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歌后是這樣培養的】昨晚 #叱咤頒獎禮,聽到「十大」中有大部分歌手現場表現唔係走音就係無氣,不禁令人搖頭,直至50歲的莫文蔚憑《呼吸有害》首奪「至尊歌曲」大獎,及一口氣演繹歷年來「我最喜愛的歌曲」多首得獎歌曲,難怪他能穩站「金曲歌后」多年,也讓我想念莫家的育兒心得。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要有一位像莫文蔚這樣多才多藝的女兒,先要從莫媽媽莫何敏儀這位好媽媽說起⋯⋯
【#好文重溫 】#莫文蔚:不做井底之蛙
母親曾是資深傳媒人,父親是退休高級公務員,兒子是劍橋博士,女兒是著名藝人。莫家一門四傑,成為「幸福家庭」的最佳示範。
莫文蔚說:「我以家人為榮,要為家人爭光。」沒有這樣幸福的家庭,便沒有今天的莫文蔚。
四人同心一意,無論是哪一人領獎,另外三人都在鼓掌。
要說今天的莫文蔚,先要從她家世說起。
莫文蔚的祖父莫理士 (Alfred Morris) 是威爾斯人,獲英國政府委任,到香港從事教育工作,是英皇書院的創校校長及聖約翰救傷隊創辦人之一兼總監。祖母羅惠德生於香港富裕之家,在上海復旦大學修讀中國文學。當年莫理士開辦慈善婦孺診所,遇上當護士的羅惠德,結成秦晉之緣。
莫文蔚的父親莫天賜中學時代是田徑高手,師範畢業後,在母校拔萃男書院教體育及英文,後轉任新界理民府田土委員,其間曾修讀中國古典文學課程,閒時愛好研究《易經》、《推背圖》等。
莫天賜經常熬湯給太太和子女喝,曾出版《給莫文蔚的健美湯飲》一書。他為女兒自豪:「她是中樂團古箏手,雖然表面洋化,但內在卻是百分之百的傳統中國好女孩,具備中國人忠厚、仁愛、信義、孝順等美德。我自小給她灌輸『勝而不驕,敗不氣餒』的處事態度,她都做到了。」
莫文蔚的母親莫何敏儀曾是香港電視台高層管理人,說得一口標準流利英語,退休後致力公益事務,一九八九年與友人創辦兒童癌病基金,出任副會長,並為多個慈善團體勞心勞力。去年十一月,她和莫文蔚一同獲大陸當局委任為「關愛兒童大使」。她還是亞洲動物基金名譽董事。
至於莫文蔚,更一身兼任亞洲動物基金、愛護動物協會、聖約翰救傷隊等多個慈善團體的大使。無論多忙,說到公益,母女都義不容辭。
莫天賜夫婦深信,有什麼樣的父母,便有什麼樣的子女。所以,他們培育子女的方法,是以身作則,並力求子女在快樂的環境下成長。夫婦合作無間,教導出一對傑出子女,二人都曾獲選為「香港傑出學生」。
莫媽媽一臉自豪說:「我們不斷與時俱進,配合子女的成長,所做的絕不比『孟母三遷』遜色。我認為最大的樂事,是看著一對子女成長,就像玩擦卡遊戲,每擦去一格,都會有新的驚喜,替他們擦去不好的,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走。他們就像小鳥,我們任他們自由學飛,跌下來時,則伸手接住。」
莫文蔚的哥哥莫理斯是劍橋大學國際法律學博士,當年他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成為劍橋的直收生。他曾任倫敦白金漢大學講師,目前從事電腦動畫創作,香港第一部三維動畫功夫電影正是他的作品。他與莫文蔚感情很好,不但是妹妹工作的軍師,也是她的心靈導師。
孩提時,莫理斯策畫慈善舞台表演,莫文蔚就負責販售門票;長大後,兄妹倆仍經常形影不離,哥哥為愛護動物協會設計動畫,妹妹就負責唱宣傳歌曲。莫理斯說:「我們從不會爭寵、妒忌,哪一個做得好,另一個都會在後面鼓掌。我們各有所長,我善於做幕後,是家中的活動資料庫;妹妹則天生要站在台前,有強勁的表演能力。我正準備為她寫一個好劇本,助她更上一層樓,發揮潛質,衝出亞洲。」
莫文蔚在家中被稱為「開心BB」及「陽光妹」,是父母及哥口中的乖孩子,孝順、開心、溫柔、有禮、有愛心、做事認真,而且燒得一手好菜。雖然深受寵愛,但莫文蔚說,小時候並不敢向家人吐露想當藝人的志願。「父母從沒想過我會做明星,爸爸還以為我會當時裝界女強人或律師。小時候在名校讀書,同學都說長大後想做醫生、律師之類,若我坦言想做明星,很難為情,一定會被老師和同學歧視,所以不敢向別人說。」
有一個被視為天才兒童的哥哥,莫文蔚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她十二歲學習古箏,十五歲獲選為傑出學生,十七歲考獲獎學金遠赴義大利留學,十九歲再到倫敦大學攻讀文學,其間曾被千挑萬選演出《西貢小姐》舞台劇。留學歸來,她蘊藏心底多年的慾望終於不可抑制,於是鼓起勇氣對家人吐露心願。「我四歲起已喜歡在人前歌舞,要父母和哥哥坐著看我表演。我自小已經肯定將來會幹這一行,所以參加很多朗誦、彈琴、跳舞等比賽,處心積慮做明星。雖然父母不很贊成,但他們對我有信心,明白我不是做壞事,由得我去嘗試。」
