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珮岑:一座城市,兩種歷史 🇰🇿 】
.
「哈薩克有130個民族...當蘇聯解體,俄羅斯人離開了,但隨之而來卻是哈薩克民族主義...」哈薩克遷都後的努爾蘇丹,為展現全新的獨立國家樣貌,特別注重去蘇聯化工程,將許多蘇聯時代的傳統泥磚建築及舊式公寓拆毀,形成現在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及許多極具現代感的特殊造型建築。
.
然而一離開努爾蘇丹核心區來到葉西爾河右岸,就會發覺隱藏在新建築背後的蘇聯影子。所謂的舊城區較為擁擠且公寓低矮,雜亂的天然氣管線橫跨於房屋之間,平價的街頭小吃與隨處可見的小型雜貨店零星散布,比起新城區,這裡反倒多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
儘管強調民族和諧共存,但前總統納札巴耶夫在獨立後大力推行哈薩克民族主義政策,投入大量資金邀請移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到「祖國」,同時也協助境內的俄羅斯人搬離。
.
記得在某篇報導中曾經看過一段文字,描述納札巴耶夫總統在公開演講時的內容。那是場雙語演講,俄文的內容闡述哈薩克為一個包容且平等對待多種族的國家,然而哈薩克語版本的演說內容卻是宣揚獨立後的哈薩克民族主義,說明遷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著想,是一種愛國的展現。
.
看著佇立在眼前的和平和解金字塔建築,我想即使表面和平,也不代表底下沒有暗流,距離真正的族群和解,大概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努爾蘇丹 #哈薩克 #歷史 #阿拉木圖 #蘇聯 #俄羅斯 #城市史 #城市 #總統 #阿斯塔納 #首都
努爾蘇丹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廖珮岑:城市命名與政治角力 🇰🇿 】
.
「從阿拉木圖到努爾蘇丹,哈薩克的政治權力過度隨著首都轉移...」2019年10月,作者結束了蒙古的旅行,來到「努爾蘇丹」,這個有著總統名字的城市象徵了哈薩克的從蘇聯時期轉向今日的歷史重心移轉。
.
1991年,哈薩克在蘇聯解體後獨立,時任總統努爾蘇丹·納札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宣布準備將首都從阿拉木圖(Almaty)遷到1,200公里遠的北方、歐亞草原的中心——原本只是個小鎮的阿克莫拉(Akmola),後改名為阿斯塔納(Astana),在哈薩克語有「首都」之意。
.
遷都的決定,表面上是根據科學調查,包括阿拉木圖近斷層帶會有地震、並且阿拉木圖從蘇聯時代便已經高度開發、更與鄰國吉爾吉斯及中國僅一山之隔……然而這種種考量背後,事實上也是一次權力轉移──
.
要讓原本是蘇聯首都、俄羅斯人比例高的阿拉木圖退下政治地位,就要阻斷過往俄羅斯精英階層與國家權力中心的接觸;遷都也讓許多不願離開阿拉木圖的官員被半強迫地辭職。到了2019年,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更正式簽署了總統令,再次將阿斯塔納更改為努爾蘇丹。這座嶄新的城市也靜靜佇立在此,繼續見證哈薩克離開蘇聯獨立後的歷史與未來.......
#努爾蘇丹 #哈薩克 #歷史 #阿拉木圖 #蘇聯 #城市史 #城市 #總統 #阿斯塔納 #托卡耶夫 #首都
努爾蘇丹 在 快點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彈藥庫大爆炸畫面曝光了!
#鍋編
努爾蘇丹 在 哈薩克的「大總統市」(上):努爾蘇丹的強人權力地景 的相關結果
許多人對這個決策感到疑惑,原本在哈薩克語中,阿克莫拉就是白色墳墓的意思,如同它的名字,相較起原本的首都,這裡實在太過孤立,且冬天嚴峻。努爾蘇丹 ... ... <看更多>
努爾蘇丹 在 努爾-蘇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