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罷免是權利;說謊造謠是違法!先說結論,用這二個謠言搞鬥爭弄罷免,是可以依照選罷法104條提告重罰的。(附圖1)
先說如果要「反萊豬」,反的應該是「萊克多巴胺」不是「豬」或「牛」吧!國民黨「萊牛」開放9年了,那麼照國民黨邏輯要罷免的話,國民黨立委應該是「開放萊劑既遂犯」,怎麼好意思用這理由罷免別人?
而所謂「萊豬」,截至9月23日為止,台灣完全沒有進口,怎麼進入校園呢?立法院也修訂相關法規,學校也不會有「萊豬」。(附圖2)
至於「擋疫苗」更是荒謬,只有國民黨在誣蔑各種疫苗、推銷中國疫苗。
中國國民黨或任何個人用這二個謠言搞罷免,是可以依照選罷法104條提告,最重罰5年有期徒刑的。(附圖3)
國民黨一竿人等,常說「不反美豬,只反萊豬」,可見不管豬牛,重點在「萊克多巴胺」,奇怪的是這些國民黨人怎麼都忘了「9年前的萊牛是他們開放的」,難道「萊牛」的「萊」和「萊豬」的「萊」不一樣嗎?
中國在2020年已經開放萊牛大量進口中國,而台灣則是馬政府2012年開放萊牛進口,美牛佔台灣牛肉市場48%,美牛近7萬噸,人均食用3公斤;美豬佔台灣市場不到1%,每年約1萬噸,人均食用600克;而美牛約72%使用萊克多巴胺,美豬大約只有10-20%用萊劑。(而且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進口商進口萊豬)
如果萊克多巴胺是毒,那美牛和美豬何者影響大?自己去查一下吧!哪個嚴重?不難判斷吧?
2021一開始,就看到國民黨馬英九以降的達官貴人不斷地拿「萊豬」議題說嘴,定宇只好「被動」說一些史料,證明一句俗語「馬不知臉長」...
這群藍營權貴也一定會說,「牛豬不一樣」,台灣人吃豬肉比吃牛肉多,猛一看好像有點道理,其實是「雙重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台灣人愛吃豬肉,但是愛吃的是台灣溫體豬,台灣國產豬佔了九成(台灣全年99萬噸需求中的90萬噸)。
藍營的第二個錯誤,對豬、牛佔台灣肉品市場比例,根本搞不清楚或是不想搞清楚,肉品市場狀況:
ㄧ. 美牛佔台灣牛肉市場48%,美牛近7萬噸,台灣每人平均食用3公斤。美牛在台灣市場很有競爭力,看看Costco就知道。
二. 美豬(有萊無萊價格差不多)佔台灣市場1%,每年約1萬噸,每人平均食用600克,而且截至今天,完全沒有萊豬進口。
因為美豬在口味上輸給價位較高的台灣豬,在價格上又比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佔台灣市場約9%)進口豬貴,美豬在台灣是沒有競爭力的。
三. 美牛約72%使用萊克多巴胺,美豬大約10-20%用萊劑。
如果國民黨要說萊劑是毒,看看上面三點,哪個嚴重?不難判斷吧?(當然萊劑在2012年7月5日經國際食品法典認證為安全「飼料」添加物),按照國民黨邏輯,2012年的國民黨立委都該罷免嗎?
至於民進黨的態度,其實在2012年7月以前,因為沒有國際標準,馬政府在2012年3月5日就要開放,所以強烈反對,在2012年7月,國際訂定標準後,當時民進黨就宣布尊重國際標準並結束抗爭,後來在2012年7月25日才有國民黨立委修食管法,開放萊劑肉品入台。
而且也是2012年的國民黨訂法律,授權未來由行政機關決定後續開放,並且只能標「原產地」,不能標是否有萊劑。
台灣為了經濟發展,與美國和世界重要貿易對象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談判中,「去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是關鍵,談成就會對靠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和就業機會有大助益。台灣一面降低非關稅貿易障礙,一面民間因為萊豬沒有市場而零進口,這是台灣最有利的經貿格局,不知道執政過的國民黨在鬧什麼?
