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A Re Ker 拍攝分享他今天從抽屜裡翻出的中華民國81年(1992年)7月21日星期二《聯合報》第17版報紙,上面刊載著一篇由記者董智森所寫,關於當時為了便於捷運工程的進行而即將遭拆除的臺北市中華商場的回顧報導,如今讀來,滿是懷舊之感。
全文如下:
《昔日台北繁榮的指標,今日台北建設的盲腸》
中華商場
樓起樓塌31年
民國四十九年老總統一句話,中華商場動工了。今年十月分為了大台北的明天,中華商場就要剷平了。
【記者董智森╱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將在十月分拆除已興建三十一年的中華商場,對老台北人來說,中華商場的改建象徵一個舊日繁華時代的結束,而繁華如夢,如今僅留給人們一絲喟嘆,心中也不免有「物換星移幾度秋,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無奈。
「在三十八年時,我們追隨政府來台,當時心底打算,也不過是暫時窩一下,政府說馬上要反攻大陸,我們也不敢有什麼長遠的打算。」幾個商場的老人提起那個時代不勝唏噓。
老人說,當時窩得也十分狼狽,大家都隨隨便便用個竹棚搭將起,就在裡面吃喝拉撒,怎麼說,「總覺得只是過渡時期的非常時期,反攻號角一響,還不是要打回去」,只是這個非常時期也未免太長了,為了生活所迫,許多人乃不得不捲起袖子,把家中所看過的一些不純熟的手藝拿出來謀生餬口,生活總是要過的。
那時候,不少人在家中根本是大少爺,一輩子也沒幹過粗活;也有人則是身穿「二尺五」的丘八,除了打仗殺人,並沒有其他的本事,而家當常只是一件毛氈,在長長寒夜中,打哆嗦到天亮,妻兒子女,全家都在風聲裡,九秋衣裳未剪裁。
老總統關注
鹹魚翻身
這個非常時期,竟然綿延了十年,民國四十九年,老總統路過中華路,發現此地居然有一堆「老芋仔」過的是這種生活,乃指示必須把中華路的流民好好安頓,並且他責令負責治安的警備總部必須做好整頓的工作。
老總統的指示,使各單位不得不全力安置黎民,先是台北市政府委託「警民協會」幫忙做人口的調查和治安的維持;接著由台灣省主席周至柔、警備總司令黃杰及台北市長黃啟瑞組成一個整頓委員會,由黃啟瑞擔任主任委員。
民國四十九年的八月十六日,中華商場終於動工了,依規畫是建成八棟長方形的三樓房,當時全台三層高的房子不多,中華商場的水泥白壁,羨煞了不少中低收入戶,但所謂的中低收入者,只是大貧和小貧的差別而已。
在五十年四月十日,中華商場終於在萬方矚目下完工了,八棟嵩峨的大樓共有一千六百六十四間,並有當時全省少有的公共廁所;據居民表示,工程費中他們出了四千八百卅三萬五千八百四十五元,這也是現在居民和市府為產權鬧得不可開交的主因,而這筆錢,在當時是非常龐大的,民國四十九年,是台灣省全省的總預算的百分之一點三。
中華商場的繁榮從此開始了,當時各種新式物品及舶來品,莫不擺在這從北門綿延到小南門的門面上。從南部到台北的親戚,也莫不以帶他到中華商場一遊,來表示不虛此行。而三兩好友,興致好時,「走!哥們上中華商場喝兩杯。」喝完後,再去逛逛西門町看還有什麼新鮮事兒,或者再看一場電影消磨消磨,是當時最有面子的邀約,和最神氣的事。
中華商場的特色很多,連接的八棟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一邊靠西門町,一邊則靠國軍文藝中心,連接的橋是一條多數台北人走過卻叫不出名字的綠色天橋,那是「後備軍人橋」,不久後即將拆除。
繁華總指標
如日中天
大體而言,忠棟到平棟的商店中,是台北甚至全台最大的徽章、錦旗、獎盃及紀念牌的集散中心,其中軍刀、指揮刀及佩劍的品質十分有名;不過忠棟和孝棟,目前則以電器、電腦軟體、電子零件為有名,近年則充斥著電動玩具,排滿走廊,到處可見到青少年在此流連
。
而忠棟仍有傳統的蒸籠店,在琳瑯滿目的現代化物品上,顯得饒富古意,近年來則也有各類木器及籐器的販賣。
而這兩棟的二樓,也有不少專賣玉器、琺瑯、台灣民俗古玩的店面,這些店往年是執業界牛耳,目前生意仍十分活絡,並且延綿至仁、愛等棟。但仁、愛棟的小吃和郵票,也是聲名在外的,尤其錢幣和集郵之友社也是收藏家的最愛。
