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疫情之下的年輕人處境不佳
儘管年輕人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低,但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更沉重打擊。FT全球調查顯示,疫情之下的年輕人對父輩產生不滿。
今年3月,27歲的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和22歲的妹妹梅格(Meg)離開她們在布魯克林的公寓,回到父母家。當時她們帶了足夠穿兩周的衣服。
結果一待就是幾個月。瑪麗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就像是回到了在家上學的年代:沒有男孩子,沒有一起玩的夥伴,沒有地方可去——除了家和賣酒的商店。」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加劇,大學停課,繼瑪麗和梅格之後,另外三個兄弟姐妹也回到家中。用他們的母親洛麗(Lori)的話來說,他們把父母在新澤西州華盛頓的四居室房子變成了一個「美食廣場、麵包店和健身房」。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有數百萬年輕人搬回父母家,芬尼根家只是其中之一。在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數據顯示,儘管學生和年輕員工罹患嚴重COVID-19的風險較低,但與其他人群相比,他們受到疫情引發的經濟衝擊波的更沉重打擊。新冠疫情還放大了過去的一些趨勢,包括低工資、就業市場停滯和學生債務上升。
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800多名16歲至30歲人士回復了調查——顯示,這些困難正轉化為對老一輩人與日俱增的不滿,後者不僅境遇更好,而且在政治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我們並不是共同面對困難,千禧一代不得不在當前處境下付出最大的代價,」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30歲的波琳娜•R(Polina R)說。「如果你們不注意,不去確保我們最終不至於失業和變窮,我們為什麼要保護你們?」
以下是他們向英國《金融時報》講述的疫情期間的經歷:
「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自今年8月畢業以來,來自韓國大邱的25歲的李菊妍(Juyeon Lee)遞交了幾十份工作申請。儘管她接受過幾次面試,但她對空缺職位不斷減少日益不安。
「我不想被感染,因為如果我感染了,找工作就更難了……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永遠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儘管在面試時我是一個自信的大學畢業生。」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25歲以下人群因疫情而失業的可能性是26至64歲年齡段的2.5倍。研究還表明,在經濟衰退期間畢業可能會對工資產生持久的傷痕影響。
根據經合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在仍在工作的人中,近一半的人報告收入減少,其中年輕女性和從事低收入工作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許多寫信給英國《金融時報》的人表示,他們不得不放棄商業計劃,並動用自己的儲蓄。
在發展中國家,失業往往意味著無法養活家裡的幾代人。來自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28歲的科馬爾•卡達姆(Komal Kadam)是家裡唯一掙錢的人——直到今年3月她失去工作。
「我害怕一切……我能找到新工作嗎?我怎麼償還貸款?現在我有很多煩惱,」她說。
「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調查的許多人表示,他們害怕感染或傳播新冠病毒,但也有其他人承認自己抱有一種比較無所謂的態度——政治領導人已經批評這種行為是夏季過後歐洲和美國疫情復燃的原因之一。
在春季封鎖的高峰期,蒙特利爾的波利娜曾經讓來訪的朋友留宿。「我沒有遵守建議。」她說,「我兩次出國旅行,去過十幾次酒吧、餐館和劇院。」
「我的風險承受力很高,在沒有人拿得出一份計劃、而掌權者並沒有與人民同甘共苦的時候,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在許多地方——尤其是美國,但也有歐洲和南亞——許多調查回復者指出,違反公共衛生規定的往往是老年人。
28歲、來自印度欽奈的阿吉塔(Ajitha)表示:「老一輩人相信互聯網告訴他們的一切。他們被WhatsApp轉發和YouTube視頻誤導了。」
年輕人的原話
