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的某天
小妞:媽咪,你連續跑步好幾天,明天我想跟你去跑看看
我:可是我都五點多就起床了誒!你起的來嗎?
小妞:你來叫我起床啊
我:放假,睡到自然醒就好
小妞:那你為什麼不睡到自然醒
我:有啊!我一定要睡到自然醒,我自然醒的時間,最近都是五點半啊😅😅😅😅
小妞:反正你叫我,我就會起床跟你一起跑,試試看嘛😁😁😁😁
我:好啦好啦!大妞,你要一起去嗎?
大妞:也可以啊
(隔天早上)
我起床
去叫一下二隻(很快就起床
跟我去跑步🏃♀️
也順便帶小星星去跑😅(增加樂趣
結果……
小妞跟我跑了三圈(大妞顧狗,狗不跑😆
第四圈,我請二隻交換
大妞跟我跑(換小妞顧狗
結果大妞只跑了六分之一圈就說腳痛😂
小妞光顧小星星(不受控的走來走去😂
就已經滿身汗
問她要不要有始有終
她馬上答應
抱著小星星一起跑最後一圈
另一隻大妞則坐在溜滑梯等我們跑完😆
#結論
#開始跑不難😅
#難的是堅持
#能堅持到何時(本日連續跑第九天
#才是挑戰😉
▶️土耳其折疊收納籃系列
◾️團購日期:即日起~9/22(三)
#最後一天
◾️購買連結: https://groupbuyforms.tw/laj9e
▶️優惠日期:即日起-9/23
【DOSHISHA 】輕量吸塵器VSV-121D
https://meim.ai/becad0
【日本 mosh!】電烤箱 M-OT1 Kitty 聯名限量款
https://meim.ai/7b7b18
【Joseph Joseph】廚房好物分享
https://meim.ai/892f60
【NUEVA】HD高解析粉刺機
https://meim.ai/00361f
▶️堡貝王解憂雜貨店
開團好物如下
1.【強力吸水】素雅包頭巾
2.【3D織超吸水柔膚巾】吸水快乾毛巾35*75cm-5入/組
3.【北海道】焙煎紅豆茶
4.【日本霜山】壁掛收納式快取調味料盒附挖勺-3入組
5.【日本霜山】免鑽釘無痕多用途插頭掛勾固定器-6入
6.【日本COSMOS】即食沖泡湯包
7.【日本MARNA】德國製馬毛不沾鍋專用刷
8.【日本製小久保】果蠅飛蚊昆蟲黏著屋-3入
9.【韓國mongdies】天然植萃防曬修護系列
10.【韓國朴師傅】海苔脆餅30g
11.【安永鮮物】豬肉香鬆蛋捲70g*2入
12.【小巧方便】日本包包收納掛勾
➡️有需要者快來社團看看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12379495744795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日本焼鳥開業近三年,不宣傳,極低調,但老饕都知道。最多人點的燒飯團,簡單而不簡單。坊間很多的燒飯團,要不飯太乾身,要不醬油過鹹。大多數的燒鳥店,都不會花精神在燒飯團上,梵日本焼鳥是例外,燒得香口之餘,飯不黏牙。米飯,用青森越光米,貪它米夠香,煲出來的飯粒粒站起來,閃閃發光,是為新鮮;飯拌入的醬油,...