高裝檢採購
軍品集散地
信、義、和三棟則是中華商場中,最膾炙人口的,因為這就是中華商場小吃最多的地方。這裡有各省的南北小吃,北方的麵食烤鴨、南方的湯蟹荷包、四川的紅油抄手、台灣的蚵仔煎、麵線焿,應有盡有,甚至有當時全省都少見的純清真館、牛肉餡餅和涮羊肉火鍋,配上跑堂的吆喝叫聲,透出了不少熱鬧與親切;不過近年來明顯的敲顧客竹槓,使吃客不太願意再上門。
中華商場在最繁榮時,曾有五十八家的飲食店,現在則只剩十六家,當時在信棟的「北平小館」,門面從卅三號到五十九號,足足占了八個大店面,目前則已暫停營業了。
仁、愛、信三棟,另有成衣、衣料的批發零售,曾是台北最大集散市場,在牛仔褲最盛行時,各棟都擠滿了人潮,而每逢各學校開學時,各種大學服、軍訓服的訂製,更是不少二十到四十餘歲人的經驗,一位店主回憶說;「那時候各校的卡其布顏色還不太一樣,我們可以在所謂的黃卡其中分出十幾種不同的顏色來,質料則有三十幾種。」
在和、平棟中,最有特色的則是軍用材料,全台的部隊都知道,部隊中只要缺少什麼東西,到中華商場準沒錯,除了武器彈藥外,軍車材料更是應有盡有,每年部隊的高裝檢,部隊幾乎都會派出大批人手來採購,至今猶然;而和、平兩棟還有不少老人茶室,不過現在已關門殆盡。
紅顏已老
尋求第二春
卅一年了,中華商場就像是一個容顏已老的美人,在歷盡了滄桑後,仍留下幾絲往日的風韻,不過在市民指為「盲腸」後,今日的商場留給人家的印象,似乎是只在市府與民眾的產權紛爭。市府目前與四百四十二戶簽約,並對其餘的一千餘戶提起訴訟,市府財政局長廖正井說,為了政府施政的公平,採法律訴訟是不得已的,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問他此問題,他也是這樣回答,「郝院長也認為公權力最重要,十分支持。」
未來的中華商場將是在剷平後,重新規畫為林蔭大道,自車站到愛國西路的小南門整條路是像巴黎香榭大道,市府都市計畫處處長蔡定芳表示,這個特區並北延至鄭州路,加上西門特區,「規畫得十分有品味」。
夏日的炎陽下,捷運的施工已使中華路這位遲暮美人顯得有幾許狼狽,豔陽下,工程的鮮黃器材、十幾公尺高混凝機和車輛,竟令人覺得格外刺眼、炫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GreenPrice #香港平靚正 #SmartTravel #全港最平 #社企超市 #香港社企 #環保實惠 #灣仔 #中環 #觀塘 #葵涌 #鰂魚涌 #十大必買 #推介 #產品 #重點推介 #絕非廣告 #ESG #世界更美 #普世價值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
千層餅批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我醒來時,手上已不知吃第幾塊了....
如果禁不起誘惑千萬不要往下滑
會讓人肚皮失守放棄抵抗
波士頓派蛋糕
綿密醇香又蓬鬆軟綿。內餡香濃滑順像在吃冰
純手工千層酥
香酥脆透著淡淡的奶香與糖霜蜜甜
根圓工廠直營,經銷、批發、代工都有做
堅持每日新鮮製作,真材實料不添加防腐劑
可以單口味買1顆,最多4種口味拼
#理智與慾望天人交戰
#簡單包裝口味不簡單
💋憑姐妹淘VIP卡波士頓派伴手禮享88折優惠
📲姐妹淘Line ID:@tao.idea
詳細圖文看這邊:https://taoo.in/genyuan
By Puma
-----------------------------------
🥡享受外帶美食75折起懶人包 https://taoo.in/togo
🔰姐妹淘LINE好友 http://taoo.in/line
🔎追蹤姐妹淘Instagram https://taoo.in/ig
千層餅批發 在 外貿協會 TAITR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產業動態】臺灣農產食品外銷趨勢!
各國買主看上什麼臺式美味?
