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
公元714年。這一年,李白還在青城山練劍,杜甫還只是洛水邊的一個頑童。
一個15歲少年,背著一把琴,提著一支筆走進了盛世下的長安。
兩年後他以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震撼整個文壇,在盛唐伊始的時候以少年才子之姿,獨步天下。他就是王維。
當白居易24歲登臨大雁塔,寫下“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時候,王維21歲就已經狀元及第,名耀整個大唐。
這是一個開局華麗,風生水起的人生上半場。但是,王維的下半場一開端,就是他人生的滑鐵盧。
本來作為新科狀元王維有可預見的大好未來,但是卻在無意中犯了唐玄宗的忌諱,一怒之下將他打發去了地方。
去地方就去地方,年少氣盛的王維雖然滿肚子怨憤,可還真沒太拿得罪了皇帝當一回事。
他處理起政務也有聲有色,覺得自己在外鍛煉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的。
好友孟浩然科舉落地,他還安慰道:
“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老哥,科舉當官太辛苦了,哪有在這青山綠水間待著快活?
但是,讓王維沒想到的是,他這一次被貶卻足足在地方熬了十多年,直到過了而立之年才忽然發覺:狗日的,你們真得把我忘記了啊。
王維在《偶然作》中稱:
“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王維父親早亡,長兄如父,人到中年,作為一家之主的他,自然要挑起照顧整個家族的重擔。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從這一刻開始,那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少年從王維的心底褪去了鋒芒。
他放下狀元郎的架子,也不再恃才傲物。
回到長安,王維求見丞相張說(yuè)獻詩,詩中他自比賈誼,懇請張說提攜,“嘗從大夫後,何惜隸人餘。”意思是如果張說能看中他,他甘願做任何工作。
開元二十三年,三十四歲的王維得知恩師張九齡重任宰相,立刻寫信道: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一顆急切之心,毫不掩飾。不久後,他便被提拔為八品上的右拾遺。
作家煙羅說過:“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
人這一生,前半程年少氣盛,大多數人活得是心氣,覺得自己不可一世;後半程才發現人活的是心態,是自己與自己較勁。
所以說,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你越是矯情,失去的越多。
王維中年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和他患難與共的妻子難產而死,與此同時還有胎死腹中的骨肉。中年喪妻又喪子,人生恐怕很難有比這還要悲慘的經歷了。
王維這一生留下無數詩篇,流傳至今的就有400多首,但是細細翻閱,你會發現,其中竟然沒有一首是寫給妻子的。
他難道不愛自己的妻子嗎?
王維和妻子相遇時,彼此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8年後他金榜題名,連公主都有意招為駙馬,可他卻絲毫沒有留戀,大登科後便迫不及待地迎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馬,迎來小登科。
他難道不擅長寫情詩嗎?“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是王維寫給朋友李龜年的,但是後世之人早已將其看做愛情詩的代表作。
既然友情都描摹的如此情真意切,一首愛情詩怎能難倒王維這樣一個絕世天才?
有人說:“沉默的人,愛的最深;沉默的心,傷的最重。”
回望詩人的世界,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身邊可曾缺少過紅袖添香?
為妻子寫下“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的白居易也不乏“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風流。
唯有王維沒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愛與悲傷,可史書卻為他這段感情留下一句力重千鈞的批註:“孤居三十年,終生不娶。”要知道,那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皆屬平常的古代。
王維沒有給妻子留下只言片語,但是他卻用他的餘生證明了自己愛的深沉,傷的刻骨。
紅塵過往,沒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長,感情之事豈能盡如人意?尤其是進入人生下半場,生離死別總要走一場。
有些話,無須多言;有些事,只須去做。最深的愛,最真的情,從來不是表演,也不會矯情。
公元750年。十五歲出遊,五十歲依然鬱鬱不得志的王維趕回家中探親,然而子欲養而親不待。
王維的母親臨終前曾問過他一個問題:“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麼叫王維字摩詰嗎?”
