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30東森財經 毛胚屋月租260萬 12天就租出去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ziZFvntTSQE
這間豪宅的月租金就要260萬元!博愛特區出現了1戶罕見豪宅,整棟是毛胚屋,月租卻高達260萬,而且最少要簽5年的約,格局也很特別,有38個房間,不禁令人好奇,到底哪個家庭能用到這麼多房間呢?更有趣的是,業者只花12天就租出去了。
記者 林佑之、劉子騰 採訪報導……↓
東森財經記者林佑之:「隱身在台北的小巷弄,這棟豪宅最近引起關注,他整棟都是個毛胚屋,但是月租金高達260萬,而且還要求你一次簽約5年,等於一次得付1.56億租金。」
就離總統府不遠,天子腳下的豪宅,整棟打包出租只租不賣,格局也夠奇怪,切成38房20廳34衛,還有25個陽台34個車位。
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你也用不了這麼大的空間,所以你勢必要飯店的形式,或者是用酒店式公寓的形式,來包裝這一棟建築物。」
再看看這外牆,連門牌都是拿紙貼上,走進內部也都還只是水泥磚牆,雖然拆算每坪租金是1984元,但整修毛胚屋還要砸大筆錢。
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床、家具、家電,全部都要一應俱全的話,這樣換算下來,光是裝潢的成本,可能就粗估至少1億以上,然後你光是裝潢就要花2、3年的時間裝潢,你可能只剩下2、3年的時間可以收租。」
專家來看不太划算,但看看房屋網站,這棟豪宅只花12天,已經成功租出去了,也讓居民好奇未來用途 。
附近民眾:「喔,那真不希望,就是一個教學用途,我覺得把它還歸寧靜,我覺得更好。」「最起碼就是要建設在一些比較對地方上,有利益的東西。」
根據了解,這塊地的地上權屬於台灣人壽,早在2012年就用8億標下,只是如今把房子租給誰,台灣人壽低調不多談。
新聞網址→https://fnc.ebc.net.tw/FncNews/else/78566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05/190430-260-12.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0430東森財經 毛胚屋月租260萬 12天就租出去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ziZFvntTSQE 這間豪宅的月租金就要260萬元!博愛特區出現了1戶罕見豪宅,整棟是毛胚屋,月租卻高達260萬,而且最少要簽5年的約,格局也很特別,有38個房間,不禁令人好奇,到底哪個家庭能...
動森居民房子內部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十年前的盛夏的海上祭典- 2010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從生命到海權
這是一個反省的時代。當文明越來越進步,人與人距離卻越來越遠,原本的美好事物均被科技便利與商業思考邏輯所佔據時;這時候,思考回到最初的開始變成了人類追求的方向。
所以,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世界上許多陸塊是相連在一起的很久以前,一位非洲南部的女性成為人類共同的母親,因為人的基因起源於這裡。從此人類開始不斷地繁衍,為了生存而遷徙移動,穿越了高山海洋,到達了新世界開始了新生活;隨著環境差異延伸出語言、文化、宗教、飲食與膚色等不同。而無論現在是黃種人、白人,或者黑人、南島語系原住民等,其實都是一家人。
十幾萬年過去,這些人從生活的地球上大量擷取自然資源,讓生活更進步。卻也因為無止盡的欲望,大量工業開發形成了污染、快速的商業交易充滿了貪婪、人性的自私與醜陋,我們失去了原本的美麗土地。
#七座荒島的大冒險
而日本這些被瀨戶內海隔絕的小島,便有著不同悲慘命運,「豐島」曾是日本最大工業開發及廢棄物傾倒的垃圾島;「犬島」是有著重污染的大煉銅廠,殘留了大量銅礦渣與廢棄玻璃;而一群被認為是高危險傳染病的痲瘋病人被隔絕在「大島」上,被社會所淡忘;男女木島則是因為島嶼狹小土地不易耕種,居民外移形成了人口老化的現象,幾乎成了無人荒島。那麼,這些島嶼就此失去了希望嗎?
