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抽書:重磅科幻小說】《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送出2本)
#李開復說看完這本精彩小說你就懂AI了
#歡迎青少年與所有大人提前進入美麗AI新世界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7/24(六)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7/26(一)進行電腦亂數抽獎(共抽出2本,將以私訊通知)
💖這不是業配文喔,菊仙純粹分享
💖一人僅限參加一次(貼文兩次以上也只算一次喔)
─────科學 + 科幻─────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李開復40年的AI專業經驗 +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的無邊想像
➤「虛構的敘事」與「非虛構的科技評論」完美結合
➤展現20年後被AI 技術深刻改變的未來世界。
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並存。
如AI與人性特質如何共存等諸多課題,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李開復
想要創造什麼樣的未來,就從想像那樣的未來開始。──陳楸帆
.AI能否幫助人類從根源上預防疫情?
.如何應對未來的職場挑戰?
.在AI主導的世界中如何確保文化多樣性?
.如何教導下一代適應人類與AI共存的新社會?
.面對AI帶來的社會問題所隱含的人性拉鋸戰,我們如何抉擇?
AI能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與價值,能徹底改變醫學和教育,能提升人類的工作、娛樂和交流的品質,能把人類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
不過,AI也會帶來無數挑戰和風險:
•演算法偏見
•安全隱患
•深度偽造
•隱私資料的侵犯
•自主武器的使用
•取代人類員工。
不過,以上情況並非AI主導造成的,而是惡意或草率使用AI技術的幕後黑手。
全球AI領軍人物李開復最關切的是,AI正飛速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
歡迎來到2041!
全球重磅推薦
✓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
★本書有著開創性的結構,用前所未有的跨越文類的多視角,展望人工智慧構造的未來,讓我們從理性上把握未來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從感性上觸摸未來的質感和溫度。生動逼真的科幻想像與嚴謹深入的技術論述完美地結合,讓本書無論是從科幻還是從技術現實的角度,都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對未來的解析精闢又精采。──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原則》作者
★陳楸帆的創作實力,加上李開復的科技功底,建構出令人好奇又恐懼的AI未來世界。閱讀這本絕無冷場的好書,就能明白某些科技會在何時,又會如何發展成熟,而全體人類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影響。──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唯有有膽有識之人,才敢預測AI的未來。這是一位科技界的先驅泰斗,與一位洞悉未來的科幻作家,攜手打造的開示之書,對於AI科技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提出大膽又殷切的見解。──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臉書首席AI科學家
★我們能不能適應我們一心創造的奇異新世界?我們知道無從想像的改變即將到來,卻不知這些改變對人類有何影響。李開復跟陳楸帆的《AI 2041》,對於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有最詳盡的描寫,最深情的叮嚀。──班奈特.米勒(Bennett Miller),「魔球」與「暗黑冠軍路」導演,曾獲奧斯卡獎提名
★我們正處於AI發展史的關鍵時刻。我所讀過的書當中,唯有這本創意四射的佳作,才真正一語道破AI的精髓。與其思考該不該信任AI,還不如將AI當成一種工具,一種由我們人類塑造的工具。李開復在《AI 2041》的精闢分析,凸顯出這項人類必須積極承擔的責任。陳楸帆筆下的精采故事,昭示了AI可將曾經無解的問題,化為充滿新機的未來。──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AI 2041》是科學與科幻的完美融合,揭示了AI將如何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想創造造福全人類的科技未來,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董事長兼執行長
★將AI應用於商業經營,通常必須先研究這項科技,再思考如何應用。《AI 2041》卻帶領讀者走上相反的道路。兩位作者李開復跟陳楸帆,透過精采絕倫的故事,引領我們走入逼真的未來世界。再以淺顯易懂的說明,闡述AI科技的原理,造就一本讓人欲罷不能又大開眼界的好書,想了解如何應用AI,絕不可錯過此書。──馬克.庫班(Mark Cuban)
.