莫文蔚一九九三年在香港初出道,半裸身子並剃光頭來宣傳唱片,但大部分人都不懂欣賞她的歌,只愛看她虛實難辨的緋聞。「我早知道成名不易,誰能保證一炮而紅?父母當時很心痛,但仍默默支持我。媽媽說,跌倒不要怕,站起來拍拍沙塵再上路,無論如何都有三個歌迷支持我。爸爸鼓勵我不要做井底蛙,說做人要有大志,不要只著眼於香港幾百萬人口的小市場,大陸十多億人口,只要有百分之一是我的歌迷,都比香港好;哥哥則替我分析,做我後盾。」
後來機會來臨,莫文蔚孤注一擲到台灣發展,像一匹等待已久的脫韁野馬。她的節奏感,唱得如行雲流水的英文歌,以及糅合中西的個人風格,在台灣備受矚目。「也許在一個新的地方,一切由零開始,沒有什麼顧慮,反而能無拘無束盡情地表演,摸索求變,直覺是對的便盡力去做,漸漸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要走的路向。」
結果她在台灣大放異彩,還成為台灣「金曲」史上第一位獲獎的香港女歌手。「我不乏機會,也不乏運氣,但我並非一炮而紅,一切都得來不易,一步一步地走。我寧願先苦後甜。我相信自己有天分,也很感激父母栽培我,但有天分並不是就可以什麼也不做。李宗盛曾跟我說:『天分只可幫人發揮得更好,所以有天分的人更加要努力,否則便浪費了上天所賜。』這番話我一直銘記於心。」
她熱愛表演,在舞台上舉手投足揮灑自如。「我是真正喜歡表演,並不是為名或利,能夠表演已經像是中了頭獎。幹這一行,賺錢其實並非那麼容易,如果不是喜歡表演,那真要命!很多事情不是你能計畫及控制的,例如今年想拍多少部電影、哪首歌曲會流行等。唯一能做的,是每天向前,不能退後。」
「我從不自限於香港。香港是一塊踏腳石,有助我做好準備,去得更遠。我一定可以更上一層樓,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大潛能。」她目標遠大,要替香港人爭光,照耀國際舞台。
(2005年 #鄧明儀 #人物訪問 ~ 原文刊原《讀者文摘》)
莫文蔚 Karen Mok my903.com 商業電台
匹夫之勇心得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由磊落做人去到心口得個「共」字:最後一次談論楊千嬅
世人聽歌,都習慣從流行曲之中尋找慰藉,但求就手,對號入座,但其實可以睇住歌手一路成長,代入歌手視角,從歌手故事之中領略情理,先至更有意義。正因為咁,只有填詞人觀察仔細,遣詞精準,同歌手心靈契合,歌手嘅真貌至會得以立體呈現,而唱片公司期望嘅形象塑造,至會事半功倍。林夕同黃偉文同以楊千嬅摯友自居,為對方寫唔少度身訂造嘅歌詞,透過比較佢地對楊千嬅嘅理解,世人就可以明白到楊千嬅嘅事業有成,以至人生路上開花結果,何者居功更多。無奈嘅係,以上討論已經變得無謂,事關而家嘅楊千嬅已經唔再係林夕同黃偉文筆下、屬於香港嘅楊千嬅——正因為曾經唱過嘅磊落做人都做唔到,曾經支持過佢嘅香港人無法視若無睹,自然係情有可原。
情路受挫階段——姊妹 v.s. 野孩子
眾所周知,楊千嬅有「大笑姑婆」之稱,但事實上,佢嘅大笑往往只係掩飾面對鏡頭時嘅尷尬不安(訪問中曾提及過係唔知講咩好而陪笑),而喺愛情路上,與其形容佢為奮不顧身,倒不如話係左計右計,恨有愛情恨到憂心甚至神經質,而林夕旁觀者清,自然睇得相當清楚。〈姊妹〉出自林夕手筆,其中歌者既係楊千嬅,亦係林夕,因為佢地兩人都對愛情有憧憬,亦同樣喺經歷挫敗之後發現到用力不當,痛楚難當,於是學識調整心態。婚姻具有象徵意義,但將就而成婚又唔等於搵到真正快樂,因此歌者見到身邊好多人都遇到另一半而自己屢試不果,就開始思考點解世人可以輕易穿起婚紗,而自己距離修成正果遙遙無期。「我都有聽你勸告/不要計數/他錯了要故意扮成糊塗」係成婚友人向歌者分享嘅心得,但歌者理性清楚知道自己無法愛人愛到不辨是非,為求有伴而捨棄自我,於是就懷疑自己係咪真係企得太硬而導致愛情失利。「終於你守得到」所贏得嘅係表面上幸福嘅婚姻,但歌者重視嘅係雙方價值觀係咪契合,係咪可以同對方相處自在,觸及咗一般人從未觸及嘅核心之後,歌者陷入迷惘,進退失據。然而,又正因為歌者始終清醒,無法從眾,佢知道關鍵在於「愛到跌入漩渦/將錯就錯/關係亦出錯」,唔應該為錯誤嘅人委曲自己,而要搵到真正愛情,就係要改過「我總太愛人/迫到愛人/變做朋友再變生疏」呢種執迷。一個人唔愛自己,過分依賴對方,就會造成壓力,而只為得到對方而將自己扭曲變形,亦只會係勉強幸福,欲求不滿,所以歌者過去嘅愛情觀都係出錯。然而,當時歌者仍然未好好振作,於是結尾就只有「若我說我願意誰在乎過/你知道那答案快提示我/分半點福氣給我/不准留低我一個」,寄望上天保祐。
