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按讚留言分享抽信誼繪本福袋(非書團內選書)
#快問快答送好餓毛毛蟲小毛巾
週四晚上 PM9:00 / 親子共讀繪本直播
第九十六話:#信誼文學獎得獎作品
1978年4月,信誼基金會為了關懷幼兒教育,成立了台灣第一家專業為幼兒出版圖畫書的出版社。
1988年舉辦第一屆 #信誼兒童文學獎,宗旨是獎勵在台灣的幼兒文學的創作,培育幼兒文學創作人才。
40年過去,信誼出版社依然為全台灣的大小讀者出版最優質的繪本,信誼文學獎也從不停歇。
這次書團中,我選了五本信誼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台灣兒童文學創作的豐沛能量。
---
【 📔跟著碧安朵一起在家好好讀描述: ✨上誼/信誼出版一年一度精選書團】
#卡爾爺爺全系列經典選書 #赫威托雷藝術創作選書
⏰團購時間:2020/06/09(三)12:00~2020/06/27(日)23:59
🛒繪本這裡買:https://gbf.tw/ot7xm
---
#第十三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首獎作品
《小魚散步》
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英文版也榮獲美國雜誌評選為2003年度最佳童書,是臺灣第一本獲選《出版人週刊》年度童書的作品,熟悉的臺灣街景,和濃濃的人情味,陳致元將他對這塊土地的情感,藏在小女孩上街買雞蛋的想像之旅中,讓世界看見臺灣。現已發行中、英、法、德、韓、日等版本,清新而溫暖雋永的風格,廣受國內外讀者青睞。
---
#第十五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作品
《Guji Guji》
Guji Guji不是鱷魚,也不是鴨子,是鱷魚鴨!
這是一個體現愛、包容與自我認同的故事。
授出十多國版權、熱銷全球,榮登韓國、美國童書暢銷排行榜TOP10,榮獲瑞典小飛俠圖畫書獎等,更被瑞典、紐西蘭、西班牙改編成兒童劇,踏上各國舞臺巡迴表演,是臺灣第一本原創圖畫書改編兒童劇作品。
---
#第十五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插畫推薦獎
《愛吃青菜的鱷魚》
農夫在河邊撿到了一隻小鱷魚,他們成了一起出門工作的好夥伴!他們一起整理田地、播種,撒下各式各樣的青菜種子,農夫每天都摘各種好吃的青菜給小鱷魚吃。本書故事簡單,內容貼近幼兒的心,用親切的方式,讓小朋友看到青菜長大的過程,了解吃青菜的好處,而且覺得吃青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
#第十八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首獎作品
《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
以小狗、小貓和小豬三隻小動物到游泳池游泳為題創作。三隻小動物不停的問著:「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
藉著相同的問句、高矮不同的對象,造成聽話的人與說話的人之間對於問題解釋的落差,帶出趣味十足的戲劇效果,足以讓人笑翻天!故事運用幼兒正在學習的概念如深淺、大小、高低、上下等,使整體既不單調也不散亂,讓幼兒隨著畫面一步步探索,享受閱讀的樂趣。
---
#第三十二屆圖畫書創作獎評審委員推薦獎
《企鵝演奏會》
這是一個訴說企鵝與保育員的友誼故事。
我和艷寶很喜歡書的小彩蛋,有一隻尾巴有愛心斑紋的小企鵝,身形小小的,出現在每個畫面當中,他常常望向保育員,讓單向的關係變成雙向的互動,豔寶喜歡在每次的翻閱中去尋找愛心小企鵝!
全書黑、白、紅、藍的簡單用色,設計風格強烈的構圖手法,把冷冽藍白的南極大地,孩子氣的黑白企鵝,以及保育員的紅色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如臨其境。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踏入新一年,你有想起一些被社會現實埋藏了的夢想嗎?今集《港。故mini》主角雖經歷公開試的失敗,但仍能浴火重生,找回自我實踐「保護動物夢」。 DSE英文唔合格 曾前路茫茫 20歲的魏里融(Kara)從小對動物感興趣,在朋友間更有「動物字典」之稱,她曾想過任職飼養員,但母親卻覺得工作沒有出路,希望...