…………..【內容快速勾勒】…………
第一章 一葉知命
在印度孟買,一個當地家庭參與了一項由深度學習賦能的智慧保險計畫。為了改善這家人的生活,AI保險程式透過一系列生活應用與這家的每位成員相連,這些應用與保險演算法進行動態互動。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卻發現,這套AI保險程式似乎總是在「巧妙」地阻撓她追求愛情。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深度學習
二、深度學習:能力驚人但也力有未逮
三、深度學習在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的應用
四、深度學習帶來的問題
第二章 假面神祇
一名懷揣電影夢想的奈及利亞影音製作者,被神祕公司招募來製作一段真假難辨的Deepfake(深度偽造)影片。如果他成功地做到瞞天過海,將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從而改變整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電腦視覺技術
二、電腦視覺技術的應用
三、電腦視覺的基礎─卷積神經網路(CNN)
四、Deepfake
五、生成式對抗網路(GAN)
六、生物特徵識別
七、AI安全
第三章 雙雀
AI教師化身為韓國雙胞胎孤兒所喜愛的卡通化虛擬夥伴,分別幫助他們挖掘和發揮潛能。多虧有了AI的重要分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這兩個AI夥伴才能夠用人類的語言流利地和孤兒交談,建立情感連結和信任,幫助兄弟倆在失散多年之後重新找回彼此。
【開復解讀】
一、自然語言處理(NLP)
二、有監督的NLP
三、自監督的NLP
四、NLP應用平台
五、NLP能通過圖靈測試或者成為通用人工智慧嗎?
六、教育領域的AI
第四章 無接觸之戀
在疫苗問世後,新冠病毒毒株定期變異,繼續肆虐人間。二十年後,人類不得不學會與病毒共存,家家戶戶都配有機器人管家,以減少人與人接觸的風險。在這個故事裡,身在上海的女主角患上了一種把自己與世隔絕的恐懼症。當愛神來叩門時,她內心一方面渴望擁抱愛情,另一方面卻極度懼怕和戀人親密接觸。誰能幫助她邁出這關鍵性的一步?
【開復解讀】
一、數位醫療與人工智慧的融合
二、傳統藥物及疫苗研發
三、AI在蛋白質折疊、藥物篩選及研發方面的潛力
四、AI與精準醫療及診斷:讓人類活得更加健康長壽
五、機器人技術
六、機器人技術的工業應用
七、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場景和消費級市場
八、AI時代的數位化工作
第五章 偶像之死
故事描述了未來的娛樂業。到那時,遊戲都將是全感官立體沉浸式的,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將變得虛實難辨。本故事發生在日本東京,主角利用AI和VR技術,讓她所愛慕的偶像復活過來,引領她去調查偶像之死背後的真正原因。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XR(AR⁄VR⁄MR)
二、XR技術:全方位覆蓋人類的六感
三、XR技術:超感官體驗
四、XR技術的兩大挑戰:裸眼顯示和腦機介面
五、XR技術普及背後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問題
第六章 神聖車手
二十年後,自動駕駛技術正處於從人類司機切換到全AI司機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有著動作大片節奏感的故事中,斯里蘭卡一名電競少年被招募進了一個神祕計畫,他將要面對的並不僅僅是遊戲中的對手……
【開復解讀】
一、自動駕駛
二、真正的自動駕駛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三、L5自動駕駛車輛將帶來的影響
四、阻礙L5自動駕駛的非技術性難題
第七章 人類剎車計畫
策劃〈人類剎車計畫〉的惡魔是一名歐洲電腦科學家。他在經歷了一場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家庭悲劇後,精神失常,開始利用量子計算、自動武器等突破性技術作惡,對人類進行史無前例的瘋狂報復。駭客與反恐特警聯手力挽狂瀾,人類命運將何去何從?
【開復解讀】
一、量子計算
二、量子計算在安全領域的應用
三、什麼是自主武器?
四、自主武器的利與弊
五、自主武器會成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嗎?
六、如何解決自主武器帶來的危機?
第八章 職業救星
隨著AI向愈來愈多的行業穩步進軍,愈來愈多職位逐漸被AI技術取代,那麼人類接下來能從事的工作是什麼?一場發生在舊金山的建築業大震盪,帶領我們走入一個新的行業──再就業服務。如何幫助結構性失業人群找回屬於人類的價值與尊嚴感,也許同樣需要AI的幫助。
【開復解讀】
一、AI將如何取代人類員工?
