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所謂「客家五次大南遷」等說法,但一切謎團來自學者們未留意「客」、「僑」兩字語意的古今變遷,一味地以今非古所致。
其實在唐代以前,「客」指的是「境外移入者」,其語感類似我們今天說的新住民;而「僑」指的是「境內人民跨區流動」, 語感類似我們今天說的北漂,所以五次大南遷的為「僑」而非「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雞鳴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於耶路撒冷城外錫安山的東坡。這座教堂是紀念彼得在雞叫兩次以前三次否認耶穌。據信此處是大祭司該亞法的府邸,彼得否認耶穌事件的發生地點。457年此處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1010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
北國以色列 在 Iris Chung - 美少旅戰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偶然想寫一次長post #巴勒斯坦一日遊
《以色列建國和以巴衝突起緣》(高速精讀版)
根據人類學,在大約七千多年前,「閃米特人」是人類最古老的遊牧民族之一,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和北非。
根據《舊約聖經》,閃米特人亞伯拉罕生下兩個兒子。其中一位叫「以撒」,他的後裔都是今天的猶太人,另一位叫「以實瑪利」,他的後裔都是今天的阿拉伯人。
後來,「以實瑪利」和他的後裔一直住在曠野,而「以撒」則和他的後裔住在上帝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迦南(現在的以色列和附近的地段)。
「以撒」的孫子「雅各」長大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
雅各的后裔便被稱為「以色列的子民」,現稱「猶太人」
PS.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確長得很不同,看上去就知道是兩個血統,不過現代科學有證實他們都是源於相同的祖先。
.
—★—★遠古的傳說部分結束—★—★
.
「以色列的子民」幾乎一直住在迦南,逐漸發展他們的文明和建立「以色列王國」(The State of Israel)。直到大約三千年前,以色列王國分裂成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後來,北國以色列為亞述人(敘利亞)所滅,南國猶大為巴比倫(伊拉克)所滅,「以色列的子民」(後統稱 猶太人)從此不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其後,波斯、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十字軍、埃及、鄂圖曼帝國也先後統治過。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猶太人三次起義,激怒了羅馬王,於是他對猶太人施予最嚴厲殘酷的懲罰:
1. 將土地改名為「巴勒斯坦」,用以羞辱猶太人,因Palestine是取自猶太世仇「非利士人」(Philistines)
2. 禁止猶太教公開活動,再進行三次屠殺。倖存的猶太人幾乎全被驅逐逃離巴勒斯坦,結束了猶太民族在巴勒斯坦上的歷史,四散全球近二千年。
公元638年,伊斯蘭教徒佔領耶路撒冷,此後數百年間,大批阿拉伯人遷入巴勒斯坦地區,一律被稱為巴勒斯坦人。
.
流浪全球的猶太人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們的教義,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形成一支獨特的、沒有自己土地、沒有自己祖國的民族。
「明年在耶路撒冷見 (Next Year In Jerusalem)」是猶太人之間講足二千年的「祝頌語」,他們仍然等待終有一天會回到聖經裡的「應許之地」。
.