有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成功經驗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再度邀請了數十位藝術家從環境思考創作,將作品導入了山林、湖泊、海洋、稻田與洞穴,期待讓更多人親近土地,再度愛上這裡與關注這些課題。
#從土地上長出的作品
而這些創作與許多置放在美術館裡的藝術作品不同的是,這裡沒有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與普普藝術等這些殿堂內只有專業者才能理解的作品;而是每一個藝術家透過對土地的感覺,從當地的傳說、從地景與地貌、從生活中的回憶,像似從泥土中冒出來的小草,簡單而純粹。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與解釋,就能讓每個參與者從中得到感動與收穫。
由藝術家青木野枝用鑄鐵焊接打造的「空之粒子」,位置在村子裡的神社邊,彷彿是人與神之間設下了看不到的結界。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紙包成一團團大大小小的球,切開後都是不同事件與記憶的累積,這是川島猛的思緒。岸本真之與澳洲藝術家Harmonica將一般家中的盤碟碗杯堆疊組合成球狀與塔狀,以及用傳統花布將大大小小的碗包覆成一朵朵的花,將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再度賦予了新生命。
從山間小路往上爬,森萬里子的作品發想於古老傳說,湖泊是靈魂等待轉世的暫存之地,淺綠色凝固不動的湖面上佇立的白色發光柱狀物,便是傳遞訊息的媒介;寂靜陰涼的氛圍,讓人感受到跟宇宙間的一股力量存在。戸髙 千世子像鳥也像花的白色翅膀在田中的池塘裡輕輕拍動著,心情也隨著愉快起來。在肥土山農舞台,來自台灣的王文志用竹子編織成了巨大的「小豆島的家」宮殿,是最受歡迎的地點;陽光從竹縫間灑下,躺在內部的竹榻上休息,變成旅人們最深刻的體驗。
#新的美術館時代來臨
一個美術館只有收藏一件作品,而作品本身就是美術館。普立茲克獎得主建築師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氏聯手在豐島唐櫃崗的金色梯田中,打造了全新概念的「豐島美術館」。
白色水滴狀建築母體中,180處出水孔從地面各處湧出小水滴,地面的傾斜讓水滴像是有生命般在空間裡四處流竄;上方的開口灑下了陽光、吹進了微風,與地面的水構成了生命的三大要素。建築結構像滴在荷葉上表面張力的圓形水滴,內部的蛋型空間運用週邊支撐,中間沒有任何柱子存在。
彷彿異世界般的無邊際視野,人們進入後就變得縮小而遙遠,在視覺上產生了極大的震撼。走出主建物旁的小水滴,是販售紀念商品的銷售部,也提供當地季節剛剛採收的稻米製作的飯糰,是非常適合在心靈激盪後的歇息之處。
#島嶼與島民的關係
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百天,龐大的旅行人潮是否改變影響了當地居民的作息呢?我們在旅途中不斷地問自己,也試圖尋找著更多答案。島上雜貨店的奶奶在我們一群人端著泡麵坐在門口板凳上吃的時候說:「好久沒有年輕人來了,雖然進進出出的人變多了,但是每個人都是非常有元氣的呢。」。「日子還是每天都是早起工作一樣的過,但是家裡的小黑狗倒是變得比較開心了許多。」在田間準備著收割稻子的老先生微笑著說。
在找尋更多新可能的狀態下,兼顧著在當地生活的居民們的聲音,這才是對的事情。而不是一昧的由上而下的自作多情,自以為可以一廂情願的作法來嘗試改變他人,失去了彼此的尊重與互信。唯有緩慢且親近的用心對待,才能共同打造美好的未來。
如果你的出現是認為要幫助我、教育我,那麼請你回去。如果你將把我的經驗看成你生存的一部分,那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台灣布農族作家 霍斯陸曼.伐伐((Husluma Vava,1958-2007)的《玉山魂》