二、AI取代人類員工背後的潛在危機
三、UBI會是一劑良方嗎?
四、從事哪些工作的人不容易被AI取代
五、如何化解AI時代的人類工作危機?
六、迎接AI新經濟以及制定全新的社會契約
第九章 幸福島
一位中東的開明君主想試驗將AI做為給人類帶來終極幸福感的靈丹妙藥。然而,幸福是什麼?幸福如何衡量?這位君主邀請了各界名人聚集在一座私密的島嶼上,讓這些名人共享他們的個人資料,並成為探索這個奇妙命題的小白鼠。然而,試驗卻出人意料地走向了失控……
【開復解讀】
一、AI時代的幸福準則
二、如何利用AI衡量和提升幸福感
三、AI數據: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
四、誰值得我們信賴並有資格儲存我們所有的資料?
第十章 豐饒之夢
在布里斯班一座由AI管理的養老社區中,一位原住民女孩如何幫助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海洋生物學家解開身世之謎?故事中勾勒了在澳大利亞的未來社會的兩種貨幣:一種是錢,其重要性日益減弱;另一種是代表聲譽和尊重的價值的新貨幣,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開復解讀】
一、可再生能源革命:太陽能+風能+電池技術的有效結合
二、材料革命:走向無限供給
三、生產力革命:AI與自動化
四、豐饒時代: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五、稀缺時代與後稀缺時代的經濟模式
六、豐饒時代的貨幣制度
七、豐饒時代的挑戰
八、豐饒時代之後,會是奇點時代嗎?
九、AI 的故事會是圓滿的結局嗎?
•關於2041年的預測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593?sloc=main
助人專業倫理原則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蘋果論壇全文照刊
最近臉書上蠻多人在談兒童福利聯盟因花3.7億元買樓爆退捐的爭議,其實NPO(指非營利組織)被房事困擾已經是很久的事實,也的確有其需要。但在我們爭論NPO能否買房的議題時,需要釐清的是這題並非是慈善或助人行為上的社會價值溝通,更不適合以社工專業人員勞動條件加以類比及推論支持。我們對大小組織的責信要求一定有不同標準,尤其是標榜以專業人員組成的大型組織,自然要有更高的標準來加以檢視。
更何況,一個年度預算執行率約60%,年度結餘以億元來計的大型明星組織,如果同溫層只將此次爭議變成指責捐款人退捐是不理性的慈善行為作祟,又拿中小型組織工作人員萬分辛苦的勞動條件差,來推論說應該支持大組織買優質辦公室,哈囉!我想我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社工是不是專業和拿大家捐款的錢買房子是兩回事。目前除了中大型組織有能力買辦公室,哪一間NPO不是用租的來提供合用的辦公環境?買房只是增加基金會的資產,但如果用買房的錢來提升社工的薪資福利會不會更好?
充其量這題比較是組織經營上如何調控資源做合理配置的問題,前提是合理性與是否符合我國法規中關於非營利組織財務規劃的比例原則。此外,如果真的非常在意社工們的勞動環境,更該注意的是員工是否有被充分徵詢意見,還是只能由決策高層自行處理?畢竟辦公環境是員工每日的生活日常,交通通勤的遠近涉及到社工所能到達及提供勞務所能負荷的能力,光只是將決定權交給決策高層未與工會或勞資代表協商也未盡合理。
另外,以現金的市值來看待置產的財務規劃,也缺乏風險評估,萬一外部經濟大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致使募集資源調度產生了虧損,難道沒有捐款者埋單的疑慮?更不用說將資產高度集中化於特定區域,也實質違反了現今社會服務在地化與社區化的主流趨勢。兒盟是社福專業組織,應該更清楚箇中道理。
每當大型公益組織爆出爭議事件時,都是讓我們檢視公益勸募市場是否有資源過度集中化,造成排擠中小型組織發展的機會。依據過去學界與實務界研究,台灣公益勸募市場每年大約接近450億元至550億元之間,而這其中除超大型宗教團體或救災組織吸走了約70%-80%之外,剩下10%左右大概就是給前十大社福基金會,其餘約剩10%左右就是讓幾萬個NPO給搶著分食。而能排上前十大的組織除了募款能力真的要強,但其經營的議題屬性往往也關鍵性的決定了一個組織能否成功吸睛與吸金。
由於募款大餅有限,有人拿走大部分的經費自然就限縮了其他人取得資源運作經營議題與提供服務的機會,更何況越有資源的組織,往往越容易聲稱與透過行銷資源被看見自己的服務經費永遠不足夠。以兒盟這次買房爭議來看,重點並非是它為何可以買房或買了什麼房,或投資是否有效益,真正的重點是一個公益組織每年能剩餘平均1億元的結餘款,但其預算執行率卻比其他大型組織還要低,難怪捐款人會問是否募款超過所需?
