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餐桌上的小魔鬼(上)
有一次讀到一篇報導, 採訪某位美食評論還是米其林密探, 記者問: 嘗過那麼多美食和餐廳, 人生最後的一道你希望是甚麼料理, 還是哪位大廚的名作?
受訪的美食家或密探笑笑地說: 你大概不會相信, 我只要一塊麵包加奶油或乳酪, 麵包/奶油或乳酪在我心中是最完美的美食組合!
讀到這裡心中噹了一下, 很有感啊. 我希望的人生最後一道可能就是一碗白飯或是豆腐.
拿這個例子當這篇貼文的開場, 好像應該寫個終極美味之類的哲學話題. 不過我想聊的是餐桌上的麵包情結.
說來矛盾, 我對法國餐廳裡的麵包和奶油也非常喜愛, 可是在高級餐廳裡 – 尤其是道數很多的大餐 – 我幾乎不碰麵包了. 過去侍者問的時候, 我還會客氣地要一塊放在碟子裡, 但是全程不碰. 現在則常常直接婉拒麵包.
(再偷偷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 餐後消化的程度也差很多, 沒碰麵包奶油的, 身體負擔少很多. 我本以為是我自己親身經驗的大發現, 後來才知道, 許多經常上餐廳的記者朋友都有同樣的認知.)
台灣來的朋友大驚小怪: 法國麵包很好喫耶, 塗奶油又特別好, 不喫好可惜… 怎麼不喫呢?
我知道, 平常在家, 麵包奶油絕不少喫, 因為真的很讚啊.
麵包對法式餐廳, 無論是對餐廳主廚老闆, 或是對客人服務生, 都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東西.
常聽到台灣人說法國餐廳都喫不飽.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這個說法感到非常疑惑: 在法國上館子我常常喫到翻過去翻不回來, 抱著肚子回家, 還在床上翻滾撐到睡不著, 怎麼會喫不飽?
後來了解了, 原來台灣很多西餐廳是不提供麵包或是麵包另外收費. 而在法國, 麵包和自來水一樣, 餐廳有義務免費提供, 無限暢喫.
一頓法國料理中, 有沒有麵包下肚(即使只是一小塊), 最後的飽足感差很多, 加上奶油的話, 效果加乘, 撐死你. 台灣的法式餐廳讓人喫不飽很大的原因就在麵包這個小魔鬼.
這是我在品嘗法式大餐時打死不碰麵包的原因. 剛上桌時小酒下肚, 心情胃口開始開上揚, 菜沒還上, 香味撲鼻的麵包奶油活生生就在眼前, 凡人當然抵不住誘惑. 就喫一點唄.. 嗯, 好喫. 再撕一小塊, 塗點奶油… 嗯, 好喫. 菜還沒上? 再來一點…
這就上當了! 如果一開始用餐麵包奶油就如此暴衝, 到主菜上來已經覺得飽了…
台灣法國餐廳不免費提供麵包奶油可以理解, 因為成本高, 麵粉奶油都是舶來品.
法國的餐廳則是都計算在成本裡了. 可是麵包的用量還看菜色的安排. 有肉醬, 有鵝鴨肝的, 有火腿香腸的, 有乳酪的, 醬汁濃稠的… 這些統統要麵包來配合演出才行.
較新派的法國菜, 醬汁少, 味道清淡, 麵包的需求相對低很多. 餐廳在每日購入麵包數量時得衡量清楚, 買多了, 增加成本而且浪費(不能隔天再用), 買少了… 你不可能跟用餐到一半的客人說, 抱歉, 沒有麵包了 – 就算去隔壁餐廳搶也要搶來端上桌.
然而對餐廳來說, 麵包是個沒有利潤, 又無可遏止浪費的小東西: 一籃客人沒用完的麵包只能扔掉, 而且麵包不在菜單上, 沒有客人會因為麵包來喫餐廳的. 如果想省著用, 保持麵包新鮮, 上桌前才切片. 想法非常浪漫, 可是每次上桌給客人的數量少一點的話, 客人喫得多, 拿麵包次數多, 造成工作負擔. 給得多了, 沒喫完就是丟掉.
丟越多, 對餐廳造成的成本越高. 吼, 誰叫麵包是免費的? (是不是很魔鬼?)
高級餐廳高級旅館有本事條件和人手自製麵包, 盈虧自負,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要控制成本的小館子就不能那麼理想主義了, 那就買品質價格低一點的.
