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 忽忽率領弟弟加入醫療服務團隊》
* 恨始終是一種罪過,母親告訴我。記住這個。你靈魂裡的一滴仇恨,會擴散開來毀掉所有色彩,就像白牛奶裡的一滴黑墨水。
我被這個震住了,挺想做個試驗來著,但我知道不能浪費牛奶。—-艾麗絲門羅
* 愛與恨,每每都是悄悄滋生,如此混沌一團、頑冥不靈,好像真能熬到天荒地老似的。—艾麗絲門羅
* 我的生活早已發生了瘋狂的轉變,我每天為之悔恨的事情同時也是我的驕傲。
我感覺自己已經以全新的面貌重生於世。坐在桌邊,雙手捧著一杯咖啡或者紅湯,直到它幾乎沒有一絲熱氣,就這麼待上一個小時。
我漫無目的地讀書,讀那些早就想讀的書中的散句。這些句子總是令我滿足,它們是如此優美獨特,總是讓我陷入一種特別的狀態,全然忘卻了其他的詞句。
我恍惚而又警覺,與所有人隔絕卻隨時覺察著這座城市本身——它似乎是個奇怪的地方。
我們一直非常幸福。
我經常感到徹骨的孤獨。
人生中我們總會有所發現。
日日月月年年都會模糊地飛逝而過。
總的來說,我很滿足。
—-艾麗絲門羅《阿爾巴尼亞聖女》
* 他只活了六十三歲,連任四屆美國總統。
他含著金湯匙出生,卻永遠選擇別人眼中注定失敗的工作。
他在大蕭條時,以小兒麻痺症身軀鼓勵美國人,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
他出任美國總統時,上千萬人失業,百日維新之內,他改變美國經濟政策,推動二十五萬項公共工程建設,一年之後創立歷史性的《社會救濟安全法》。
他死的時候,遺體未搭乘空軍一號,妻子以鐵路運送他的遺體,再看美國的土地,最後一眼。
他太不平凡,他改變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也永遠改變了美國。
第一講
《心存善良,或許是成為典範人物的前提》
小羅斯福出生富裕家庭,從小喜愛閱讀,尤其有許多旅遊知識和經驗;他心存善良,深知貧困人家的痛苦,自小屢次加入慈善機構,為窮人謀福利,這個善念影響他投入政治。
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二十世紀影響美國最深,某個程度來說也影響全世界最深、改變世界歷史的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少年時期,他在田園風光裡過著富裕幸福的人生,三十九歲那年得了小兒麻痺。他沒有因此陷入憂鬱,仍然無所畏懼, 參加競選,並且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美國總統,以全新的經濟及社會福利政策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
他被迫參加二次世界大戰,改變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美國才成為後來大家熟悉的世界領導者。遺憾的是,只差十八天就可以等到希特勒自殺,他突然腦溢血過世,來不及見證二次大戰結束。
這樣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物只活了六十三歲,說起來不算長壽。
小羅斯福在一八八二年出生,比邱吉爾年紀小一點;他出生於紐約州海德公園郡的羅氏大宅。他的父親詹姆士.羅斯福James Roosevelt在五十二歲的時候,因為元配過世,娶了第二任妻子才生下他,算是晚年得子。他的母親則是美國一位大亨的女兒;外公很特別,曾經航海至亞洲旅行,並在中國天津開設銀行,外公的亞洲經驗及航海世界觀也改變了少年羅斯福的志向。
小羅斯福常說,他的人生如果跟冒險有關,那是因為第一、他家裡有一個小圖書館;第二、他的外公有非常多亞洲銀行以及和中國相關的資料和航海圖。
小羅斯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等於是含著金湯匙出世,一帆風順。他可以選擇「安逸」「驕傲自滿」──坦白說,他父母親對他的期望並不高,覺得他只要把家裡的資產管理好就夠了,沒什麼人期待他一定要做大人物。
但小羅斯福完全改變美國及二十世紀的歷史。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次的總統。依照美國憲政慣例,總統可以連任兩次,但憲法並沒有明文規定,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才修憲。
所以小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次、任期長達十二年又兩個多月的總統。他最後一任沒有做完,才剛當選沒有幾個月,即突然因腦溢血而死亡。
看小羅斯福的照片,可知他從小就是一個很可愛的男孩,上哈佛大學時更是一名大帥哥。不過,我們比較熟悉的羅斯福是已經到了一九三三年他就任美國總統的時候,尤其是一九四四年他快過世前,他的相關影像特別多。最重要的圖片影像都集中於他下令艾森豪將軍於D-Day 登陸諾曼第,或是他對日本宣戰的時候。
當時的他已經五十幾歲了,外表看來老了,略微禿頭了。
認識小羅斯福的朋友覺得他最大的特徵是「勇氣」、第二個是「善良」。
所以是不是富家子弟一定不知道窮人的艱苦?