後來,基督教在歐洲逐漸崛起,猶太教徒被視為「異教徒」,反猶行動、甚至驅逐和屠殺也越來越多。當中自私的十字軍東征,打擊的異教徒中也包括猶太人。
(更甚的是基督教認為是猶太人累得耶穌被釘死,而猶太教並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這點基督徒完全不能接受。)
1896年,以色列國父赫茨爾終於站岀來表態:「猶太人最終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會,要改變猶太人的悲慘命運,只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這個主義後來演變成在以色列建國史裡舉足輕重的「錫安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中,英籍猶太人幫助英國研製新型炸藥,成功使英國反敗為勝。為答謝他的功勞(和一些政治因素的考慮),當時的英國政府發表了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英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設立民族鄉土,為達成這一目的,將盡最妥善的努力。」
英國發表《貝福爾宣言》後,美國總統威爾遜立即向英國政府表示支援。得到兩個大國的支持,發展了二十多年的「錫安運動」,立即邁進了一大步。
1919年,國際聯盟宣告,巴勒斯坦交由英國託管。英國履行承諾,向猶太人開放移民巴勒斯坦的大門,猶太人開始大批湧入巴勒斯坦。
可是,對哪個國家來說,大量外國移民的湧入都會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衝擊。英國對於化解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糾紛和維持這塊貧瘠土地的治安,感到疲於奔命。終於在1947年把這塊土地的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
另一邊廂,巴勒斯坦由英國託管至交給聯合國處理的期間(1919-1947年),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拉(Hilter)發動了震驚全球的種族消滅行動,短短數年間,在歐洲殺害的猶太人足有600萬之多!納粹德國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暴行受到了普遍的譴責,激起了人們對猶太人的同情和支持。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
.
—★—★1948年,猶太人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國家,並定名為 以色列★—★—
.
以色列的建國史絕對是有血有淚,小妹實在不能想像當時的猶太人被宣告復國的一刻到底有多感動,猶太人的民族精神也令我萬分欽佩。
想想看如果猶太人二千年來不那麼執著,「命仔緊要」,逐漸放棄自己的信仰、被世界各國同化,那就沒有今天的以色列。這份執著還導致一次又一次的反猶行動、納粹德國的大屠殺。但同時也因爲他們在各地都給逼害,才更加團結起建立猶太國的力量,最後也贏得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不過,猶太人的執著,也造成了今天「以巴衝突」的悲劇。雖然地球的土地有限,流浪的猶太人要建一個國,不管到哪都難免與當地居民發生民族衝突。但如果挑的是人煙稀少的非洲或南美 (反正巴勒斯坦的水土呀天氣呀軟硬設備也不是優秀),遇到的民族衝突會小得多。而,猶太人卻偏要到人口稠密的應許之地去「復國」.....
.
關於執著的民族復國,還有一個吊詭的不解之謎:
先前傳說部分提到,亞伯拉罕生下兩個兒子,其中一位叫「以撒」,他的後裔都是今天的猶太人,另一位叫「以實瑪利」,他的後裔都是今天的阿拉伯人。
猶太人拿著《舊約聖經》,大聲朗讀上帝賞賜應許之地給「以撒」的章節。恰恰阿拉伯人手上的《古蘭經》,上面寫著一模一樣的情節,但是主角光環卻戴在「以實瑪利」頭上,「以撒」不為上帝所賜。
撇除不可能達成共識的宗教部分,站在阿拉伯人的角度,人家一千多年來一直好好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而且除了後期的移民潮引起了好些衝突,這些年來他們跟猶太人甚少交惡。
自然會覺得:你們歐洲人欠猶太人的帳,為什麼要割走我們的家園去彌補?
.
本來落入聯合國討論土地主權,聯合國允許猶太人建國也可以說「時也命也」,畢竟鄂圖曼帝國當時瓦解了嘛。可是,聯合國的判決卻明顯偏袒猶太人。
按照聯合國憲章,理論上應該採用「民族自決」原則,讓巴勒斯坦的當地居民投票作出自己的選擇。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口明明比猶太人多,但是聯合國大會不但無視當地大多數阿拉伯居民的意願,還用上「將來會有更多猶太人回歸」的理由,把56%的土地分給猶太人國,阿拉伯人國只得到44%。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當然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便聯同鄰近的國家(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一同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一共打了五次,結果是以色列穩佔上方,現在得到的土地比聯合國在1947年分予的還要多。巴勒斯坦主要分成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兩小塊土地。加薩走廊那邊炮火連連,民不聊生;靠近耶路撒冷的約旦河西岸則相對和平,因為以色列在那裡有大量的軍事佔領。
.