至於有些人說贊成開放的就要去吃,國民黨「萊牛」開放9年了,你被逼著吃多少了?台灣有選擇的自由,你是從獨裁中國來的嗎?如果是,就難怪不知道了。難道贊成開放超跑進口的,每個都得去買一輛?
懂了嗎?還在帶風的就自己去爬文,不要無限循環浪費別人時間。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3的網紅樂筆 x 日光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我是樂筆! 真的想不起來怎麼跟Nick變成好友的,仔細想想我們似乎沒有共同興趣、家世背景也相差甚遠,但莫名變成同一群,總是很三八的在各種留言、署名處的最後寫上BFF (best friend forever)。 高二上學期還沒結束,某次班會,老師突然宣布:「同學們,有件事情想先跟大家說...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通勤十分鐘 On The Way To Wor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網球場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樂筆 x 日光實驗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文化多元課程靈活受國際認可的加拿大 ...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VIS學生在夥伴學校CIC成功經驗分享~CIC課程分享篇 的評價
- 關於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Ptt gossip - anticomondoacquari.it 的評價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通勤十分鐘 On The Way To Wor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通勤日常大募集 第五彈
☕️早安,你的通勤日常
@be.cleverclaire
⛅️你的通勤日常:
即使從台北搬到高雄
還是堅持捷運+Ubike
通勤雖然不只十分鐘
但專心聽著通勤十分鐘時
每天通勤都像只有十分鐘(笑)
⛅️介紹一下你自己:
我是在大學工作的諮商心理師Claire.
努力在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的Claire
努力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加clever的Claire
大學畢業後為了對出國留學做一些準備
所以隻身前往多倫多遊學
我住在Kensington Market和Little Italy中間
每天走路到UofT上英文課
體驗過比台灣還熱的夏天
見過如詩如畫每一個角落都像明信片的秋天
還有既期待但也會受傷害的下雪天
擔任過多倫多國際影展的志工
看過藍鳥隊和暴龍隊比賽
還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同志大遊行
好玩的是 我最捨不得的竟然是Tim Horton(笑)
回台灣之後因為太想念多倫多
卻又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再去
於是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多倫多
用一種緩慢悠閒的步調
帶著開方和彈性的心態
與生活的每個當下靠近交會
⛅️今年感到最驕傲的一件事:
力行斷捨離!
丟掉了一半的衣服包包
丟掉了大學時期的講義和考古題
丟掉了其實畢業後就再也沒見過的同學送的小卡和禮物
一邊含淚著丟東西的捨不得
一邊享受著丟東西的痛快和清爽
生活越簡單就越輕鬆
⛅️想對通勤族說的話:
我們常常誤以為想要的生活遠在他方
期待著等自己到達那個地方後
生活就會截然不同
但結果總是令人失望
原來他方的生活根本沒有不一樣
是啊,因為過生活的人還是那個舊的自己
日常看似一成不變
卻也是充滿最多可能性和變化的地方
改變一點心態、
改變一點穿著、
改變一點通勤路線、
改變一點生活的步調
我們當下的所在之處就是我們的理想生活
我們是生活的主人也是客人
今天,我想為自己布置怎樣的生活日常呢?
⛅️想對通勤十分鐘說的話:
其實早在ipod touch一代的那個年代
我就開始聽podcast了
那時候是為了準備托福和GRE
最喜歡聽的是60-seconds系列
不論內容語速或辭彙都很適合
但是後來沒有申請上學校後
podcast就慢慢退出我的生活
直到最近周圍的朋友開始在推薦podcast
我才又再回來
而因著我對加拿大的特殊情感
所以一開始就設定要找與加拿大相關的頻道
於是你們就成了我回頭再入坑的第一個podcast
我大學和研究所都念心理
所以財經對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領域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隨著年紀漸長
財經商業與我的距離沒有想像中的遙遠
只是我真的沒有任何興趣
可是從你們的節目中
我慢慢地開始對財經投資相關的資訊不排斥
甚至產生了好奇
願意花額外的時間去做功課
補充自己一知半解的不足
學習和進步總是令人愉悅和充滿成就感
謝謝你們帶來這麼高品質的節目內容!