作者:2010年的游智維。
1976年生的台灣宜蘭人,樂觀到極致的瘋狂造夢射手座,期待用旅行改變世界。旅居台南18年,從04年創辦自在嬉遊旅行概念店到05年一年辦五十場自助旅行講座,08年改造台南謝宅及推動老房子俱樂部的舊建築再生運動。現職:提供客製化旅行規劃服務的風尚旅行社總經理與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2010年起擔任台北市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青年會所計劃主持人。
關於旅行、老房子與生活的文章刊登於:蘑菇、好吃、當代設計、搜街等雜誌;並於學學文創、富邦講堂、誠品書店與築生講堂等擔任講師。
動森居民房子內部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偉民易經講堂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現場直播:
梁振英一班港共集團,大力宣傳香港土地不足,導致樓價畸型飆升,所以,建議開發郊野公園,填海做地,年輕人搬上大灣區等等方法。其實,都是騙局。
新界有723公頃棕地,未被納入發展,無數私人會所是政府土地,單是粉嶺高爾夫球場,收回興建公屋,便可以容納六十萬居民……
香港樓價畸型發展,月入三十萬元,也無法置業;北角邨那塊公屋地皮,建成的住宅,呎價六萬元,千五呎單位售價便超過一億元……
這都是政治需要,香港樓價只能這樣非理性。因為,中港樓價血脈相連,大陸房地產,更是莫名其妙。深圳地產,過去幾年,升了十倍,幾十萬元人民幣買回來的住宅,已經過千萬了。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超級泡沫。
特區政府如果認真處理房屋政策。香港樓價回復正常水平,那便出現一個怪現象,香港的淺水灣住宅,還比大陸番薯田蓋出來的豪宅便宜,那便變相由香港刺破大陸地產泡沫了。
香港特區官員不敢,北京政府亦不容許。
由大禹治水開始,中國便定性以農立國。
士、農、工、商,幾千年來,農民擁有崇高社會地位,歌頌農民的詩詞文章無數。歷代政府都重視農業政策,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大陸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
沒人再種田了。農民都湧到城市工廠當民工。大批廉價勞動力出現,土地不值錢,沒有環保意識,隨意污染。全世界的商人,蜂擁到這地方設廠,工資低,無需保障工人,污染環境沒後果,官員腐敗,有錢使得鬼推磨,破壞毒化的河流森林,不危及自己子孫,太爽了,世界工廠成型。
城市變血汗工廠,農村沒人種田,田地沒用。地方沒收入,如何點石成金?應付開銷,還要上繳中央?
荒田變豪宅,碧桂園的模式出現了。
民工賺錢回鄉,買地蓋房子。最初幾萬元一間,這些房子竟可以變十倍,幾十萬元一間。再有地方銀行做按揭,一間變四間,每間升幾倍,人人變大款了。
誰還種田?誰還做工廠?
有磚頭的變富戶,沒磚頭的心慌了。
種田做工廠的不可能上車,挺而走險的念頭出現了。只要有錢賺,那怕傷天害理?反正社會對我不起,毒死他們也是活該!
不擇手段的有毒食物,由水產、農田、蔬菜、奶粉、醫療、藥物、地溝油……反正衣食住行,無所不為。
有房產的暴發囂張,沒房產的無惡不作。
土地有價,地方政府便發財了。本來都是荒田,現變豪宅,賣地收益,豬籠入水,上繳中央,下面各級自肥。
銀行體制也得益了,拿著各式房屋抵押,水漲船高,各層可以上下其手。
房地產泡沫不能破,由中央到地方,由銀行到業主,各式中間人,寄生蟲,都靠這個泡沫來生存。
中國大陸由傳統的農業,到改革開放方世界工廠,現在沒田耕了,沒工廠開工了,十四億人口,靠什麼生存?
貿易呀!高科技呀!整體國力已經超越美國呀!
其實是靠房地產泡沫!