「我確實違反了規定。疫情期間,我和一個女孩約會過好幾次。我不知道哪一個更可怕,是我媽媽發現我和其他人見面,讓所有人都暴露於感染風險,還是害怕被警察抓住」
胡安(Juan),25歲,哥倫比亞
「大家的態度讓我想起高速公路上司機的態度:比我快的人是瘋子,比我慢的人是弱智」
托阿德爾•馬特奧克(Toader Mateoc), 28歲,美國
「就在我剛剛認識『現實世界』時,卻不得不逆轉一切,感覺有點突兀」
馬克•安吉洛•費利扎爾多(Marco Angelo Felizardo), 22歲,菲律賓
「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許多調查回復者表示,他們對本國領導人失去了信心,並認為抗疫方式很糟糕——除了一些歐洲人和亞洲部分國家的回復者。
來自法國阿訥西(Annecy)的23歲的安東尼(Anthony)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從巴西聖保羅家裡的廚房餐桌兼辦公桌上,29歲的達尼洛•文圖拉(Danilo Ventura)看著他的國家自疫情爆發以來換了三位衛生部長。他說:「全世界都在說A,而巴西政界卻在喊Z。」
這種方向感缺失造成了代價:巴西的死亡人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達尼洛和他的妻子按照地區政府的指示在家隔離,即便巴西的民粹主義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仍出席擁擠的活動。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經合組織公共治理局(Directorate of Public Governance)的負責人埃爾莎•皮利霍夫斯基(Elsa Pilichowski)表示:「他們對公共機構的信心,以及他們對於自己是否擁有政治影響力和決策代表權的觀感都停滯不前。」
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許多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們覺得政府自相矛盾,行動遲緩。
「機場開放時間太長了。有關口罩的訊息傳達簡直丟臉。我直到6月中旬才得到一個口罩,」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28歲的約翰(John)表示,「我認為,雖然比美國強一點,但我們的抗疫工作實在做得很糟糕。」
益普索(Ipsos)高級研究副總裁瑙米•哈克(Naumi Haque)表示,新冠疫情加深了政治上的希望幻滅。他說:「Z世代和千禧一代比老一代人更有可能覺得自己國家的情況正在失控。」
「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
聯繫英國《金融時報》的很多人聲稱,他們考慮過自我傷害。「失業、精神健康問題,以及有關這一切何時結束的不確定性,都讓人對前景非常絕望,」來自倫敦的30歲的詹姆斯表示,他補充說:「我一度考慮過自殺。」
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稱,新冠疫情造成的精神健康影響,在持續時間上將超過新冠病毒造成的感染威脅,數百萬人在對付抑鬱、焦慮和孤獨。英美開展的研究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18至29歲的年輕人在此期間經歷的痛苦更嚴重。
回到新澤西,自從疫情開始以來,在芬尼根家的10個子女中,有5個開始接受治療。瑪麗表示:「有人差不多每周崩潰一次。」
25歲的瑪利亞•羅德里格斯(Maria Rodriguez)來自西班牙,但住在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她表示,她決定寧可冒感染COVID-19的風險,也不要因為孤獨而陷入抑鬱。
「我不怕去咖啡館,也不怕見很多人,因為我不會感染家人,」她表示,「我選擇精神健康,而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感染新冠。」
5月,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育心理學講師奧拉•德姆科維克茨(Ola Demkowicz)對數百名英國青少年進行了調查。其中很多人表示,在適應人生中的這些不確定性時,他們經歷過「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她表示:「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這似乎確實是一項巨大挑戰。」
年輕人的原話
「當我與上了年紀的父母一起在家裡生活時,我對自己要求嚴格。如今,在做了6個月喝酒的修女之後,我要冒著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再次約會」
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27歲,美國