如果有機會
關於心理相關的分享
像是書籍或是一些最近常聽到的概念
我很願意跟你們有交流互動
之前你們談過焦慮的內容
我其實當時一直想要推薦一本書給你們
-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
打破焦慮迴圈,找回人生掌控權
Don’t Feed the Monkey Mind: How to Stop the Cycle of Anxiety, Fear, and Worry
但因為太害羞跟想太多
所以一直沒有私訊給你們
趁這個機會趕快踏出這一步(笑)
-
你也想加入通勤日常大募集的投稿嗎?
點選首頁連結的表單一起加入吧!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網球場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吃虧是天性,公平正義卻是靠教育
“我們的奧運代表團搭乘包機,已經抵達東京了。”是最近體育圈熱門的負面話題。突然想起曾在黃瑽寧醫師的書裡看到的一個研究(也是全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或許可以是一個角度,解釋體育圈裡某些長年令人反感的作為。書裡提到:
“每當「不公平事件」發生時,通常都是「拿得少」的一方在叫,但「多拿」的那一方,卻很少主動抗議?
美國曾經發表一項橫跨 7 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印度、祕魯、塞内加爾、烏干達、 墨西哥)的研究,探討人學會公平正義,不貪小便宜的道德感,是從幾歲開始成形。他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橋段,讓不同年齡的小朋友( 4 至 15 歲),拿到不等量的獎品。當 A 小孩手上拿著一顆蘋果,,卻眼睜睜看老師給 B 小孩「一籃」蘋果時,肯定會氣得大喊「不公平」。沒錯,任何人都不喜歡吃虧,這是天性,7 個國家的孩子,都得到相同的結論。
這種不吃虧的個性,會隨著年齡而減少嗎?答案竟然是「相反」。根據此份研究顯示,4 至 15 歲的孩子,因為吃虧而不開心的情緒,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
拿得比人家少而不開心,這是人性,但是,拿得比人家多的小朋友,難道臉皮會一直很厚,永遠都不吭聲嗎?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大部分 4 至 15 歲的小孩,的確是在得了便宜之後,選擇悶不吭聲,偷偷的覺得賺到了,不敢說無恥,但厚顏乃始終如一也。
然而,其中來自美國、加拿大、烏干達這 3 個國家的孩子,卻隨著年齡增長,心態出現不同於其他四國兒童的成熟發展。大約到 9 歲左右,這些國家的孩子如果多拿了獎品,會覺得良心不安,甚至把多出來的獎品,主動還給老師。因此研究者做出結論,大約在 9 歲前後,是孩子追求公平正義的起始年齡。
由於加入研究的烏干達孩子,是從國際學校的學生中挑選出來的,所以比較像是西方教育體制下的個性。因此可以這樣推論:在美國、加拿大及烏干達孩子的學校中,其教育崇尚的公平正義,不僅僅是單向的「不吃虧」 而是雙向的「自己不吃虧,但也不要占人便宜」。”
文章裡總結:「不吃虧是天性使然,公平正義卻是教育而來」。
或許我們的體育圈之所以社會觀感不佳,自我感覺良好,缺少了的就是這種公平正義的「教育」 - 即使一切合法,卻會因為覺得良心不安,然後把獎品(比如商務艙),主動還給「選手」的教育。
體育圈當然有許多許多好人,然而我們也知道有些人是不會改的。但我們還是能原諒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是我們度量大,是由於我們反思:假如我處在他們的位置上,我的行動會比他們好嗎?
自從看了書中這一段,我想,是必須時時警惕自己的。
---------------------
研究部分擷取自:《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黃瑽寧陪你正向育兒,用科學實證打造幸福感家庭》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樂筆 x 日光實驗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光臨~我是樂筆!