即使情路多舛,歌者仍然堅強,於是姊妹亦感同身受,繼續陪伴。「我信我有這一日/伴侶肯專注待我/每晚也固定安樂/像俗語講開花結果」反映歌者對愛情仍然抱有信心,而其實所謂專一,從來都唔係一種需要追求嘅個性,因為雙方都具有足夠能量,就會吸引對方,專一並非目標,而係過程。只要自己努力不懈,以成為更好嘅人為目標,漸漸身邊人就會發現自己嘅優點——人散發光芒,就自然會獲得愛慕,呢啲就係吸引力法則。認知到自己「情感可錯贈/婚紗照不敢拍錯」,歌者學識再愛都唔可以愛到失去平衡,於是就開始尋求指引,「你知道那答案快提示我」,希望「總有天親耳聽到/我愛侶對天宣佈/生與死都愛惜我」,真命天子有朝一日降臨身邊。林夕為楊千嬅所寫嘅,都係楊千嬅當時飽受困擾嘅真實想法。
同期,黃偉文寫咗〈野孩子〉,楊千嬅喺呢兩首歌裡面形象反差之大,值得留意。當林夕仍然陪伴緊楊千嬅自傷自憐,尋覓答案,避免輕舉妄動,黃偉文以「野」字形容楊千嬅,其實就係話緊楊千嬅知,未學行先學走唔緊要,任性放肆唔緊要,同林夕嘅建言近乎相反。首先,觀察〈姊妹〉中嘅楊千嬅可以得知,楊千嬅絕非「就算只談一場感情 /除外都是一時虛榮」嘅人,而「情願獲得你的尊敬/承受太高傲的罪名/擠得進你臂彎/如情懷漸冷/未算孤苦也伶仃」亦非佢嘅取態。林夕要訓練楊千嬅精進自身,唔好計較可唔可以喺對方身邊得到任何好處,或者留低任何痕跡,但黃偉文就話「朝朝暮暮讓你猜想如何馴服我/若果親手抱住/或者不必如此」以及「必須有這結果/才能懷念我」,進路係截然相反。野孩子為野而野,視愛情為可以操縱人心去贏取嘅俗物,「不受命令就是一種最壞名字」都係為免獻醜而強裝野性嘅表現,為求自欺欺人,刻意疏遠對真愛嘅渴求,偏偏昧於最後受苦都只有自己嘅悲慘下場。歌者態度倔強,輕視「許多旁人說我不太明瞭男孩子」,又話「沒有幸福都不介意」,呢啲都係晦氣之語,因為一言以蔽之,就係自己輸唔起。楊千嬅當時唔以呢種晦氣情緒作為第一主打,自然有佢嘅理由,而外界從兩種姿態之中再次思考面對愛情嘅應有態度,則係楊千嬅同佢嘅支持者嘅關鍵連結,後來,呢種港女形象亦逐漸成為咗一種香港文化嘅參照。
療傷自強階段——楊千嬅、笑中有淚 v.s. 自由行
自我拷問之後,林夕以好友身分交出指引,寫咗〈楊千嬅〉去鼓勵迷途羔羊楊千嬅光復自己,其中句句精心,為後來佢同丁子高嘅婚姻美滿埋下伏筆。首先,佢提點楊千嬅反省自己,思考自己擇偶條件,「誰人曾愛過你/你盡量幻想他貪你甚麼/好心地也不錯」,就係借助與人相遇,查找自身長處,而「誰人曾厭棄你/你問問自己他憎你甚麼/或是怕你會肚餓」,就係借助他人批評,了解自己不足。林夕本身對楊千嬅有作為朋友應有嘅了解,因此就以三個「請」字,善意建言:「如果想照耀萬人/請加點信心」,自信心只有精進自身先會獲得,依賴他人評價,將自身價值單純建築喺歌唱事業成就之上,都係虛妄;「如果想抱住情人/請吸取教訓」,愛情方面,唔好以為每段愛情都係獨立成段,必須從每段愛情之中一再翻檢,直至妥善整理好過去所犯嘅錯,先好再次上路;「如果想快樂做人/請敲敲你心」,楊千嬅曾經喺訪問講過,佢覺得楊千嬅係一條set好嘅路,營營役役,就忘記咗做自己應該先於一切,但林夕認為只有安靜落黎坦白面對自己情感先至有助成長,於是佢勸勉楊千嬅忠於自己,向「童年時那個你/與弟弟在家中演你自己/哭只因你歡喜」學習,放低偽裝,成熟之中亦「別要太過顧忌」。楊千嬅曾經提及,丁子高令佢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有另一個演繹,於是自在,而回頭去睇,原來楊千嬅唔係只得一款之說,係愛情顧問林夕早有教導,而「你未有卻恨有」嘅就係嗰位會欣賞自己任何形態嘅人。最後,即使未來盡皆未知,際遇無人可料,素來含蓄嘅林夕,都係選擇咗以「但是我永遠愛你」收結,其中友誼之深,不言而喻,遠非如今一個反共、一個親共嘅日益疏遠可比。
雖然道理已經擺在眼前,楊千嬅仍然無法釋懷,於是當年嘅林夕又再以一首〈笑中有淚〉加以點撥,等楊千嬅唱出心聲,排解傷感。知行合一,從來艱難,於是林夕當年只係想佢明白,傷痛可以照舊,但必須開始學識感激他人嘅離開,因為「如果將來能得到誰/其實多得這過去」。「戀愛路有幸捱不死/競技場上當嬉戲/今天講來彷彿一世紀」反映,歌者已經學識用笑去面對失戀,但其中仍然有傷感,因此有淚在所難免。無論如何,因為已經有所消化,歌者「早已記不起自己/有否憎恨/ 至少今天再站起」,所以佢的確明白「經歷就當福氣」,只係情緒上過唔到,「當我無情無恨望過去/還是笑中有淚」係描述現實,而「抓緊愛侶只靠寬容不靠淚水/無奈要被你拋棄後/先瞭解我是誰/如若那天我大多幾歲」就係覺悟。因為愛情觀尚未成熟,因為曾經用力過猛,「當日是我迫你」,歌者可以唱出「明白到毋需因你會分手過慮」,因為擁有失去已非關鍵,亦可唱出「誰亦可以沒誰/離合全為了大家高興」,因為性格不合就係不合,無謂拖拉。當時,楊千嬅太驚自己唔再遇到愛情,以為遇到過嘅已經夠好,於是無法放低執著,但到同丁子高相遇成婚,佢終於就明白咗林夕當初嘅開解其實如同預言——想唔分手,首先就要唔好擔心分手,而只有做好自己,至可以毋須擔心,繼而開花結果。