「每天都要通過Zoom收看數小時的大學課程,學費一分不少,但學位卻貶值了,就業前景黯淡,擔心年邁的長輩,見朋友或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如果有的話)變少。這足以讓任何人都覺得有點毫無意義」
威爾(Will),23歲,美國
「老師的期待大幅上升,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比平時好上好幾倍,因為考官會懷疑——而且預期——有作弊行為。過去六個月,這種壓力越來越大,但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壓力也會消失」
Alistair Woo,16歲,香港
「年輕人希望做一番事業,每一個年輕人都希望變得更優秀,但這場疫情毀滅了一切,限制人員流動,學校關閉,一些企業破產」
維多利亞•希迪貝雷(Victoria Chidiebere), 22歲,尼日利亞
「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不過,幾位調查回復者表示,疫情讓他們得以與家人和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也讓他們勾掉了願望清單上的一些事項。
26歲的約書亞(Joshua)來自英國。他表示,8月的一個早晨,他把行李裝上汽車前往西班牙,告別一間小公寓和有毒的辦公室環境。
「我現在一個人租了一間靠海的三居室,而租金是工資的不到三分之一。有兩個朋友來看過我,但我基本上過著遠離社交的單身生活。」
今年2月,泰國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始發地中國武漢的一群大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如何應對抗疫封鎖。他們發現,其中一些人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德姆科維克茨博士在英國也發現類似的證據:首次封鎖讓青少年有機會決定如何規劃他們的一天,而不必理會社會義務和學校作業,她表示:「他們可以……探索他們想從人生中得到什麼,自己去發現成長和發展的途徑,並重新評估他們的人生方向。」
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中,來自澳大利亞阿爾伯里(Albury)的30歲的安德斯•弗茲(Anders Furze)表示,他發現,疫情之前他在透支自己:「我以前每周有5個晚上出門:吃飯、看電影、看話劇演出。」
最近,他反思了自己的事業,報名攻讀了一個法律碩士學位。他表示:「感覺好像它打開了一扇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社會 #人生 #衛生 #家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Chen Lil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ily英文聊天術(口說課程):https://bit.ly/36I05CF 📚 Lily新制托福課程:https://bit.ly/2GIs3mC 留學經驗 0:51 1. 如果本身不是唸理工科,出國留學的選擇會不會很少呢? 2. 如果老師講課太快沒有辦法跟上的話,該怎麼辦? 3. 假如沒...
加拿大碩士好申請嗎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作家馬森:蔡英文的博士確實造假!
【下面這篇台灣知名作家馬森(今年86歲)與朋友澤寬的通信,是日本的台僑醫師朋友轉來。從網上可查到,馬森曾在台灣及世界多所大學任教,在蔡英文就讀倫敦政經學院期間,他正好在倫敦大學執教。當時政經學院隸屬於倫敦大學。馬森先生提供的這個第一手資訊,對鑑別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和學位真假具有很獨特的參考作用。】
蔡英文的博士確實造假!
澤寬:最近看到許多台灣的新聞報導和名嘴的評論,都集中在蔡英文博士學位造假的問題上。
根據目前被人揭露的證據,蔡英文確是在造假,欺騙國人,膽量也未免太大了!
我自己在倫敦大學執教,正好是1979到1987年,也就是覆蓋了蔡英文在倫大政經學院修學的1981到84年。
我在倫敦大學也指導過博士論文,因此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程序知之甚詳。
我還從未聽說過有人可以在短短的2─3年可以獲得倫敦大學博士學位的。
同時,倫敦大學也沒有法國式的專對外籍生的大學學位(比法國自己人容易)或者公關學位。
一般情形,倫敦大學對外國大學的碩士生不允許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必須再讀一年碩士課程,然後視其程度再決定是否接受攻讀博士學位。
我指導過一位來倫敦大學的港大碩士生,我也是要求她先修一年碩士課程再說。所謂碩士課程不一定要選課,但必須讀完指導教授所開的書單及完成要求的作業,更重要的是師生間的對話和交流。
因此,沒有指導教授,沒有完整論文,而且沒有口試委員的簽證,怎會有學位和學位證書呢?如有證書,那就太嚴重了,偽造文書嘛!
