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不朽的青春 展覽音樂 發行之前
前言
從沒想過一開始與友人們,兩位喜愛的導演黃邦銓與林君昵加上聲音周震周師傅的合作,從紀錄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講述台灣早期飄盪到日本的作家翁鬧,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南光木漏れ日》,到參與北師美術館《青春不朽》修復黃土水少女胸像紀錄短片,組成了四人的木漏類比團隊。無論是認識底片膠卷拍攝出來的溫潤質地,與電影聲音更緊密的互動,過程無意中似乎一直都指向著那個,不曾經歷的台灣早期時代。這些珍貴的經驗好像也讓我明白,對於膠卷紀錄時間莫名著迷的感受。
首次與作品對話
除了這部紀錄片配樂,因緣際會,參與了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的語音部分:這當中包含了語音導覽朗讀與其背後的配樂。戰戰兢兢面對這首次的語音朗讀嘗試,本想針對北師研究團隊規劃的六大主題,創作六首音樂(作為語音朗讀的背景),卻不知怎麼才創作了第一系列破曉的覺醒的音樂,從第一件作品《黃土水-少女胸像》到第二件作品《鹽月桃甫-萌芽》心裡就直覺不對!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怎麼能適切的創作出一個極中性的音樂能涵蓋不同藝術家在不同時間點、不同心境完成的作品?當下判斷,自己的能力還做不到,於是就閃過那就逐一與每個作品對話的念頭。
既然出現這個念頭,那就這麼做吧!
與北師美術館的團隊提出自己這樣瘋狂的想法也獲得支持之後,
我真的開始了一段奇妙內在的創作旅程。
看著螢幕裡的作品圖像,配讀研究團隊寫的關於藝術家與作品相關文獻,第一次做音樂不是聽著導演或編舞家侃侃而談心中的想法,無法從話語的節奏去多認識眼前的藝術家想表達的思想內在,唯一的線索與途徑是筆觸、色彩、形體、作品的主題,在不斷地凝視中尋找可以走入的線索:有時是整體畫面、有時是主題給予的聯想,或是藝術家本人的生命經歷,直覺地選擇以什麼樣的器樂、聲響、表情等,寫下每一首音樂。
到了傳統的變革這個主題,想著音樂上要如何能詮釋這個「變」,才能真的與畫作呼應,腦海裡馬上出現玉鳳的琵琶聲響,心想若是從自己的角度編寫另外有傳統器樂帶入,應該會很有趣。特別要大力感謝江湖中傳說的琵琶俠女音樂家鍾玉鳳的兩肋插刀,義氣相挺,豪爽答應這個奇怪的邀約(?)無論是《呂鐵州-鹿圖》中詮釋活潑的小鹿,《鄉原古統-春之庭、夏之庭》想創造某種木管樂器與琵琶交織而出現的東洋帶入一點點西洋味道,《林玉山-庭茂》玉鳳使用面板三弦創造出古琴的韻味等。另外還有玉鳳向《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致敬的創作曲,輪指的手好美,也是湧上岸邊的浪花。我看著出神。
(p.s. 關於每一首音樂更多的創作過程,待日後慢慢分享)
從展覽語音導覽到即將發行的展覽音樂專輯
當時,心裏想著語音導覽要給人什麼感覺?
希望能清楚傳遞研究團隊書寫的文字內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聽的人透過耳機的聽覺環境創造出一個心裏空間,在這樣隱性的邊界裡,即使現場觀展的人數眾多,是可以有機會與藝術家的作品獨處對話的一點點時光,透過音樂與聲響,多一些不同角度欣賞眼前的作品。
隨著畫冊的募資發起,北師美術館提及這些音樂出版分享的可能性,這些大概是我一開始從未想過的事情。一開始出發點是即使展覽已經結束,但希望這些音樂能夠在大家欣賞畫冊時,成為一種陪伴。幾經討論,大家都有共識覺得語音朗讀留在展覽當中,而出版的音樂讓它單純只有音樂。
展覽結束後好幾個月,再一次又與《不朽的青春》有另一個連結。重新混音31首語音導覽裡的音樂,也將木漏類比團隊《青春不朽》紀錄片音樂收錄在專輯的最後成為第32首。特別要感謝北師美術館團隊一路的支持,以及後期混音、母帶處理的劉詩偉,很有耐心的聆聽,看我寫的每一首筆記,這些與無人聲歌曲混音的不同邏輯,非常感謝詩偉很細緻用心一起走過最後這個階段。
最後在詩偉的工作室聆聽完成後的母帶,一口氣聽完這32首音樂,腦海仍舊是前輩藝術家的畫作、雕塑,歷歷在目。
不朽與耕作
《不朽的青春》展覽開始後,不再是在螢幕前看到作品,而是真正站在作品面前時,內心有許多翻騰,許久沒有再一次感受到純美術的力量,那樣純粹、安靜、直接、飽滿、充滿生命力!時代不曾停下腳步,藝術家也不曾停下步伐,現今創作媒材從物件到數位科技,音樂創作也是,科技的進步,開展了全新不再只是用音符來創造聽見的世界。
試著理解黃土水說的精神上的不朽。
看展的過程,讓我從前輩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創作本身就是生活裡實實在在感受的累積,忠實而炙熱地將當下觸動的所思所感用自己擅長的媒材記錄下來,更是一種非得不可的精神意志。不曾經歷的時代,卻能夠透過藝術作品讓人們有機會靠近那個時期生活著的台灣。
母帶完成後,花了一段時間將每一首音樂取了名字,希望它們各自獨立有新的生命也呼應著前輩藝術家們的作品。我也期許自己像個農夫耕作般,不問為什麼順應著自然大地,繼續不斷不斷地創作。
我的前言似乎太長了,大概是太多想分享,謝謝你耐心閱讀,也希望你會喜歡這些音樂,
五月十七日會數位線上發行,期待你們聆聽後的回音。
#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鍾玉鳳 Chung Yufeng
