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年如火如荼進行山屋與步道硬體建設,我也參與了一場座談會,了解主管單位對於山屋的規劃與想法。
我個人對於山屋議題的立場很簡單:要推山岳觀光,就不要假掰,把該提升人數的服務型山屋路線提升乘載量,加強管理,落實搜救獨立,不要再麻煩管理單位和地方消防局搜救,大眾的登山才會有未來。
這些地方有:玉山、雪山、嘉明湖、北大武、奇萊南華、大霸群峰。尤其大霸群峰,九九山莊明明有300個位置,但雪霸就是死守目前的150人,就是因為台灣沒有搜救專職單位,每一個山難國家公園和當地消防分隊就疲於奔命,多開名額簡直是自找麻煩。
這就是中央政府需要出面解決的問題根源啊!
另外,以玉山為例,排雲一天116床+荖濃溪營地24人+60單攻名額,一條10.9公里長的步道,一天只准剛好200人爬,說要拚山岳觀光?說要吸引國際客?
別鬧了,這個數字,本國人爬都抽不到了,還講什麼國際化?一天只有200人的經濟規模,說實在也養不起什麼像樣的產業,要靠玉山吃飯簡直餓死人。
而提升乘載量又缺乏管理工具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就看看即將到來的中秋連假,戒茂斯上嘉明湖這條沒有總量管制的路線,會不會讓嘉明湖畔的人潮突破400人大關囉...
如果上面的作為都不要,那就別喊要推山岳觀光,真的太不負責任了...
那其他山區呢?
環境比較敏感但已發展的區域,適合發展「中間型山屋」,如南湖山區,提供一定的床位,但不會有夜市出現。畢竟南湖的生態是台灣獨一無二的,在那邊無限制發展山岳觀光的環境代價實在是太大,不是一個珍惜自然的國家應有的作為。
而尚未開發的原始山區,「不要蓋山屋」。因為蓋了山屋就會讓路線變簡單、進而大眾化、帶來人潮。我們原始的高山區域就那麼多而已,每一個都很珍貴,實在沒有必要廣建山屋讓原始的自然都人工化。而這區的山屋建設條件,我認為比照過去奇萊山區成功堡的興建考量辦理即可:以安全為唯一目的,山難數據佐證能明確提升安全性的前提下,建設小型的簡單避難山屋就好。
至於其他主張...那就看看這篇訪談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