看到蔡英文所提出的控告賀德芬教授的物證,正好佐證其造假,因為其中有一張入學申請表,上面明明填的是申請修碩士一年(正如我要求港大碩士生一樣)。
這張入學申請可能是真的,但是上面被人把申請碩士一年,用手改成Ph.D.,還改了論文的題目,這怎麼可能?入學申請表可以這樣任意用手塗改的嗎?
最奇妙的是:「博士論文哪有與人合撰」的道理,任何大學都不會允許,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會例外嗎?
更莫名其妙的是:合撰論文的人蔡英文居然又敢說就是她的指導教授。那人是教授嗎?只有大學學歷的人能在倫敦大學指導博士論文嗎?何況蔡還聲言她獲得的不只是一個博士,而是一個半!
簡直是天方夜譚!
世界上有哪個大學頒發過一個半博士學位的?
這種話都敢說出口,未免也太過蔑視台灣人民的知識水平了!
~國際知名學者、作家,成大教授 馬森 ~
下面是馬森博客(https://wwwmasen.blogspot.com/)的簡介:
馬森,著名戲劇家與小說家。
1932年生於山東省齊河縣,曾於濟南、北京、淡水、宜蘭等地就讀中學。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及國研所,1961年赴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學院(IDHEC) 研究電影與戲劇,並在巴黎大學漢學院博士班肄業。
繼赴加拿大研究社會學,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博士學位。
先後曾執教於台灣師大、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加拿大阿爾白塔、維多利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國立藝術學院、國立成功大學、私立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校,曾一度兼任《聯合文學》總編輯,並獲第一屆五四文學獎、文學特殊貢獻獎等。
著有學術論著《馬森戲劇論集》、《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當代戲劇》、《東方戲劇‧西方戲劇》、《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與友人合著)、《台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劇作有《腳色》、《美麗華酒女救風塵/我們都是金光黨》、《窗外風景》、《雞腳與鴨掌》等。
小說有《夜遊》、《生活在瓶中》、《孤絕》、《海鷗》、《巴黎的故事》、《北京的故事》、《M的旅程》、《府城的故事》等。
散文有《愛的學習》、《墨西哥憶往》、《大陸啊!我的困惑》、《追尋時光的根》、《東亞的泥土與歐洲的天空》、《維城四紀》、《旅者的心情》等。
文化評論有《文化‧社會‧生活》、《東西看》、《中國民主政制的前途》、《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戲劇─造夢的藝術》、《文學的魅惑》等四十餘部。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
——原載《台灣海外網》2019年9月9日
加拿大碩士好申請嗎 在 我在大陸的日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篇講大陸留學教育可能有點壓力大
親愛的大家午安啊~今天又是我上課的日子,而我今天起得比較早,磨磨蹭蹭看書做飯出門到學校居然才八點,距離我們上課還有一小時。
而今天的教室旁邊是「高中生留學專案」的宣講,我就湊過去聽了一下--哦哦,原來是讓孩子獲得更大競爭力的方式啊!
他的路線大概是這樣:
1.大陸高考放榜了,孩子可以能分數不理想;有些孩子可能就去念了國內的其他學校,有些孩子可能想重考跟留學,大家開始打聽。
2.走重考的去衡水中學,留學的就開始打聽怎麽花錢。
3.孩子透過同學介紹,家長們開始打聽,北外就是其中的一條出路
4.孩子參加北外的考試分班,開始讀北外預科一年。
5.念完預科申請國外大學,有2年、3年的各國項目可選擇。學費方面美國最貴、英國次之,加拿大也很受歡迎。
6.在國外學校取得文憑之後,回國通過留學教育服務中心換取國內文憑,這樣的學歷比中等大學更有競爭力。
我在旁邊聽了半天之後,就覺得現在的孩子、父母都好努力啊...
企圖心、執行力跟預算好像都挺強的,加油啊!
-----
以下是我聽他們對話的內容:
1.1+1、1+2、1+3是什麽?