MoNTUE北師美術館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典藏ARTouch成立三週年,去年起我們歷經了網站改版,網站中欄目頁面更為清晰,也多了「Light/Dark」按鈕,讓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閱讀習慣調整頁面;推出了「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輕鬆搜尋、存取好展覽;因應媒介的多元性,在下半年度推出了「V-Touch」影音單元,帶領...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心得] 展覽|北師美術館|美少女的美術史展- 看板museum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MoNTUE北師美術館-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網路上關於北師美術館交通-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網路上關於北師美術館交通-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網路上關於北師美術館交通-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北師美術館導覽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北師美術館導覽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作夢計畫17' 】一個人的美術館-寂靜敲門The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Montue北師美術館】捷運科技大樓站文青網美好去處 的評價
- 關於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非人文藝術科系的人去過北師美術館嗎? - 臺北教育大學板 的評價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還記得前陣子在北師美術館造成排隊人潮的《#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嗎?
這兩天,新竹市政府發布新聞稿表示在民富國小發現疑似 #石川欽一郎 的兩幅畫作,其中一幅為罕見的大型油畫,目前已移至市府典藏室,並委託南藝大調查。若為真跡,將是石川欽一郎繼《河畔》失蹤90年再現,又一重大發現。
我在今年一月底,有幸和台大藝史所的邱函妮教授、文資保存學者蕭文杰老師,以及典藏雜誌的編輯,一起探訪散於新竹市的珍貴畫作,其中也拜訪了民富國小,近距離觀賞石川的兩幅作品。校長更分享了民富國小自大正五年創立以降的「學校沿革誌」,我也當場要求文化局承辦儘速就此做數位典藏。
.
石川欽一郎,致力台灣現代美術文化運動發展,和鹽月桃甫、鄉原古統等人一起推動 #臺灣美術展覽會(台展)的創立,台展作為台灣畫家的舞台,對台灣近代美術發展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石川除了曾教導倪蔣懷、陳澄波、李石樵等近代著名畫家外,出身新竹地區的兩位藝術家——知名水彩畫家李澤藩和曾任日本皇室攝影師的彭瑞麟亦為其學生。石川更在1926年起連續7年暑假,受邀到新竹,教導新竹學校教員繪畫技能,深化並提升新竹地區美術風氣,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關鍵人物。
.
我以「不朽的傳承——校園文資再發現」為題,除了向日前引發熱潮與討論的展覽致敬外,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過去常常認為學校東西老舊就需要換新或改建,認為新的才是最好的,對於文資和古物保存都沒有概念,加上往往沒列入財產,古物就非常可能被當成廢棄物或被輕易轉送。一月的探訪中,就有學校(非民富)曾發生將李澤藩的畫作給職員帶回家的狀況,所幸後來有追回。
近年,全台各地啟動 #百年學校文物普查計畫,許多古物或畫作在校方與學者溝通後,才驚覺其重要性,光是「這件古物或是這幅畫是怎麼到學校的?」就有許多可以研究之處,除了建構校史,更能探討地方發展史的脈絡,加深孩子們對成長土地的興趣和認同。
然而,這些因為歷史脈絡應該被留在學校的文資,學校往往苦於無經費修復以及沒有設備做保存。我也立即向教育處和文化局表達這些文資留校的意義,並要求文化局給予更多協助。
期許透過校園文物普查和調查研究,讓過去沒被觸及的校園文資可以被進一步挖掘和認識,讓文化能夠融入校園,進而內化成校園中孩子們的養分,讓這些過去一片片的累積,建構出城市的共同記憶。
新竹是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只是這片土地的故事需要被更溫柔的傾聽和認真的發掘。
————
新聞連結🔗
疑石川欽一郎2畫作新竹市現蹤 文化局委託南藝大調查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3010023.aspx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好友台中教大管理學院黃位政院長跟我說要來看我們學校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他說這個展覽超厲害,把藏在民間和國外台灣早期藝術家的作品都「求」出來展了。
我一聽就糾纏著說要跟他一起看。
從前一陣子開始展覽,就一直有大人物來看,包括總統,但是我知道我是藝術盲,看也看不懂,於是天天經過,卻沒有一次是走進去看的。
而黃位政院長是知名藝術家,兼任林之助紀念館館長,我不緊抓他衣角凹他講解怎麼行?