是不是窮人家出生的就一定會替窮人謀福利?
我在很多歷史人物身上看到的往往是相反的例子,甚至找不到邏輯。很多出身貧窮的人想盡辦法要往上爬,於是不擇手段,於是更看不起窮困的人,自私無比;很多富裕的人固然很不知民間疾苦,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小羅斯福。—-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我不喜歡他們的故事被人遺忘。
在這個以成功、權位成敗、短視地看歷史的年代,我們甚至比廿世紀的人,更需要他們。但他們走了,我們不能擁有他們的身影及領導,但至少我們還是可以擁有他們的故事。
在追逐他們一生的年年歲歲中,我們習得何謂長遠的眼光,瞭解良知及遠見並非注定孤獨,並且依託了我們心中仍然想擁抱的美好價值。
於是在這些偉人的傳記敍事中,我們找到了一起看時代的角度,習得自己逆境時如何自處的能力,也提醒身處順風時,你該為社會付出什麼。
三位典範人物五十年前或七十年前都已靜靜地躺下。當代無論多麼迷失胡鬧荒誕,世事都已與他們無關。
與其說他們需要我們瞭解他們的故事,不如說我們需要他們的故事。
在當代那麼多令人失望的政治表演裡,我們內心深處的沮喪,可以在他們的人生故事中,終而找到安慰。—-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一個人能夠放下的東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梭羅
* 世事從來就是如此,當我們被悲痛壓垮、覺得未來一片漆黑的時候,指引我們命運的天命會在意外之處為我們再度撒播光明,讓我們重回生活的正軌。——揚·波托茨基《薩拉戈薩手稿》
十個禿頭九個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Farzo花柔自然萃的洗髮精團購活動/下單抽獎 】
今天要來分享介紹的是『Farzo花柔自然萃洗髮精』,是我這幾個月都在使用的洗髮產品,在此先來和你們聊聊我的頭髮狀況吧!
我一直都是細軟髮,彷彿天生就是外國人的髮質,很容易扁塌也不易造型,雖然對我來説很困擾,但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對於頭髮也沒什麼特別要求,只希望髮量蓬鬆些,並且隨著年紀增長,能維持既定髮量不要再讓頭髮越來越少了。
沒待在英國的人可能不會知道,英國不只『脫歐』更是『脫髮』的重災區,十個年輕帥哥可能就敵不過九個禿頭或者頭髮少的命運,哈哈!主要除了他們都不撐傘,英國的硬水是最重要的原因,這些都是導致落髮的關鍵,所以這幾年下來,我的髮量就漸漸越來越少,洗髮精更是換了再換,甚至開始要買專門落髮的洗髮精。
這次回到台灣待了比較久,在水質改變之後,再搭配使用花柔自然萃的洗髮精產品,開始慢慢注重養髮的重要,讓掉髮的狀況不旦大幅減少也不再容易出油了,最近忽然領悟到原來『正確清潔』才能讓髮質回復到最初的本質和功能,越簡單天然的產品反而是值得購買的好東西。
花柔自然萃的洗髮精品牌還特別標榜使用了『植物產品』的力量,相信只要頭皮都健康了,頭髮就會變得自然美麗。另外我會推薦花柔洗髮精的原因,就是充滿著花香的味道,洗完頭髮還能散發出清香,彷彿置身在大自然之中的浪漫氣氛。
然而才換了幾週的洗髮精