1+1:國內讀一年預科,國外一年碩士,取得碩士學位
1+2:國內讀一年預科,國外兩年學士,取得學士學位
1+3:國內讀一年預科,國外三年學士,取得學士學位
1+2+1:國內讀一年預科,國外兩年學士、一年碩士,俗稱本碩連讀,取得學士、碩士學位
2.孩子去國外念大學的時候,可以換專業嗎?
具體也要看孩子選的學校跟制度,還有當時的成績與名額狀況,但一般來說是可以的。
3.孩子去國外念書能念得好嗎?
不管去國內還是國外,學習都要看孩子的自覺性。
(這時候旁邊的大叔頻頻點頭:我家孩子考上高中的時候,我立刻就在學校門口買套房子天天陪讀,但最後也考砸啊。
旁邊阿姨:那也沒辦法,我們是山東的,今年的全國券數學特別難,好多孩子都考砸了,我們家就是!
又來一個阿姨:是啊,我們孩子平常數學能考129,但今年就考砸了。英語考了134啊!
一群家長:是啊是啊,還有那個文綜...)
4.北外的一年預科都學些什麽呢?
首先一定要學雅思英語,這是出國門檻。
再來還有學術英語、通識、高數、電腦、專業課,我們會儘量為孩子出國讀書做安排。
出國念書語言、文化都不一樣,研究學問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我們覺得一年時間是很緊張的,孩子的自覺跟努力很重要。
5.想進菁英班能行嗎?
得先考試,而且上完一段時間我們會再分班的,所以具體還是看孩子努力。
菁英班名額其實也快滿了,現在大概68個,已經兩班了。
6.在北外念預科,也可以享受到北外的教育資源嗎?
「孩子就是想進北外,但高考分數沒大,希望藉由這個方式也享受北外的教育資源,不知道預科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北外的教育嗎?」
「會有一段時間跟北外本身的課一起上,所以會接觸到的。」
-----
大概就是這樣吧~短短半個小時我瞬間就明白了「留學」是怎麽一回事!
大陸的家長對培養孩子真的是很努力的,有從小就規劃留學的、也有孩子高考失利努力為孩子找出路的,這份努力讓人為之動容。
但孩子本身感覺也很努力,我在旁邊聽著有個女孩是這樣的:
「山東孩子,一直在新東方補習,平常成績都很好,但是高考考砸了。而他的補習班同學已經進了北外精英班,推薦她可以嘗試這條路。
於是他跟他家長一起來到北外,母親一臉擔憂地向老師詢問相關事宜,孩子來參加分班考試。」
如果這孩子確定要走這條路,那麽等待他們的家庭開支最少會是:
1.北外的學費,大約8萬人民幣
2.北京住宿費與生活費,算個每月6千,一年約7萬
3.英國留學一年學費+住宿+生活,最低大約21萬人民幣
那麽這孩子拿到英國學士文憑回來,總支出大約8萬+7萬+21萬+21萬=57萬人民幣,約250萬新臺幣
-----
貴嗎?便宜嗎?
這個答案對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但是我相信對很多家長來說,能夠用250萬台幣改變孩子的一生,肯定是非常願意的吧。
而且我知道很多家長其實會為孩子選擇更好的學校、母親陪讀、租或著買房,預算要多高有多高。
我覺得留學啊,很像是父母為孩子準備的一個保險。
畢竟不是誰都能從中國抓蠱式的教育裡,得到前30%的資源;這時候能花這筆錢改變孩子的未來,可能家長反而鬆了一口氣吧。
並不是所有送孩子出國的都是資產家,大陸這裡賣房、借錢送孩子出去的,我聽過。
而我20年前在臺灣上英文補習班時,也聽過臺上的老師一臉感歎地說「當時家裡真的是砸鍋賣鐵吸乾了血,才送我去美國念書的啊。」
所以這不是大陸特有的現象,臺灣也曾經有這樣一段時光。
─────
雖說生命來源於上帝的使命,大家都有自己的天賦與自由;
但大陸還在發展,五年後是分配別人、還是被人分配,就看你的現在。
而資源是緊缺的、大家都想要的話就是競爭關係,你搏呢很吃力、不搏呢可能對不起孩子,那怎麽辦呢?