真的想不起來怎麼跟Nick變成好友的,仔細想想我們似乎沒有共同興趣、家世背景也相差甚遠,但莫名變成同一群,總是很三八的在各種留言、署名處的最後寫上BFF (best friend forever)。
高二上學期還沒結束,某次班會,老師突然宣布:「同學們,有件事情想先跟大家說,Nick有些人生規劃,這學期結束就要出國讀書了。」語畢,空氣與時間凝結成雨,班上籠罩著無邊無際的低氣壓,每個人心裡、臉上都溼答答的。
「可能當時我們都太年輕,不知道怎麼去面對離別。」錄Podcast時我們談起當時的心情。
多年後我們談起這些回憶,好慶幸在生命中可以遇到這般相知相惜的朋友,真的,至今仍深深感謝。
「那你知道自己去哪裡讀書嗎?」
「我也不知道耶!當時覺得在台灣讀書太痛苦了,能出去都好。」Nick笑著說。
他當時也沒想到,即將獨自前往的貝里斯Belize在中南美洲,搭飛機超過30個小時,至少得轉機兩到三次,瀕臨加勒比海,到處都是珊瑚礁,學校還在熱帶雨林裡。
在貝里斯兩年的時間,Nick完全變了一個人!經歷「買賣國際駕照」、「網路不穩孤獨想家」、「公車驚魂記」等事件洗滌,他成為獨立、創意、勇敢而且充滿自信的人。現在他是大全世界一通遊留學中心與Qpapa線上英文的負責人,成為二十幾歲的年輕創業家!
對了,他在貝里斯讀完高中後到加拿大讀大學!如果大家很喜歡請敲碗加拿大的留學記!才有理由再請老闆來一次!
📁節目收聽方式:
Apple Podcast、KKBOX、Spotify 🔍歡迎光臨
- -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unlightpen007/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unlight007_/
✒️合作邀約:hisunlight007@gmail.com
💰小額贊助我們做更好的內容
https://pay.firstory.me/user/sunlight
- - -
主持人兼編輯 Host/Editor/:樂筆
剪接師 Sound Editor:Papa.H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截至10/6中午12點已經來到3千5百多萬人(35,456,343),死亡人數也早已跨過百萬(1,043,216)。根據各家的統計來看,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為6月起開始飆升的拉丁美洲地區,其次分別是歐洲、北美洲、亞洲、非洲。以國家死亡人數來看,來看目前仍是美國最高,其次依序是巴西、印度、墨西哥以及英國。我們已經一段時間沒有談全球疫情了,今天就來看看過去9個月來的疫情發展給我們什麼啟示。
世界衛生組織在10月5日表示,根據其「最佳估計 」,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可能已感染新冠狀病毒。比現在的數字多了20倍。他特別提到,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疫情正在激增,歐洲部分地區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感染率也在上升。而且現在歐洲的官員們擔心,今年春天歐陸醫院慘況會重演,當時病毒蔓延造成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重症監護室負荷。像是現在西班牙的部份地區,醫院再度出現大量新冠肺炎病患。與此同時,俄羅斯5日的病例上升來到接近5月份的最高數字,但俄國卻已逐步解封。
剛剛講到美國死亡人數全球最高,大約是22萬(213466),這其實就佔了北美的9成,而鄰國加拿大僅有9千多人(9481)病亡。但是其實加拿大總理也說,現在加拿大已經進入第二波疫情,新增感染人數每天也是以千記,但是因為加拿大也是在過去SARS受創很嚴重的國家,所以衛生部門非常謹慎小心。
這樣感覺領導人是誰好像真的有差,現在川普確診,雖然已經出院了,但還沒康復。死亡人數第二高的巴西,之前他們的總統波索納洛也確診。而且這兩個人就是典型不在乎疫情的領導人,才會導致國內疫情這麼嚴重。
拉丁美洲的狀況真的滿嚴重的,拉丁美洲的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8%,但現在卻佔了全球死於COVID-19的三分之一。但是過去幾週狀況有比較好轉,應該過了最嚴重的階段。跟歐美國家不同的是,拉丁美洲大部分的地區很難進行封鎖,因為半數以上的拉美人在非正規部門工作,往往沒有什麼積蓄,只能外出謀生。密集的城市和多代同堂的家庭也讓疾病更容易傳播。
所以看起來防疫還是有文化跟社會結構的差異,但有些基本到像是直覺的事,像是戴口罩,我就不懂有什麼好反對。尤其跟歐美國家比起來,拉丁美洲人已經懂得要好好防疫。有一個有趣的調查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到4月份,拉美大部分地區至少有70%的人表示外出時總是戴口罩,而美國和英國大部分地區的這一比例不到30%。
像希臘還有醫生上街戴口罩遊行,鼓勵大家戴口罩,但是在英國還有人因為戴口罩被別人霸凌。像是美國也是,也難怪主持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Chris Wallace還得說,wear the damn facemask,照規定戴!口!罩!很難嗎!?