美國看準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部署十年,借中興轉賣芯片做藉口,打響貿易戰第一槍。
貿易戰是消耗戰,要掌握敵我形勢。
美國目前近乎全民就業,低通脹;中國大陸則經濟放緩,農業工業乏善足陳,樓市泡沫嚴重,人心不穩,北京權鬥嚴重。
貿易戰,第一波,重關稅懲罰大陸貨,伊朗立即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截斷波斯灣石油航道。沒有中東石油供應,看你美國還打什麼貿易戰?
經濟制裁伊朗,北京就打破缺口,買伊朗石油;關稅重罰中共,伊朗就要封海峽截航道。
首尾相應,美國人知道,打伊朗,就要同時打北京;打北京,亦要同時手打伊朗。
所以開戰前,先要孤立伊朗和大陸兩對手。
2018年美國的全球策略做了什麼:
*嚴厲制裁伊朗;
*圍堵加沙哈馬斯;
*領使館搬到耶路薩冷;
*新加坡會金正恩;
*與普京談敘利亞、黎巴嫩;
*對北京貿易戰。
對伊朗和中共的盟友,能收買便收買,不收買到使趕絕。目的,就為了這一場貿易戰。
對北韓,用經濟手段來引誘,幫助改革開放,重返國際,否則,倚賴北京,繼續赤貧。
中東亂局,獎賞以色列,承認西岸殖民區,美國領事館搬到耶路薩冷,圍堵加沙。
對敘利亞、黎巴嫩,拱手讓普京,只要俄羅斯距離伊朗。
至於中東石油,伊朗封鎖海峽,已傷不到美國,因為境內頁岩油已正式投產。
周邊佈局完整,便正式打這場中美貿易戰。
當然,美國手上還有一張台灣牌,當大陸經濟崩潰,泡沫爆破,華盛頓便會宣布放棄一個中國政策。
北京一直沒有認真看待這場貿易戰,以為只是特朗普一人的神經刀做騷。其實十年前,2008年,北京奧運,也是美國金融風暴的一年,美國經濟出了大麻煩,要求北京幫忙大購美國債券⋯⋯當時,北京認為美國時代過去了,下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
那年開始,北京自視高了,大陸人也開始不可一世了,美國也醒覺了。
他們等時機,能源研發生產成熟,國內經濟穩定,失業率低,社會民生安穩便出手了。
習近平這段時間神隱,他一人在北戴河力鬥元老院。
他的前任毛澤東和鄧小平都一樣,獨裁和專制,都無法帶來安全感,身邊永遠都有敵人,愈是身邊的愈危險。
一人匹夫無法帶動社會改革,精力都花在維護自己的權力中。
打貪腐五年,仍有毒疫苗事件,證明人民仍活在貪腐社會中。
所謂打貪,只是有權力的人,用來打擊政治對手的藉口。
中共無法進步,內部的問題,重覆又重覆。
貿易戰可能是逼使其真正改革的外圍因素,這是陰中有陽的希望吧。
今日下午5:00pm, 在這裡現場直播。
動森居民房子內部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0430東森財經 毛胚屋月租260萬 12天就租出去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ziZFvntTSQE
這間豪宅的月租金就要260萬元!博愛特區出現了1戶罕見豪宅,整棟是毛胚屋,月租卻高達260萬,而且最少要簽5年的約,格局也很特別,有38個房間,不禁令人好奇,到底哪個家庭能用到這麼多房間呢?更有趣的是,業者只花12天就租出去了。
記者 林佑之、劉子騰 採訪報導……↓
東森財經記者林佑之:「隱身在台北的小巷弄,這棟豪宅最近引起關注,他整棟都是個毛胚屋,但是月租金高達260萬,而且還要求你一次簽約5年,等於一次得付1.56億租金。」
就離總統府不遠,天子腳下的豪宅,整棟打包出租只租不賣,格局也夠奇怪,切成38房20廳34衛,還有25個陽台34個車位。
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你也用不了這麼大的空間,所以你勢必要飯店的形式,或者是用酒店式公寓的形式,來包裝這一棟建築物。」
再看看這外牆,連門牌都是拿紙貼上,走進內部也都還只是水泥磚牆,雖然拆算每坪租金是1984元,但整修毛胚屋還要砸大筆錢。