王維自然明白,“維摩詰”是印度高僧,母親把他的名字拆開來為自己命名,還教他從小就背誦《維摩詰經》。
“維摩詰”這個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沒有污垢,即“淨”。
母親學佛幾十年,彷若就是為開導眼前歷遭悲厄打擊的兒子,讓其解脫身心的桎梏。
要他看開苦樂兩境,淡看是非成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東西,你越是在乎,越是失去。
奔波的人生,我們已經用力,盡心,何必還去耿耿於懷。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經歷的越多,你越會明白,這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
晚年,王維重新回到政治權力的中心,但是看過了人生無常之後,他不再關心官場上的種種是非。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從此後,他有事上朝,無事還家,抽空作作畫兒,鑽研鑽研佛學,悉心經營他在終南山的輞川。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時的王維官反而做得越來越大,當了太子中允後不久,他又加集賢殿學士,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一路扶搖直上,最後官尚書右丞。
王維的才華毋庸置疑,但這“遲來的輝煌”,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唐肅宗李亨和他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在賭氣,只要李隆基不喜歡的人,李亨偏偏要重用。
對此王維心知肚明,可他看破不說破,一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邊過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田園生活。
朝堂上的爾虞我詐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人生下半場,不糾結,不糾纏,不矯情。捧得越高,摔得越慘。這樣的事情,王維年少的時候早就經歷了一遍。
滄桑世事,負累幾許,只要緊守住自己的本心就好。
公元761年,王維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中,平靜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臨終無病,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
去世前兩年,王維上表將輞川別墅改為寺院,又將自己職田中的糧食用來為災民舍粥。無論先前的職場生涯如何,王維死的時候確實像一個得道高僧。
正如陳貽焮先生所說,“他採取了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半官半隱地生活起來了。”
王維在魚龍混雜、朝不保夕的官場中,從小吏修煉成詩佛。“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比起李白的驕傲,杜甫的深沉,王維活得更加灑脫,他就是這樣一個溫柔淡然的模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人過中年,能讓你揮霍的時間少之又少。不矯情、不做作、不畏懼別人的目光,想要的東西就去爭取,得不到的東西就斷捨離。
人生下半場,活的就是一份豁達,一份明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是,安好。
(1)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不管在哪個年齡階段,都不要放棄管理身體,不停止學習;哪怕才幹出眾,也要懂得謙遜有禮,心懷敬畏。
(2)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心態從容,要有“任憑泰山崩於前我自巋然不動”的淡然,努力修煉內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介紹「蘇軾江城子」 - 精華區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申怡老师中文课: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自抖音 ... 的評價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縱使相逢應不識意思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縱使相逢應不識意思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宋· 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演唱:馬蘭) 的評價
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學騎士歷險記]
妙玉坐禪 ◎#楊牧
一 魚目
甚麼聲音在動?是柳浪千頃,快綠
翻過沉睡的牀褥。風是虛無的控訴
奔走如逃荒的孤兒,且消滅在
意識的漩渦;而蒼白的記憶
烈火和黑烟合成,一種恐懼
矜持,滿足,自憐
透過淚水閃爍的兀自是記憶
記憶是暴力扯斷一串念珠滾了滿地
在這秋夜深處。我俯身去撿
只見粒粒魚目從十指間逸去
戲弄着,溜向四十八重屋角
折疊的光影不斷
扭曲,壓縮,破碎。災難在
窺伺。無妄,黑暗。甚麼聲音?
或許是鼷鼠在屋樑上磨牙,是睡蓮
在水缸裏悄悄延長它的根
蠹魚游過我心愛的晚唐詩
是冷霜落瓦,燭蕊爆開兩朵花——
我聽到聲音在動?是甚麼
莫非是蟾蜍吐舌,蜴蜥搖尾巴?
梔子簷下新添了喜悅的雀巢?
又有點耳鬢廝磨的暖意
在黑夜深處洶湧擴大,波波來襲
我凝然傾聽死寂中,髣髴
有人在卸裝更衣
燈火盞盞消息
它以沉悶的重量覆我,如雨意
燠熱,凌厲,介於是非可否之間
早夏隱約熟悉,是前世的
經歷?或許是他生一句伏雷?
摧殘我的髮飾,打散我一握
嚴謹的小髻,令我雙頰變色
(白雪上去冬搖落幾瓣紅梅)
我舉手鎮壓胸口,聽見聲音在動
貓躡足過牆頭,落葉
飄然到了轆轤井湄
還有細微的,是小魚唼喋水底
一條蛇蛻變——在我們白晝的足迹
或許毛髮糾纏,肌膚泛潮
在垂長滑膩的子夜試探,欺誑我
參差是新陽下千頃柳浪的快綠
翻過蘇醒的牀褥,黃鶯瑣碎
啄破一本貝葉書
二 紅梅
去年冬天他來過,清夢轉聊聊
玉針蓑,金藤笠,沙裳屐,踏雪
前來,倏忽向人多的院落一角趕去
正是「槎枒誰惜詩肩瘦?
