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新材料革命與香港經濟轉型】-劉夢熊
香港97回歸二十餘年來,經濟結構畸形,過度集中於房地產業和金融業,製造業空洞化而無力升級換代,加上泛政治化傾向有增無已,政爭連場,內耗不止,社會核心競爭力日漸下降。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香港0.3%,但到去年深圳GDP已超過香港,一場典型的龜兔賽跑香港竟然「完敗」收場!而深圳之贏很大程度上贏在科技創新,香港之輸卻輸在經濟轉型得個「講」字!
經濟轉型 ,是香港特區政府到廣大市民心中之痛,口號叫了20年而白卷交足20年!什麼「數碼港」、「科技港」、「中藥港」、「花卉港」……全部落空,到頭來仍是炒樓炒股「塘水滾塘魚」!
香港經濟轉型20年來想解決而未解決,想實現而未實現,除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缺乏長遠發展的科學規劃」等主觀因素外,一直未有找到合適的經濟轉型產業切入點則是客觀原因。
如今,香港經濟轉型終於找到「突破口」了!這個「突破口」就是石墨烯新材料革命!
石墨烯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现的最薄的二維材料,其厚度相當於一條頭髮的二十萬分之一,具有奇異的透光、導熱、導電性能,機械強度比鋼鐵強200倍。近年科學界研究顯示,「石墨烯+」可以覆蓋基礎研究、高頻電子器件、手機電動車電池、超級電容器、電腦芯片、導熱材料、鋼材強固、塑料變性、航天航空儀器、醫療器械、纖維改性、污水處理、海水化淡等等諸多產業,衍生數以千計產品,被譽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
那麼,石墨烯科技又因何與香港經濟轉型扯上關係呢?原來全世界、全中國的石墨烯製備碰上「瓶頸」:就是在實驗室提取石墨烯的方法成本昂貴且產量稀少,不足以應用於廣泛工業生產;而可以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的「氧化還原法」卻又大量消耗強酸、強碱,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在石墨烯製備業者大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之際,一批全部由中國香港人組成的科學家卻在獅子山下群策群力、埋頭苦幹,在「物質電子相位科學理論」指導下,發明了「多相量子自耦反應法」,創造出世界第一條石墨烯智能生產線,毋須強酸強碱,實現零排放、零污染、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出高純度、晶格穩定的石墨烯。對於在市場上以「克」論價的石墨烯,香港科學家發明的每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達100噸;與現行市場同級產品相比,售價可以便宜十分之九!打個比喻,香港科學家首創的石墨烯生產線生產的「麵粉」價廉物美,抓住了「源頭」,「石墨烯+」應用的各類「麵包」、「餅乾」、「蛋糕」、「杯面」等中下游產業、產品自然「綱舉目張」!香港眾多手機、電動車電池、電腦、電容器、塗料、纖維、濾波音響系統、機油、太陽能薄膜等企業結合了功能性石墨烯新材料,核心技術得以升級換代,競爭力突飛猛進,便可「石頭成翡翠」;即使造紙業、電鍍業等高污染傳統製造業,也可以應用石墨烯科技作污水處理而由「夕陽」變「朝陽」!「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香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經濟轉型便真正落到實處!
再者,回歸以來,香港經濟結構太側重於樓市股市,貧富懸殊惡化,樓價不斷攀升,年青人就業選項狹窄,向上流動機會渺茫,創業難、置業難、成家難,造成對現實不滿,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而石墨烯具備科技先進性和應用廣泛性,「多相量子自耦反應法」發明團隊樂意配合港府輔導青年就業政策,以多項功能性石墨烯發明專利培訓立志科技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年青人,待他們掌握原理和技術後,協助他們參與接企業科研攻關合同,接廠商加工訂單,如此一來,「錢途」無限,向上流動有望,自然「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常言「有頭髮怎麼會做癩痢」?青年人專致科技創業發家,不再受「違法達義」誤導,社會就日趨和諧穩定就有保障!
石墨烯生產製備「國之重器」由香港本地科學家掌握,既是「一國兩制」優勢的體現,也是香港經濟轉型的契機!關鍵是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徹底改變「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缺乏長遠發展科學規劃」的老毛病,把握這個「可遇不可求」的難得機遇,在政策上配套支持!
經過回歸20年的風風雨雨,香港在政爭內耗中已失去太多,落後太多,欠賬太多。以石墨烯新材料革命為突破口推動香港經濟轉型,是香港發展發濟、改善民生天大機遇!珍惜、把握好這一機會,令香港經濟轉型由夢想變為現實,是港人的心願!