勺 光 山 久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关心、呵护都是比较内敛的,这一点秉承了中国人的情感特质。 小时候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并不能完全真正去理解文章中展现出来的父亲深层次的爱,只是在作文中学会了使用「父爱如山」这类文绉绉的词,跟父母也没有很亲近的交流,尤其对父亲总是有一种敬畏,渴望跟父母自然无碍地沟通,却总是在心里不自觉地立起长幼有序的规矩。 我和父母的关系在我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地揣摩心思下,无惊无险过了十几年,到我十七八岁的那年高二,左大腿没来由地疼痛,并且迅速恶化到发病第二天就没办法正常行走。 先是在县城医院的一番检查治疗无效后,父母也慌神了,直接送到省城的医院,作了一系列听过没听过的科属类别检查,最后查无缘由,不知因何而起,也不知如何治疗。
那段时间,家里的氛围都是沉闷的,一向不信鬼神的父母甚至默许了家里的亲戚、长辈,做一些不可解释的仪式。 一边四处打听寻医用药,最后找到一位大隐隐于市的老中医,开了中药治疗,最后得以治愈,至今从未复发,也仍然不知因何而起。 在这漫长的半年时间里,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重大转折。 我从小体质较好,少生病怕吃药,是真怕的那种,就算有糖衣也要酝酿酝酿才能闭眼吞下去,以至于那段吃中药的经历堪称人生的黑暗时刻。 也是在这段痛苦难忘的时光里,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最最难忘的是父亲,知道我怕喝中药,想尽办法,利用我爱吃柑橘的弱点,用喝完药能吃糖这种哄小孩的把戏诓我喝药。 我一边在心里暗自腹诽,都多大了还用这种老土的办法哄我,太可笑了吧! 一边看着父亲那种不自然的表情,收不住也放不出来的关爱,以及颤巍巍递过来一勺黑乎乎药水的手,瞬间就泪目了,忍着眼眶中的泪喝完那碗中药,那是我迄今为止喝过最不苦的中药。 至此,我跟父母的关系不再只有畏惧,也开始有了温情的感觉,尤其是跟父亲,好似要弥补小时候的遗憾,竟然有倒退到幼儿依赖、亲昵的感觉。 想象不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会跟父亲在家里用衣架相互打闹,会撒娇要父亲抱坐在膝盖上,会趁走在前面的父亲不注意跳上背去耍赖要求背一段...... 那一段亲密的父女时光甚至让妈妈和弟弟都羡慕不已,而父亲几十年严厉古板的形象也慢慢改变了,不苟言笑的严肃表情也慢慢丰富生动起来,直到现在当了外公、爷爷,对孩子们耐心细致的慈爱模样,让身边的人几乎都忘了他板起脸怒吼的样子,理所当然觉得他就应该是这样和藺可亲、温和而有力量。
从父母的关系转变中,我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再是那个自卑、唯唯诺诺的小女生,虽然还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 但是真正被爱着的孩子,眼里有光、嘴角含笑,无所畏惧去面对困难和问题,因为回头看,还有父母在守护着。 正是这一段听得到、看得见的亲子时光,让我有了爱人的能力和勇气,更有源源不断爱着孩子的力量。
评价跟父母三十几年的亲子关系,前半段是不健康的,后半段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分开来看的话,我一直觉得自己跟父亲的关系更好一些,尽管我看得到母亲相比父亲在对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关注上付出心血更多,也细致入微得多,也许是管得太多太细,反而摩擦也会多一点,加上跟母亲交流的时候,会感觉那种被控制、被束缚的不适感,以及母亲不经意的言语中带来的伤害和打击。 而恰恰父亲不太重视生活中的细节,也乐得轻松,对我们的管教转变得比较佛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没有批评、没有冷言冷语,自然就觉得跟父亲关系更好一些,父亲一句关心的话就能感动良久,母亲照顾得再妥当,也会因为言语上传递的情绪带来对峙。 这些原生家庭的经历带给我很多亲子教育思考,也影响我对待爱人和孩子的方式,理智上我应该去纠正这样一种模式,而实际上又总是不自觉地复刻了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 所以,很多时候自己总是陷在这种矛盾里出不来。 真的是太难了[捂脸]
勺 光 山 久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关心、呵护都是比较内敛的,这一点秉承了中国人的情感特质。 小时候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并不能完全真正去理解文章中展现出来的父亲深层次的爱,只是在作文中学会了使用「父爱如山」这类文绉绉的词,跟父母也没有很亲近的交流,尤其对父亲总是有一种敬畏,渴望跟父母自然无碍地沟通,却总是在心里不自觉地立起长幼有序的规矩。 我和父母的关系在我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地揣摩心思下,无惊无险过了十几年,到我十七八岁的那年高二,左大腿没来由地疼痛,并且迅速恶化到发病第二天就没办法正常行走。 先是在县城医院的一番检查治疗无效后,父母也慌神了,直接送到省城的医院,作了一系列听过没听过的科属类别检查,最后查无缘由,不知因何而起,也不知如何治疗。