動物保育員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播預告按讚留言分享抽信誼繪本福袋(非書團內選書)
#快問快答送好餓毛毛蟲小毛巾
週四晚上 PM9:00 / 親子共讀繪本直播
第九十六話:#信誼文學獎得獎作品
1978年4月,信誼基金會為了關懷幼兒教育,成立了台灣第一家專業為幼兒出版圖畫書的出版社。
1988年舉辦第一屆 #信誼兒童文學獎,宗旨是獎勵在台灣的幼兒文學的創作,培育幼兒文學創作人才。
40年過去,信誼出版社依然為全台灣的大小讀者出版最優質的繪本,信誼文學獎也從不停歇。
這次書團中,我選了五本信誼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台灣兒童文學創作的豐沛能量。
---
【 📔跟著碧安朵一起在家好好讀描述: ✨上誼/信誼出版一年一度精選書團】
#卡爾爺爺全系列經典選書 #赫威托雷藝術創作選書
⏰團購時間:2020/06/09(三)12:00~2020/06/27(日)23:59
🛒繪本這裡買:https://gbf.tw/ot7xm
---
#第十三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首獎作品
《小魚散步》
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英文版也榮獲美國雜誌評選為2003年度最佳童書,是臺灣第一本獲選《出版人週刊》年度童書的作品,熟悉的臺灣街景,和濃濃的人情味,陳致元將他對這塊土地的情感,藏在小女孩上街買雞蛋的想像之旅中,讓世界看見臺灣。現已發行中、英、法、德、韓、日等版本,清新而溫暖雋永的風格,廣受國內外讀者青睞。
---
#第十五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作品
《Guji Guji》
Guji Guji不是鱷魚,也不是鴨子,是鱷魚鴨!
這是一個體現愛、包容與自我認同的故事。
授出十多國版權、熱銷全球,榮登韓國、美國童書暢銷排行榜TOP10,榮獲瑞典小飛俠圖畫書獎等,更被瑞典、紐西蘭、西班牙改編成兒童劇,踏上各國舞臺巡迴表演,是臺灣第一本原創圖畫書改編兒童劇作品。
---
#第十五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插畫推薦獎
《愛吃青菜的鱷魚》
農夫在河邊撿到了一隻小鱷魚,他們成了一起出門工作的好夥伴!他們一起整理田地、播種,撒下各式各樣的青菜種子,農夫每天都摘各種好吃的青菜給小鱷魚吃。本書故事簡單,內容貼近幼兒的心,用親切的方式,讓小朋友看到青菜長大的過程,了解吃青菜的好處,而且覺得吃青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
#第十八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首獎作品
《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
以小狗、小貓和小豬三隻小動物到游泳池游泳為題創作。三隻小動物不停的問著:「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
藉著相同的問句、高矮不同的對象,造成聽話的人與說話的人之間對於問題解釋的落差,帶出趣味十足的戲劇效果,足以讓人笑翻天!故事運用幼兒正在學習的概念如深淺、大小、高低、上下等,使整體既不單調也不散亂,讓幼兒隨著畫面一步步探索,享受閱讀的樂趣。
---
#第三十二屆圖畫書創作獎評審委員推薦獎
《企鵝演奏會》
這是一個訴說企鵝與保育員的友誼故事。
我和艷寶很喜歡書的小彩蛋,有一隻尾巴有愛心斑紋的小企鵝,身形小小的,出現在每個畫面當中,他常常望向保育員,讓單向的關係變成雙向的互動,豔寶喜歡在每次的翻閱中去尋找愛心小企鵝!
全書黑、白、紅、藍的簡單用色,設計風格強烈的構圖手法,把冷冽藍白的南極大地,孩子氣的黑白企鵝,以及保育員的紅色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如臨其境。
---
動物保育員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紐約時報2021轉捩點專欄: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2020全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都體驗了這輩子以來最為嚴峻的社會性挑戰,也讓人們放慢腳步、拉高視野,進一步思索個人、社會、全球之間緊密互聯的生命共同體意義。 時值年末,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推出了 「轉捩點Turning Point 2021」年度特別企劃系列專欄,邀集國際專家共同探討2020世界變局下的幾大關鍵轉捩點,以及未來更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我受邀撰文,在這篇 「Give the A.I. Economy a Human Touch |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的文章中,首度提出了AI新經濟時代將導致失業潮難題的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R :Relearn 二次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近年來,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已經接管了部分常規性、重複性工作。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安全保障及降本提效的需求迫切,為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落地進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竭力避免人和人直接產生接觸,類似餐飲外賣、快遞流通、遠程醫療都提供了無人接觸的新形態服務 模式。 但疫情趨於穩定後,大多數人仍然迫不及待地重拾和他人碰面開會、熱鬧聚餐的美好接觸。
當人類社會大步邁往「AI新經濟」的同時,2020這一年,我們都上了一堂人性本質的必修課。
我在1983年開啟了AI生涯,在當年提交美國卡內基· 梅隆大學博士學位的申請書上我寫著:「AI是對人類學習歷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AI將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里。」
某個角度看,當年的我或許錯了,但某些方面,22歲的我可能說中了!
