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P52裡,我們介紹了標準的撒哈拉行程:從第一大城馬拉喀什出發,翻過亞特拉斯山,沿路停靠多個景店之後,於第二天下午抵達沙漠邊緣的門戶城市梅如卡(Merzouga),騎著駱駝前往沙丘群另一端的帳篷營地過夜。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這段行程以及沿路的地景,就簡單以這張地圖,以及我自己拍攝的照片,作為這集節目的補充。
2. 沙漠團大多從馬拉喀什出發,圖為夜晚遠比白天瘋狂的市集Jemaa el-Fnaa一景。
3.-4. 從馬拉喀什出發,首先得翻越亞特拉斯山,山區會經過一些傳統柏柏爾聚落。有時山間仍有積雪,可以體驗到「前往沙漠路上得先經過雪山」的有趣對比。
5. Aït Benhaddou,翻過亞特拉斯山之後的第一個景點,是個世界遺產,也是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聚落,因為作為《權力遊戲》、《神鬼戰士》等電影場景而聲名大噪。
6. Dades Gorge,本身是個漂亮的峽谷,大多旅行團第一天也會在峽谷中過夜。
7. Todra Gorge,另一個壯觀的峽谷,旅行團會在此停車步行遊覽,也會前往峽谷中的柏柏爾聚落Ait Tizgui,由當地嚮導帶領參觀(並且同時用力推銷當地手工製作的地毯,摩洛哥不意外哈哈)。
8.-9. 漫長的路途中,觀察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有趣的體驗。
10. 第二天下午終於抵達撒哈拉!或者更嚴格來說,是一片叫做「厄爾切比」(Erg Chebbi)的沙丘群,長約28公里,寬約5-7公里,周遭則被岩質沙漠所環繞,所以並不是一整片沙漠綿延到埃及那樣XD 雖然只是整個撒哈拉的一小部分,卻已經巨大到讓人有置身於沙漠深處的錯覺,也充分滿足了外國遊客們對於沙漠的想像。
#關於撒哈拉沙漠團的平價選項
在節目中,宏安詳細的介紹了她自己經營的私人奢華團產品,不過可別因此就以為撒哈拉沙漠價格一定高不可攀!實際上以我自己的經驗,不同預算的旅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前進撒哈拉,行程基本上也是大同小異,價格差異主要反映在住宿的等級、交通的安排等方面。
就我自己2018年前往的經驗來說,前往撒哈拉的三天兩夜散客平價團,網路上查到的價格最貴,約為$130-$200(以下單位皆為美金,當時對Dirham匯率約為1:10);到了馬拉喀什現場詢價,可以找到不少$100左右的選項;如果貨比三家並且拿出三寸不爛之舌用力殺,則壓到$80以下都有可能。我報團時因為適逢淡季,旅行業者又急於把剩餘的空位清掉,最後找到$65的超低價,而且只要多加$20就可以離開沙漠後直接前往菲斯!不過當然一分錢一分貨,未來有興趣前往的人可以自行斟酌 :)
我自己的旅行經驗整理,歡迎參考留言中兩篇部落格文章(皆為2018年資訊)。
#關於西撒哈拉的歷史
節目中提到,作家三毛與戀人荷西曾經居住的西撒哈拉,是摩洛哥南部的一塊爭議領土。不同於曾經被法國殖民過的摩洛哥主要領土,西撒哈拉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地。在1975年西班牙放棄西撒哈拉主權時,原本協定是由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共同接管,但在後來爆發的軍事衝突中,摩洛哥逐漸佔上風,最終成為西撒哈拉主要的控制者(其他20%則是屬於「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這個實質獨立但為受廣泛承認的事實國家所有)。
以上這段歷史,使得西撒哈拉從西班牙領土變成摩洛哥所有,也是三毛與荷西決定離開西撒哈拉、轉往仍然屬於西班牙的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的關鍵原因。節目中對於西班牙政權的部分沒有說明清楚,在此特地補充澄清。
【EP52 造訪非洲西北魔幻國度,翻山越嶺前進世界最大沙漠! ft. 旅遊作家 唐宏安 】
【EP53 漫步千年古城,窺見北非伊斯蘭社會生活樣貌 ft. 旅遊作家 唐宏安】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非洲 #北非 #摩洛哥 #撒哈拉沙漠 #地中海 #沙漠 #三毛 #小王子 #自助旅行 #伊斯蘭 #齋戒月 #馬拉喀什 #菲斯 #清真寺
北非西班牙殖民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世界以英語為溝通用途的國家
非洲有很多國家不是英語,反而是法語,集中在西部非洲,是過去法國的殖民地。北非跟西亞的國家,則是阿拉伯語為主。中南美洲大部分是過去西班牙殖民地,為西班牙語。巴西則是葡萄牙語。
歐洲則是多元語系。(德語、芬蘭語、希臘語···)
英語其實跟大英國協比較有關係!
#2030年臺灣雙語教學政策
未來教育各階段推行英語融入教學
是否有所成效,這樣是如何用英文來上學科,
抑或是英語溝通的情境···
開始思考地理與英文的連結
教育部在109年開辦在職教師雙語教學增能班,計招收150名在職教師,並自110年起擴大培育職前與在職教師,預計每年培育1500名雙語師資。
「國外實施雙語課程,主要對象是移民,透過雙語教育,移民的第一語言(或母語)被高度重視,可作為媒介,用來學習各個學科內容,而移居國第一語言(例如英文)成為移民的第二語言,則是逐步融入,角色從輔助演變為引導,在學校課程的學習中,取得和移民原來第一語言使用的平衡。
臺灣的情況與國外雙語教育發展的時空脈絡有明顯差異,我們的學生主要在人造的英語情境中學習,和前述移民大不相同,他們在生活中擁有相對豐沛的英語文學習的自然環境,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有意無意間急切地將雙語教育窄化為英語文教育。」
「臺灣在推動雙語教育時經常以新加坡為師,這是令人費解之處。晚近新加坡中年以下的人民,包括華人,日常在家中已經幾乎以英語交談,出門在外或學校教學也幾近是全英語溝通,這和臺灣以國語(華語)為主要媒介的情形大不同,不可不辨明。」
#臺灣社會 #臺灣教育
北非西班牙殖民地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洲 #北非 #西亞 #國際關係
❗確定:🇲🇦摩洛哥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以色列不斷地成功地增加朋友 🇮🇱
在美國的協助下,以色列和摩洛哥今天達成同意雙方關係正常化的一項協議,使摩洛哥成為過去4個月來與以色列化解敵意的第4 個阿拉伯國家。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美國總統川普同意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的主權。摩洛哥與由阿爾及利亞撐腰的波利薩里歐陣線(Polisario Front)在西撒哈拉地區針鋒相對,領土爭端已存在數十年。波利薩里歐陣線成立宗旨是在當地建立獨立國家。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大西洋沿岸,是一片狹長廣袤沙漠,過去曾為西班牙殖民地,當前主權歸屬仍有爭議。
摩洛哥目前控制該區80%領土,包含境內的磷酸鹽蘊藏以及漁業捕撈水域。
美國官員表示,川普今天與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King Mohammed VI)通電話,敲定這項協議。
摩洛哥是自8月以來第4個達成協議、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國家。其他3國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及蘇丹。
根據此一協議,摩洛哥將和以色列建立全面的外交關係,並恢復兩國的官方接觸,允許雙方飛機飛越各自領空並為所有以色列人提供往返以色列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