那段时间,家里的氛围都是沉闷的,一向不信鬼神的父母甚至默许了家里的亲戚、长辈,做一些不可解释的仪式。 一边四处打听寻医用药,最后找到一位大隐隐于市的老中医,开了中药治疗,最后得以治愈,至今从未复发,也仍然不知因何而起。 在这漫长的半年时间里,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重大转折。 我从小体质较好,少生病怕吃药,是真怕的那种,就算有糖衣也要酝酿酝酿才能闭眼吞下去,以至于那段吃中药的经历堪称人生的黑暗时刻。 也是在这段痛苦难忘的时光里,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最最难忘的是父亲,知道我怕喝中药,想尽办法,利用我爱吃柑橘的弱点,用喝完药能吃糖这种哄小孩的把戏诓我喝药。 我一边在心里暗自腹诽,都多大了还用这种老土的办法哄我,太可笑了吧! 一边看着父亲那种不自然的表情,收不住也放不出来的关爱,以及颤巍巍递过来一勺黑乎乎药水的手,瞬间就泪目了,忍着眼眶中的泪喝完那碗中药,那是我迄今为止喝过最不苦的中药。 至此,我跟父母的关系不再只有畏惧,也开始有了温情的感觉,尤其是跟父亲,好似要弥补小时候的遗憾,竟然有倒退到幼儿依赖、亲昵的感觉。 想象不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会跟父亲在家里用衣架相互打闹,会撒娇要父亲抱坐在膝盖上,会趁走在前面的父亲不注意跳上背去耍赖要求背一段...... 那一段亲密的父女时光甚至让妈妈和弟弟都羡慕不已,而父亲几十年严厉古板的形象也慢慢改变了,不苟言笑的严肃表情也慢慢丰富生动起来,直到现在当了外公、爷爷,对孩子们耐心细致的慈爱模样,让身边的人几乎都忘了他板起脸怒吼的样子,理所当然觉得他就应该是这样和藺可亲、温和而有力量。
从父母的关系转变中,我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再是那个自卑、唯唯诺诺的小女生,虽然还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 但是真正被爱着的孩子,眼里有光、嘴角含笑,无所畏惧去面对困难和问题,因为回头看,还有父母在守护着。 正是这一段听得到、看得见的亲子时光,让我有了爱人的能力和勇气,更有源源不断爱着孩子的力量。
评价跟父母三十几年的亲子关系,前半段是不健康的,后半段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分开来看的话,我一直觉得自己跟父亲的关系更好一些,尽管我看得到母亲相比父亲在对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关注上付出心血更多,也细致入微得多,也许是管得太多太细,反而摩擦也会多一点,加上跟母亲交流的时候,会感觉那种被控制、被束缚的不适感,以及母亲不经意的言语中带来的伤害和打击。 而恰恰父亲不太重视生活中的细节,也乐得轻松,对我们的管教转变得比较佛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没有批评、没有冷言冷语,自然就觉得跟父亲关系更好一些,父亲一句关心的话就能感动良久,母亲照顾得再妥当,也会因为言语上传递的情绪带来对峙。 这些原生家庭的经历带给我很多亲子教育思考,也影响我对待爱人和孩子的方式,理智上我应该去纠正这样一种模式,而实际上又总是不自觉地复刻了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 所以,很多时候自己总是陷在这种矛盾里出不来。 真的是太难了[捂脸]
勺 光 山 久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梵日本焼鳥開業近三年,不宣傳,極低調,但老饕都知道。最多人點的燒飯團,簡單而不簡單。坊間很多的燒飯團,要不飯太乾身,要不醬油過鹹。大多數的燒鳥店,都不會花精神在燒飯團上,梵日本焼鳥是例外,燒得香口之餘,飯不黏牙。米飯,用青森越光米,貪它米夠香,煲出來的飯粒粒站起來,閃閃發光,是為新鮮;飯拌入的醬油,可不是普通醬油,而是利用福岡150年歷史的醬油廠上久的三年陳醬油,加入拆雞肉時剩下的雞骨、雞肉、昆布、味醂,煮出獨一無二的雞醬油。店子開業兩年半以來,每天加料,從不掉去,那盅醬油,可是大廚的命根。米飯先要整形,並在雪櫃放一晚,更乾身,燒起來,表面更加脆,內裏更加鬆。燒飯團的造型,有別於一般的三角,反而做成小雪條一樣,令它有更多接觸面,燒的時候才塗上醬油,更香口。大廚吉田貴芳,有廿多年經驗,略懂少許廣東話,跟他點菜沒有問題,之前在鳥信掌勺,燒物是他的專科。處理燒飯團,他說一字記之若:慢,在電爐上慢火燒最少5分鐘,期間掃兩次醬油,焦糖化的醬油像琥珀色一樣,飯團以熊本天草的高級紫菜包着,咬一口,熱到燙口,相比起一般燒飯團,燒一燒表面有色就算,這裏的飯團可是熱到入心入肺,證明火候夠。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StayHome #串燒店 #自閉兒 #日本 #醬油 #飯團 #梵日本焼鳥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勺 光 山 久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勺 光 山 久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霓虹昏光熄滅;紅妝女郎沉睡;酒熏醉漢浮去;髒言穢語消散;最後的煙草氣味也殆盡。最幽暗沉寂的盡頭,迎來了曦光,點點鶯燕之語,還有鐵閘升起的聲音。猛地擰頭一看,只見一個身影瞬間竄入了一家小店。門外一個棕紅金邊的大招牌置頂,「深仔記」三個字用金墨刻着;旁邊又有數個白底紅字的圓牌,寫着「小菜」﹑「粥」﹑「麵」等字眼。裏頭飄來一陣大地魚香,是雲吞麵的味道。隨味而步進店內,經過前方兩張圓桌,右手邊便是麵檔,隔着被蒸氣騰得發白模糊的玻璃,一個闊厚的背影擺動着。驀地,他從出餐的小窗口探出頭來,是一名相貌平凡的老年男人,清爽短髮略略見灰,架着一副銀絲眼鏡,但最搶眼的,就是他那憨厚的笑容。
他是「深哥」,聞其名就知道他是這家老字號的掌門人。鐵閘轟地響了兩下,嚇得人心離,深哥卻施然走到門外查看,原來是貨送到。他說,做食肆跟做人一樣,不昧良心,夜寂敲門何須畏?