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床、家具、家電,全部都要一應俱全的話,這樣換算下來,光是裝潢的成本,可能就粗估至少1億以上,然後你光是裝潢就要花2、3年的時間裝潢,你可能只剩下2、3年的時間可以收租。」
專家來看不太划算,但看看房屋網站,這棟豪宅只花12天,已經成功租出去了,也讓居民好奇未來用途 。
附近民眾:「喔,那真不希望,就是一個教學用途,我覺得把它還歸寧靜,我覺得更好。」「最起碼就是要建設在一些比較對地方上,有利益的東西。」
根據了解,這塊地的地上權屬於台灣人壽,早在2012年就用8億標下,只是如今把房子租給誰,台灣人壽低調不多談。
新聞網址→https://fnc.ebc.net.tw/FncNews/else/78566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05/190430-260-12.html
動森居民房子內部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ong Wai Man
梁振英一班港共集團,大力宣傳香港土地不足,導致樓價畸型飆升,所以,建議開發郊野公園,填海做地,年輕人搬上大灣區等等方法。其實,都是騙局。
新界有723公頃棕地,未被納入發展,無數私人會所是政府土地,單是粉嶺高爾夫球場,收回興建公屋,便可以容納六十萬居民……
香港樓價畸型發展,月入三十萬元,也無法置業;北角邨那塊公屋地皮,建成的住宅,呎價六萬元,千五呎單位售價便超過一億元……
這都是政治需要,香港樓價只能這樣非理性。因為,中港樓價血脈相連,大陸房地產,更是莫名其妙。深圳地產,過去幾年,升了十倍,幾十萬元人民幣買回來的住宅,已經過千萬了。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超級泡沫。
特區政府如果認真處理房屋政策。香港樓價回復正常水平,那便出現一個怪現象,香港的淺水灣住宅,還比大陸番薯田蓋出來的豪宅便宜,那便變相由香港刺破大陸地產泡沫了。
香港特區官員不敢,北京政府亦不容許。
由大禹治水開始,中國便定性以農立國。
士、農、工、商,幾千年來,農民擁有崇高社會地位,歌頌農民的詩詞文章無數。歷代政府都重視農業政策,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大陸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
沒人再種田了。農民都湧到城市工廠當民工。大批廉價勞動力出現,土地不值錢,沒有環保意識,隨意污染。全世界的商人,蜂擁到這地方設廠,工資低,無需保障工人,污染環境沒後果,官員腐敗,有錢使得鬼推磨,破壞毒化的河流森林,不危及自己子孫,太爽了,世界工廠成型。
城市變血汗工廠,農村沒人種田,田地沒用。地方沒收入,如何點石成金?應付開銷,還要上繳中央?
荒田變豪宅,碧桂園的模式出現了。
民工賺錢回鄉,買地蓋房子。最初幾萬元一間,這些房子竟可以變十倍,幾十萬元一間。再有地方銀行做按揭,一間變四間,每間升幾倍,人人變大款了。
誰還種田?誰還做工廠?
有磚頭的變富戶,沒磚頭的心慌了。
種田做工廠的不可能上車,挺而走險的念頭出現了。只要有錢賺,那怕傷天害理?反正社會對我不起,毒死他們也是活該!
不擇手段的有毒食物,由水產、農田、蔬菜、奶粉、醫療、藥物、地溝油……反正衣食住行,無所不為。
有房產的暴發囂張,沒房產的無惡不作。
土地有價,地方政府便發財了。本來都是荒田,現變豪宅,賣地收益,豬籠入水,上繳中央,下面各級自肥。
銀行體制也得益了,拿著各式房屋抵押,水漲船高,各層可以上下其手。
房地產泡沫不能破,由中央到地方,由銀行到業主,各式中間人,寄生蟲,都靠這個泡沫來生存。
中國大陸由傳統的農業,到改革開放方世界工廠,現在沒田耕了,沒工廠開工了,十四億人口,靠什麼生存?