健全的公民社會發展仰賴的是生物多樣性,有大有中也有小型組織,分享資源推動各種大眾或小眾權益議題,前提是要能夠共享與共好。個人認為公益勸募的價值在於共益與共善,尤其是取之社會資源最多的大型明星組織及專業團體,更應負起更大的責任透過分享資源,帶動各自專業領域的發展往共好的方向提升,將資源集中在自己身上並非好事。
舉例來說,勵馨基金會每年皆有撥付一定比例支持剛開始發展的弱小組織,因此扶植了包括台少盟、愛慈基金會、沙遊協會等組織的起始發展。另外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每年委託台少盟作為中介組織,透過圓愛計畫及受虐兒計畫,每年實質將資源分配到全台灣各角落認真推動社福工作卻缺乏資源的中小型組織,引導資源配置更加公平,也提供這些組織扮演小而美的角色,提供穩定服務品質給在地需要的弱勢族群。
募款的確是一門專業,但募得款項後,後續如何分配及運用,並如何向捐款者交代清楚更需要智慧。這點倒是我覺得台灣捐款人真正不夠理性之處,通常捐款人缺乏監督NPO如何運用經費的觀念,因此往往就需要仰賴NPO組織自己的責信倫理與自律。
站在專業自律的立場,公益資源的募集,應該要有合理性與共益的效果產生才會比較健康,而專業社群的價值在於自律與共好,NPO當然需要有錢才能運作,但有錢是一回事,有錢到能夠致富又是另一件事。而身為專業團體唯有自律,留點空間給更多團體發展,才能贏得更多尊敬。這是多年來台灣廣大的小額捐款人們教會我們的事!
助人專業倫理原則 在 心理師,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篇轉貼為「期間限定」】
.
看狀況,有可能在這放一段時間,也有可能很快就刪除。因為實在和這裡調性不同,但身為板大的我又很想轉,故出此下策。如果想要轉貼或給予回應,請到原文的粉專轉貼。
.
文中所牽涉到的議題,已經不僅是治療倫理、保密界線。而是一位實習心理師在整個學派的人際系統下,被逼迫到一個無法逃脫的角落。
很多時候我們說案主在治療關係中是弱勢的,但事實上擁有心理與精神醫療相關知識的專業案主比一般案主更為弱勢。因為出了治療室,必須面對這樣多重與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位當事人曾不只一次尋求協助,但屢屢遭到勸退,心理與精神醫療界的資深工作者告訴他,投訴沒有用,動不了這個人一根寒毛,反而對你自己的名聲會有更大的傷害,對於在當時一位還未取得心理師證照、.沒有穩定可以賴以為生的工作的準心理師來說,是龐大的精神壓力。
.
好在主角已經撐過來,度過了這一切。也願意用自己感覺安全的方式說出來,以避免更多人受害。也希望類似的事情不要再發生。請大家轉傳給對於精神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尤其是還未踏入這塊領域,像這位學妹一樣,對一切人際脈絡一無所知的人。
.
我光閱讀,就可以感受到痛苦。那種悲傷、絕望、不斷的與環境中的他人試圖溝通,但又不斷的被打槍與被檢討。
.