筆鋒至此,想到媒體常常把巴勒斯坦人塑造成發動自殺式襲擊的大魔頭(雖然自殺式襲擊是事實...),但相對鮮有提及巴勒斯坦的死傷數字遠比以色列高得多。而且觀乎整段歷史,巴勒斯坦人的遭遇真算得上是飛來橫禍.....其實好可憐。
由於暴力已成現狀,加上圍繞以色列的都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目前雖然穩佔上方,但仍然不敢鬆懈、不敢輕易跟巴勒斯坦協和。而巴勒斯坦除了奮力還擊,暫時都難有別的選擇。
.
唉,所以呀.....中東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我的願望是世界和平」真不是交行貨。這是一個很深奧的課題,下次有朋友許願唔好噓人啦。
#寫到頭都暈 #偶爾埋首梳理一些歷史資料感覺良好 #雖然就算有第六次中東戰爭都唔會打到黎香港 #但知識是自己的 #願和平
圖:The Israeli West Bank barrier (攝於 巴勒斯坦伯利恆)
如果在耶路撒冷旅遊,又想去巴勒斯坦走一趟,這是可行且不危險的。More in: http://sailor-travel.blogspot.hk/2017/11/blog-post.htm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ailortravel/
北國以色列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要先說,當初我得這一篇文章,對海獅表示:太、短、了、啦!
如今我要傷腦筋的是:這一篇我要注釋什麼呢?
想一想,我決定......略為談一下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以色列國防軍的實力,可謂無庸置疑的強悍。
由於以色列全部的鄰居都是敵人,加上國土狹小,戰略緩衝空間極小。以色列不僅實施全民皆兵(男的當3年兵、女的當2年,而且各個是義務役,在玩命關頭中飾演吉賽兒而嶄露頭角,之後更因飾演神力女超人而聞名世界的女星:蓋兒加朵,她老姐也曾經當過兩年的以色列女兵),在戰術上則採取精密的快速反應。
最典型的例子有二:
一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因為只打了六日,故稱六日戰爭),以色列察覺到鄰國即將圍毆之際,竟率先派出空軍突襲鄰國的空軍基地。結果在一天半的時間中,以色列空軍炸爛約旦、埃及、敘利亞三國400多架飛機和眾多雷達站跟機場,讓對方在喪失制空權的狀況下,只打了六天就宣告戰敗。
二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因在贖罪日期間發生,故又稱贖罪日戰爭),以色列人在承受埃及和敘利亞的第一波攻勢後,立刻組織坦克部隊突襲埃及軍的後方,結果竟然是切斷了對方的糧道,還順勢一路推進至蘇伊士運河,不但使已經攻入以色列國土的埃及均因失去後援而呈現被反包圍及癱瘓狀態,埃及也因害怕擁有巨大經濟利益的運河受到破壞,只好中斷攻勢。
另外,以色列國防軍還不時攻擊鄰國某些地區。這是因為以色列政府認為:許多恐怖組織躲在鄰國裡慢慢茁壯勢力,與其等他們壯大後惡搞我們,不如我們趁他們還弱小時狠揍他們一頓,而且還能達到以戰代訓的目的。
不過也因為以色列有時實在太囂張,搞得眾多恐怖組織動不動就利用恐怖攻擊或挾持以色列國民威脅以色列。以色列對此的反應是:想要我們服軟?沒門!我們拒絕一切談判!自己的國民自己救!救不了......我們就要你們連本帶利的血債血償!
所以以色列培育了公認全世界最堅強的反恐軍事小組(因為解救人質的經驗太豐富了),另外還成立情報組織,專門獵殺恐怖分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報復黑色九月的神怒計畫,這是個很有內容的故事,以後再跟大家詳談)。
是的,現代以色列軍事實力就是這麼強悍,不過那是現在。
返回到西元前的以色列,這是個落後的民族。
根據聖經中,士師記的紀錄。還在部落聯盟時代的以色列人,有一次受到擁有戰車的異民族入侵,結果潰不成軍。戰車需要馬來拉動,也就是說,以色列人當時不懂得馴馬。(強如埃及,當初也是因為不懂得馴馬,因此被希克索人入侵滅亡)
之後到了以色列王國成立初期。在撒母耳記的記載,以色列人若要打鐵,必須找非力士人(他們和日後雄霸北非並與羅馬展開激戰的腓尼基人系出同門)幫忙,這說明以色列人相對於西亞民族,還停留在落後的銅器時代(銅的鎔點是800度,鐵要1000度,所以煉鐵對古代民族是一個重要的科技突破)。
非力士人制定出一條規則:只幫忙打農具,武器就免談!