從外貿協會 6 月辦理的「國際農產食品通路商線上採購日」,將近 200 場的 1:1 洽談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國對不同產品的喜好:
[#新加坡]
1. 專業酒類進口商,對馬祖酒廠、臺灣啤酒產品甚感興趣。
2. 代理特殊酒品賀木堂的 #珍冠家,酒型特殊深獲買主青睞。
3. 老牌冷凍食品商,認為臺灣水產、豬製品、烘焙品有助吸引客人,認可 #金春勝 直接捕獲並可客製添加鹽巴的鯖魚,以及 #豐喜 的千層蛋糕。
4. 進口臺灣食品多年的進口商,希望引進更多臺灣醬菜、餅乾等宅經濟產品,尤其看好 #福義軒脆餅。
[#柬埔寨]
1. 柬埔寨健康意識開始盛行,買主希望進一步獲得 #太平洋麵類 及 #正原有機產品的資訊。
2. 另一家進口商,希望尋找可OEM代工的臺灣廠商,對供貨穩定度及品質要求嚴格。買主相當喜愛 #十方苑素食 產品的形象,後續將進一步洽談。
[#德國]
1. 德國對臺灣食品及珍奶的需求日漲,經營亞洲食品連鎖超市的買主,要求與臺灣廠商直接洽談,希望增加產品並開發珍奶商機。
2. 買主對 #皇聚 多樣產品及全套服務最感興趣,而 #上島 多樣的珍奶產品能滿足未來開店及批發需求,雙方已進一步深度洽談。
[#澳洲]
1. 經營烘焙坊、珍奶原料批發的買主,看好對 #廣達香 的肉鬆及魚鬆,認為其具價格競爭力。
2. 專營進口臺灣食品供應白人超市的買主,希望尋找適合超市的小包裝食品,認為 #弘陽植物肉乾、#豐稷南棗核桃糕 頗具賣相。
[#日本]
1. 知名百年連鎖高級超市,對 #家會香 餅乾麻糬的新奇感興趣。
2. 大型餐飲集團正尋找優質有機臺灣茶,擁有有機認證的 #有幾園 獲買主青睞,而 #瀞一的東方美人、有機烏龍茶也符合需求,雙方深入洽談中。
臺灣食品農產品與聞名世界,屢次受到國際業者的青睞。
雖疫情持續,外貿協會過去一年仍以「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帶領我國業者參與,持續將臺灣優質產品帶入國際市場~
今年10月還有高雄國際食品展,歡迎有志外銷國際市場的台灣業者,把握機會參與!
➡️ https://www.foodkh.com.tw/
千層餅批發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GreenPrice #香港平靚正 #SmartTravel #全港最平 #社企超市 #香港社企
#環保實惠 #灣仔 #中環 #觀塘 #葵涌 #鰂魚涌 #十大必買 #推介 #產品 #重點推介 #絕非廣告 #ESG #世界更美 #普世價值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報導與本影片無關, 純粹作參考:
https://youtu.be/Ix19NXtdoUw
HK01
40蚊兩罐歐洲鵝肝醬、10蚊三個大杯麵、4蚊一枝日本有氣果汁……以廉價購入高質食品不是夢--只要你不介意它們剛剛過了期。近年不時發生大批過期食物被棄置街頭、市民聞風「搶救」事件,四名大學生去年底創立了過期食物超市,並定期進行「盲測」確保食物質素,吸引了不少中產客光顧,開業四個月已拯救了約1.2萬件「新鮮」過期食品。他們認為不斷有食物遭棄置,主要原因是商戶「估錯數」,入貨過多,最終擺過期。
過了「此日前前最佳」的食品,是否能夠入口?人稱「野人」的環保人士莫皓光,試食數款過期食物,實測「過期味道」好壞參半,他指過期近一年的餅乾已變味,但過期3個月內的杯麵、日本零食、汽水都沒有異樣,「唔覺得有問題,仲食得!」
過期食品唔係低劣食物,其實係型格嘅事,幫埋幫社會同促進環保!
