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太陽粉們最近有出門去吸收日月精華嗎?🌻
美好周末的即將到來,想去踏青吸收芬多精~~~🐸
今天要來介紹一個獲獎無數的綠建築🌿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曾被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曾被國外網站WHEN ON EARTH列為「世界最酷10大綠建築」之一‼️
而屋頂是網站推薦的特點,特色木造建物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屋頂上設置太陽能板,可發電16.23瓩電力提供室內用電⚡️,為全館總用電量10%。並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將建築融入成為生態的一部分,盡可能的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使人工環境自然化。
🤓點我看「獲得鑽石級綠建築、台灣建築獎首獎、優良綠建築設計獎的奧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GuEDAumw&feature=emb_logo
🔎一起找尋太陽能板在影片中的哪裡?🧐
#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_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會呼吸的森林圖書館
北投石 輻射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火山地震恐造成康熙台北湖再現!台北末日?】
台北盆地在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時代是個湖,郁永河來的時候是坐船進來的。新北市石碇區是船下碇下錨的地方,當時這整個湖是很大的。現在盆地是因為地震產生的,這也證明了整個地質不穩定,以及山腳斷層的作用力多大。
三百多年前康熙年間郁永河來台灣進行採集硫磺礦,他在《裨海紀遊》提到當時進了淡水河,從淡水河進來台北,台北盆地基本上是個大湖。到了雍正年間,再來看還是個海灣,可是不知道是哪一年,乾隆年間有個大地震,在重修福建台灣府誌裡就可看到這個圖,裡面的湖已經不見了,只剩下淡水河的河道。
這跟郁永河來台灣之前,康熙的台灣輿圖一致。換句話說,就在這段期間,台灣在台北一下是個盆地,又變成了湖,又變成盆地,這是山腳斷層錯動所造成的現象。山腳斷層剛好從核一核二中間經過,距離都不到5公里....
我們在地震多發的地方蓋核電廠,大家想想看,臺北盆地往北就是陽明山,是活火山,現在不斷證明是活火山,而且可能再爆發。因為就在斷層上面,所以在這個地方下面的岩漿是非常活躍。在這上面蓋核電廠,核二廠下面還有兩口溫泉,不斷的冒硫磺水出來。錨定螺栓都斷了,還能夠撐幾年?這是我們很擔心的事情。
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承認,地震海嘯超過了原設計基礎,可能引發核災,而且老舊核電廠在設計時都沒有考慮太多核電廠的地震問題。地震海嘯何時會發生,難以預測。所以難以在發生的當下準備,只能做好長期預防。
臺北盆地周圍的山,像陽明山就是個火山,而且是活火山,小油坑就是一個火山口。我小的時候,威權時代沒有人敢講這活火山的事情,因為不可能有人講,為什麼要怕?會影響到民心安全。
事實上,去陽明山的大油坑、小油坑,就是火山不斷噴發出來硫磺氣的證據,還在活動,龜山島也是,不斷噴發出來,現在都可看到時時刻刻在噴發。有人算過十八分鐘就要心跳活動一次。現在大家講出來,讓大家怕嗎?不怕,沒有人要去面對這樣的事情。火山斷層地震海嘯是共伴效應,我們必須面對。我們必須面對天然的這些條件。
台灣隨時都在地震,核一、二廠位於大屯火山下,世界上沒有規定核電廠離火山多遠是安全距離。因火山附近不能蓋核電廠,偏偏我們有四座反應爐在火山下,還有斷層從中間通過。
我們難以測算我們離核災發生的時間距離有多遠,但是可以確定萬一核災發生受到影響的距離。一般而言,爐心熔毀的核災影響範圍是半徑80公里。至少要撤離20~30公里內的居民。這大約影響到新竹、花蓮以北的北台灣,包括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以及各部會,台北市、新北市政府也都要撤離。
萬一,更不幸發生燃料池核災,至少250~1000公里的區域都會受到輻射落塵污染。如果臺灣發生燃料池核災,八倍於車諾比,遠勝於福島,核災輻射污染還會成為輻射落塵,半徑千里都會受到污染,整個太平洋也都會淪陷.....