就能明顯感受到頭髮不易出油了
頭皮逐漸恢復健康
如果和我同樣是會出油的細軟髮:
我會非常推薦『七葉樹草本』和『米糠健康』洗髮精。
七葉樹草本添加了金盞花
能平衡舒緩改善頭皮乾癢的功能
米糠添加了常春藤和洋甘菊等
能改善掉髮和強健頭皮
如果是乾燥染燙髮質:
會最適合『玫瑰修護』
除了修護之外還有一點護色效果
『玫瑰沐浴乳』的產品同樣很值得購買
產品添加了玫瑰和天竺葵
不會黏膩的讓肌膚保濕修復著
天然的香氣更讓人充滿好心情
受損髮質會最適合:『鳶尾花保濕』洗髮精
在此同樣非常推薦『鳶尾花潤髮』
使用過後的頭髮
會非常柔順再帶著淡淡的香氣
品牌總共推出了十種不同的洗髮精系列
相信你總會找到適合的產品
最後我還要再特別推薦介紹的是:
『花柔髮根養髮液』
同樣是我最近洗完頭之後都會使用的產品
這瓶添加專利成分
能有效幫助養髮和減少落髮
適合易掉髮的族群
使用此產品能加強髮質的強韌度
和平衡頭皮健康
品牌的特點:
✨MIT台灣製造,產品通過SGS檢測
✨選用有機植物成分,連起泡劑也有歐盟認證
✨無動物實驗、無矽靈,全素食者可使用
✨百貨公司也都有專櫃
請在這購買:http://bit.ly/Shelly專屬優惠團
▍團購時間 ▍3/13 - 3/19
✔️單筆訂單滿$1800, 享免運
▍早鳥下單送 ▍
✔️ 3/15(一) 23:59前完成付款的訂單
不限金額加送"玫瑰修補精華30ml" 乙瓶
▍本團加碼抽 ▍
✔️下單不限金額抽「洗沐旅行組50ML」3名
(須截圖下單成功畫面並貼在留言處才符合抽獎資格)
最後要來特別分享這次拍照的地方
我非常喜歡倫敦海德公園的玫瑰園
(英格蘭的國花是玫瑰)
沒想到在台北的新生公園
同樣能漫步寬闊美麗的浪漫玫瑰園
彷彿就置身在英國的生活非常推薦
春暖花開的心情
再搭配植物的花香洗髮精產品
這樣的氣氛就是這麼美麗
這次感謝攝影師
非常的細心和專業
個人和商業拍攝用途
歡迎聯絡他
https://forms.gle/esjBEcojbMSeNk9w7
祝大家週末開心😊
十個禿頭九個色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靈魂交響曲──讀黃燦然《我的靈魂》 ◎AKI
一、作者介紹
黃燦然(1963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1978年12月開始移居香港,1984年9月考入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現於香港大公報任職國際版翻譯工作。
二、詩與語言
黃燦然的詩作具有鮮明的風格,他的詩中經常展現生活中的日常,在語言上有著濃厚的抒情性,在敘述觀點上他總是以較為客觀的視角切入,大部分的詩人是在詩中建立並形構出自我,而在黃燦然的詩中,他試圖隱去自我,他詩中的「我」成為閱讀中帶領讀者進入詩境的鑰匙,他的取材並非以帶有主觀的眼睛去挖掘內心層面,反而是客觀的凝視這個世界,生活中難以言說的道理以及感受,黃燦然試著用詩來把握。
〈黑暗中的少女〉
一張瓜子臉。生輝的額、烏亮的髮
使她周圍的黑暗失色,她在黑暗中
整理垃圾,堅定、從容、健康,
眼裡透出微光,隱藏著生活的信仰。
她的母親,一臉憂悒,顯然受過磨難
並且還在受著煎熬,也許丈夫是個賭棍
或者酒徒,或者得了肺癆死去了,
也許他在塵土裡從不知道自己有個女兒。
每天凌晨時分我下班回家,穿過小巷,