堅持不變
收音機的女聲正在報時,現在是早上七時正,大湯鍋內的開水已經沸騰着。雲吞麵鋪的開門第一件事,就是要煲湯,但如此一大鍋的湯,晚上關店離開前,就已經要開火燒水,待早上回來開店時再放材料。深哥忙於準備食材之時,嘴裏喃喃唸着,老店一九八二年開辦,直到今日,麵湯都是沿用當年師傅教落的秘方,半點不改,因為不想違背傳統。他跑到店外,把剛才的幾箱貨物搬到後倉,又打開其中一箱,取出一包食材來,細心一看,是一包大地魚乾。他把魚乾從包裝裏抽出來:「雲吞麵湯落大地魚係必然嘅,唔用大地魚嘅話,湯不成湯。」把魚乾放進鍋中,他嘆說坊間很多人都省了大地魚這個錢,煲湯後就只用醬油調色,味道差得遠了。接着,他把大堆豬骨倒進鍋內。不說不知,湯骨用甚麼骨也有講究,老店堅持要用豬筒骨,而且有一個宗旨,如果要做良心生意的話,千萬不要落豬頭骨。深哥當日年輕時也不懂,是一位老雲吞麵師傅告訴他,婦女生小孩後,誤吃豬頭骨會上風,女人因為喝了自己的湯而上風,那麼就間接做了壞事。他銘記在心,並下令凡違規者一概革職。放入剩餘的材料後,就要靜候數小時,打開蓋子讓湯熬煮出味,要清澈見底,才稱得上一碗靚的雲吞麵湯。
做飲食行業的,哪有坐下來等待的時候?走出廚房,他又拿出了一些大地魚,做雲吞的話,要先把肉剝出來,再放到熱油裏炸至微焦及香味散發,然後用攪拌機攪碎,用來撈雲吞餡,落大地魚講求比例,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少無味;太多會苦。準備好大地魚粉,他就把脫水後的蝦及豬肉混合起來。這又令他想起以前跟師傅做的時候,不會用完整的一隻蝦,如今年代不同,生活富足起來,他就選用完整的蝦。每隻雲吞都要有少許豬肉,但不能放太多,要做到香而不膩。加入調味料後,就灑上大地魚粉,然後撈勻,撈餡要順時針,不然蝦及肉會散開,散了就起不了膠。餡料做得好,還需要外皮及包功配合,他打哈哈:「皮一定要薄,面皮咁厚邊度好食架?」耍着嘴皮時,他的雙手沒有停過下來,一邊純熟地包起了一顆又一顆雲吞。對雲吞的大小眾說紛紜,他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兩口雲吞。他解釋,以前流行一口雲吞,但他認為太小的話只吃到麵皮,不夠過癮;現時很多人喜歡吃大雲吞,但根本不好吃,雲吞大顆如鯪魚球般,外面煮熟了,裏面未熟;到裏面熟了,外面就因過熟而變得粗糙了。看他包得輕鬆,卻不知道內裏功夫技巧如此講究,他笑謂:「表面上雲吞麵好好做,但都係功夫錢,樣樣都要功夫!」
的確,就連淥麵也講功架。深哥甚至覺得,做一碗好的雲吞麵,最難就是淥靚麵。麵的生熟程度要剛剛好,準確度要很高,差了半分鐘,一個麵就可以由活生生變成死沉沉。他記起以前做街邊檔,客人坐在遠處的話,麵淥九成熟,待樓面送到客人面前時,麵就最好吃;如果客人就坐在面前吃的話,麵淥九成九熟,立即吃。說時遲,他抓起幾顆新鮮包好的雲吞,跑入麵檔,將雲吞丟到筲箕裏,放到滾湯內,隔一陣子再放入一個生麵,淥了淥再撈起反手放到湯碗內,加入一勺湯,灑上葱花,一碗雲吞麵就成了。他捧着熱騰騰的麵放到桌上,二話不說就吃起麵來,沒花幾口就吃光了碗中物,剛剛好的雲吞麵,會令人不停地吃下去,一口氣就吃光。他說雲吞麵真正的吃法,先吃麵,再吃雲吞,最後飲一口湯,不得了。做了三十年的麵,他還是每日都要吃一碗,吃的是味道,也是一種緬懷。