當林夕鼓勵楊千嬅勇於自省,收拾自己,另一方面,黃偉文未有開導,而係陪伴楊千嬅繼續逃避,認為暫時空等都唔緊要。林夕為楊千嬅所寫嘅歌,有按住楊千嬅覺悟速度而逐漸滲入哲理,但黃偉文所寫,則係著重描述楊千嬅尚未清醒嘅狀態為主,所以更有抒發悲傷之用。〈野孩子〉寫自己天生天養,唔介意男孩子點睇自己,鼻孔朝天,但到〈自由行〉又一時盼望,一時絕望,狀態相當不穩。所謂散心,實際上只係「避了你至少幾千百公里/原來為了讓你不要再度被提起」,呢種出遊目的本身係咪值得鼓勵,留待楊千嬅同大家自行思考,因為「遇不到他/怎夠狠/放得開你/願我那尾站在馬德里」即係將希望寄託喺新對象,心結既然一直未解,所謂尾站都只會重複錯愛,重複傷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至係更好。尚未諗通嘅歌者,每次傷心之後都走去旅行,唔去處理前事,直接跳過應有程序就去「盼會遇上安份」,呢種聽天由命而懶於自省嘅態度,係絕對唔會爭取得到真正適合自己嘅人。如果真係咁想真愛降臨,與其原地踏步,呼叫「最怕世上遊遍/發覺沒有此人」,倒不如收拾前塵,準備真正起行。「一生在旅行/買票預了雙份」係因,「站站停下最後也空等」係果,「畢竟也自由過/算有幸有不幸」則係自我打發,自暴自棄,成段副歌所反映嘅就係歌者太渴求愛太過依賴,反而從未學識獨立自主,未有資格得到真愛至係天道人情。「最愛縱使真的要等/靜靜坐著亦會走近」呢句單獨睇問題唔大,但配合前文後理,就會知道呢種等待同靜坐係真係單純等待同靜坐,極之被動,極之天真,不但唔會改變宿命,得到上天眷顧之期只會不近反遠。黃偉文呈現出楊千嬅喺深淵徘徊嘅狀態,為楊千嬅失戀後嘅停滯不前提出咗合理解釋。
漸入佳境階段——烈女、化、原來過得很快樂、真命天子 v.s. 最佳損友
光復自己之後,楊千嬅抱持烈女心態,再次入陣。林夕寫〈烈女〉之時,楊千嬅丁子高尚未相識,因此寧願剛烈都唔肯屈服,係因為楊千嬅已經有少少打定輸數,一切情有可原。楊千嬅一度以為「跟你到家裡去掃地/讓情敵跟我講恭喜/放棄是與非/與魔鬼在一起」就係美妙愛情,但醒悟之後,知道忠於自我永遠係優先考量,所以唱得出「烈女不怕死/但憑傲氣/絕沒有必要呵你似歌姬」以及「烈女不怕死/又何懼你/不會失去血性和品味」,無視他人目光。佢已經描繪出對象嘅輪廓,唔再盲目恨嫁,單身亦在所不惜,「迫你待我好我寧願傷悲」,只因佢明白人若然扭曲自己去愛對方,下場自然係令愛情顯得浮淺難測,易離易分。回望過去,呢段時期其實係佢嘅過渡期,而零七年與丁子高發展,傳媒大肆唱衰烈女遇上花花公子,全城睇淡,當時冇人知道烈女本身並非烈女,而花花公子本身亦非花花公子,只有佢地兩個自己知道對方真係有令自己卸下裝甲嘅能力,鼓起信心同呢個人一齊,可能真係可以還原真我,熱愛生命。由此可見,林夕借助愛情觀去啟發楊千嬅人生觀,令楊千嬅是非分明嘅港女形象變得鮮明,可惜嘅只係而家嘅楊千嬅已經墮落到對人民幣投懷送抱,「放棄是與非/與魔鬼在一起」。
零七年八月,楊千嬅推出心灰意冷嘅〈化〉,用理性說服自己接受單身,「忘愛自然合襯」。對應返楊千嬅喺婚後講返自己曾經諗過準備雪藏卵子,靠攏獨身主義,佢其實一直都唔想求其搵個人嫁咗佢,所以即使所謂中女大限將至,佢都無法輕易妥協。當時嘅林夕,無法保證楊千嬅一定會遇到真愛,因此亦選擇咗以呢首歌幫佢記錄心情,唔知獨立係咪就係出路嘅徬徨,係每個人都總要面對嘅人生命題。「何必擔心下半生/何苦不信任緣份/談多幾次心/自然就似情人/唯有甘心」選用「甘心」二字,其實就指出咗世人輕易成婚,只係因為輕易放棄,願意同「似情人」嘅人共諧連理;而「毋須等的別要等/庸碌一世沒遺憾/人家不費心亦能恩愛互吻/誰說別人未襯」選用「未襯」二字,其實就指出咗世人覺得合襯都係外在條件,唔會計較對方係咪靈魂伴侶,但因為歌者自己缺乏資格插嘴,只好獨善其身。「未信共對上百年未愛他」就係講感情其實可以培養,所以價值觀唔夾可以忍,全部都係游說自己接受平庸,唔好再心存奢望。不過,因為林夕始終理性,所以佢亦不忘點出「如果戀愛為結婚/如果擁抱為名份」嘅因果倒置,而淨返落黎嘅,就只可以睇楊千嬅自身造化,因為林夕要講嘅經都已經講曬。值得留意嘅係,到零七年十一月,傳媒爆出楊千嬅丁子高相戀已有數月,可知佢嘅心態已經慢慢轉變緊,而〈化〉嘅心態,只係維持咗好短時間就因為丁子高而完結咗。
