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鑽石公主號撞出台灣防疫缺口,怎麼補救?
鑽石公主號逾二六○○名遊客下船到大台北地區各景點,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稱,台灣不發生武漢肺炎社區感染的機率非常低。他建議,在警報完全解除前,各醫療院所應比照發生社區感染的規格因應。如此一來,即使發生社區感染,也可望控制在最小範圍。
武漢肺炎疫情何時落幕?醫界不樂觀
中國抗煞專家鍾南山估計武漢肺炎疫情高峰在二月中旬,美國總統川普則預言疫情將於四月因高溫而消失。到底疫情何時到達高峰期?何時會解除危機?據瞭解,台灣北部某醫學中心啟動防疫機制,已預先規畫六個月的物資與人力調派準備。
台灣防疫體系缺了一角,《公共衛生師法》急待立法
SARS之後,台灣陸續擴充負壓隔離病房、確立發燒篩檢制度,同時也編列防疫醫師人力。不過防疫體系還缺公衛師這塊拼圖。《公共衛生師法》曾於SARS爆發之後送進立法院院會一讀,但進度始終停滯不前。
政治操弄返台包機,疫情成兩岸關係拐點
綜合武漢肺炎期間兩岸的互動,這波疫情或將成為兩岸關係的關鍵拐點,台灣民意恐怕只會愈跟陸方路線背道而馳。若陸方不能降低政治考量,從人道立場盡速與台灣協商,協助台人回台,可能讓台灣民眾對北京觀感更差。
起底喬武漢包機的台協會長蕭永瑞,國民黨大老之女、南懷瑾門生
這次肺炎因加班機名單搞到滿城風雨,被點名是「七人小組」的武漢台協會長蕭永瑞,老爸蕭政之和曾是軍政大老王昇、深綠陳水扁都有交情,姊夫李慈雄是中國地磚大王,他們一家都因南懷瑾關係,在中國經商深耕。
武漢肺炎正考驗習核心的槍桿子
二○○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拉大嗓門向軍隊將領喊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這次擔任武漢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李克強卻沒有這樣做,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1918年大流感重演
武漢肺炎和SARS病源都是冠狀病毒,症狀則和流感類似,而流感又曾在歷史上爆發過數次大流行,尤其是變種病毒的侵害,人類不分國界,無一倖免。武漢肺炎會不會造成另一次全球大流行?
封城抗疫有效?抗煞專家:武漢病情未到高峰
《新新聞》彙整北京公布的全國及湖北省各項武漢肺炎病例數據走勢,供「抗煞專家」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分析。他認為,數據顯示「城外」疫情應初步可控,但「城內」很可能尚未迎來病情高峰。不過為降低疫情對政經衝擊,中國官方可能美化數字。
搶下造艦肥單還大虧損,傳鄭文隆辭台船董座
潛艦國造將於今年進入兩項關鍵進度。包括台船專用廠房預計年中完工,以及完成細部設計及藍圖。只是傳出台船董事長鄭文隆以公司虧損為由請辭,引發多方揣測。董座人事目前仍不明朗,平添潛艦國造進展諸多變數聯想。
自行請辭是韓國瑜抗罷韓解方?
罷韓第二階段連署熱烈,熟知高雄政情的藍營人士透露,韓國瑜面臨的最大威脅並非綠營選民,「部分藍營支持者也贊成罷韓,這才是真正致命的關鍵。」面對罷免投票過關可能性高,「很敢玩大」的韓國瑜會撐到底或主動請辭?
從選戰敗將變最強防疫內閣,蘇貞昌改寫人生下半場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失控,蘇貞昌前年參選新北市長時的競選影片,被網友翻出轉傳推爆他的執行力。從非洲豬瘟到武漢肺炎,一連串夾擊不斷改寫他人生下半場的劇本。在政壇打滾近四十年的蘇貞昌,兩年前可能難以想像年過七十還能繼續「衝衝衝」,創造政壇巔峰。
全台檢察長大風吹,蔡清祥的點將錄有誰?
全台檢察長近期可能將大風吹。至於究竟會如何乾坤大挪移,據悉法務部長蔡清祥早已私下啟動徵詢作業。這波人事異動的檢察長除了升遷、任期屆滿,另包括辭任、退休或是不適任等三大類,蔡清祥似乎早就心裡有譜,卻仍保密到家。
習近平會被疫情危機逼下台?
