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專欄:利用ETF避險式冒險被動式主動
行業政策監管風險升溫,港股遭遇七絕市。平心而論,在一個方方面面都可以充分體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才放」典型中國式循環社會,與民生息息相關重點行業如住房、教育、醫療產業若繼續容許任性地野蠻生長,最終受苦的只會是人民,面對三高問題(醫藥貴、樓價高、學費昂),貧富兩極化延伸成社會問題,任由亂象叢生,後患將無窮。長痛不如短痛,在機遇風險並存的投資市場,規管產生的短期陣痛與市場震盪反而有利彰顯長期價值。
民生產業是人口大國長期投資主題,惟股票市場鱷魚潭,稍一不慎易被吞噬,輕則損手重則沒頂冇仇報,要立於不敗之地,只有透過控制注碼和分散風險才能實現在追逐人氣主題作為核心策略時進可攻退可守。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大量資金由主動式投資的互惠基金中流出,挪移至屬被動式投資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以投資成本低作賣點的ETF,近年愈趨普及,不無道理。據ETFGI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ETF管理資產規模已突破9萬億美元,創新高,市況波動加劇,任憑你機關算盡,亦未必可盡握市場節奏,要避險式冒險,被動式主動,也許僅ETF才能平衡這種投資心態上矛盾對決。
個半月前本欄曾提及一隻覆蓋全產業鏈A股上市世界光伏龍頭、期間恒生指數累跌7%,恒生科技指數累挫13%,期間掛牌兩周的南方中證太陽能產業ETF(3134)至今升逾33%,證明選對主題真的可以跑贏大市。
追捧國家十四五規劃產業主題,除可持續發展產業、新能源、互聯網+,也不要遺漏另一成長潛力行業醫療健康產業,在人口老齡化大趨勢下,醫療保健支出續增,造就最貼近民生造福人民剛性需求;政策推動近年醫療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行業創新轉型;港股第18A章上市規則近年為行業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資本支持。
內地醫療健康主題在創新藥、醫藥外包CXO、創新器械、互聯網醫療四大領域均續革新創新,已成「十四五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投資醫療健康股份專業知識壁壘高,需優秀投研能力和醫學專業知識,醫療健康行業細分領域眾多,股份投資難以包攬細分龍頭,醫療健康股不確定性多,有單一風險,新藥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高、成功率低。成功上市後還有流通環節受阻、商業化失敗、專利懸崖等風險,部署Solactive中國醫療健康革新指數前五大龍頭成分股入場門檻起碼10多萬元,成本高昂,唯有ETF投資,始能跨越知識障礙,分散風險,及時捕捉醫療健康行業的快速更新換代。
原文:https://bit.ly/3ynlwng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 #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港股 #民生產業 #ETF #避險式冒險 #被動式主動 #醫療健康 #十四五規劃
十 四 五 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特區應做好大數據及網絡工作 融入國家共建大灣區數字經濟】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容海恩
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上周一連多天就2021-2022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展開討論,建制派議員們都非常關注不同政策範疇的重要統計數字,以便制訂更好政策及措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香港經濟民生。然而特區政府對於涉及港人到內地工作、學習及生活的數據,以至丁屋、丁權、離婚涉及的撫養權與贍養費等的數字,竟統統欠奉。筆者認為,特區政府理應是香港最大的大數據庫,但偏偏未有用好大數據。為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實應做好大數據庫及網絡建設及安全工作,為國家及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作出更多貢獻。
事實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一直高瞻遠矚,多年前已非常重視大數據及互聯網的發展,多次強調發展「數字經濟」,並就「數字經濟」發表重要論述,明確指出國家要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單是去年11月,習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等多個場合都提到「數字經濟」;習主席在剛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中,亦提到了「數字經濟」,習主席指:「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可見中央的高度重視。
反觀特區政府在大數據的工作,至今仍然停滯不前。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上周一連多天就財政預算案聽取官員回應,官員在會議中又或透過書面回應議員的問題時,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當議員問到一些非常重要的統計數字、數據時,不同政策局的官員都異口同聲表示:「統計處沒有相關統計數字」。議員問及香港居民在內地就業或創業的人數,以至丁屋、丁權、離婚涉及的撫養權與贍養費等的數字,政府竟然統統欠奉。
大數據不單有助分析社會實況,了解不同行業、企業、階層等不同的需求,從而協助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進行研究、討論及決策,一方面為現有政策拆牆鬆綁,另方面亦有助政府制訂更佳政策。特區政府明明就是香港最大的大數據庫,但偏偏未有用好大數據庫,結果多年來在政策上未能回應民意,更遑論做民心回歸工作。
中央去年6月及時出手,制訂及落實香港國安法,之後再回應廣大市民期盼,完善選舉制度,中央親力處理之兩大舉措,結合法律與制度的「組合拳」,為香港終結政治多年之亂象,阻斷反中亂港份子亂港奪權,從中央層面為香港提供不容挑戰、堅實可靠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讓香港能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及「愛國者治港」,凝神聚焦發展經濟民生,為香港長期繁榮穩開出良好之局。市民更形容中央兩大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守護香港未來的「利劍」和「堅盾」。
中央親力為港解憂解困,更為香港鋪墊與開展良好之勢頭,特區政府及香港各界必須團結一致,一方面做好解說、立法及選舉工作,竭力落實「愛國者治港」,全力維護國家安全,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但另方面,特區政府應憑藉自身的努力,提升管治質素,提出高質政策,爭取民意民心,做好民心回歸工作,不應事事都要中央勞心勞力。
在管治水平中,政策能否「貼地」,絕對是重要的一環,但過去多年,特區政府的政策制訂機制特別是大數據的應用不足,以致經濟及民生政策變得「離地」,結果失民意又失民心,特區政府在大數據工作上必須加以改善。
與此同時,香港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十四五」規劃,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推動大灣區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橋頭堡,做到國際第一的金融中心及創科基地。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可能有需要建立一個大灣區的經濟共享平台,以便利粵港澳三地各個專業的互聯互通與合作,特區政府必須急起直追,加強發展大數據,長遠目標是要形成大灣區資源流動、利益保障和分享資訊的有機體系,為國家的「數字經濟」作出貢獻!