〈原來過得很快樂〉面世之時,楊千嬅已經認定丁子高,而林夕一直觀望,自然知道時機成熟,天機不妨再洩。歌詞第一句,就點出「原來在快樂中便不必明白快樂/原來愉快共處未必需要學」,因為佢從楊千嬅嘅轉變之中,睇到真愛並非傳說,而係充滿可能,一如香港民族終於意識到抗爭都可以愉快,全因確認到共同體心有所屬,理念一致。遇到頻道相同嘅人,個性唔同正可以互補,背景迥異正可以相成,相處原來毋須費力,亦毋須費神。對照返少女時期擔心分開,擔心對方用情不專,楊千嬅終於發現「未怕被嫌討厭/過份完仍沒顧慮/傻或錯/也深知他允許」至係相愛,而一路以黎,林夕點畀佢嘅都係明路,過去慘痛經歷因而都消化出積極意義。「原來安心才能開心/誰還管笑容可吸引」,丁子高令楊千嬅明白到,做自己就已經會得到對方嘅愛,「亦再不必證實我多麼勇敢」(可對照〈勇〉)。「原來極盼望的幸福可來自意外/原來未靠付出亦得到厚待」,好多個「原來」,正反映出道理其實顯淺,但人總係兜兜轉轉,至學識回歸簡單,由愛自己做起——要愛人,必先自愛,自愛就會有自信,所以「找到使我自信的人/自然會/一直動人」就係少女祈禱終於有回音,夢想成真。林夕所講嘅係,未遇到對方之前,一定要精進自身,唔好隨便依賴,而當真係遇到同路人,就要再學識開心唔一定源於自己,因為他人帶畀自己嘅開心,至可以令自己更加舒坦。「曾經與某人一吻/動心得不放心/如此小心/再愛亦不合襯」擊破為求合襯而勉強自己嘅錯誤觀念,將要結婚嘅楊千嬅,終於深明自己從來都唔係狂野之徒,亦缺乏匹夫之勇,姊妹林夕嘅誠心陪伴,可以話係不可多得。
同時,林夕亦以〈真命天子〉為結婚禮物送畀楊千嬅,點明何謂真命天子。要等到真命天子,首先就係要做好自己,而等到之後,就要記得對方有幾難得,因此「誰在真心中有假意別要再查/衡量哪個才值我的終身自然又憐又怕/我/便無力愛他」,就係唔好再去思索到底眼前人係咪就係真命天子,用心生活去驗證至係唯一方法。真命天子可能有無數個,但關鍵係自己願意認定,然後經營同相信,因為「人生有幾個下次」,一拖再拖,就會同真愛失諸交臂。「誰/抵我講我願意/分手前怎可能證實他算真命天子」之中,反映楊千嬅真係極之理性,亦極之自私,因為只願意去愛值得愛嘅人,然而,林夕就再次直接話佢知,計算同論證係必須停止,否則就會因小失大,「無力愛他」。楊千嬅維持烈女姿態已久,會行到結婚呢步,已經反映丁子高好值得佢放低自己,所以林夕就提醒佢好好捉實對方。呢種捉實,已經唔再係當年嘅太怕失去而單方面捉實,而係兩個獨立嘅人知道同對方依存比單打獨鬥更有意義嘅互相捉實——當大家都夠力,大家都深愛,未來有難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舉行婚禮,就係慶祝十年練習終有所成嘅慶功宴,一如民族獨立,都係為齊上齊落甘苦與共留低見證,建國只係對同胞深厚感情嘅追認儀式。
根據江湖傳聞,呢段時期,黃偉文同楊千嬅已經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前者因為心有不甘,寫咗一首〈最佳損友〉聊表怨念。黃偉文曾於自己嘅紀念專輯《AFTER TEN 十年選》控訴,喺〈可惜我是水瓶座〉歌詞下方寫道:「其實我一直都懷疑楊小姐從來都不喜歡我為她寫的歌詞,那些道謝,直覺上都是客套話,但一直不太喜歡卻一直採用,也許才是種更偉大的包容。而我,真的,都盡了力了」,為雙方分道揚鑣提供個人見解。從「楊小姐」呢個客氣稱呼,不難得知佢地已經唔係朋友,但其實佢本人似乎冇留意過,自己同楊千嬅嘅友誼只係放負,而非互相打氣。或者,黃偉文確實耗盡全力,但如果耗盡全力都係捉錯用神,所反映嘅其實係自己根本有心無力,無法開解朋友,令朋友搵返人生希望。
同一張紀念專輯,黃偉文嘅不甘更加表露無遺,可見佢仍然無法理解自己作品受到冷落嘅根本原因。佢寫:以前會想:「如果同期沒有〈姊妹〉,這首歌會不會更受歡迎?」現在覺得:「即使當時有姊妹,一首好歌還是不損它的好。」事實上,撇除監製作曲編曲因素,就詞論詞,〈姊妹〉係比〈野孩子〉更適合塑造楊千嬅形象,亦更切合楊千嬅心理,〈野孩子〉並非劣作,但係確實係無法同〈姊妹〉相提並論。同樣道理,〈楊千嬅〉態度正面,濟世有益,而〈勇〉則執迷不悔,示弱求憐,前者跑出,亦係合乎情理。喺埋怨朋友之前,未有反思友情深淺,耿耿於懷,大概都係源於缺乏自覺,昧於自知。
修成正果階段——火鳥、好不容易遇見愛、一二三三二一