大恩不忘
聽深哥的口音,就知道他並不是香港出生。他記得那時候剛來香港,有人帶他到新填地街吃了一碗麵。雖然當時沒有錢吃雲吞麵,只叫了一碗淨麵,但在大陸沒有吃過雲吞麵的他,驚嘆這碗麵的美味,因為太喜歡那味道,令他冒起了學煮雲吞麵的念頭,於是便入行了。猶記起學師時,生活十分辛苦,又要被師傅罵,又要挨打,但磨練總算有價值,一年後,他就自立門戶,於街邊自個擺起檔來。在油麻地這一區打滖久了,被人收保護費﹑有人醉酒鬧事,甚麼事情都有發生過,這些刀光劍影都沒有令他退縮,反倒是「走鬼」這回事令他最苦惱:「開一檔佢就拉一檔,俾人捉到怕啦,嬲嬲地就搬入地鋪。」這倒好,穩定下來,一直到如今。當然了,有了地鋪後,賣的東西自然要增多,鵝腸﹑黑牛柏葉﹑炆羊腩等小菜,又有了生滾粥等,以配合不同客人的口味。雖然產品多了,但深哥沒有因此而變得馬虎,因為嘗過美味的感動後,對食物有了執着。他還是十分謙遜的,認為自己做的食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是,他們的食物對得起這個價格,在這個行頭內,老店的麵算便宜了,一碗雲吞麵才二十多元而已,在砵蘭街不會找到這麼便宜的雲吞麵了:「做麵好低利潤,我但求做良心生意就算。」這一份心意,又有一個故事。
想當年最苦的日子,就是他偷渡來香港時。當時游水到了大嶼山,就在虛脫的時候,遇到了他的恩人。對方好心讓他休息,又給了他一碗白飯及十元車馬費,他才得以活到今日,日子如此安樂。雖然直到現在,深哥都找不到恩人,還不了恩,但他從那時開始,立志不會做違背良心的事,並要回饋社會。這些話可不是說說而已,除了免費請一些幾十年的熟客吃麵之外,他更揚言,如果有人來到油麻地肚子餓了,只要進店內說聲不方便,吃完就可隨便離開,更吩咐員工不能阻止人家離開。他忽而記起,有一次有記者來「放蛇」,有一名醫生來吃麵時,表示自己錢包不見了,深哥不但沒有發怒,更給了他五十元,記者當場愣住了,說香港竟然還有這種人,深哥卻失笑:「點會冇啊?香港人好有人情味㗎。」又有一次,店外對面的唐樓有個女生跳樓,數十人在看,就在女生跳的一刻,他跟另一個途人竟衝上前,兩個人把女生接住了。救了人令他傷到現在,但也令他不忘做了好事的喜悅:「我做人就係咁簡單,幫到人就開心,唔違背良心,做人唯利是圖係唔得架。」他指一指近門口處的男人,表示這是他的兒子,個性跟他很相似,也許是遺傳。說起兒子,他臉上也是喜悅。兒子中三開始跟着他做麵,到現在十多年了,已經可以獨立打理老店。深哥對他十分放心,更着他有機會就會把生意擴大,為了賺大錢倒不是,他坦言只是很單純地喜歡雲吞麵,認為有好東西為何不分享:「我六十幾歲啦,賺乜大錢?賺大錢就唔止賣二十幾蚊啦,大家認識我深仔記就夠啦。」所以他叮囑兒子做好本分,不能為賺錢只做遊客生意,要看重舊客,因為老店全靠熟客光顧才有今日。
回過神來,深哥已經站在企檔位置,應付着午市。其實他大可不做這些功夫,只是,他喜歡。跟街坊聊天好﹑做樓面好﹑包雲吞好,淥麵也好,反正沒有一件事,是違心而行。放下一碗麵,又是那一抹憨直的笑臉。
深仔記
地址:油麻地砵蘭街65號地下
電話:2780 3768
營業時間:9am-4:30am
詳情: http://bit.ly/2EcU3v8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