院長果然對藝術盲很有耐心,逐一講解。說著說著,他無意中說了「妳看,這麼多藝術家,只有陳進是女生。」
我像被電到似的衝回去,想再好好看看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黃院長問我幹麼那麼激動。我說,我一向知道被以性別對待會扼殺能力的發展,但是很多人說那是天生的男女差異使然。但是從整個展覽那麼多男性藝術家的作品被展出,而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被展出的只有一位,可以看出來那絕對不是先天基因,而是後天的對待。
這個展覽只到1/17日,趕緊抓著尾巴快點去看,人家私人收藏的東西運回去了,想看也沒得看了。
如果你想對這個展覽有進一步了解,請在臉書搜尋「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典藏ARTouch成立三週年,去年起我們歷經了網站改版,網站中欄目頁面更為清晰,也多了「Light/Dark」按鈕,讓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閱讀習慣調整頁面;推出了「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輕鬆搜尋、存取好展覽;因應媒介的多元性,在下半年度推出了「V-Touch」影音單元,帶領讀者從不同角度,瞭解藝術家、展覽等等,今年,ARTouch也將會持續努力,跟著我們一起回顧吧!
2020年精選文章:
1.盧秀燕市長,切莫廢藝術而就草包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12158.html
2.誠品租金的 2.5 倍!松菸空間高價外租商辦化,是在文什麼創?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2259.html
3.「設計力」即國力:設計研究院上路,設計導入政府施政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2274.html
4.當藝術遇上《動物森友會》:遊戲中藝術可以怎麼呈現?
https://artouch.com/views/art-history/content-12489.html
5.專訪新任文化部部長李永得:麗君拓寬了文化的門,我總不能倒退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2626.html
6.妙手回春或弄巧成拙:文物修復的門檻與界線
https://artouch.com/views/art-history/content-12830.html
7.青年世代的策展人館長:專訪賴依欣,面對「機制」的練習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3209.html
8.【北美館策展案認錯!】策客李林「行政執行」混充策展也行?「策展執行」一詞在爭議後留下的爛攤子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3183.html
9.如何看待抄襲爭議?當代藝術的抄襲定義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3143.html
10.【國美血觀音,學者麥娜絲】政界對藝壇學界信任降至冰點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3337.html
11.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https://artouch.com/views/exhibition/content-13302.html
12.【垂直偽造.巴別塔】MVRDV 聲明稿駁斥劉真蓉與夫婿的專業資歷,我們的策展國家隊到底發生什麼事?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29461.html
13.網紅化的城市慶典:藝術與標案宣傳的不適作用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29979.html
📌追蹤訂閱我們,與我們一起成長: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頻道,影音節目不漏接: https://bit.ly/2Qhc1os
🔸追蹤ig查看更多精彩圖文:https://bit.ly/3g6gcym
🔸LINE@藝文產業週報,小秘書幫你整理一手資料: https://bit.ly/3uJ7Hxe
🔸下載「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搜尋導航附近好展覽:
ios版:https://apple.co/3sea61k
Android 版:https://bit.ly/2Ruykrx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MoNTUE北師美術館-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MoNTUE北師美術館:一座具有藝術創新能量的開放平台。位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是一座重視教育,且不停突破藝術展演可能的大學美術館。 NO.134, Sec. ... <看更多>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網路上關於北師美術館交通-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北師美術館 交通. MoNTUE北師美術館(The Museum of NTUE)為本校於2011年8月所成立的大學美術館,籌備召集人為本校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亦為國立 . ... <看更多>