千萬不行. 法國, 特別是巴黎人, 對麵包很挑剔. 對這個免費提供的東西很有話說, 好麵包只是應該的; 麵包不行, 絕對把老闆主廚抓來抱怨, 不然就是不再回頭, 讓這種餐廳去呼嚨那些一輩子只來一次的觀光客吧.
對法國人來說, 餐廳麵包再好也是應該的; 麵包不夠好, 就該抓去砍頭. 對餐廳來說不難理解客人對麵包的看法: 只要看退回去的麵包藍或是麵包碟子裡剩的就該心裡有個譜了.
當然, 絕少餐廳有能力自己做麵包. 好餐廳(高級或是小館)很了解麵包在客人的用餐經驗裡無言的重要性, 不惜血本尋找好麵包. 認真的老闆主廚找附近的好麵包店訂購, 確保新鮮. 或是找沒有店面門市, 專門提供給餐廳的專業麵包工坊. (上)
加成效果加乘效果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位網友針對匯率議題提問,覺得不錯,因此在這回答:
網友:問個傻問題,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台幣升成這樣,那出口商該怎麼辦?
濕答:淨出口佔台灣GDP 10趴不到,因為還要減掉進口,目前用被撐大的美元、與弱化的新台幣計價。
反觀國內消費佔GDP 6成,政府支出與投資為其他3成,皆用超弱勢的新台幣計價。相較之下,誰重要?台灣是被騙成要靠出口,這要感謝TSMC與鴻海等寵壞的慣老闆。
但實際經濟活動,是以雞排博士的內需為主。我這一個月來,沒買過台積電的一顆晶片,與鴻海的電動車,卻買了多片的雞排;鄰居則買了兩座雞排妹的飛機杯。也就是俗稱的3G系統。
網友:小弟是沒唸過什麼書啦,可是聽人家說貨幣有加乘的效果? 如果沒有,出口賺回來的錢,能夠有內需的消費嗎
濕答:我自己聽自己說,貨幣加成效果要納入M1與M2計算,這些在台灣都是以新台幣計價。出口賺回來的美鈔,還是要以新台幣在國內消費。
如果要挺出口商,賺到的美元,要央行印額外的新台幣換,如此才能維持低匯率,這對國內創造物價與資產通膨,讓房價飆高、雞排漲價、宅男買不起飛機杯,並在海外累積外匯存底。
換言之,一國出口佔比越大、越有可能犧牲人民的新台幣購買力,值得嗎?如果不要犧牲新台幣匯率,撐起佔GDP不到10趴的淨出口,就不用多印鈔票,撐起出口產業,直接在國內遞增M1’M2的加乘。
或是更棒的是,不需要增加貨幣供給加成,直接以生產高創意的消費品,增加貨幣翻轉率,讓經濟體活絡。這樣就不會製造多餘通膨,但人民依然享受高購買力。讓宅男出社會不到10年就買到一棟房,而非讓竹科老闆買一堆房,再租給你。
其他晚上說:https://youtu.be/OA188ACl-ZM
優質內容,需要您們的贊助!
💰 贊助連結: https://p.ecpay.com.tw/B7CB5 (留言不可空格、分段)
加成效果加乘效果 在 悠活農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蒜香鬼頭刀魚丸😎提升鮮味秘訣是…】
火鍋店的秘密!提升鮮味秘訣是…
今日節氣「雨水」💧代表氣候降雨機會開始增加
這幾天的短暫降雨,隨著氣溫坐溜滑梯⛄️
不少鄉親又重回火鍋的懷抱😋
而說到火鍋,就不得不提讓高湯更上一層樓的「鮮味」
酸甜苦辣四味,其實還有「鮮味」少被人提及:
鮮味✨主要來自「麩胺酸」與「核苷酸」兩種物質
例如:昆布跟番茄🍅因為含有較多麩胺酸
所以拿來熬成火鍋湯底才會那麼濃郁而鮮美
還有這些食材含有鮮味:
麩胺酸👉昆布、番茄、洋蔥、味噌
核苷酸👉柴魚、小魚乾、乾香菇🍄
而要提升鮮味,就要藉由不同鮮味成分的組合
例如使用昆布➕柴魚,洋蔥➕乾香菇,來發揮加乘的效果↗️
下次煮火鍋時不妨來試試看,說不定會有驚人的美味喔❗️
*現在想想,火鍋店常見的「昆布、味增湯底」外
連蔬菜盤裡的番茄和洋蔥,就是鮮味的加成秘方阿!
蒜香鬼頭刀魚丸
https://www.yooho.com.tw/url?code=425v1
-----
週一至週五(9:00-18:00)
訂購電話:02-2748-0366
Line@線上客服
https://maac.io/1j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