終於,林夕為楊千嬅填出一首尚未成長嘅人必然無法理解嘅〈火鳥〉,足證楊千嬅面對過去未來已經相當自如。生命所有悲喜都有價值,每段相遇都有意義,值得記嘅就記住,淡淡交匯嘅就唔去強記,曾經深刻亦只係愛嘅遺產,所以「遺忘是過程沒壞與好」,人開始學識破執。「過去給拋進熔岩的心灰飛了/浮塵沒帶來天動地搖/近鏡的一切化為長鏡/閉目/然後/微笑」呢種從容,就係源於領悟人生,因而舉重若輕。相比起以前就算無情無恨回望,都控制唔住眼淚,「曾經/盲目到望晚空等黃昏/麻木到願發生的蠢事持續發生」,浴火重生過後,楊千嬅已經可以勇敢到「從頭細數命運由甚麼鑄成」,無懼回顧前事,笑對昔日低潮,而之所以勇敢,就係因為佢已經健康到足以理解「心境每秒在註釋生命」。起初係痛楚,然後係消化,最後係覺悟,「你也痛醒請做證」,就成為向世人說明堅持到底之必要嘅參考對象——「我不變/怎改變一個人/如像火鳥在洪爐內/花瓣在懸崖上躍下才可再生」,有破方有立,方有「今天火鳥在洪爐外/飛舞在懸崖上/看雲裡有星」嘅雲淡風輕。
其後,林夕以〈好不容易遇見愛〉向楊千嬅說理,理中有情,姊妹情誼又再昇華。「想那年的你/誰忍心去漏低你/然而每個他/拿舊愛相比/祈求他寵你又懂你/回眸絕美/轉眼嫌他語言無味」,就係當年只知羨慕他人嘅懵懂,而「想這時的你/說他親切像空氣/閒來會氣死/但仍然要吸氣」,就係後來學識抱緊真愛嘅淡定。結婚之後,從相處之中,楊千嬅理解到「無人天生會是一對」,因此「情人定變知己/這齣戲/才能沒結尾」就係提示自己要每日精進,努力活出真我,從而確保對方可以了解自己,絲毫不差。林夕見證住佢「曾踏破過深海/尋求你我所愛」,又喺佢身邊「陪同你失望又期待」,去到某啲樽頸,甚至連林夕咁通透都擔心前行無路,一齊跌入谷底,「我幾乎奉勸你離開」,可知好友嘅支持係何其重要。可能,冇林夕沿途加持,楊千嬅就無法開花結果,而冇楊千嬅嘅全心信任,林夕亦未必輕易參透。「回望每寸滄海/原來最愛非愛/抬頭後笑中帶淚說/誰還要轟烈地期待」,寥寥幾句,已經係一部血淚史;「 門就算拍不開/那天涯為你我移開」,交付上天,亦只因人事已盡,問心無愧。遇見真愛之所以好不容易,係因為遇見之前,大家都必須出盡全力做人,而聽任際遇之人,就只配浮浮沉沉,虛度一生。
舊事徹底整理之後,楊千嬅轉眼已為人妻人母,要開始展望將來,為小朋友嘅人生負責,而如今嘅展望將來已經係切實可行嘅展望,而非如同空中樓閣嘅幻想。林夕喺〈一二三三二一〉之中,寫到「徬徨時想捉緊命中那伴侶/固定了想知怎樣相處面對」,就寫出咗楊千嬅目前嘅圓熟,只係家庭生活只局限於家庭之內,未有發揚成為民族之愛。「轉身醒覺情路有秩序/不追過不知所需」,又再一次為所有發生過嘅事心懷感恩,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同時又不忘做好自己,持續追趕。「從前未知轉眼近了/未似傳說世事難料/初心傷過重新再跳/願我真情性再大也改不了」之中嘅真性情,其實即係接受咗「請敲敲你心」嘅建議,不以心為形役。只要每日都過得無愧於心,想要達成嘅夢想都如願以償,就可堪稱無憾。至此,林夕已經同楊千嬅相守接近廿年,一齊感受世界,觀察世界,共同面對恐懼,迎接浪漫,如果冇當初嘅林夕,就唔會有後來嘅楊千嬅,更唔會有終生嘅丁子高。喺拋棄香港支持者之前,楊千嬅嘅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究其原因,大概就在於佢一直都係生命力頑強,從未輕言放棄,而且誠實面對錯誤,檢討自己。
根據網上新聞流傳,林夕曾經喺楊千嬅婚禮發表感言,以一件小事,講出自己接受丁子高嘅原因:「農曆年,千嬅同丁生來我家拜年,好多人說,麻將檯上見真章。千嬅打牌打錯,丁生的笑容卻一片溫馨,像看著一個小朋友做錯事,但又好疼愛這個小朋友的樣子,我好放心將這個姊妹交給丁生。」林夕之所以認為楊千嬅終於搵到自己嘅幸福,係因為佢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嘅姊妹本身從來唔狂野,亦從來唔係小孩,但只係佢願意向丁生流露小孩一面,而丁生之所以會視丁太為小孩,唔係因為對方真係幼稚,而係佢打從心底憐愛對方。因為深愛,佢為楊千嬅痛心,因此想保護佢,呢啲心思從小事之中最可以睇得清楚,而林夕心思慎密,擅於觀察思考,自然可以從打牌之中發現具體而微嘅愛。當丁子高挺身而出,保護同照顧楊千嬅,楊千嬅終於變得隨意,放低自保心態,做最自在嘅楊千嬅。
當香港藝人一再背棄香港民族
「天知道大家好不容易學會愛」,香港人之所以咁用力狙擊楊千嬅而唔係楊明,其實都係因為愛之深,責之切。睇住佢跌跌撞撞,喊過痛過瘋狂過,去到搵到真命天子,成為人母,佢出post回憶入行,其實亦同時勾起緊香港人同佢嘅共同回憶,於是失望之情又再浮起。楊千嬅呢個港女icon,流住香港文化嘅血,香港人嘅長年捧場,支撐住楊千嬅嘅事業,雙方無法體諒,其實都係源於香港人覺得楊千嬅辜負咗香港人畀佢嘅愛,一如林夕同楊千嬅之間曾經真心相待,因此亦更難和解。當林夕始終深愛香港,成為香港文化界嘅忠烈戰士,受惠兼受教於林夕多年嘅楊千嬅居然無法飲水思源,同林夕拍住上,支持者嘅心情,其實應該係心痛多於憤怒,只係痛到盡處,想佢改過但佢始終唔改,最後只可留言宣洩,向曾經支持楊千嬅嘅自己道別。