AI程式和演算法在不少任務上已經能夠仿效、甚至超越人腦的表現,如果AI在功能上取代機械式的重複工作,促使人們解放身心去探尋生命的真諦,我們將進一步重拾人類社會獨有的情感和人性光芒。
人工智慧對重複性工作的衝擊已然揭開序幕,和人類雇員相比,AI的本領更強大、成本更低廉。 即使某些工作由於短期因素被迫臨時取代,長期來說也大概率將一去不復返。 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經濟增長效益的同時,也正掀起前所未有失業潮。 我在「AI新世界」一書中預計,到了2033 年,約 40% 的工作將被AI和自動化取代。
AI新經濟革命的浪潮已然來臨,隨之而來的工作消亡問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性挑戰。
AI將取代數百萬計的工作,AI未來會成為人類的工具甚至同事,在迎接2021年的當下,我提出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 R:Relearn 二次 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二次學習 Relearn
我們應該發出嚴正警告,喚醒那些正踩在失業懸崖邊緣的人們,鼓勵他們主動出擊,重新學習。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人類的技能是AI學不會的,特別是那些需要創造力、社交技巧、複雜工藝、還有仰賴人工操作AI工具的崗位。 我們可以逐步幫助人們掌握這些新技能,積極投入「二次學習」,為AI新經濟下的新型工作場景做好準備。
職業培訓機構需要儘快重設課程,增加AI時代可持續就業的培訓科目;政府可為這些培訓提供獎勵和補貼,企業應當參考類似Amazon亞馬遜的職業選擇計劃 (Career Choice program) 方案,為每位時薪制員工花上四年的時間和經費,補貼個人職業再造所需的培訓專案,幫助員工報考如飛機維修技師、電腦輔助設計師、醫療護理師等職業所需的職業證照。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財富增長與壽命延長,「銀髮看護」方向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社會剛需,其重要性與需求量都會水漲船高。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要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福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醫護人員需求的缺口高達 1800 萬人。 過去,這類關懷型職業往往被重視度欠佳、薪酬也普遍偏低,但往後,這些「以人為本」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AI 新經濟運行的基石,也值得更多人考慮通過二次學習來投入。
為了進一步平衡人力供需失衡,我們甚至可以考慮把目前義工服務類型的工作調整為全職薪酬工作,諸如捐血中心人員、動物保育員、夏令營老師、心理諮商師等。 可預見的是,自動化時代一旦到來,社會將需要大批義工為失業人員提供熱線諮詢,輔導人們解決職場轉換的疑難雜症,排解心理壓力而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這些義工也應當獲得合理的報酬和認可。
▎二次定義 Recalibrate
在整體社會邁向AI新經濟的轉型期,有不少職業需要重新定義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
我們都經歷了資訊革命,短短幾十年內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 AI時代則進一步催生各行各業的智慧化高級解決方案:AI能海量計算量化任務的最優解,AI能測算不同條件下的沙盤推演, AI能協助不同行業的職務優化流程,代勞日常重複事務。 我認為,很難有單一通用型的AI工具。AI必須針對各個產業提供高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舉凡藥物分子研發、行銷廣告策劃、新聞資訊核實等任務,都能透過客製化的AI 工具來實現。
當我們採用「二次定義」的方案,充分把以人為本的人性特質,和AI善於優化的技術優勢深度結合起來,許多工作職業將被重塑,不少新興崗位也將隨之而來。
AI和人類各展所長、分工協作,AI能既智慧又敏捷地承擔起各種重複性任務,從業者的時間就能花在需要溫暖、創意、策略的人文層面工作,發揮1+1 > 2 的縱效。 舉例來說,人們生病了仍然最為信任人類醫生,醫師用著專業AI醫療診斷工具,快速準確地為患者計算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於是能勻出更充裕的時間和病人深入探討病情, 撫慰他們的心靈。醫生的職業角色將被二次定義為「關愛型醫生」。
正如在大陸,移動互聯網催生了滴滴司機、美團小哥等職業,AI的崛起也將創造出漸露雛形的新工作。 目前已經有AI工程師、資訊科學家、數據標註員、機器人維修師等AI時代的新職業,我們應時刻關注AI新經濟進程中湧現出的新興崗位,確保就業大眾掌握情況 ,輔以培訓。
▎二次復興 Renaissance
中國歷史上有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元曲,濫觞於義大利的歐洲文藝復興則誕生了輝煌的文學、音樂、建築和雕塑,數百年後仍為人讚頌(譯注:Renaissance一詞即為文藝復興)。AI新經濟將能激蕩出怎樣的人文復興? 值得我們翹首以盼。
AI新經濟時代將改寫職場規劃的固有模式。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為人類代勞了重複性事務,我們得以重新檢視傳統意義的工作形態,我們工作與生活兩者將如何重新平衡? 我們每週的工作時程表是不是能更加個人化? 如今的退休等同於個人生產力終止,但往後是不是能開展截然不同的第二人生?
