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乙錚評服貿條款,認為「政治威脅」、「落後國的巿場難滲透」、「經濟規模對比懸殊」都對台灣不利:
「大陸和台灣的社會制度不同,前者吞台之心更然不死,自貿到底是否互利,對台灣而言,必須另外算計[...]先進國與落後國搞自貿,很可能是落後國勝![...]哪一方的體制較先進、市場和政府行政效率較高,對方的貨品就容易進場,通行無阻。相反,體制落後的那方,市場可能因為官商勾結、規管不善等原因,充斥着反競爭因素[...]海峽兩岸的經濟體制,無疑還是台灣優勝得多。[...]大陸大而台灣小。這個因素與兩岸政治因素結合,台灣很容易整個給大陸「買起」;台灣最大的一些企業,與大陸的比營業額,平均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註7】。台灣對大陸完全開放貿易,還有一個危險,就是遲早被大陸前來的各種變相「投資移民」佔據【註8】。」
http://hktext.blogspot.hk/2014/03/zhang-zhigang.html
----
2014年3月24日 練乙錚 : 反服貿合理嗎?
台灣學生「佔立」反服貿,港人就算不同意做法,也能完全明白個中因由;事件也令更多港人理解,為何台灣的反對派一直在吶喊:守護台灣!從台灣這面鏡子裏,港人一點一點照見自身。也許香港的情況比台灣尤甚,每一個環節都不住受到來自大陸的衝擊。或遲或早,港人也會懂得要高喊「守護香港!」
自由貿易:落後國勝
台灣學生「佔立」,運動以「太陽花」(即向日葵)命名,因為導火線是執政的國民黨欲借擁有議會大多數議席的優勢,強行閃電通過兩岸服貿法,違反先前與各黨訂定的「逐條審議」共識。學生反對這般黑箱作業,遂取「太陽」之名,引進光明之義。港人觀此事件,馬上聯想此間醞釀多時的「佔中」運動;短短數天,媒體上的對比分析,已經相當廣泛深入,其中《post852》的三篇系列分析,更十分全面【註4】。因此,筆者想談事件的另外一個值得留意之處。
學生的佔領行為,不少人稱之為「反服貿」,有一些更乾脆說是「反自由貿易」。不確。
自由貿易是台灣經濟發達之本,少有台灣人不明白。馬英九以「拼經濟」為口號推他的政策,上台以來,和紐西蘭、新加坡兩個小國簽了自貿協定(FTA)。民眾包括綠營的,對此主要不是反對,而是嫌付出太多、得回太少──兩個和中華台北簽了FTA的夥伴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台灣的一半。馬說跟大陸的關係搞得好,大陸不加阻撓,台灣就可以和很多其他國家簽FTA,但民眾說,ECFA簽了,大陸依然要卡住台灣與歐盟的FTA商討進程;好處未多見,大陸對台的影響力已愈來愈大,連某大報都幾乎讓親共台商買起,現在又來「服貿」。這些不滿聲音都出自民眾的直觀;理論分析又如何呢?
放在台海雙邊關係看,兩個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都有問題:一是主流經濟理論,認為自由貿易必是互利的;一是左翼理論,相信先進國與落後國搞自貿的話,先進國必然更着數,落後國得不償失。
傳統主流觀點通常只算經濟利益,宏觀政治風險完全不提。大陸和台灣的社會制度不同,前者吞台之心更然不死,自貿到底是否互利,對台灣而言,必須另外算計,不能單憑課本上的李嘉圖理論便作結論。算計過之後,就算台灣人決定不和大陸搞自貿,轉而多與其他國家發展貿易,也是完全理性的。(李嘉圖絕不會認為在敵對國大量飛彈威嚇下搞「自貿」也是互利的。)
至於上述左翼觀點,其實暗含政治,不過近年卻遇到嚴重的事實挑戰:先進國與落後國搞自貿,很可能是落後國勝!
例子之一是,美國與南韓2012年簽了FTA,當時奧巴馬說會引致美國對南韓出口激增;但兩年下來,是南韓對美出口大大增加了,美國對南韓的出口卻下跌,結果美國對南韓的貿赤升了大約一半。何解?