韓駿謙(Terence)-Green Price 綠惜超級市場 創辦人
約700箱剛過最佳食用日期的日版卡樂B薯條,本月初被棄置於屯門一個垃圾站,大批市民到場將薯條「救走」,有人力撐「食得唔好嘥」,但食物安全問題仍令人擔心。其實,每年有近價值1.2億元的過了「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 Date)的食物,被埋在堆填區,農曆新年,更多賀年食品遭棄置。
大學生創過期超市 定期盲測保食物質素
四名大學生有感本港棄置食物問題嚴重,反思如何有效源頭減廢,半年前勝出社企比賽,創立過期食物超市Green Price綠惜超級市場,「拯救」僅過最佳食用日期食物;人棄我取,這家超市主要向食品廠、批發及零售商取貨,貨品由貴價鵝肝醬、日本零食、杯麵及乾果都有,當中有2018年才過期的鵝肝醬以40元兩罐出售,遠比零售價每罐48元便宜,是超市內「最新鮮」的筍貨。
貨品必需過期不逾三個月
創辦人之一港大學生韓駿謙(Terence),希望改變市民對「過期」食物的偏見。他們為確保出售的食物質素,會定期進行「盲測」試食,為保安全及品質,食品必需於過了最佳食用日期3個月內出售。他說:「我哋定期試食,先知道品質變咗幾多,有顧客抱住執平野嘅心態搵我哋!」另一創辦人Ben說:「大部人試食後都會買,但好多人唔了解。」
Terence指出,Green Price的實體店位於工廈內,同層有商戶賣生蠔、紅酒及貴價食材,因此吸引不少中產人士到其店選購,另外有不少環保人士響應珍惜食物的慨念,專程到場光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x19NXtdoUw/hqdefault.jpg)
千層餅批發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的醬料,有不少仍堅持本地製造。像「文記醬料」,老闆文健佳今年70歲,做醬50年,他勤奮盡力,每朝六時開工煮醬,晚上八時工作完畢,但有時客人多,要到十一二點才收工,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
他煮的xo醬、麵豉醬、麻辣醬等,共12種,主打辣椒油,用辣椒乾「雲南辣王」,與蒜蓉、八角、甘草片、桂皮、芝麻、花生、蝦米、蝦醬,撈在一起炒。他炒醬依然用人手,明火煮,拿着鑊鏟不停攪,以防燶底,辣椒油一定炒足一個半小時,不能愉懶,非常吃力。炒時他揮汗如雨,飄出的氣味攻眼刺鼻,鼻涕、眼淚一起流,很辛苦。熱油與辣椒也會經常彈出來,燙傷手腳,如家常便飯。
辣椒油不加色素、不下防腐劑,入口辣得驚心動魄,吃下去有芝麻、花生、蝦米、蝦醬等複雜的香味,勾住了味蕾,令人上癮。
文健佳祖籍深圳松江,自小對辣椒有感情,家中種了一棵辣椒,他用蒜頭、食油混合辣椒來炒,做給親友吃,人人都讚好,他就很想長大做辣椒油來賣。73年,他偷渡出來香港,跟哥哥做小販,賣魚蛋豬皮,黑社會來收陀地,他忍無可忍拿起鉸剪去插那些人,自始黑社會再不敢來。
那時他就是煮這個辣椒油,來撈魚蛋,客人很接受,日日排隊捧場。後來他上了鋪,陸續開了九間店,明星如鄭伊健、張衛健都經常走來吃。他最高峰期賺了八層樓,但因喜歡賭錢,輸了千多萬元,因此所有鋪都結業。
他由樹上最高跌下來,他後悔自己爛賭,惟有去做擔泥頭,勤力幹活,慢慢去搵錢。那時建築公司老闆見他勤力拼搏,感動了,肯借錢給他創業。自那時開始,他腳踏實地,他覺得自己煮辣椒油有天份,就選擇做醬料,自己煮醬、包裝,起初在租散貨場賣,給人試吃,客人覺味道好,醬料賣完一樽又一樽,不少客人回頭買。他又批發給許多雜貨店、酒家,連「食神」食家梁文韜也曾是他的捧場客。甚而不少客人親自乘車來製造廠買。
辣椒油愈來愈好賣,這樣一步一步的邁進了他小時候的夢想!