我很喜歡「心理師的宵夜Tan」這個粉專,我不認識背後的人是誰。但老闆、店小二、打掃阿姨每每用溫暖人心的話語,支持著每一位「顧客」。很多時候作為一位(準)心理師,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一樣,需要成為別人,才能做自己、才能講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覺。但還好我們終有地方可以作夢,作夢使得我們的靈魂得以在高度壓抑的環境中得以暫時地自由。
二度編輯:2019/11/17 09:02
#心理師的宵夜Tan101
2019/11/10 下午9:30
我是學妹 #心理師的宵夜Tan99 的作者
和 #心理師的宵夜Tan94 文中的學妹
我一向低調,但因為前一篇寫了很多。回憶湧上心頭,就乾脆全都說了。
首先,我想問大家。有誰可以接受「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工作或實習機構主管的太太。」我不行,我覺得這非常的糟糕。但我卻被迫經驗這樣的事。
我在進入這間實習機構前,我就和各位年輕的研究生一樣,對於心理治療的了解很多都是從老師而來。做為一位新手,我真的對於這個學派內部人際系統和人脈連結沒有太多了解,我不是善於八卦或打聽小道消息的人,師長說什麼是什麼。但我回過頭來才發現,就是我這樣獨善其身的個性和特質,讓我自己陷入很大的風險與困境之中。因為資訊匱乏程度會和風險增加程度呈正比。
當我發現這件事,且因此感到不悅與困擾,被指責的反而是我,為什麼你事先會不知道,「他們是夫妻,大家都知道,為什麼你不知道?」( 我就不是「大家」。) 更甚者,會質疑我「ㄒ醫師是你治療師的先生,那他應該有比較照顧你吧?」( 天啊,你到底在說什麼?) 我覺得周遭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值得信任的人。
短暫找其他精神科醫師付費諮詢,她的反應是,你的心理治療師是人,又不是關在籠子裡的鳥。你應該要包容,應該要理解。( what?)
接下來我要說的,我自己聽到都覺得不舒服、非常的不舒服,先警告大家,慎入。
在我還沒進機構前,在不同的時間點,問過三次我當時的治療師017醫師,請問你和這間機構有什麼關係?我知道這個圈子不大,在訊息匱乏的狀態下,我只能這樣問。我甚至在晤談的過程中提過他ㄒ是主管的事,但她三次都沒有提到,她先生就是ㄒ醫師,且在***當主管(當年,現在我不知道),她沉默、裝傻,假裝一切與她無關。我在知道他們的關係後,質問她為何隱瞞,她的隱瞞讓我非常不舒服。
她的回應是「難到我要向你報告我的祖宗八代?」我嚇傻,試圖讓自己腦袋清楚地回應她「我對你的祖宗八代沒有任何興趣,但是你的先生是我的主管這件事情,我認為你有必要要告訴我。她接下來的回應是「我以為你知道,我以為3228會告訴你。」、我回「3228是我的老師,她沒有義務告訴我這件事。」、「 是你心理的界線有問題,所以你才會覺得很不舒服。」、我怒了「你去,你去路上隨便抓個人問,有誰願意找自己的機構長官的太太或配偶做治療?這是雙重關係。」,到最後居然說「ㄒ有做過任何不利你的事情嗎?沒有,既然沒有,你不舒服的感覺都是你的問題、是你在幻想。」 抱歉,我無言以對。反正都是我的錯就是了。
我之後又問017「所以ㄒ知道我是你的個案?」017說「知道」。我問「你為什麼讓他知道?」017說,「因為你跟我說你不喜歡他,我就跟他說了你不喜歡他啊。」窩的天啊。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回應了。我覺得這一切很荒謬。
017甚至說,他接過很多來自松*醫院的個案,都是他先生的醫院的同事(還是下屬),其他人都沒事,就我這樣。(what?) 我說,如果這些找你的人,事前都知道你們是夫妻,那是個案的選擇。但我不知道。你也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會知道。我就是不知道,我不知道,但我在意,所以我進機構前有問你跟機構的關係為何,但你什麼都沒說。我覺得很不ok,甚至懷疑這是刻意隱瞞。