遠遠看見她在黑暗中跟她母親一起
默默整理一袋袋垃圾,我沒敢多看她一眼,
唯恐碰上那微光,會懷疑起自己的信仰。
以〈黑暗中的少女〉為例,黃燦然在詩的開頭,以瓜子臉、生輝的額、烏亮的髮、使她周圍的黑暗失色,他運用精簡的描述輕易在讀者心中勾勒出「黑暗中的少女」的形象。開頭以「一張瓜子臉」將少女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拉近,隨後接「生輝的額、烏亮的髮、眼裡透出微光」,這三個明顯的光源與少女周圍的黑暗形成對比,少女如同一個發光體,她周圍的黑暗與整理的垃圾襯托出她的堅定、從容、健康。詩的第二段寫少女母親的出場以及對於少女父親的臆測,反覆運用「也許」、「或者」這類猜測的判斷句式,剛好呈現出一個關於像「我」這樣的路人,旁敲側擊眼前這個少女可能背負著某種命運,情感的徘徊使得詩中瀰漫一股抒情氛圍,而少女所經歷的磨難又如同她身處的黑暗,更加襯托出她的明亮。在最後一段中,黃燦然將鏡頭轉向到「我」身上,讓讀者跟隨我下班回家的步伐穿過小巷,少女與我在相同的場域中碰面,透過我的眼睛觀看少女的生活情境,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從遠處看少女與她的母親在黑暗中整理垃圾,但又沒敢多看她一眼,因為擔心那微光會懷疑起自己的信仰。透過「我」的心境轉折襯托出少女信仰的堅定。詩在相信與猶疑之間產生張力,黃燦然運用簡潔精確的語言呈現深邃的詩意。
三、詩與節奏
黃燦然在評論集《在兩大傳統的陰影下》中提到他同意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看法,認為講究形式更多是會解放想像力,而不是限制想像力。他認為講究形式的詩人在各方面重複自己的機會很少;而不講究形式的詩人總是很容易重複自己,因為他的經歷大部分用於「發明」每一首詩的形式。
黃燦然提到他自己在學習形式的同時,也學習使用標點符號,他認為標點符號既是文字的一部分,又是音樂的一部分,能使文字和音樂都更加豐富和多樣。語言無法表達的情緒可以透過聲音傳達,這正是詩中音樂性所追求的境界。黃燦然的詩歌音樂主要指的是「詞語的音樂」,不仰賴任何修辭、不模仿其他音樂形式,使詞語本身有著自己的生命在流動。
〈否定〉
對於你,事業初成者,對於
你調遣幾十個手下的未來計畫,
你印堂上隱約升起的權力光暈,
你越來越接近於主管級的笑聲;
和你,成家立室者,對於
你努力顯得不經意地把話題
扯到太太逐漸隆起的肚子,
新居,請教去哪兒買搖籃;
還有你,剛踏入社會者,對於
你一臉稚氣所掩藏的狡黠
和「請多多關照」背後
「等著瞧我吧」的暗示,
他,那個白髮憑窗者,
和他,那個灰鬢倚欄者,
還有他,那個禿頭踱步者,
都有足夠的資格和理由
一一予以否定:他們都曾經
熱情地投入生活──
如石沉大海。
以〈否定〉為例,整首詩十九行,由「對於你……和你……還有你……他……和他……還有他……」這樣一個長句組成,而這些長句的運用不單單只是表達他想說的話,也在閱讀過程中使人感到新鮮。他詩中使用長句可以視為是一種音樂經營,在〈譯詩中的現代敏感〉一文中,他提到:「詩行的長短排列和標點符號本身已構成視覺上的節奏感。」在他詩中也確實能看見他以標點符號形成「視覺節奏」中的作用。「聲音節奏」與「視覺節奏」,當這兩者合而為一正體現黃燦然詩中展現出來的詩意。
四、詩與生命