貿易呀!高科技呀!整體國力已經超越美國呀!
其實是靠房地產泡沫!
美國看準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部署十年,借中興轉賣芯片做藉口,打響貿易戰第一槍。
貿易戰是消耗戰,要掌握敵我形勢。
美國目前近乎全民就業,低通脹;中國大陸則經濟放緩,農業工業乏善足陳,樓市泡沫嚴重,人心不穩,北京權鬥嚴重。
貿易戰,第一波,重關稅懲罰大陸貨,伊朗立即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截斷波斯灣石油航道。沒有中東石油供應,看你美國還打什麼貿易戰?
經濟制裁伊朗,北京就打破缺口,買伊朗石油;關稅重罰中共,伊朗就要封海峽截航道。
首尾相應,美國人知道,打伊朗,就要同時打北京;打北京,亦要同時手打伊朗。
所以開戰前,先要孤立伊朗和大陸兩對手。
2018年美國的全球策略做了什麼:
- 嚴厲制裁伊朗;
- 圍堵加沙哈馬斯;
- 領使館搬到耶路薩冷;
- 新加坡會金正恩;
- 與普京談敘利亞、黎巴嫩;
- 對北京貿易戰。
對伊朗和中共的盟友,能收買便收買,不收買到使趕絕。目的,就為了這一場貿易戰。
對北韓,用經濟手段來引誘,幫助改革開放,重返國際,否則,倚賴北京,繼續赤貧。
中東亂局,獎賞以色列,承認西岸殖民區,美國領事館搬到耶路薩冷,圍堵加沙。
對敘利亞、黎巴嫩,拱手讓普京,只要俄羅斯距離伊朗。
至於中東石油,伊朗封鎖海峽,已傷不到美國,因為境內頁岩油已正式投產。
周邊佈局完整,便正式打這場中美貿易戰。
當然,美國手上還有一張台灣牌,當大陸經濟崩潰,泡沫爆破,華盛頓便會宣布放棄一個中國政策。
北京一直沒有認真看待這場貿易戰,以為只是特朗普一人的神經刀做騷。其實十年前,2008年,北京奧運,也是美國金融風暴的一年,美國經濟出了大麻煩,要求北京幫忙大購美國債券⋯⋯當時,北京認為美國時代過去了,下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
那年開始,北京自視高了,大陸人也開始不可一世了,美國也醒覺了。
他們等時機,能源研發生產成熟,國內經濟穩定,失業率低,社會民生安穩便出手了。
習近平這段時間神隱,他一人在北戴河力鬥元老院。
他的前任毛澤東和鄧小平都一樣,獨裁和專制,都無法帶來安全感,身邊永遠都有敵人,愈是身邊的愈危險。
一人匹夫無法帶動社會改革,精力都花在維護自己的權力中。
打貪腐五年,仍有毒疫苗事件,證明人民仍活在貪腐社會中。
所謂打貪,只是有權力的人,用來打擊政治對手的藉口。
中共無法進步,內部的問題,重覆又重覆。
貿易戰可能是逼使其真正改革的外圍因素,這是陰中有陽的希望吧。
2018年8月7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樓市泡沫 #外國記者會 #習近平神隱 #FCC #香港民族黨
動森居民房子內部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40907東森 TVBS 遷一殯話題延燒 附近30年爛尾樓求都更
影片網址→http://youtu.be/I9e1DG9lU6c
感謝記者 鄭雅文 陳佳雯 的採訪,其實我不懂為何它會成為爛尾樓,那畢竟是人家的家務事,不過30年前蓋好,但是在94年2月份使用執照才申請下來,所以如果調資料的話,不懂的人會誤為屋齡才8年,但是外觀看起來也蠻新的就是了,而且閒置不用真的好可惜,隨便賤租都好啊?