我真的很不舒服,我感覺到我的人際界線被嚴重破壞,治療內容不知道有多少已經被說出去,我也讓3228知道我的處境,給的不是支持,而是更多的對我個人的質疑與批判。( 詳情請參閱 #心理師的宵夜Tan99 )我到最後連課堂上都不想理他。課堂上所有學生輪流說實習的狀況,換到我時,我淡淡地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換得的是3228在所有同學面前怒斥、批評。身為學生,我連沉默不語或拒絕回答的權利都沒有。
我走投無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所有的精神都在專業工作上,但我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去和同儕有人際社交、這個環境我完全沒有辦法信任。什麼學術研討會、什麼聖誕節餐會、什麼實習畢業歡送會,我不想參加,也無力參加。我成了實習同儕眼中不合群的怪人。
如果有人問,如果這麼不舒服,為什麼不離開?事實上我的治療是有結束的。但我很困難換實習機構,經打聽(這時候已經學會打聽了),有業界的長老級人物說,如果中斷實習,有可能會被「記住」,有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所以我只能不斷隱忍。假裝什麼事都不知道。為了生存。
如果你是一個走****取向心理治療的準心理師。有些東西得提醒,而這些也是我在這些痛苦教訓中,去不斷評估與澄清的。寫下來給大家參考
我後來無論是選擇督導或選擇治療師。我習慣性在初談的時候,先把自己的立場跟要求講清楚明白。我期待的是怎樣的一個治療關係或督導關係。
我到了這行,才慢慢的知道,很多這個領域的前輩不少人人際界線薄弱。甚至不少人的治療師給案主治療室外的好處,無論是轉介督導、轉介資源、介紹工作。我發現在這行很普遍。但對我來說這很荒謬。關係是共構的,當治療關係無法讓晤談內容和治療關係留在這個晤談空間,關係中充滿著很多利益交換,很多暗盤算計,上下交相賊,投射認同彼此的需求。
如果一個個案期待自己可以從治療中獲取治療以外的利益,那他勢必無法在晤談室中表達出「真我」,而是以「假我」( 溫尼考特的概念) ,讓治療者可以有機會垂憐,給予好處。但這真的是「心理治療」嗎?作為案主敢真的顯露出對於治療師或治療的不滿、憤怒、攻擊?還是表現出溫馴乖巧的樣貌?再生氣也要忍耐,免得對自己不好。所有治療關係中的撕裂都要強迫性的修復,否則不知道出了這扇門,治療師是否會對自己的行為記上兩筆,而阻礙了案主的前途?
許多人爭相給「大咖」治療、接受分析,花龐大的金錢與時間,除了因為部分,我強調「部分」因為我不知道所有人的狀況。這種追求被「名牌治療師」治療的狀況,造成部分心理師、醫師不是真的想要找人治療,處理自己的議題或是讓自己身心穩定下來,而是當自己接受****或治療,可以獲得治療室外的一種「社會位置」與「身分位階」,這個牽涉到整個****它發展的制度,認為接受分析與治療是「訓練」的一環、被名醫師、名心理師分析或治療,彷彿自己被「加持」自己有了純正的「血統」。這早已偏離「心理治療」的目的。但卻是某些領域或某些人看重的部分。我認為「治療師是誰」是隱私,治療關係不是拿來標榜自己或是炫耀用的。我甚至認為沒有一個單位或機構有資格要求申請者告知自己的治療師是誰,除非他們打算幫你出治療費用。
所以 #找一個治療觀念人際界線觀念和自己相似的治療師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無比重要。當我坐在案主的位置,我就是案主,我不會是一個假裝案主的心理師。我也絕不會去要治療室外的利益。這是我的原則。但我也會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治療師。很多時候治療師的出手「給」利益,是一種投射認同的行動化,他無法相信自己可以在晤談室內當一個夠好的父親母親,一位夠好的照顧者,以至於他必須行動化,他必須出手來「幫」這些專業案主。