衣上猶沾佛院苔。」寂寞是留下
帶走一枝鬥酒的紅梅,幾瓣冷豔
搖落在檻外白雪,恰似
恰似我雙頰淺淺錯過的暈赧
大紅猩猩氈印在空無宇宙裏——
那是後話。此刻天地茫茫
惟獨我內心一點火光刁巧實存
青燈不過外在,我寡慾的表情後面
燃燒着沸騰的血,超越的
感性教灰燼衣裳來蓋
畸零落落必是眼神看慣了
木魚托托,杳渺空虛
托托在界外回響。我用眼睛聽
耳朵想,心是受傷的貔貅
在圍獵的人羣中頑抗
那是甚麼聲音?
莫不是鼙鼓和號角
在神話世界齊鳴,在我不能感受的
幻境?又好像旂旗迎風旆旆
像快箭自三百步外呼呼中的
戰車如輊如軒碰撞着,激起火花
以雷霆的姿勢飛馳過莽原
鷹隼鼓翼盤旋於沼澤之上
俯視驚駭的大地,以凶猛之眼
看我疊手閉目,終於動搖委
倚無力地仰臥下來
等待利吻襲擊
他自雪中來
一盞茶,又向雪中去
屋裏多了一層暖香
些許冷清的詩意。我留他
不住,大紅猩猩氈裏
青燈古佛像下,免不了
受罪的靈魂自有
受罪的
歸宿
三 月葬
縱有千年鐵門檻⋯⋯
這時,紙窗外閃過陣陣黑影
那些不是慾的精靈,是秋樹迎風
或許是不眠的木魅舞踴?不是——
靜,靜,香爐裏還剩點殘星
淒切陪伴我,心神向內反射
追尋些許安寧。或者是我的替身?
她們捨入方外,為了我幼穉的病
牽恚着,時時歸來探訪
然而我已經完全看開了,然而
我是不是看開了?我在檻外顛躓
猶豫,貪戀人間的詩和管弦
我要要張望着檻內,檻內一個人
詩我是能的
秋夜的管弦我理解
——那是甚麼聲音在動?
莫不是詩的腳步躡過記憶的水邊
逡巡躑躅尋找替身?莫不是笛韻
正撲打着短翅飛越我膨脹的胸懷
我是朝合夜開的冷僻字,是水中
一隻不祥的鳥,嘎然驚起
於艱險困境轉教「寒潭渡鶴影」
暗藏生死大悲的玄機,逼她道出
宿命的籤語,好個
「冷月藏詩魂」
靜,靜
龕焰,爐香
木魅和花神在櫳翠菴外竊聽
傳播一些謠言給秋風
給白露,給濃霜,給苔
縱有千年門檻
我心中奔過千乘萬騎
踏熄了低迷的爐香
讓我俯身向前,就這樣輕輕
輕輕吹滅龕頭的火焰,細想
帳裏兩隻鳳凰
屏上一對鴛鴦
四 斷絃
遂撤棋失神,叩問:
「你從何處來?」目無餘子
誰知他竟不回答——從來處來
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一塊頑石
向去處去。我冥冥能詳你的去處
那是無情離恨的天地,在知識彼岸
縱使我一生苦參也無從涉渡
我的世界是虛與實,轉折彎曲
回去的路,我說:都要迷住了
結跏趺坐禪牀
妄想必須斷除
一心趨眞如
我認識自己的歸路
迷途只是一種託辭,棋盤上
糾纏勾鬥出靈慧的本事
他掀簾,我凝神佯做不知
接吃畸角邊上子,棋路
使的是風月蕩漾的招勢:你從何處來?
我何嘗不知道你的來處?滿天星斗
不出我寥寥演算的神數
結跏趺坐禪牀
妄想必須斷除
一心趨眞如
深奧的四疊早在我手掌握中
烏雲追趕着明月,瞬息間
星斗移換,銀河向西傾斜
我們曾坐聽屋裏或人撫琴
渲染生死籤,君絃升高了
激越地張開一面愛的羅網,又如利斧
以冷光照射鐐鍊,熔解一具心鎖
好似伏魔的寶劍帶萬仞鋒芒
狂潮向我的意志和情緒撲來,揚起
無限的怨憤:試探,譴責,報復
歌聲盡識我寒潭渡鶴的玄機
且以淒厲的變徵撕裂金石
攻打我的精神,劇烈地顫慄震撼——
我前胸熾熱如焚燒,背脊是潺潺冷汗
突然,卻在我迷醉顛倒的關口
蹦的一聲斷了
五 劫數
結跏趺坐禪牀
妄想必須斷除
一心趨眞如——但那是甚麼聲音?