接著來看看歐洲,英國首相強生說冬天的疫情可能更嚴重,英國確診跟死亡人數都是最高。之前嘗試要放寬封鎖的國家疫情都飆升,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等,都可能會逐步恢復封鎖,規定派對的人數等等,並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我看這個歐美的派對文化要改變也很困難,如果是我就不會想要去可能感染病毒的活動。不過世界上有好幾百萬人是靠這個生活,很多人從派對中得到幸福感和釋放,鼓勵陌生人之間相互信任,進而促進社會凝聚力。因此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方式,比如說停車場派對,或者是有人在線上放歌,隔空派對,的確也可以解決人類的孤獨感。
而死亡人數超過10萬高居全球第三的印度,確診病例數也突破640萬,也是世界上第二高,而且印度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不斷攀升,僅9月份感染的人就佔其病例的40%以上,是目前全球日病例數最多的國家,新病例幾乎是美國的兩倍,過去24小時內就增加75,829例。光是印度官方統計已經有超過1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更不要說沒有統計的。但聽說印度官員還是計劃取消更多限制,希望重振已經癱瘓的經濟。而且除了經濟之外,我自己看到這些國家在封鎖中,受到影響有很多是沒辦法去上學的兒童,那種影響才是好幾代的。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學校還在封鎖當中,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都去工作了,印度也不例外,而且這些小朋友從事的往往是非法且危險的工作。這也使得這些國家未來的社會流動性和競爭裡都會出現問題。
不過世界上還有少數零確診的國家,像大洋洲就是目前世界上少數的淨土,有12個大洋洲島國保持零確診,包括台灣的4個邦交國: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吐瓦魯。這些國家主要是因為可以比較容易封鎖邊界,而且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只要病毒一入侵,出現的危機更大。
從今天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每一個地區面對病毒肆虐,都得要重新檢視一下各自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除了衛生健康專業之外,防疫的路上也要有社會學或是人類學家一起從文化和社會的面向找到最好的防疫措施,至於根據規定戴口罩,就不用我再重複了吧。如果你對我們的討論有什麼意見,請上網與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中國的華為被美國總統川普視為科技間諜,我們已經談很多了,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就要來談談什麼是”教育界的華為”。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川貴人現在動不動就拿中國開刀,三不五時、抗中及時,每隔幾天就能聽到他對中共的大動作,而且兵分多路,繼7月底美國突然關閉中國在休士頓的總領事館後,日前又放話要在美國境內,禁用中資的短影音app TikTok和通訊軟體WeChat,連中國電商平台阿里巴巴都可能倒楣,最新一招就是連「名義上」的學術機構都遭殃了,為什麼說「名義上」呢?因為這個機構就是近年爭議滿點的「孔子學院」。
美國國務院8月13日宣布,把負責管理全美國孔子學院的「孔子學院美國中心」(Confucius Institute U.S. Center,CIUS)列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指控他們是中國共產黨出資營運的大外宣機構。
你以為中美關係已經蕩到谷底了嗎?想太多,平常我們說一山還有一山高,中美關係現在是一谷還有一谷低!「外國使團」是什麼呢?我們先前介紹過,現在幫大家複習一下,簡單來說,就代表這個組織是被外國政府實質上擁有或控制的,像是美國在台協會,雖是民間組織,但是由美國政府擁有並完全控制,所以就是美國在台灣的外國使團。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規定,你只要被認定是外國使團,你旗下的機構就必須註冊在美國擁有或租用的房地產位置,你要租或買新的房地產,都必須獲得華府許可,而且不論裡面的員工是不是美國公民,都必須向美國官方報告所有的名單和個資,人事變動也要報告。