所以等到以色列人要和非力士人PK,舉國竟然只拿得出兩套武裝(國王掃羅、王子約拿單各一套)。那位拿石頭爆巨人頭的大衛(若不清楚他是誰,那就去看米開郎基羅的大衛像吧),在他K完巨人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撿起巨人的鐵刀,當作自己的兵器。可見,鐵製武器對以色列人來說是多麼珍貴(也顯示以色列的國防科技有多差)。
到了分裂成南北兩國的時期。土地只有北國五分之一大小的南國猶大在與北國的內戰中,通常是弱勢的一方。但北國以色列若是和鄰國開戰,卻又是敗戰居多。由此可見,南北兩國的軍事實力可以個用兩個字來形容:很弱,以及......更弱。
但有些時候,南北兩國仍有較為優勢的時候,因此能擴展領土。那何時是有優勢的時候呢?答案是......其他國家內亂或衰微的時候。
像在亞述尚未興起、西亞尚無一絕對強者出現前,北國以色列就曾經擴展過版圖,他們的首都撒瑪利亞就是通過擴張而獲得的。然後南國也曾經在北國滅亡而亞述衰弱時,趁勢奪回昔日北國的部分領土(當然這是我的推測,可以參考我對約西亞王的注釋)。
只是到了末期,急速竄升的新巴比倫,以及老牌強權埃及,卻是弱小的猶大無力抵擋的外患。
面對外患,猶大有三種策略面對:
1.投靠巴比倫
2.投靠埃及
3.兩不相助,自立自強!
然後老ㄕ要提醒,被譽為以色列人最後一位賢王的約西亞正是採取第三種策略,然後下場是......中箭身亡。
所以選擇只剩下前兩種了,問題是......到、底、該、選、哪、一、種?
當時在猶大境內,不只一位被稱為祭司或先知的人發表意見,有時這人說巴比倫好,又有時另一個人說埃及才好倚靠。
我真的可憐末期的猶大君主,聽到的意見一大堆,卻沒有辦法或跡象知道哪一條路才是正確的。
就這樣,猶太的最後一位君主即將登場,他將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煎熬的迎向他,乃至以色列全民族的未知結局。
#我打出這篇文章然後覆蓋一篇正在醞釀的系列文之後結束這一周的固定po文
北國以色列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雞鳴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於耶路撒冷城外錫安山的東坡。這座教堂是紀念彼得在雞叫兩次以前三次否認耶穌。據信此處是大祭司該亞法的府邸,彼得否認耶穌事件的發生地點。457年此處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1010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毀。1102年十字軍重建小堂,並使用今天名稱。耶路撒冷陷落以後它再度淪為廢墟,直到1931年才重建。屋頂塑有金色公雞。教堂入口處的停車場高於教堂地面。在院子裡是一個描繪否認事件的雕像,描繪了公雞、婦女和羅馬士兵。碑文是聖經經節:「彼得卻不承認,說:女子,我不認得他」。入口兩側的鍛鐵門刻有聖經題材的浮雕。巨大的五彩色鑲嵌畫描繪新約人物。面對入口是耶穌被綁,在該亞法府邸受審,右側是耶穌和十二使徒共進最後的晚餐,左側是彼得,穿著教宗的衣服。天花板有一個巨大的十字型視窗,五彩斑斕。苦路十四站列在牆上,有簡單的十字架標記。在上堂下面是一個小堂,牆壁上刻有5世紀基督徒留下來的十字架。再往下一層有一個第二聖殿時期的洞穴。由於傳統認為該亞法府邸位於此處,許多人相信,耶穌被逮捕後,可能被羈押在其中一個地下洞穴,但是,這些地下洞穴在古羅馬時代是正常的,經常用作酒窖,蓄水池和浴室。在教會的北側是一條古老的樓梯,通往汲淪谷。這可能是在第一聖殿時期,從上城到下城的一條通道。許多基督徒相信耶穌在被捕的晚上,是走這條路到客西馬尼園。