大部份人咬咬牙就搏了--因此父母不容易、教育是道坎!
-------------------------------
《我在大陸的日子2》預購,歡迎參觀: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chinabook2
加拿大碩士好申請嗎 在 Chen Lil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Lily英文聊天術(口說課程):https://bit.ly/36I05CF
📚 Lily新制托福課程:https://bit.ly/2GIs3mC
留學經驗 0:51
1. 如果本身不是唸理工科,出國留學的選擇會不會很少呢?
2. 如果老師講課太快沒有辦法跟上的話,該怎麼辦?
3. 假如沒有辦法申請到排名好的學校,那還要出國唸書嗎?還是待在台灣唸就好?
4. 請問你工作多久才出國唸書?
5. 你覺得工作後再出國念碩士比較好,還是畢業後直接出國唸碩士比較好?
6. 想問你會如何建議每個申請環節的準備時程,如英文考試?SOP?面試?
7. 請問誰是第一個或主要啟蒙你出國看看的人?
8. 如果大學的在校成績GPA不好,但是很想出國讀碩士,有什麼方式可以補救嗎?
9. 請問想要留學的動機?常常會問自己是否要出國念書,周遭的同學一個一個都出國了,但是卻沒甚麼目標。
英文學習 7:38
10. 請問你英文學習歷程?怎麼讓英文快速進步的? 發音是怎麼練起來的呢?
11. 請問英文不好但想考托福拿高分,會建議先加強英文基本功嗎?還是直接補習靠解題技巧?
12. 是否在學英文時碰過挫折?
13. 單字量很夠了,能夠讀懂大部分文章,但聽力時基本單字我都聽不懂。怎麼辦?
加拿大生活 9:45
14. 想知道你是讀哪個城市的哪所大學?
15. 到了加拿大後,目前有無那些需要適應的地方呢?
16. 加拿大人熱情嗎?跟同學之間的相處會遇到什麼問題嗎?
17. 加拿大人會不會喜歡亞洲女生啊?有被搭訕過嗎?
18. 加拿大的口音跟美國會不會有差別?
19. 請問McGill會不會有法語的影響嗎?教授說話有口音嗎?
私人問題 11:49
20. 想請問Lily 今年幾歲?
21. 為什麼會想教托福?
22. 在台灣是讀什麼高中、大學,什麼科系?
23. 錄個跳舞的影片吧?可以全英文分享你怎麼化妝的影片嗎?
24. 人生中最後悔的選擇?
25. 請問你的感情狀態是什麼?是不是有男朋友?喜歡怎樣的男生?可以追嗎?
⁂⁂⁂⁂⁂⁂⁂⁂⁂⁂⁂⁂⁂⁂⁂⁂⁂⁂⁂⁂⁂⁂⁂⁂⁂⁂⁂⁂⁂⁂⁂⁂⁂⁂⁂⁂
ღ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nlilyy/
ღ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ennlilyy/
ღ 合作邀約:chenlilyofficial@gmail.com
⁂⁂⁂⁂⁂⁂⁂⁂⁂⁂⁂⁂⁂⁂⁂⁂⁂⁂⁂⁂⁂⁂⁂⁂⁂⁂⁂⁂⁂⁂⁂⁂⁂⁂⁂⁂
我是Lily Chen.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語言教育碩士
我的頻道分享語言學習方法、實境生活英文,以及留學、托福相關資訊
希望能藉由應用語言學的知識,讓更多人成為自信的bilingual(雙語者)
加拿大碩士好申請嗎 在 加拿大碩士-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版上當初申請唸加拿大碩士的人,我目前是讀台北大學的統計系,1. 整體的GPA:3.12(大四上結算,而平均是77),大四下結束後沒意外四捨五入大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