AI新經濟時代將促成一套全新的社會契約。 AI將人類從重複工作釋放出來,我們的時間空出來了,我們的心志解放了,人們終於能夠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釋放激情、創造力及才華,把我們的能力用於發明、發現、創造、創意等層面,人人都有機會通過AI時代的二次復興,重新發掘內在的真實潛力。
AI工具將成為繪畫、雕塑及攝影藝術家們的得力助手,AI視覺工具可以按照他們的指示來構建、實驗、完善作品。AI文字工具可輔助小說家、詩人、記者為寫作注入新靈感。老師們花在批改考卷和作業的任務交給AI,時間精力節約出來,得以設計嶄新的課程教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課堂間傳遞標準化知識資訊的任務交給AI,時間交給老師和學生們進行個人化互動、啟迪孩子們的情商,老師們才能蛻變為AI時代的教育家。
▎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針對人類社會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失業潮挑戰,上述三種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 不僅公司企業需要對大量即將失業人員再培訓,政府及有關單位需要提前規劃大筆經費來支撐這個過渡階段,學校需要及早檢視課程體系,培養具備創造性、社交技能和跨領域知識的未來人才。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職業道德、社會身份、企業責任及政府角色等概念,需要接納更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平衡理念。簡而言之,我們必須通過AI來徹底改造社會,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在上述各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裡面的角色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運用集體智慧,人工智慧就可讓人們釋放天性與創造力。
期待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擁抱AI新經濟。
作者: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李開複博士 – 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作家
本文經紐約時報授權編譯,原文網址: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0/opin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economy.html
動物保育員英文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踏入新一年,你有想起一些被社會現實埋藏了的夢想嗎?今集《港。故mini》主角雖經歷公開試的失敗,但仍能浴火重生,找回自我實踐「保護動物夢」。
DSE英文唔合格 曾前路茫茫
20歲的魏里融(Kara)從小對動物感興趣,在朋友間更有「動物字典」之稱,她曾想過任職飼養員,但母親卻覺得工作沒有出路,希望女兒升大學及找寫字樓工作。但Kara卻自知對讀書天份不高,在文憑試表現更欠佳,英文只得1分,大學夢碎之餘更對前途感到迷茫。
社工鼓勵 重拾兒時夢想
此時Kara找到社工朋友陳曉盈(Queena)協助,並參加了「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參與跟自己興趣有關的體驗活動。在Queena的鼓勵下,Kara首次接觸潛水,一潛就深深愛上。短短一年多,就已考獲多個潛水及保育資格!現時她除了是兼職潛水員助教,更在海洋公園鯊魚館體驗當導賞員,未來準備報考「潛水長 (divemaster)」及鯊魚保育員的資格。
「動物同潛水係排第一,如果無咗潛水,我諗生活就變咗舊石,人哋唔踢就唔郁。」Kara如此形容自己現在的生活。
Kara有機會重拾兒時夢想並向此進發,一直陪伴在旁的Queena也觀察到小妮子的成長,「Kara變化好大,佢成長歷程係被否定多,生涯規劃嘅路可能迂迴,但佢用能力去跨越難關,令自己可以規劃未來,而家我覺得Kara係一個好有自信嘅女仔,佢有好清晰嘅方向。」
今集《港故mini》用2分半鐘,帶大家看看一個DSE「炒粉」的少女,如何突破障礙、尋找屬於自己人生的故事。
-------------
《港。故mini》:東網為你送上,香港各階層的小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