文記醬料
廠地址:新蒲崗大有街2-4號旺景工業大厦5字樓H座
電話:2342 034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9am-6pm
銷售點︰請留意香港文記醬料Facebook(https://bit.ly/2P1jpUI)
#醬料 #辣椒油 #麵豉醬 #xo醬 #港產醬料
更多土炮好片:
柴灣40年古法叉燒 新桂香燒臘
https://youtu.be/zx_wqdZJEbQ
旺角中式老餅家 鎮店之寶雞仔餅
https://youtu.be/dIxQeKU_ROw
水滾茶靚 港式點心 歎一盅兩件
https://youtu.be/eK8bjW4RIvE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WxDNnrbS8/hqdefault.jpg)
千層餅批發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身開工磨米,做埋洗埋嘢賣埋,兩更人,收埋鋪夜晚八點幾,年中冇息休㗎!不過唔緊要,慣㗎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傅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佔各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鐡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呎,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煙、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瑯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裏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件糕幾重就收幾多,冇呃秤,夠均真!幾廿年都係咁,冇變過,舊時啲人冇投訴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裏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緊握着舊。
「我都後生過,輕佻過,試過變新,錯咗一次,唔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念茲在茲,謹遵此宗旨,勤懇守着,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父技藝恭謹以待
嗯……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回應着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喉,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濕的米粉糰。以壓乾的米粉糰上秤,斤両才準確。
「用磨米壓出嘅米漿嚟蒸糕,啲糕有一種膠質,特別煙韌。」他一時忙着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糰,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糰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糰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咗啦!蒸起咗啦!」隨着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着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家傳秘方不易來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煙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秘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竇叫傅坤信,戰前喺順德嘅茶樓打工學整糕,佢個師傅做嘅白糖糕爽彈細膩,點樣整?佢就教啲唔教啲。不過呢個師傅係食大煙嘅!」
食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逐少逐少地教。
「請佢食個大煙,嗰份糧畀晒佢㗎啦!老竇先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箇中秘訣,幾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着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竇嗰時喺香港嘅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番嚟嘅秘方整出好食嘅糕,其他師傅都冇佢整得咁好,啲客咪叫我老竇不如自己出嚟做生意!」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點知攞貨買嗰啲商戶客,好生意就嚟攞,唔好生意就唔攞,落雨唔嚟攞又唔找數,啲糕剩喺度唔通倒咗佢,我阿媽咪拎出街賣囉!」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擔挑,秤兩隻竹籮,糕點放在籮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媽媽一起上街。
「老竇真係好勤力,佢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嗰時仲用燒柴,乜都一腳踢!」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身幫老竇開檔,之後七點幾返學,到下晝三四點放學返嚟,又磨米、搓糕,整呢樣整嗰樣,到夜晚九點,先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整整下無心機讀書,升唔到班,咪冇讀,一路跟住老竇去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人哋放學就去玩去踢波,禮拜六禮拜日去露營、去旅行。我禮拜六禮拜日都要開工,好辛苦架!做糕有咩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裏說着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冇咁多電子產品,我細個陪老竇開檔有得食,又同其他檔口嘅細路玩,賣出啲糕,老竇賞我零用錢,幾開心㗎!」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嗰時未識諗,冇儲低!啲錢淨係愛嚟行街睇戲食飯,唔夠咪問阿爸攞囉!」
人迹渺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唔就腳,完全冇生意,做糕生意差,搵唔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支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冇前景,都諗轉吓行啦!由細對住呢行咁耐真係厭㗎,邊至想做?當然唔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揸的士搵食。
當了的士司機,他才發現爭食的士愈來愈多。「的士多,分薄咗,難搵食,我覺得揸的士已經唔合時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時
哎呀﹗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嘅粘米粉,節省咗磨米艱辛嘅過程,慳番唔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蕩、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死實實,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摑了他一記耳光﹗「我好唔開心!」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竇曾經同我講,做生意最緊要老實,對得住啲客,如果啲嘢唔得賣畀人,等於呃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仿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着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竇當年都千辛萬苦先學識,而家問一問就要教你,有冇咁便宜嘅事?況且你又喺深水埗做糕,教咗你,咪搶自己嘅生意?傻㗎!」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遽地將其租鋪買下。「佢買咗間舖,繼續租畀我哋,遲遲唔收,等我做旺咗佢先至要返,到時接收晒我啲客,賣佢嘅糕。」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台。「大家爭,佢鬥平,佢賣五蚊三件,我一件三個半。啲客嚟買,話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嘅糕好食過佢。」
對家乏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竇嘅手藝好平常,而家我知道係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亦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整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啲客都係鍾意食用磨米做嘅糕,麵粉做嘅老婆餅冇得留低,磨米嘅紅豆糕同芝麻糕都賣得,就繼續賣到而家。」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裏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03年,《飲食男女》報道坤記,指明香港製造。「由嗰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咁升。到15年攞米芝蓮推介,多咗好多外國遊客慕名嚟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冇咗手做嘅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局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唔會大量生產!我一定唔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咁樣做係為咗品質,亦係為咗啲客。更大嘅意義,係為咗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着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撰文:孟惠良
攝影:關永浩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
電話:2360 0328
營業時間:7:3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fzL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ab2m8B5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