中國知識分子不滿習近平對疫情的處理,發聲要他下台。台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指出,這次疫情根源是中共政治體制問題。中共荒腔走板的作為給台灣人上了一次反共教育課程。張認為北京可以挺得過疫情,但習近平領導威信會受傷。
吳欣岱醫界保台連署有種族主義復辟影子
同樣具醫學背景,副總統陳建仁談「賢者之鄉」,英國村民跨越宗派歧異,阻擋了大疫竄流;而台灣基進立委候選人吳欣岱醫師發起的連署,則用族群分類人群。大疫扯上種族的例子,SARS期間台灣已吵過一次,此時重演,顯然醫學再進步,也醫不好歧視。
微生物掀社會革命,改寫人類歷史
武漢肺炎和SARS令人恐懼,但都非憑空出現。歷史學者麥可尼說:「當人類的行為扭曲了大自然的動、植物分布模式後,致病寄生物和人類一樣,都能成功地抓住大好時機,占據連帶產生的新生態區位。」
北上廣深封城,防返工潮導致「二次擴散」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目前累計已超過四萬人確診、逾千人死亡,中國八十多個城市採取程度不等的進出控管措施,可概括為「硬封城」和「軟封城」。連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也半封城,嚴加防堵開工返城出現「二次擴散」。
航空業陷瘟疫冰河期,星宇開航最倒楣、長榮和華航兩岸航線大減
武漢肺炎衝擊讓航空業叫苦連天,受到多國對中港澳地區管制、減少航班或直接禁飛影響,小年夜才剛風光開航的星宇航空,首波航線已喊停澳門,而國籍航空華航與長榮航也大砍兩岸航班,加上近期國際航班售票不理想,航空業災情著實慘重。
民眾黨路線與世代矛盾浮現,柯P民意掌握失準
民眾黨選後看似四平八穩的布局,卻暗藏世代矛盾、路線發展、組織運作等隱憂,最大問題恐落在時常失言的柯文哲身上。如他自爆返台武漢台商安置場所,引來鄉民罵聲,再現臉書退讚潮。一旦「柯意」與民意對撞,負責回應民意的立院黨團伸展空間勢將受限。
武漢肺炎疫情引發產業斷鏈,燒到這個產業恐怕才嚴重
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料藥生產國,台灣製藥業者對其依賴程度也不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開始有些台灣製藥業者無法順利從中國拉貨,部分製藥業者忙著跟公會打聽,同業是如何因應這樣的狀況。製藥這個行業若發生斷鏈,恐波及消費者身體健康。
關說入罪 草案鴨子划水已到政院
藍營頻頻抨擊執政黨對妨害司法公正法案「船過水無痕」,質疑蔡政府開空頭支票。但知情人士透露,法務部鴨子划水研修後,去年十月已悄悄將修正草案送入行政院審議,讓這項各界引領期盼的修法露出一線曙光。
疫情引爆飯店退訂潮,業者:不減房產稅會撐不下去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飯店業者災情不分星級,全都避無可避。不只住宿、春酒受災,就連民間社團固定的月例會等訂單也流失。業者呼籲,政府應盡速落實「觀光飯店業房產稅減稅」支票,減少業者負擔,不然真的撐不下去了。
林鄭抗疫超離地 錯失團結香港契機
得益於訊息開放,香港對武漢肺炎疫情的警覺遠在中國之前,因此處於預防武漢肺炎的有利位置。一個衝擊強烈的外來災難原可團結已被撕裂的社會,藉由共同抗災找到和解重建基礎。但林鄭政權的無能表現不但沒有凝聚人心,反而把更多人推向反面。
疫情讓加拿大重演SARS反華情結
SARS肆虐全球十七年後,武漢肺炎引發的反華情緒因網路發達而更猖狂,躲在鍵盤背後的手指恣意地發洩:「骯髒不畏神的人們,透過對汙穢食物的欲望去散播令人作嘔的疾病,難怪他們花了上千年才勉強算是進入現代世界。」
立院未開議 藍綠場外攻防抗疫紓困
民進黨以防疫優先為由,將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日期延後,而國民黨立院黨團針對受疫情影響產業,則已搶先提出紓困條例草案。對此,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紓困條例由行政部門提出最適當,金額也能最精準。一旦政院版本出爐,立法院會全力配合。
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逐 布塔加智成黑馬
