集到近兩百人簽名,讓他吃驚的是,其中有十分之一來自大陸實名簽署,十分之一來自中國留學生。
王丹表示,數十年後回顧,新冠疫情也許是中國歷史轉折的裡程碑,不但變幻了國際關系格局、削弱普通國人對中共的欽佩和信任,而且松動了習近平在統治集團內部的威望,2022年也許無法在中共二十大上連任。
傅洛達認為,如果中共想活下去,可以效仿蔣經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台灣的民主改革,言論自由,民主憲政,兼容並包。
王丹對此表示,中共走台灣模式已然無望:“台灣模式的基本特點是自上而下。中共願意改革,才可能走蔣經國路線,換句話說,我們得有蔣經國。可是習近平現在做的一切事,和蔣經國路線背道而馳。”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力行圖書館查書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孩子搞砸時」
正在為我的第一本書「我們,相伴不相絆」校稿,看到我寫一段女兒大學入學甄選個人申請時的情節,打電話跟她確認當時她是否只有申請台大一間,還是有申請別的學校。
女兒說:「我只申請台大。」
我說:「啊,對,那時候我心裡還重擊了一下,心裡想著,如果你有聽我的話,多申請一間政大,結果就不會那麼慘了。現在回想起來,還好我沒有說出口。」
我們所說的事件是女兒大學入學甄選個人申請時,情有獨鍾的只申請台大。洋洋灑灑的準備了推薦甄選所需要的資料也寫了自認為水準之上的小論文,然而在公布的面談名單中,卻沒有看到她的名字。
女兒不可置信的打電話詢問系辦,助教說:「妳沒繳報名費。」
當時我女兒哭到不行,我雖然心中有一百個問題「你為什麼只申請一個學校」、「這麼重要的事你怎麼可以忘記」等等,但是這些問題對於想要的結果沒有任何幫助,只會化為母女關係的撕裂與女兒自責崩潰無法站起來準備指考,因此我緊緊的勒住舌頭,僅是陪伴與安慰。
當然,我不罵她,我還是被我爸爸海唸一頓了:「哪有做媽媽的不勉強孩子多申請一些學校?至少也要檢查一下她有沒有交報名費啊。」
我安慰我爸爸:「如果這件事讓我女兒一生都因為這次的打擊知道什麼叫做[保險起見],什麼叫做[謹慎行事],那也是很值得的啊。」
女兒只哭一天,隔天就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七月的指考。她所就讀的師大附中非常支持學生,把圖書館一人式的卡座分配給高三學生,考完指考當天,她需要把蟠踞在學校圖書館和教室裡的東西清空,請我去載,東西多到車子後座和後車廂都堆滿東西了,其中還有一個大同電鍋,只差沒有棉被了。看她把學校當成家了,我知道她已經全力以赴了。
放榜的時候,她如願考上了台大歷史系。而她的故事萬古流芳,成為告誡與激勵高中學生的範本,包括「千萬要記得交報名費」、「保險一點,不要只填一個志願」,其中女兒覺得最喜歡的是:站起來!不要放棄。
我們倆談起這件事,女兒說:「現在我正在準備高考,沒想到我自己的故事反倒是激勵了我自己。」
我想起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這句話,探詢一下她目前準備高考的狀況。
她說:「我現在不會有這條路失敗了,人生就完了的迷思了。一切都是好的。
如果不是當時只填台大,我可能就是在別的學校了。能唸台大,很好。然而同理,就算沒有上台大,那也很好,生命還是會有不同的遇見。」
我如釋重負。
女兒說:「這要謝謝媽媽在我每次的搞砸中,就只是當迴響板安慰與支持。就像你說的,一個人怎麼看待一件事情,和他身邊重要的人怎麼看這件事情有關。在我生命中每次的搞砸中,你的反應都是安慰與支持,鼓勵我把塞在腦袋所有災難性的想法倒出來,攤在桌上看清楚我到底有哪些情緒與念頭,恐懼也好,自責也好,妳就只是聽,很單純的等待我自己生出力量站起來。」
我說:「妳和哥哥搞砸事情時,我也是會有強烈情緒的,但我秉持著信願行這三個字來面對。
在「信」這個方面,從我對於人性的了解和專業的訓練,我知道人搞砸之後會自責,旁邊的人的批評、訕笑、指責會消耗掉當事人爬起來,東山再起的力量,因此我相信你們需要的是傾聽與支持。
在「願」這個字上,因為有了上述的「相信」,我願意勒住舌頭,不去算舊帳,這很難,但是「願」這個念頭讓我有能力克服衝動。
就因為相信,就因為願意,我於是能夠用傾聽和支持來陪伴你完成後續重要的任務,一次又一次的覺察自己的衝動,勒住舌頭不行動。」
在孩子每次的搞砸中,你一定會有許多念頭和情緒,想要化為話語表達出來。
要讓這些念頭和情緒在表達出來的時候不是發洩的,不是具有破壞性的,而且有高遠的意圖讓事情變更好,需要有「相信」,相信怎樣做是最好的,也需要有「願意」,願意超越自己的習性與衝動。如此一來,做出最有建設性的行為就比較沒有那麼難了。
很難。我知道。當你先相信、先願意,身體力行就會容易得多了。
力行圖書館查書 在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 1360 likes · 89 talking about this · 799 were here. 歡迎您來到這個粉絲專頁, 在這裡,景新分館會與讀者分享書香訊息,以及館內最新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