十 四 五 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能源汽車配人工智慧 打造獨一無二個性化坐駕
記者 湯道舜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2/13 22:56 最後更新時間:2021/02/13 22:56
大陸將新能源汽車發展,列入「十四五規劃」九大重點產業之一,專家預估,大陸新能源汽車有望在2021 年進入高速增長期,產銷規模接近200萬輛,儘管中央頒布的補貼政策逐年縮減,但是隨著高新技術的突破,和造車工藝的提升,將為新能源汽車開啟新一輪的高速發展。
一輛會隨著音樂節奏跳舞汽車,看起來確實很吸引人,更為準確地說,這是一輛配備人工智慧終端的最新款電動車;造型上,有六扇從不同方向開啟的車門;然而最令人好奇的是,這款電動車沒有門把,開啟車門全靠新科技。「我們這個車,是首台真正意義上人臉識別,可以實現解閉鎖的這樣一個車。」大陸新能源汽車業者,很自豪的介紹這輛車的特色。
人工智慧新能源車 精密科技解讀駕駛情緒 被稱為「中國汽車行業領軍人物」之一的丁磊,就是這款智能電動車的催生者,為了要讓新一代電動車更加人性化,所以要求團隊設計一款,更貼近車主駕駛習慣需求的智慧型電動車,更貼近「人車合一」的個性化產品。「通過一個複雜的人工智能的解算,它就能夠判斷出來您的心跳是什麼樣子的,血壓的變化、呼吸的頻率、情緒是不是緊張,包括喜怒哀樂;因為我們這部車上,整個的電子架構是全新開發的,是國際領先的。過去車交給你,你改也改不了,你也不能輸入什麼東西,而我們直白地說,我們這部車像一個智能的終端一樣,你可以輸入,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來調整你這個車。」丁磊自信滿滿的說。
車身長度增加轉彎半徑 開發四驅四輪轉向底盤
然而,為了要容納額外增加的智能設計,這款車的車長達到5.2米,比起一般大型豪華轎車多出30公分,車身增長,意味著轉彎半徑加大,衍生出來的難題,讓設計團隊絞盡腦汁,終於找到解決之道,就是採用「四驅四輪轉向」的設計;團隊表示,在自主創新的要求上,團隊自行開發了全新底盤技術,讓車輪有不同角度的擺動,提高車輛運行的靈活性;尤其在高速運動下,車輪同向擺動,也可以減少發生側滑的危險。
積極推動新能源車政策 範圍遍及全產業鏈
除了乘用車之外,商用車和大客車在新能源發展領域上,同樣也有收穫,例如一款利用再生燃料的巴士,就得到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補助,大客車的業者說,建構可再生能源的運輸體系,是一個新的發展目標,選擇氫、氧做為燃料的主要原因,在於環保考慮,業者更拿出檢驗設備,實地測試新能源巴士排放的尾氣中,完全測不到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大陸整頓業界亂象 外媒評估有助新能源車發展
大陸中汽協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0萬輛,預估2021年可望挑戰年銷180萬輛到2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儘管目前中央的補貼優惠政策有所緊縮,但是業界普遍認為,這是官方整頓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的業界亂象,長遠來講,對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大利多消息,而且西方媒體也認為,大陸新能源汽車無論在內銷或出口上,都將成為全球汽車業者不可忽視的重量級選手。
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focus/1463512?fbclid=IwAR32KDwu93n_cVrK4kvjCJZe06w9Y5Xr2zpIZLlqBhUm6_lNib2oG1S4t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