美國兩黨黨內總統初選第一站愛荷華州於二月三日舉行。民主黨方面出師不利,計票錯誤百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要求重新計票。從已開出的票顯示,三十七歲的布塔加智和七十九歲的桑德斯領先。這兩人各代表不同世代的選民。
嚴陳莉蓮攜鴻海延續「國車國造」夢
在保住納智捷的前提下,裕隆與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合資設立新公司,此舉無疑是嚴陳莉蓮延續嚴家「國車國造」夢想最關鍵的一步。這步棋雖然未必能讓納智捷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殺出重圍,但在資金受限的情況下,仍是一帖不錯的續命丹。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加拿大 房產稅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加拿大某些地區房地產最近一季暴跌,課重稅還是很有效果的」
7月底加拿大BC省決定對海外買家徵收15%的額外房產稅,此消息一出,溫哥華房地產從天堂跌到了地獄,房價在一個月內狂瀉20%,交易量更驟減九成,隸屬於卑詩省的溫哥華房市急凍,價格重挫、成交量也急驟萎縮,八月上旬,西溫哥華(West Vancouver)區房屋銷量比2015崩跌94%,由52間跌剩3間;里奇蒙(Richmond)區更狂跌逾96%,由84間亦摔剩僅3間;溫哥華西部(Vancouver West)同樣暴跌逾89%,由67間墜至7間;大溫哥華地區(Greater Vancouver)也大跌85%,由597間掉到87間,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目前平均房價以28天前大跌了20.7%,降至110萬加元;過去3個月累積下滑了24.5%。Richmond區平均房價一個月來也大跌了17.6%至 77.9萬加元,3個月來摔了20.7%。
房產業者說,房市火熱主要是外資炒作和債務推動。溫哥華是中國熱錢的主要標的之一,要是泡沫真的破裂,價格跌幅或許不只於此,1980年代的房市崩盤,房價在一年內慘跌40~60%,六年後房價才回到崩盤前水準。當時200萬美元的房子,五個月間跌到只剩80萬美元,目前外資炒作潮已經停止,加拿大國內投資採取觀望態度,房市陷入寒冬,當地房市已經「被打趴」。
加拿大監控機構說,一些加拿大銀行必須要進行壓力測試,測試萬一溫哥華房價下跌50%,多倫多房價下跌40%的情況下的應對能力,金融機構監督辦公室(OSFI)表示,銀行也必須測試全國所有地區房價下滑30%的應對能力。
http://ca.ntdtv.com/xtr/b5/2016/07/28/a1278186.html
http://news.cnyes.com/news/id/2162469
http://blog.moneydj.com/…/%E9%87%8D%E7%A8%85%E7%94%9F%E6%9…/
加拿大 房產稅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月4日 全球財經新聞
美國新任FED主席葉倫剛上任,看到的是全球股市動盪。
美國股市2月3日急跌,創下去年6月20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Nasdaq跌破4000點,亞股也不好,MSCI亞太指數2月4日開盤下跌0.5%,歐股周一全線下跌,道瓊歐洲600指數下跌1.34%。
美國股市不是去年才連續數十次創下歷史新高嗎?這次下跌,主要是1月製造業指數下降至51.3%,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但這只是部份原因,因為一月大風雪讓美國經濟活動受影響,應原本就在預料之中,股市下跌是因為,投資人以為今年美國經濟不只是成長,而且是加速成長,沒想到等到的是加速下跌,加上FED減碼購債計畫,加深市場疑慮,懷疑現在美股是不是太貴了。
今年初我們就在文茜世界周報Facebook寫到,全球股市迎接2014年的反應是謹慎保守的,目前看來,這股氣氛仍未改變,短期有可能震盪,目前美國還看不出能像去年瘋狂飆漲的跡象。
新興市場也不好受,IMF警告,部份新興市場的貨幣被拋售,IMF點名印度、巴西和土耳其,印度兌美元目前尚屬平穩,但是巴西幣和土耳其幣,過去一年下滑的情形相當嚴重。