黃燦然在提過他有幾年的時間都處於生病的陰影下,儘管他已不大生病,處於一種享受健康的狀態,他在享受著健康時容易忽略的生命的歡愉,也因此他認為病即健康,健康即病。他在生病前,對生命的理解都是承受痛苦;生病之後他漸漸發現生命應是歡愉的。他把語言視為有其獨立生命的東西,把詩人視為語言的載體,所以認為詩人寫下來的詩已不是他的詩,而是順應他的語言的命運。
〈黎明曲〉
維多利亞公園朦朧的輪廓
被朦朧的人影塑造著,然後我看見
周圍的摩天大廈已接住最初的曙光。
我在高高的單槓下徘徊,心中的紋理
有露珠在滑動,而我知道,我已飽含
黎明的元氣和空氣。我開始吐納,
拿煙味和酒味換健康的前景,而我知道
我已不再清新。眼前沒有月桂樹,
身邊也沒有長春藤。這些晨運者
都是心靈脆弱者,一場重病曾經
差點奪去差點被他們揮霍掉的生命。
現在他們像我一樣,活在地平線的
另一側,陰影既是他們想擺脫的,
又是他們辨別並珍惜明亮事物的地方。
那個為了苗條而嘔出膽汁的少女,
那個因身上的贅肉而淚水倒流的婦人,
那個想偷偷征服厭食症的年輕母親,
她們都擺出努力的姿態,跳躍,
壓腿,彎腰,深呼吸,緩步跑,
穿行於抬不起頭來的男人中間。
這些體育陰暗面的證人,把日子
押在早睡早起上。而我為自己
這過來人加旁觀者的身份感到抱歉。
歸途中我注意到,在遠方,在一座高樓的天台
碟形天線盛住一縷霞光。就寢前
透過臥室的窗囗我看見,在另一座高樓的天台
一樣的裝置盛住一樣的霞光,
它正在減弱、消退、淡去,
它是我,一個晝睡夜起的人,
就寢的精確鐘面,它說:
再見,白天。
以〈黎明曲〉為例,他表示一九九二年的一場大病使他如同換了血,健康是陽,生病是陰,而他有機會看到人生和世界的陰陽。詩中「朦朧的輪廓」、「周圍的摩天大廈已接住最初的曙光」好像有一種希望是若隱若現的感覺,儘管自己已不再清新,重病曾奪去生命,但彼此都還是在地平線上另一側活得好好的,因為曾被籠罩在陰影之下,所以陰影既是他們想擺脫的,又是他們辨別並珍惜明亮事物的地方。正因為黃燦然將語言當成表達他對生命理解的媒介,也因此他詩作的質量乘載自己的生命體悟,他認為歡愉趨向平靜,甚至來自平靜,他的詩歌色調因生命體驗而明亮起來。
五、結語
《我的靈魂》按時間編排收錄黃燦然從1994年至2005年期間的詩作,透過觀察日常生活的場景,將捕捉到的碎片做延伸,慢慢形構詩的身體。藉由時間的催化,黃燦然的詩與生命形成緊密的連繫。
黃燦然在詩集《游泳池畔的冥想》自序中提到,對於善的追求成為他詩歌的基調,那是經過對詩歌和人生的長期思索,發現了光明與善。但之後在與凌越的訪談中,黃燦然說自己繼續思索下去,最後發現人生的真相是不分黑暗與光明,也不分惡與善。當他看到這個真相,並不意味著他是不分黑白、不分善惡。但是他之外尚有一個藝術家,藝術家有責任揭示真相,就像他有責任去表明他的立場。如同《我的靈魂》最後一首詩〈來自黑暗〉的末兩段:
但我仍生活在陰影裏,
部分是我過去的陰影,更多
是周圍那些在黑暗中、鬱悶中
和疾病中的人們投來的
巨大的陰影──
它時刻提醒我(我甚至
聽見它低語):「你的世界
已被光明和黑暗分割,現在
你就像一棵樹,雖然也仰望天空
但永遠屬於大地。」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黃燦然 #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