北師美術館怎麼去 在 [心得] 展覽|北師美術館|美少女的美術史展- 看板museum 的推薦與評價
【展覽名稱】美少女的美術史展
【展覽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展期】10:00 – 18:00 (週五、六:10:00 – 21:00)
【票價】一般券 $280 (優惠相關票價請見官網)
圖文版:https://mytaiwanpower.com/pretty/
---
為了參觀這個充滿少女心的展覽,我第一次來到北師美術館。北師美術館在捷運科技大樓
站下車走路幾分鐘內的距離,位於臺北教育大學旁邊。
「美少女的美術史展」展出作品從17世紀日本的版畫到21世紀當代藝術與動漫,這些作品
的類型包括浮世繪、雜誌封面、影片、攝影、動畫、雕塑等等。
---
* 以「美少女」誘惑觀眾
本展覽的概念發想非常厲害,以「美少女」這樣極具吸引力的主題貫穿展中作品,光是看
展覽名稱就讓人非常心癢想去。
其實和女性有關的主題在近幾十年來一直受到關注,但過去的討論很多是以「女性」、「
女性主義」之類嚴肅的詞彙在說故事,彷彿一談到相關的話題,整個人都要正襟危坐才是
政治正確的姿態。
「美少女的美術史展」光是在名稱選擇上,就讓人肩膀上的重擔卸下一些的感覺。
---
* 重新回歸美的本質
呼應著展覽名稱帶來的輕鬆感,這個展覽切入的角度將觀眾重新聚焦在美的本質。
過去討論「女性」議題時,經常與「男性」作為對照。透過男女在生理、社會和歷史地位
等的比較,突顯女性過去不受重視,而今應該重視的論調。
簡單來說,這個展覽就是在呈現藝術品最純粹的面向,我們幾乎不需要擁有任何知識也可
以欣賞作品中那些少女的「美」。
***
然而,在參觀的過程中,有時我們會覺得「天阿!這少女真的好美!」但有時我們也會感
覺「這是美在哪?我覺得好醜。」
所謂的美與醜,大概就像食物好不好吃、咖啡好不好喝一樣主觀。但如果我們放大一點來
看,可能會發現在歷史中不同的時間點,人對於美醜的想像可能可以粗略的歸納。
舉例來說,能表現女性溫柔賢淑的圖像,大概在傳統的社會中比較能夠被接受。當時代的
風氣逐漸開放,展現自信的職業婦女穿著上班的制服,或是在舞廳跳舞的形像就更加受到
歡迎。
***
說的更極端一點,風靡全球的初音,穿著短裙、黑長襪、綁著兩個長度到達腳踝的藍髮,
在現代很容易可以被接受成「好可愛」、「好正」、「好漂亮」。但我們大概很難想像17
世紀的日本也會把初音評價為「好正」吧。
在這個簡單的展覽中,對於什麼是「美」的反思,大至對於歷史時代的認識,小至反映出
我們自己對於「美」的價值觀,這些都是我覺得本展覽很有趣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展覽用這麼有趣的概念把人吸引來參觀,但展中的動線
、語音安排讓人有點失望。但是因為他們服務人員態度太好,就不多說惹…
---
* 特別推薦
透過這次展覽我第一次知道Hisaji Hara and Natsumi Hayashi (原久路 and 林ナツミ)
(臉書、IG),他(們)的攝影作品是這次展覽中最貼近我心中「美少女」的作品。
他們是兩位攝影師,好像之前有各自的作品,但後來似乎是組合成 「原久路 and 林ナツ
ミ」(攝影師團體?),然後一起發表作品(請原諒我對他們背景知識非常淺薄)
由於他們的作品不在可以拍照的範圍,在此只能放上他們座談活動的宣傳照。想要看更多
他們的作品的,可以直接點他們的 臉書或IG,或是這個網頁的攝影作品。太讓人印象深
刻了!
Hisaji Hara and Natsumi Hayashi 把大概國小年紀的女童拍的超級天真純粹,我第一次
有種「難怪女童讓人想犯罪」的念頭。
少女腿部細緻軟嫩又有點嬰兒肥的水嫩感真的超級銷魂的!臉上表情天真俏皮又無邪的吃
著糖果也是很引人犯罪的阿阿阿 > <。再說下去我會被逮捕。
***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1有一部影片叫做《女生徒》。
雖然在這個展覽中播放這部影片可能是要讓人「看」美少女的形象(?),但不得不說,這
影片一看會完完全全被台詞吸引(相比之下,影片本身變得有點普通,雖然也是很好)。
但那台詞把一個少女的心境描寫的非常細膩,無法形容有多強大。
看完影片走出來特別看了牆外的說明,才知道原來是改編自太宰治的小說《女生徒》,恍
然大悟。
太宰治的大名當然耳聞已久,但實際上完全沒看過他的作品,意外看到這個改編的影片,
台詞中那種描寫功力真的非常人能寫。如果覺得看書太累,不妨逛展時看看這部
影片,感受一下太宰治的描寫魅力。
---
美少女的美術史展
展覽日期:2019.08.24 – 2019.11.24
展覽時間:10:00 – 18:00 (週五、六:10:00 – 21:00)
展覽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票價:一般券 $280 (優惠相關票價請見官網)
附註:只有幾個點可以拍照
建議參觀動線:三樓抽VR 體驗牌 > B1 > 二樓 > 三樓。(一樓沒展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159.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eum/M.1572444652.A.7B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