一直以黎,我都相信香港民族嘅存在係既定事實,香港獨立亦係必然會發生,但有理想,唔等於可以唔尊重意見不合嘅人,因為以理想為名去排斥他人,就會變成自己都睇唔起嘅人,再犯上世紀嘅人已經犯夠嘅錯。爭取獨立嘅路上,香港民族始終要理解一個事實,就係唔係任何香港人都可以將小共同體嘅感情同民族呢個大共同體扣連,而真正有損失嘅其實係失根嘅佢地,而唔係已經學識互助互愛嘅我地。藝人離地係常態,商人睇錢做人唔識政治都係常態,因為佢地嘅分工從來就唔係讀書讀理論,亦唔係思考大歷史,因此期望佢地意識到中國將會解體,好明顯就係一種奢望。我選擇相信香港藝人總有一日會醒覺,係因為我相信香港始終係一個令人恢復人性嘅地方,而即使佢地到2020年都尚未意識到抉擇時機已經迫近,我都只會將責任擺喺自己身上,因為宣揚理念係已經覺醒嘅人嘅職責,未改變得到佢地對時局嘅認知,都只可以繼續耕耘,繼續等待。
我地已經識得將愛發揚光大,比香港藝人更早行到去識得同成個香港民族分享愛嘅呢個境界,原諒再原諒,係我地最應該做嘅事,因為只有原諒,至會更令人明白民族有愛。我始終重視嘅係民族嘅存續,因為土生土長嘅香港人死一個就少一個,對香港文化曾經有過貢獻嘅藝人都係鬧一個就走一個,冷嘲熱諷、網上批鬥,只會令佢地更難加入香港民族嘅一方,傷害係永遠唔會令對方改過遷善。想對方磊落做人,我地要示範言出必行,例如日日撐黃店,謝絕一切中國商品,每日都有睇書睇新聞不停精進。楊千嬅刪除留言,其實正係源於對中共同網民批鬥嘅恐懼,而佢始終未明白嘅係,人要免於恐懼,就必須追求自由,拒支持者於門外只會令自己距離磊落、正義同自由更遠。自由即獨立,有愛即民族,學識求同存異,將心比己,香港民族一定會等得到置諸死地而後建國嘅嗰一日。
https://gnimmm.com/2020/07/18/miriam_yeung_linxi/
匹夫之勇心得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在關注粉專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半年來,我出沒的場所似乎從操場轉到健身房,目標也從全馬🏇變成健力三項(深蹲、硬舉、臥推)。
身邊也因此開始出現有點有趣又有點傻眼的對話。
友:「練健力?你這麼黑剛好誒,不用上色。」
烏:「恩,不是喔!那是健美。」
友:「那是奧運我們很多女生有得獎的那個?」
烏:「那是奧林匹克舉重🏋️♂️啦!」
友:「好啦! 我知道,不過女生練那個要幹嘛?啊你為什麼不跑了?跑步不好嗎?」
我才赫然發現,大家對這項運動真的非常陌生,因此借著地方來分享一下這半年的訓練心得,以及練健力到底在做什麼!
從我練馬拉松以來,肌力💪訓練一直就是我預防運動傷害的良伴。跑了三、四年,雖始終無法達成四小時完賽的目標,但幾乎每次都能平安下莊、無傷、無痛完賽。
這兩種運動帶給我的感受大相徑庭,但對我來說都很迷人:
長時間耐力運動是在「有點痛苦、又有點嗨」的狀態下強迫與自我對話;力量型的運動則是把肌肉張力撐到最大,再瞬間釋放。
**疫情與一段影片,開啟我的健力之路
緣分就是這麼奇妙,開始練健力始於一次我粉專蓋的一則「孕婦重訓」的大樓。我的目光被一個六塊肌極明顯的女生吸引,她整個孕期都持續練習健力三項,,且由於國內關於孕婦重訓的資料很少,除了看我一系列支持孕婦運動的文章😘🥰,還查找了國外女選手的經驗分享。產後四個月,她更去參加了成吉思汗舉辦的六角槓硬舉的比賽,即使面對餵奶、睡不飽、核心無力、雌激素低落等女性們常見的困擾,也阻擋不了她再次突破自己的決心。
「女生😎硬舉真的太酷了!」不得不承認,看再多女性練肌力可防骨鬆、抗老的研究,也比不上她一張張帥氣逼人的照片、影片讓我熱血奔騰。
這項運動到底為何如此迷人?為何比我瘦小的她能舉起超越我一倍的重量?這其中到底有何奧秘與訣竅?不服輸的鬥志被燃起,我開始想親身體會箇中道理。碰巧疫情開始,許多馬拉松賽事紛紛取消,我也就「無痛地」把訓練重心轉移到以健力三項的訓練。
我請丸子推薦她的教練,逛了一下他的Ig,除了健美、健力得獎無數外,也在學習舉重。我覺得教練的首要條件就是自己也要不斷練習精進而非空講道理,才能身體力行帶學生一起進步。且
如果我練習時重量起不來,以他的肌力救我起來一定很安全,日後想學舉重也不用再找新教練。 恩。就是他了。
**「教練,為什麼要我從頭來過啊?!」
認真開始請教練指導,我才發現自己彷彿踏入了全新的旅程。