美國這就是在說,欸,我沒有要求你們滾出去,我只是要你們說清楚講明白,你們在美國都住在哪裡,用了哪些人,這不過分吧?總之呢,美國指控中方用孔子學院「掛孔頭賣習肉」,欸…這樣講好像怪怪的,總之美國就是在說孔子學院「以文化交流之名,行大外宣之實。」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馬上請出「戰狼」趙立堅反擊,
這次趙立堅不一樣喔,領帶顏色不一樣。 其他跟以前都差不多啦,連口水噴的方向都差不多,就是批評蓬佩奧無中生有啊,把教育政治化啊,不排除未來可能會有報復性措施之類的。其實早在今年2月和6月,美國國務院就分兩批,把9家中國媒體列為外國使團,這其中就包括《新華社》、《中國日報》等等。媒體被視為大外宣很合理,但孔子學院不就是個教中文的機構嗎?怎麼會惹來統戰爭議?我們先來介紹這個機構到底是什麼。
孔子學院是中國在世界各地設立的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主要是為了增進全球對於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瞭解,2004年試辦後非常成功,短短幾個月內就進駐三大洲。到了2018年的全盛時期,中國一度在全球15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00多所孔子學院(548),上千所中小學孔子課堂(1193),學員總人數達到187萬人,差不多是一整個台南的人口(188萬),累計培育過的學生更上看千萬人(900+萬)。
他們主要和各國教育機構和學校合作,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學院,都能看到他們的蹤影,主要是教授漢語、中國文化,還有一些特色課程,例如太極啦~茶藝和書法等等,乍看之下很正常,但最近幾年頻頻爆出爭議,主要疑慮有三點:
第一是言論審查。學院的教材是由中國的「國家漢辦」所編寫,但漢辦又是由北京當局資助的,而且孔子學院的教職員大多從中國招聘,是由中國教育部訓練出來的,嗯…大家應該可以想像他們會灌輸學生怎樣的思想。三年前美國提出報告,指控孔子學院會刻意避開中國政治歷史、人權問題,聲稱台灣、圖博(西藏)是中國一部分,而且絕對會避開六四天安門事件,如果真的要講到「天安門」,只會拿出圖片說「大家看~天安門的建築很美喔~」,當然也不允許老師提到「法輪功」或是新疆再教育營,總之這個機構只會教一些中共點頭的價值觀。兩年前美國一位主講人獲邀前往一所美國大學演說,甚至被金主爸爸孔子學院施壓,要她把有關台灣的經歷和背景刪除,否則就是挑戰中國主權。另外,美國還指控孔子學院與中共的統戰部門合作,創辦獨立組織「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全世界有150多個分會,這個組織美其名是「聯絡學生情感」,但實際上他們與駐在國的中共使領館有密切關係,主要工作任務就是監控海外留學生並介入當地學校活動。
第二就是保密協議。基本上中共對孔子學院的經費資助,當然是絕對不會讓外界知道,而且和他們合作的學術機構,必須簽署保密協議,這就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啦,如果只是單純的教育單位,保什麼密呢?這就造成牴觸當地法律的問題。孔子學院要求中國選派的教師和學院負責人,就算在國外,也必須遵守「中國法律」,這就妙啦,你跑去人家家裡,還堅持自己的法律才是法律,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共意識形態跟大多數西方國家是不同的,中國的「人治」和西方憲政擁護的「法治」和民主自由不太一樣,孔子學院以及他們的老師,不可能兼顧兩國的法律,因此摩擦在所難免。
第三就是黑金疑雲。根據美國方面的報告,漢辦通常一開始會向美國大學提供15萬美元的辦學基金(450萬台幣),之後平均每年會撥款10幾20萬美元(300-600萬台幣)。至於中學則是提供5萬美元的辦學基金(150萬台幣),之後每年是1.5萬美元(45萬台幣),「人財兩得」,這麼好康的事情哪裡找呀!十幾年前加拿大BC理工的孔子學院盛大開幕,後來校方被指控,透過孔子學院收了北京當局資助的40萬加幣(888萬台幣),媒體三度前往學校採訪,結果完全沒有課,連孔子學院的櫃台都沒人顧,那筆鉅款到底流去哪,怎麼花的,受制於保密協議,沒人知道,也讓校方捲入黑錢疑雲。澳洲也有13所大學被踢爆,在接受中國資金之後,同意接受中國對設在當地的孔子學院,進行教學審查。