金融時報刊出一篇文章,標題是"增長和全球化已非萬靈藥",文章認為,過去西方國家把經濟成長和全球化,當成是緩和政治衝突的萬靈丹,這一招仍然有用,但面對當今最嚴重的三個地區衝突,卻沒有太大作用,第一,中東地區的衝突,第二,中日對抗,第三,西方世界不平等帶來的社會衝突。有趣的是中日之間的狀況,中國經濟愈成長,日本就愈感到威脅,反而加深區域的經濟危機。
今日圖片是 金融時報的漫畫 各國政客把全球化 當作解決問題的萬靈丹 所有人罵它 討厭全球化 但還是離不開它
全球財經
增長和全球化已非萬靈藥
新興市場資本流出創2011年以來最高
美聯儲我行我素 新興市場再遭重創
超級周重磅來襲 三央行決議攜手非農報告
《全球市場》亞洲股市和美元下跌,受美國資料疲弱拖累
IMF稱新興市場動盪令人擔心國際資本市場的流動性
歐洲財經
中美數據施壓 歐股收跌1.3%
歐盟成員國每年因腐敗損失1200億歐元
歐元債市:希臘公債收益率下滑,因德國否認新的債務減計計畫
安永:亞洲軍團促倫敦房市呈現泡沫徵兆
海外需求強勁 德國企業生意興旺
美國財經
FT社評:美國兩黨應協力除貧
美國製造業數據意外大跌 震撼市場
何時加息將成為耶倫上任後的首要議題
美國股市投資者為市場震盪作好準備
經濟數據疲軟 美股前夜狂瀉
美股大跌 道指年內七現三位數跌幅
美國股市暴跌 納指擊穿4000點整數關口
美國三大股指3日大幅下挫 跌幅均超2%
何時加息將成為葉倫上任後的首要議題
葉倫宣誓就任美聯儲主席
綜述:中美資料欠佳 道指大跌300餘點
美國金融:美聯儲調查顯示過去三個月銀行放寬放貸標準
美國債市:公債收益率降至11月初來最低,因製造業數據疲弱
重發-加拿大股市:跌至一個月低位元,因中美資料疲弱
標題新聞:達拉斯聯儲總裁費希爾稱近期美國和新興市場股市下挫不足以令美聯儲暫停縮減刺激政策
美國股市:疲弱製造業資料影響下重挫逾2%,標普創6月以來最大跌幅
拉美匯市:新興市場股匯市續跌,中美經濟資料疲弱令其承壓
道指和標普500指數一月表現為2012年5月來最差
QE3將在今年結束 對縮減購債步幅感到滿意-達拉斯聯儲總裁
美聯儲關注新興市場動盪 但不應對“短期發展”反應過度-威廉姆斯
美財長稱美國本月底或出現債務違約
美聯儲有史以來首位女主席葉倫宣誓上任
亞洲財經
亞洲股市暴跌 追隨美股頹勢
中國財經
中國工廠挽留員工難度加大
中國1月份官方製造業PMI回落
深圳最低工資提至每月1808元 22年漲七倍
2014年中國經濟10大改革前瞻:養老金並軌可期
新華社:監管新規揚湯止沸 炒新之風登峰造極
分析稱房產稅試點三年扼制房價作用有限
1月官方製造業PMI降至半年低點
1月官方非製造業PMI續回落至53.4 連續第三個月回落
審計署稱續加大違法違紀問題揭示力度 緊盯財政資金管理等環節
中國煤炭資源總量達5.9萬億噸
中國1月百城住宅均價環比20連升-\-\中指院
點評中國:中國能否應對經濟下行的挑戰?
英媒:中國銀行業困境或引發全球危機
日本財經
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連續五個月實現增長
日本政府新年第一大考:漲工資
日本第一大太陽能發電站投入運營
焦點:日企開始為增稅做準備 部分商家採用稅前標價
日本1月新車銷量達到近17年峰值
收評:日經指數低開低走收跌1.98% 失守14700點
能源新聞
油價走低 經濟數據疲軟拖累需求前景
紐約原油期貨收盤創一周新低
國際油市:美國原油因製造業資料疲弱下跌1美元,嚴寒天氣支撐布蘭特原油
期貨市場
金價走高 因經濟數據疲軟且美股下跌
ISM數據遠遜預期 紐約黃金勁升
金價一周下挫2% 因美國經濟成長和缺乏中國需求
匯市
新興市場貨幣續跌 美元與日圓走高
歐洲匯市:英鎊兌歐元大跌1%,受累於經濟資料
《全球匯市》美元大跌,因美國經濟資料疲弱及新興市場憂慮
加拿大匯市:加元兌美元升至一周高位,因PPI升幅大於預期
《全球匯市》避險情緒刺激日圓大漲;關注澳洲央行會議
商業動態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面臨美方嚴審
三星新作業系統遇挫:多家運營商停止支持
韓信用卡公司將對資訊遭洩露客戶進行賠償
美股盤後:百勝集團公佈業績後股價大漲6%
線上看人吃飯成韓國新時尚
瑞薩擬完全退出液晶晶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