另外提到房價,公寓50萬以上,中古電梯華廈60萬以上,新屋70萬以上,如果都更+一殯遷走的話,保守估計接近100萬/坪,不過蓋商辦好?還是住(豪)宅呢?畢竟附近真的是商辦林立,而且蓋住宅,景觀看出去,榮星公園第一排之前,要先看見建國高架橋,那也是一種風水上的煞,所以……見仁見智囉!
以下是新聞報導……↓
東森:記者 鄭雅文:位在建國北路三段的這間商辦大樓,處於精華地段,但卻閒置了30年,近來遷一殯話題炒得火熱,傳出這裡的地主也有意進行都更。
一殯旁的最大爛尾樓,11層樓建築,總面積達2000多坪空無人用,斑駁外牆與破損的人行道磚,一樓店面還以鐵板密封出入口,新裝的監視器和警衛亭,看得出來還有人管理。
疑似管理員喝斥有都更一說,其實這棟屋齡30年的爛尾樓,緊鄰建國北路高架橋北端又靠近行天宮、一殯的黃金地段為北市知名的林賢喜家族所有,但因為土地持份人多,年久失修閒置,正為傳出準備都更,房仲預估若改建豪宅,市值可達180億元,改建旅館也有100億收入。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如果以它現在這個所謂的尾樓,到時候申請都更由舊翻新的話,至少漲個兩三成以上是不成問題的。
都更反映房價,不過這棟大樓2005年才拿到使用執照,在法律界定上只使用9年,未達30年都更條件,加上建物外觀的維護還算良好,林賢喜家族想要搭上都更列車,恐怕只能再等等。
TVBS:台北市建國北路3段上,第一殯儀館附近有一棟高11層樓,佔地2000坪的商辦大樓,但奇怪的是,建好30年來從來沒用過,每年上億稅金照繳,就是把大樓擺在那裡,原來這是台北三大地主之一的林賢喜家族所有,當時要怎麼處理這棟大樓,家族沒共識,現在台北市長參選人都提出遷走一殯,預期土地價值更高,林家後代希望能透過都更,把這塊精華土地改建成豪宅。
記者陳佳雯:「台北市土地寸土寸金,不過這棟在建國北路上佔地2000坪的大樓,竟然30年來從來沒用過。」
這棟高11樓,佔地2000坪的商辦,是第一殯儀館附近少見的大型建築,只是閒置30年,已經看出歲月的痕跡,不只磁磚剝落,露出裡頭的水泥建築,每個本來應該當成黃金店面的一樓通通用鐵皮封起來,被稱做最大「爛尾樓」。
附近住戶:「這個很久了,他要重蓋早就重蓋了。」
原來這棟大樓屬於台北三大地主之一林賢喜家族,所有林家3兄弟在台北市中山區擁有大片土地,老大林賢喜最廣為人知的身分就是福和醫院院長,其他兩兄弟則是分別經營建築、旅館業,這棟大樓全家族共有,要怎麼使用「產權」搞不定,每年上億地價稅照繳,這些日子來少收的租金,換算至少60億,林家也不在乎,一放就是30年。
閒置大樓管理員:「荒廢這麼久,這當初我在當工地主任啦,荒廢這麼久,是他們內部的東西,你們不要去問那麼多,都是合法的啦。」
閒置大樓就算沒人使用,一樣請了管理員,以防閒雜人等入內,直到現在,看準台北市長候選人紛紛提出遷走第一殯儀館,林家後代打算提出都更,一旦大樓重蓋改飯店或是豪宅,以實價換算,至少可以賺180億。
房仲陳泰源:「(都更)最大困難點是房子也不會太舊,加上他們是大家族,人多嘴雜。」
只是申請都更條件較嚴苛,要簡易都更也不簡單,只是能把閒置多年的建築重新利用,附近居民也樂觀其成。
新聞網址→http://news.tvbs.com.tw/entry/545629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860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