國家之間簽了貿易協定,兩國政府貿易官員和業界的運作才真正開始。此時,哪一方的體制較先進、市場和政府行政效率較高,對方的貨品就容易進場,通行無阻。相反,體制落後的那方,市場可能因為官商勾結、規管不善等原因,充斥着反競爭因素;政府方面則行政低效、官僚主義嚴重、法規不完備;此外,還有資訊、交通等基建落後,勞工質素低,勞務市場多掣肘;等等。美國的市場透明、易進;南韓不少市場比日本的還封閉。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已經可以解釋一大部分南韓得益大於美國這個現象。猛虎不敵地頭蟲,先進遇着落後,行不得也哥哥!【註5】
海峽兩岸的經濟體制,無疑還是台灣優勝得多。《國際經濟論壇》2013/14年度的競爭力排名,台灣排12,比加拿大還要高;得到的正面評語包括「研發創新能力強(排第8);市場效率高(排第7);世界級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別排第9和11)。」所以,陸企到台灣,運作容易,人才充足。反觀大陸,台灣的強項正正都是它的弱點,總排名第29,落後台灣一大截。大陸的台商,除非是大企業,或者是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扎根,不然遇到的問題太多,難以應付【註6】。
和大陸多搞貿易,還有一個不利台灣的因素,就是大陸大而台灣小。這個因素與兩岸政治因素結合,台灣很容易整個給大陸「買起」;台灣最大的一些企業,與大陸的比營業額,平均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註7】。台灣對大陸完全開放貿易,還有一個危險,就是遲早被大陸前來的各種變相「投資移民」佔據【註8】。
上述三個特殊因素,即大陸政治威脅、落後國的市場難滲透、經濟規模對比懸殊,在在不利於台灣和大陸搞自貿。這個分析,無疑印證了台灣人對「服貿」的直觀抗拒。因此,國民黨更應該認識到,要放低身段與「佔立」的學生好好坐下來談。學身提出先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法」,以更多的保障台人條款規限「服貿」議案,然後發還委員會逐條重審,無疑是合理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
勞務 移民 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中國,而且得不到僑居地的公民權利、無法獲得移民資格而客死異鄉。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由於這些出國的勞工都會簽約,稱為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販運、交易豬仔的地方名為招工館,俗稱為豬仔館,葡話叫Barracoon(音譯名巴拉坑)。澳門在19世紀時期是人口販賣中心。聖安多尼教堂與大三巴牌坊之間是豬仔館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以廣州話就百多年前政府向華工徵收人頭稅道歉,並且宣佈賠償方案。在西方人發現新大陸和開拓南亞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開採殖民地的資源,從非洲引進黑奴。1800年代初,英國等殖民者禁止非洲奴隸貿易後,轉從印度和中國引進豬仔。賣豬仔一詞,是中國人的自嘲之稱,西方人稱「苦力」Coolie Labor。最早的「豬仔」是去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豬仔的本質上是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契約(合同)載明工作期限和工資待遇。期限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三種。待遇根據合同長短而定。十年期的「豬仔」預付安家費二十銀元,五年的十五元,三年的十三元,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1849年之前,美國華人人數很少,只有區區325人,他們大多是官員,商人,也有少量學生和馬戲演員。1848年1月,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發現金礦,同年3月小道消息傳開,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消息傳到中國,隨即有323個廣東人前往淘金。1849年又有450人達到舊金山,1852年有兩萬人到達。他們主要來自於廣東臺山、開平和恩平地區,比如1854年寧陽會館就接待臺山籍人8349人。雖然金礦在法律上歸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但當時民間金礦開採通行規矩是打樁劃界,誰有效開發,歸誰所有。1850年加州政府開始徵收每月20美元的開礦稅。1852年改徵每月3美元/人的外籍礦工稅。到1860年代,河床表面金礦大部分被淘走,唯有實力大公司才有能力繼續開採,當時礦工工資在1-3美元/天之間。淘金發財機會大大減少,一些中國人打道回府,一些人轉道去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溫哥華繼續淘金,一些人轉行開洗衣店和中餐館,還有一些人去修鐵路。1863年開工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吸引了大量華工。鐵路華工月薪為30美元,食宿基本自理,鐵路公司也會提供一些生活幫助。和歐洲移民攜全家定居不同,華工前往美洲的目的是賺錢回鄉買田置產,所以85%以上為單身青壯年文盲男性,少量女性基本上作為性服務提供者存在。1862年《反苦力法》生效,不鼓勵外籍勞工入境,並向外籍勞工徵收每月2.5美元的「人頭稅」。到1870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8.6%,但佔勞動力的比例高達25%。到1880年,舊金山地區,華工佔總勞動力的1/3。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主義傳入美國,美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活動此起彼伏。但每當歐洲移民勞工罷工,華工就「乘虛而入」。歐洲白人移民將勞工工資大幅下降歸咎於中國「苦力」,針對華工的暴行屢有發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任何華工入境(但官員、商人、學者和學生等其他人員不受影響),而且規定已經在美的中國「苦力」需要在離境前事先申請「回美證」才能返回美國,意圖減少中國「豬仔」的數量。在1900年前,到達加州的中國人高達30萬人,留下來的大約為10.7萬人。1862年美國《反苦力法》生效後,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又譯合同工)獲得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僱主。但舊金山中國六大公司(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中華總會的前身)宣稱,他們早在1853年就停止輸入契約勞工,改用「信用票」制度(Credit-ticket System)。當時,從香港到美國加州需要2-3個月的海上航行時間,中途可能遭遇海盜和風暴,風險極大。而且勞務公司(中國六大公司)一般需要替赴美華工預支三筆費用:給華工父母的寬慰金(20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選擇不要),船票(40-50美元)和路途開銷(20美元)左右。運送一名華工,成本在60-90美元之間。華工可以自由選擇僱主,只要按照合同每月償還這筆「貸款」就行。這樣的系統理論上符合美國法律。但中國放貸公司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常會和華工的工頭勾結,讓他們每月代扣工資用於還貸,還會對華工本人和其在中國的家人採取威脅手段,脅迫盡快還貸。還款總額依還貸期的長短而不同,一般來說,華工需要為他們的美國之行付出200-300美元的代價。一些華工,選擇向親友借錢,或等待哥哥從美國寄錢回來成行。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有的村莊幾乎家家有人出洋謀生,比如1877年有200多人跟隨海宴沙欄村華工李仍去了美國。
勞務 移民 香港 在 【從數據認識經濟】本港移民潮持續,上半年15至24歲勞動 ... 的相關結果
本港近年來移民人數持續上升,據統計處最新公布本港截至今年6月底止數據,上半年全港人口減少約1.9%,其中勞動人口約375萬人,較去年底少約7.38萬人, ... ... <看更多>
勞務 移民 香港 在 「移民潮」的負面影響? - 信報網站hkej.com 的相關結果
如果真有「移民潮」,基於政治因素的人口流出,會對香港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就是一個特別的課題。 經濟地位吸引人才填缺口. 新問題不妨礙從已有的研究視角來 ... ... <看更多>
勞務 移民 香港 在 勞務移民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勞務移民 是指以勞務輸出或者出國勞務簽證到達某個地區或國家,然後再獲得永久居住權。勞務移民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問題,勞務移民工人的權利保障也是國際性的問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