我知道許多醫師、心理師像017那樣,因為在業界人緣不錯,許多像3228那樣的人大量轉介「專業案主」(擁有助人工作者身分的個案),很少和「真正的個案」做談話治療,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心理治療這個市場在某間心理治療中心成立之後需求量日益龐大。這間機構的實習主管非常樂意去幫實習生轉介。017在這樣的狀況下,如魚得水,實習主管們根本不顧他是ㄒ醫師的太太,照樣推薦017。在他們的眼中,無論是做個人工作室還是雙重關係都不是什麼問題。
3228在我畢業之前,仍不斷透漏想要轉介個案給017( 詳情參見 #心理師的宵夜Tan94) ,甚至告訴我017已經學得教訓 ( 干我什麼事?)。我只好不斷提醒他「017做的是違反治療倫理,且洩漏治療內容的事情」。3228居然說,「這是你的自戀,017沒有必要說這些,他沒有必要洩漏你的治療內容。」3228彷彿把過去發生過的事情都忘了。經過我的提醒,他才改口「他們是在做同儕督導。」我冷靜地回「有人會找自己個案的主管做同儕督導嗎?」他才回「那應該會很不舒服吧」(廢話)。
在我離開幾年後仍聽說,某心理治療中心的醫師大大們繼續轉介017給實習心理師。我無法確認017他是否有主動告知自己的身分。而3228雖然離開了校園,但是否繼續轉介學生給017,我無從得知。畢竟我的經驗中,3228是為言詞反覆的老師。
如果有人問我,你打這篇是否存有些報復的心情,我很難說沒有,因為我是人,不是聖人。當年我的位置是低下的,仰人鼻息的。情緒是恐懼的,隔離的、憤怒的。我現在有辦法平靜地打出這些,是花了很多的氣力與時間,讓自己把整件事情想清楚,把自己真正在****這個領域中,在治療關係中,想要的梳理起來。如今我早已不是當初社會位置相對弱勢、任人擺布的實習心理師,我希望用我的經驗和傷痛,可以至少讓年輕研究生可以提高警覺,畢竟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也有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也謝謝消夜攤給了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可以把這輩子幾乎不可能公開的苦難說出來。謝謝大家。
---
阿姨謝謝你用慘痛的經驗跟我們分享,
還好你現在長出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也待念著一份對於人的關心,
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的受害出現。
人心就是這樣,越喜歡拿出來強調的,
通常都是自己心虛的地方,
同理可證,xxxx學派平常最愛講的,
常常是心裡最軟的一塊。
阿姨這些年真的聽到那邊不少狗屁倒灶的事情,
這種拿著話語權、治療師、老師或督導權力
去壓學生、個案的事情層出不窮,
但還是有前仆後繼的莘莘學子,
想要登上xxxx的殿堂成為其中一員,
阿姨覺得,
xxxx最重要的是內省與反思,
不是他媽的拿來亂貼被壓迫者標籤,
xxxx是拿來理解人最細緻、最難以理解的主體經驗,
不是給治療師拿雞毛當令箭、當作全能自大的自戀工具。
打掃阿姨敬上
助人專業倫理原則 在 《助人專業倫理》 - 心靈工坊 的相關結果
助人專業倫理 的實踐表現在幾個重要的層次上(王智弘,2004b): (一)確立強制性倫理(mandatory ethics):倫理行動的最低要求,以法律與倫理守則為基準。因此,倫理 ... ... <看更多>
助人專業倫理原則 在 輔導與諮商原理 助人專業的入門指南 A Guide to the Helping ... 的相關結果
倫理 指的是指導行為的道德原則。 人在不斷成熟與形成價值系統的過程中,都會發展出一套道德原則。 倫理守則由價值觀而來。而 ... ... <看更多>
助人專業倫理原則 在 助人專業倫理的涵義、重要性與實踐 的相關結果
在助人專業人員個人層次,除應接受倫理課程訓練之外,亦應熟知倫理守則、法律條文、機構規定與倫理文獻等資訊,並留心最新的修訂與發展狀況,平時應保持對倫理議題的敏感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