蜈蚣在黑暗裏飲泣,蝎子狂笑
露水從草尖上徐徐滴落,正打在
蚯蚓的夢鄉,以暴雨之勢⋯⋯
成羣的蚍蜉在樹下歌舞
吶喊。螢火蟲從腐葉堆一點
升起,燃燒它逡巡的軌跡
牽引了漫長不散的白烟
那是秋夜的心臟在跳
冷月和激情交換着血液
遠方的墳穴裏有炬光閃爍
啼眼張望如約駛來的驢車
迎接一個赤裸的新鬼
風為裳,水為珮
紙錢窸窣
這一刻有人在梳洗
一襲新裁披紅的嫁衣
微微搖擺深深繡房裏
那是甚麼?我聽到木盆碰撞
剎那濺起水花復落的聲音
髮飾和銀篦交擊
有點喜悅還有無窮的憂慮
倉庚在春日于飛,桃葉
藏不住競生的果實——
那隱約是鑼鼓嗩吶揚過長巷
以萬鈞溫暖揶揄我的靈魂和肉體
是荷塘上一批蜻蜓在瘋狂地盤旋
倏忽停駐,銜尾,交配,驚起
是柳浪千頃,快綠翻過洶湧的牀褥
時間迭代通過。我胸前熾熱
如焚燒,背脊冷汗潺潺
冰雪在負,懷抱烈火空洞的風爐
呼呼如狂犬夜哭,融化夜叉白骨
一塊馬蹄鐵,兩塊,千萬馬蹄鐵
噹噹敲響凌晨滿天霜
月亮見證我滂沱的心境
風雨忽然停止
蘆花默默俯了首
溪水翻過亂石
向界外橫流
一顆星曳尾朝姑蘇飛墜。劫數⋯⋯
靜,靜,眼前是無垠的曠野
緊似一陣急似一陣對我馳來的
是一撥又一撥血腥污穢的馬隊
踢翻十年惺惺寂寞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U-ichiro Murakami (https://www.flickr.com/photos/ccfarmer/4995354222/ ),原圖加上文字及Logo,以CC BY-SA方式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楊牧的〈妙玉坐禪〉,典出《紅樓夢》。作爲金陵十二釵的妙玉,出生宦官家庭,後戴髮修行,她學佛,自稱「檻外人」,卻仍無法超脫世間之情。她個性孤傲,有絕對的潔癖,睥睨周招的人,她唯一看上眼並鍾愛的,只有寶玉。〈妙玉坐禪〉描述了妙玉完整的一生,從父母雙亡,入大觀園,寶玉乞梅,凹晶館聯詩,坐禪走火入魔,以及遭盜賊輕薄。
整首詩以坐禪回憶的手法寫成,在第一段落「魚目」,妙玉聽到外在的聲音,這聲音和內在騷動的心境相結合。而風的奔走如「孤兒」,或許提示了妙玉的生世。第二段落「紅梅」描寫寶玉乞紅梅之情節。寶玉「踏雪前來」,乞了紅梅,遂「向雪中去」,徒留妙玉孤寂一人:「寂寞是留下/帶走一枝鬥酒的紅梅,幾瓣冷豔/搖落在檻外白雪」。妙玉亦道出自己激動的暗戀:「我寡慾的表情後面/燃燒着沸騰的血」。此時,她聽到神秘的聲音,使她身在「幻境」。這樣的「幻境」或許提示了「太虛幻境」。她唸再多的佛法也無效,終究被情慾給制服,因此楊牧寫那情慾如「鷹隼鼓翼盤旋於沼澤之上」,並如「利吻襲擊」。
在第三段落的「月葬」描寫妙玉對自身的懷疑,想超脫凡俗,卻又陷入其中。她言:「我是不是看開了?我在檻外顛躓/猶豫,貪戀人間的詩和管弦/我要要張望着檻內,檻內一個人」,她修佛,卻看到「帳裏兩隻鳳凰/屏上一對鴛鴦」也心生嚮往。
在第四段落的「斷弦」,使用了妙玉與惜春對弈,妙玉問寶玉從何而來之故事。妙玉似乎相信自己能掌控命運,掌控自己騷動心性,因此她言:「滿天星斗/不出我寥寥演算的神數」,「深奧的四疊早在我手掌握中」,她也相信自己能透過佛法,掌控騷動的心性,「結跏趺坐禪牀/妄想必須斷除/一心趨眞如」。然而終究是白費的,情慾以更狂大的方式反撲回來:「狂潮向我的意志和情緒撲來,揚起/無限的怨憤:試探,譴責,報復/歌聲盡識我寒潭渡鶴的玄機/且以淒厲的變徵撕裂金石/攻打我的精神,劇烈地顫慄震撼」。最後,她如一根絃一樣,「蹦的一聲斷了」。
在第五段落的「劫數」,描寫坐禪入魔後(也就是如斷弦一般)的情況,她意識到蜻蜓在瘋狂交配,「以萬鈞溫暖揶揄我的靈魂和肉體」,她感到「胸前熾熱」,卻也感到「冰雪在負」。最後,她聽到馬蹄聲,是盜賊闖入。玷污妙玉的過程是「一撥又一撥血腥污穢的馬隊/踢翻十年惺惺寂寞」。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7/10/20171009.html
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申怡老师中文课: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自抖音 ... 的推薦與評價
申怡老师中文课: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老师的语音好,气场稳,信息清楚,例子用小龙女和 杨过 ,讲得太生动了。 来自抖音KSSM中文课本古诗词. ... <看更多>
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縱使相逢應不識意思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朝代:宋代. 作者: 蘇軾. 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 ... ... <看更多>
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 在 介紹「蘇軾江城子」 - 精華區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對gungmei來說,
本篇的感情是延續前篇介紹「李白三五七言詩」的文章而來。
因為提到了神雕俠侶、又提到了啞妻,勾起了我久遠的記憶啦!