[夜行登霄]指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中記載的先知穆罕默德顯現的一次神蹟。根據《古蘭經》的記載,在621年7月27日(回曆前1年7月17日)的夜晚,真主命令天仙哲伯勒依來帶著神獸布拉克來麥加迎接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遂在哲伯勒依來的陪伴下,瞬間即乘布拉克趕到了遠寺(相傳是耶路撒冷)。是為「夜行」。然後,按照一些聖訓的說法,穆罕默德登上登霄石從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登上七重天。穆罕默德登上第六層時,見到了穆撒(即摩西),穆撒向真主禮了三拜,因此現在穆斯林把這三拜作為副天命。穆聖遨遊到第七層時,見到了天堂和火獄等,旅程的最後,透過真主的光芒,受真主指示說今後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十次。穆罕默德返回到第六層重新遇見穆撒時,穆撒提醒其五十拜遠遠超過了穆斯林的承受能力。穆罕默德於是連續九次求真主減少禮拜次數,直至減到一日五拜。黎明時分,穆罕默德即重返麥加。是為「登霄」。根據這一說法,耶路撒冷成為穆斯林繼麥加和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城,而登霄節也成為伊斯蘭教的紀念日。
「希西家水道」(Hezekiah’s Tunnel)也被稱為西羅亞水道,長半公里左右,至今仍將水從耶路撒冷城外的基訓泉引入大衛古城中,隧道之盡頭名為「西羅亞池」,是二千年前耶穌吩咐一位瞎子前往洗眼的池子,一洗便重見光明。希西家水道也因此出名。「希西家」這名字裏的“家”是音譯字,容易令人誤以為希西是一個人,希西家水道就是這個人家族的水道了。其實,“希西家”三個字在一起是人名,其希伯來名字的意思是“被神加力量”。希西家是猶大國末年的君主,也是猶大國歷史中極尊重上帝的君王,在位29年。雖然希西家的父親亞哈斯是一個背逆上帝的君王,但希西家卻是個“與耶和華同在”的南國猶大末年的王(王下18∶6-7)。他主要的德政有兩方面:一是除去偶像,二是守逾越節。當時亞述王西拿基立已滅了北國以色列,虎視眈眈正想也攻佔南國。於是,希西家積極備戰,為了防備圍城時水源斷絕,他先堵住城外亞述軍隊的水源,接著把城外的基訓泉(Gihon Spring)改道,將水引入城南新開鑿的西羅亞池。這就是聖經考古學上著名的“希西家水道”。 尋找並確定《聖經》中描述的建築物和設施,一向是考古學興奮點。西羅亞水道是其中迄今年代測定最精確的一個設施。只是對西元前700多年前如何在堅硬的岩石裏挖通這條長0.55公里的隧道,仍有不同的看法。隧道出口便是西羅亞池,,主耶穌要那個生來的瞎子到西羅亞池子裏去洗。
北國以色列 在 因他們要攻打南國猶大,本是同根同生的以色列弟兄 的推薦與評價
黑暗終會過去/歐偉民博士以賽亞書實在不易理解。但,人在灰心失望困頓的時候,即使過去從不明白的經文,都可以成為極大的安慰與力量,上帝的話語,就是要給人帶來盼望 ... ... <看更多>
北國以色列 在 北國以色列歷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