看到這麼多的不公不義,如果你也不順,請投我方儉一票,也投給 @綠黨 一票。
🌏台北市第一選區(北投/天母/蘭雅)立委候選人⑥號
🎄訂閱「方儉-六十耳不順」頻道 https://ppt.cc/fsbFtx
🎄Facebook「方儉-六十耳不順」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jayfang.2020
🎄Line帳號 @mihumisang 歡迎加入
北投石 輻射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火山地震恐造成康熙台北湖再現!台北末日?】
台北盆地在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時代是個湖,郁永河來的時候是坐船進來的。新北市石碇區是船下碇下錨的地方,當時這整個湖是很大的。現在盆地是因為地震產生的,這也證明了整個地質不穩定,以及山腳斷層的作用力多大。
三百多年前康熙年間郁永河來台灣進行採集硫磺礦,他在《裨海紀遊》提到當時進了淡水河,從淡水河進來台北,台北盆地基本上是個大湖。到了雍正年間,再來看還是個海灣,可是不知道是哪一年,乾隆年間有個大地震,在重修福建台灣府誌裡就可看到這個圖,裡面的湖已經不見了,只剩下淡水河的河道。
這跟郁永河來台灣之前,康熙的台灣輿圖一致。換句話說,就在這段期間,台灣在台北一下是個盆地,又變成了湖,又變成盆地,這是山腳斷層錯動所造成的現象。山腳斷層剛好從核一核二中間經過,距離都不到5公里....
我們在地震多發的地方蓋核電廠,大家想想看,臺北盆地往北就是陽明山,是活火山,現在不斷證明是活火山,而且可能再爆發。因為就在斷層上面,所以在這個地方下面的岩漿是非常活躍。在這上面蓋核電廠,核二廠下面還有兩口溫泉,不斷的冒硫磺水出來。錨定螺栓都斷了,還能夠撐幾年?這是我們很擔心的事情。
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承認,地震海嘯超過了原設計基礎,可能引發核災,而且老舊核電廠在設計時都沒有考慮太多核電廠的地震問題。地震海嘯何時會發生,難以預測。所以難以在發生的當下準備,只能做好長期預防。
臺北盆地周圍的山,像陽明山就是個火山,而且是活火山,小油坑就是一個火山口。我小的時候,威權時代沒有人敢講這活火山的事情,因為不可能有人講,為什麼要怕?會影響到民心安全。
事實上,去陽明山的大油坑、小油坑,就是火山不斷噴發出來硫磺氣的證據,還在活動,龜山島也是,不斷噴發出來,現在都可看到時時刻刻在噴發。有人算過十八分鐘就要心跳活動一次。現在大家講出來,讓大家怕嗎?不怕,沒有人要去面對這樣的事情。火山斷層地震海嘯是共伴效應,我們必須面對。我們必須面對天然的這些條件。
台灣隨時都在地震,核一、二廠位於大屯火山下,世界上沒有規定核電廠離火山多遠是安全距離。因火山附近不能蓋核電廠,偏偏我們有四座反應爐在火山下,還有斷層從中間通過。
我們難以測算我們離核災發生的時間距離有多遠,但是可以確定萬一核災發生受到影響的距離。一般而言,爐心熔毀的核災影響範圍是半徑80公里。至少要撤離20~30公里內的居民。這大約影響到新竹、花蓮以北的北台灣,包括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以及各部會,台北市、新北市政府也都要撤離。
萬一,更不幸發生燃料池核災,至少250~1000公里的區域都會受到輻射落塵污染。如果臺灣發生燃料池核災,八倍於車諾比,遠勝於福島,核災輻射污染還會成為輻射落塵,半徑千里都會受到污染,整個太平洋也都會淪陷.....
看到這麼多的不公不義,如果你也不順,請投我方儉一票,也投給 @綠黨 一票。
🌏台北市第一選區(北投/天母/蘭雅)立委候選人⑥號
🎄訂閱「方儉-六十耳不順」頻道 https://ppt.cc/fsbFtx
🎄Facebook「方儉-六十耳不順」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jayfang.2020
🎄Line帳號 @mihumisang 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