(瓊瑤的真的有夠久,超過10年前看的書了,金庸起碼還有不時溫故知新。)
先介紹蘇軾的一首詞,原詞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宋/蘇軾/江城子
為什麼說這篇文延續前文呢?
因為很巧合的,神雕俠侶和啞妻裡也都恰恰引了這首詞,
除了說金庸和瓊瑤兩人有志一同外,(該算是鴛鴦蝴蝶派的同門師兄妹吧~)
恐怕也要稱許蘇東坡這首詞寫得太有情感,讓兩大作家竟都引在書中哪!
簡介蘇大鬍子寫詞的背景吧,這是他悼念亡妻之作。
我的解讀是:
深夜裡頭憶起結髮妻,
一生一死,人鬼殊途,彼此情況如何都一無所知,確是「生死兩茫茫」,
儘管不敢多去思量,但妻的影兒卻仍舊盤旋心頭,難以忘懷。
讀完後實在讓人不禁要替蘇軾一掬同情之淚,
對他思妻情真意重,心有戚戚焉。
金庸在神雕俠侶中,寫楊過十六年後至絕情谷的斷腸崖等小龍女,
苦苦等候,小龍女卻始終沒有現身。
楊過在絕望的打擊之下,萬念俱灰,竟一夜白了頭髮(兩鬢)。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蹌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於是
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鬢竟然白了一片。他
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發便白,更因內功精純。雖然一處艱苦顛
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鬢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
面貌,伸手在額角鬢際拔下三根頭發來,只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
霎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是蘇東坡
悼亡之詞。楊過一生潛心武學,讀書不多,數處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
爾見到題著這首詞,但覺情深意真,隨口念了幾遍,這時憶及,已不記得是
誰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
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接著又
想到這詞的下半闋,那是作者一晚夢到亡妻的情境:"夜來幽夢忽還鄉,小
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想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不由得心中大慟:"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連夢也做不到一個!
猛地里一躍而起,奔到斷腸崖前,瞧著小龍女所刻下的那幾行字,大
聲叫道:"'十六年后,在此相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啊小龍
女!是你親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約?"他一嘯之威,震獅倒虎,這幾
句話發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鳴,但聽得群山響應,東南西北,四周山峰都
傳來:"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金庸國學底子真正深厚,這首詞從楊過嘴裡說來,也果然是再貼切不過,
比較易感的讀者,只怕讀至此處,已經掩卷狂飆淚了吧!
連gungmei這樣冷血的讀者都要紅了眼圈,
金大俠這門「催人淚」的功夫一使將出來,果然中者皆心傷阿!
然而又是可惜了瓊瑤,我還是覺得啞妻裡的引用,
安排不夠巧妙,簡直是平舖直述(唉);
書中講柳靜言一晚望著雪兒(柳和依依之女),
見雪兒眉目與亡妻如此相似,不由憶起兩人過去種種甜蜜,恍如昨日,
於是忍不住吟起了蘇軾的這闕詞來。
然而這樣直通通的一寫,借柳靜言之口吟的詞卻失了些許味道,
枉費瓊瑤這樣一個了不起的悲劇天才,(我是稱讚她,可不是貶損呵)
寫到這兒竟是重重提起、卻輕輕放下,實在有負她的"悲劇天賦",
身為讀者我也只能大嘆可惜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16.30.1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