第一堂課,教練叫我用空槓練習:「來,蹲蹲看」,當下我心裡有一絲不耐:「明明我都可以蹲到五十公斤了,為何現在要從頭來過?」但愛面子的我怕被認為醫師怎麼那麼難搞、自以為是,只好不動聲色。🙃
「ㄟ,不要看鏡子,用身體去感覺左右對不對稱、蹲得夠不夠深,」這下我原形畢露,別說蹲的不夠深了,不看鏡子後,我起槓身體就歪了,雙腳站姿也沒對稱,只好一樣樣慢慢調整。
我這才發現原來過去我太過依賴視覺,忽略運用自己本體感覺。這次練習,重新扎實基本功,更體會到重訓絕非靠莽夫蠻力硬幹,而是純粹回歸意念去控制身體的每一組肌肉、關節,從腳掌、手指、核心......都得細膩、適切地調控呼吸與力量。
每一個動作細微的差異,骨盆前、後傾或歪斜,教練也會不厭其煩地提醒。
其實有時候我心裡也會不耐的覺得『真的有差那麼多嗎?』🤨不過幾次上課過去,我終於領悟,原來力量的訓練和做任何情一樣,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
畢竟輕重量時動作的小瑕疵在換成大重量時都可能被放大百倍、千倍讓你產生運動傷害,而好的動作模式才能讓你的肌力更有效率的發揮,無傷痛的無限提升重量。
所以說,好的教練跟好的醫師一樣,都會認真地對學生「望、聞、問、切」,針對你的呼吸、表情反應去調整重量,矯正姿勢,這跟先前我看線上教學影片、或自己去健身訓練的感覺截然不同。
**找教練帶,我的課表卻愈來愈單調?!
以往,我的訓練方式跟大多數人一樣,將上半身與下半身訓練安排不同天,也一度認為找教練後,會有更特殊的訓練菜單,甚至可學一些新奇的訓練動作。
想不到每次上課,教練都是規律地把「深蹲、硬舉、臥推」這三大比賽項目帶過一次,接著再針對較差的部分,輔以幾個補強動作,也沒有所謂「今天練背、明天練腿」的安排。
後來我才發現這是因為「深蹲、硬舉、臥推」中,沒有一項動作能只靠單一肌群就完成🤓。
好比揹槓深蹲,雖然好像只有下半身在發力,但其實上半身也需要穩定收縮來hold住槓鈴,下蹲時,也得同時穩定整個軀幹。又像是臥推,雖然推起來時像是在用胸肌和三頭肌,但其實力量是從腳一路傳導到臀部延伸到上半身,背後肌群也需要穩定的力量固定。
我常覺得練習時得「瞻前顧後」、「手忙腳亂」,因大腦神經需同時調控、整合很多地方的肌群一起發力。講起來不誇張,前幾堂課,我真覺得自己像在上幼兒肢體潛能開發課。😞
練一陣子後,也不免會倦怠。尤其每次練完都皮膚發燙、肌肉不斷抽動,軀幹像被卡車碾過一樣痠痛、疲勞。我常躺在床上反問自己:「這麼累有必要嗎?」😰
也許是葡萄糖耗盡,開始產生幻覺,腦中浮現自己可在健力比賽上凸台得名次。又看到社群上許多即使懷孕、產後仍在深蹲、硬舉的女生、或在門診許多孕力媽和我熱切分享深蹲讓她這胎都不會下背痛、不需用托腹帶。都會讓我再度燃起一股鬥志,隔天起床又認命的繼續練。何況練著練著,我發現徹夜接生的隔天也不再肩膀酸痛到舉不起來、腰痠背痛......
大約三個月後,我逐漸打好基本功,雖仍不能每次都把動作做到一百分
,但一次也比一次能推起更重的重量。看到鏡中的自己圓肩、駝背一天天改善,也會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硬舉突破百斤,超有成就感
或許是槓片能打破的不僅是體能的極限還有心房,組間休息時,我也開始會跟健友們互相吐槽、聊工作壓力或網路上乖怪陸離的資訊,覺得自己個性上也變得比較平易近人。
就像最近一次,3組90公斤的箱上蹲也是很爽快😏。即使已經練到翻白眼,扣上腰帶,繃緊神經,炸出吃奶的力氣還是要華麗完成最後一組。結果旁邊的大哥俏皮地說了一句:「醫師,你很厲害喔!」
我也突然一反過去不太理人的個性,很自信的開玩笑說:「對啊!我也覺得我很厲害」😁😁
要得意地說,我的最高紀錄已經是100公斤。面對三位數重量,挑戰前的屏氣凝神,小劇場其實不斷自我懷疑,「這個重量我等下拉得起來嗎?核心會不會鬆掉?雙手會不會太早出力?拉不起來會不會閃到腰啊!」有點害怕又不甘自我設限的心情相互拔河.......
「拉起來會很重嗎?」教練很謹慎地問。
「嗯!能拉起來的都不算重!」就算剛剛自我懷疑,還是要故作輕鬆。😇
成功拉起來的吶喊不僅是舒壓,更是相信自己的過程。
現在文青一點🤓說,我會說健力三項的練習就像是「全身肌肉與大腦混合交織成的交響曲」。我希望有一天我三項總和可突破三百公斤,引體向上至少拉得起一下,哪天要是摔下懸崖,還可以像007電影特務🙌那樣把自己拉起來。
然後阿!我想和所有女生說,雖然受限於男女賀爾蒙差異,我們練健力要變壯真的很難,但是藉由規律的練習,你會發現身體和心態真的一點一滴的改變!要變強真的就只差在勇敢開始而已🤜🤜!
#烏的健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