總而言之,各國指控孔子學院的做法就是,我給你一大筆錢,我叫你教什麼你就教什麼,而且噓!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我叫你這樣做~種種跡象讓許多國家的學者擔心,自己的學校裡如果有孔子學院,恐怕影響學術自由,讓學校的聲望下滑。
其實先前北京當局主管意識形態的官員(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就曾經明白表示:「孔子學院是中國海外宣傳機構中重要組成部分」,人家都已經講得那麼清楚了,各國還是溫水煮青蛙,完全沒有感覺,一直到最近幾年才陸陸續續有一些西方國家驚覺,嗯?好像哪裡怪怪的,從2013年起,孔子學院陸續在歐美國家踢到鐵板。在美國,包括芝加哥大學、賓州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十多所大學的孔子學院,接二連三地被關閉。在歐洲,荷蘭知名學府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也宣布孔子學院不再符合校方的中國策略及方向,不願再跟他們合作。萊登大學是公認的漢學研究重鎮,東亞研究可追溯到19世紀前期,歷史悠久,它關閉孔子學院極具指標意義。法國里昂第二和第三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都陸續關閉孔子學院。而瑞典當局更因為中方逮捕了瑞典籍華裔書商「桂民海」,一怒之下把境內所有跟孔子學院沾上邊的機構全數趕走!
這逼得北京當局在今年7月,把孔子學院總部「漢辦」改名為看起來很中立的「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接著又把原本隸屬於「漢辦」的孔子學院,轉到一個基金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 )底下,似乎是想稀釋掉孔子學院的「深紅背景」。早在1955年,前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就曾經喊話說:「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聽到我們的聲音!」但中國也明白,光靠軍事武力沒辦法稱霸天下,轉而用「軟實力」來征服全球,用科技洗腦,用文化統戰,向外輸出「中國特色價值觀」,孔子學院也被戲稱為「教育界的華為」。原本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希望中國經濟起飛後,可以加入民主的行列,結果西方國家卻因為高度開放透明,結果反而被中共反滲透。
究竟民主國家該怎麼阻止這種大外宣的侵略呢?其實就是要牢牢記住,孔子學院出錢出力出人,讓你白白有個中文部來收學生賺錢,怎麼可能沒有所圖?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孔院是外宣
#教育界華為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VIS學生在夥伴學校CIC成功經驗分享~CIC課程分享篇 的推薦與評價
試院InternationalGCSE 國際 課程與考試。 #cic # 加拿大 哥倫比亞 國際 學院 加拿大 哥倫比亞 國際 學院CIC夥伴 學校 ,認可VIS就學 期間的所有學分。 ... <看更多>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Ptt gossip - anticomondoacquari.it 的推薦與評價
THX~~借標題問既然說是實彈是有昨天導彈爆炸照片嗎會發射幾枚空看板Gossiping ... 出身自台中的莊郁琳曾在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念書,返台後在台中就讀知名的私校華盛頓 ... ... <看更多>
加拿大國際學校好嗎 在 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文化多元課程靈活受國際認可的加拿大 ... 的推薦與評價
德思齊 加拿大國際學校 (DSC International School,DSC)位於港島區太古城,提供由幼兒教育、小學至中學的「一條龍」課程。DSC以「Dream, Succeed an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