卉多機油 在 袁彬的書寫美食旅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的角落
捷運在頭上急速駛過,一個人走在吵雜的台北街頭,身旁是擁擠的車水馬龍,一天的結束,總是那麼疲累。到現在不知道已經第幾天了,總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打轉、奔波。
一連好幾天,從基隆趕到台北進行面試,公事包內的數十本作品,有被翻過的沒幾本,使盡手段在推銷自已,有興趣的卻沒幾人。最後的答案總是等待通知四個字,心中的感覺,只有失望與無奈可形容。
一陣花香撲鼻而來,向香味來源尋去,原來是行道樹下的朱槿,它正綻放著鮮豔的花瓣。附近則站著一、兩位西裝筆挺、手拿公事包的行人,他們一臉嚴肅,自顧自的看著紅綠燈,瞧也不瞧腳邊這株美麗的嬌客。
綠燈亮了,我向前走去,忽見葛根與南國薊被交錯排列在路中,一時紅一時綠,色彩繽紛,黃蝶則在旁陪襯起舞。而一旁的駕駛跟騎士,個個卻是一臉冷漠,對身邊的美景毫不在意。
因為在這個都市,每個人總是來匆匆、去匆匆,對於腳邊的世界漠不關心。即使它們正開著鮮豔的花瓣、即使黃蝶在旁翩翩飛舞,會特別注意的行人可說是少之又少。也許只有閒閒無事的我,有這個時間欣賞它們吧。
但在台北著名的建國花市,情況就不同了,店家門口數十盆觀賞用的花卉,行人只要從旁走過,一定會偷偷瞧個幾回,不會視而不見。這些正在爭奇鬥豔的花卉,不論是台灣本土產的、或是國外進口的,最後都要聚集在這,供人作挑選。
面對陌生又惡劣的環境,它們必須咬著牙,努力向上開花結果,才有機會被路人所注意。就像是從全省各地而來的年輕人,聚集在台北這個都市,面對異鄉的環境,必需努力地勤奮工作,為了就是能獲得老闆的賞識。
正因為台北是如此開放與多元,從各地而來的年輕人、植物能在這結婚生子、開花結果,不同的文化能在這並行發展、和平共存。這塊腹地不大的盆地,才會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讓人書寫、讓人感動。
我也在那群年輕人之中,除去當兵不算,從大學畢業後,我就來到了台北這個城市工作,一家公司換過一家,每天基隆與台北來回奔波,為了就是能在這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事業。
一聲『歡迎光臨』,把我從沉思中拉回,我正走到一處日本餐廳的門口。而站在我面前,是一位年輕的少女,看來她是在這邊打工,誤以為我要進去消費。我搖搖頭,往前繼續走,回頭看著少女勤奮工作的身影,我不禁感到羨慕。
『有份工作還是好的!』
心裡這樣地想,接著我又走進一處傳統市場,叫賣聲在耳邊此起彼落。這裡有不少攤販跟店家,他們是這城市裡名不經傳的小人物,靠著一雙手、一些簡單的器材在這生活打拼。
他們就如同路邊的馬齒莧,面對艱困的環境,依然不放棄展現自我的機會,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不是怎麼樣的名人,馬齒莧也不是多好看的名花,但也都是這個城市的一分子。
往前走去,某個熟悉的畫面出現在眼前,在一整條充滿汽、機油味的大馬路中,兩排像是火把的台灣欒樹整齊排列著。這裡正是繁華的敦化南路二段,過去上學時常會經過的路段,也是我認為台北市最美麗的地方。
求學時,總會被那兩排行道樹給吸引住,總以為它是那著名的櫻花樹,每次總盼望能看到它落葉時的悲涼情景。直到後來,我上網一查,才知這兩排行道樹的真名,雖是如此,它的美麗早已深記在我心中。
它們似乎也了解我現在的處境,紅綠葉夾雜的樹梢輕輕搖曳著,督促我趕快向前邁進,別再沉浸於大學時的回憶。現在的我,該把心思放在下一份工作上,努力在這個城市中找到下一個「伯樂」。
揮別了過去的回憶,我搭上捷運,捷運經過一處民宅後方,意外發現一處農地,上面種著青蔥、白菜等常見的農作物。一個老人在角落翻著土,那裡該是這戶人家的後花園,他們在這裡剛好可享受鄉下社會特有的輕鬆與悠閒。
讓人好生羨慕,事業未成的我,現在還必須在這個社會上打拼,輕鬆與悠閒似乎離我很遠、很遠…
一陣風襲來,行道樹旁的朱槿陣陣搖曳,它本該生長在深山叢林之中,現在卻被迫在這水泥都市中生存。它所面對的不但是惡劣的環境,還有不被人注意的冷漠,但他依然綻放著鮮豔誘人的花瓣,依然努力開花結果。
因為當它開花結果的這一刻,自然會有像我這樣的有緣人注意到它們;所以失業也不算怎麼!因為當時機來臨時,自然會有人注意到自己。惡劣的環境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失業的人更應該要挺起胸膛,面對迎面而來的各種挑戰。
要向傳統市場的攤販跟商家們學習,用雙手在這城市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一時的失業就如同植物在冬天的落葉一般。等到下一個春天,光禿的枝頭會再開出嫩芽,事業也將會再有所起步。
路邊的花卉總是那麼鮮艷,一旁的行人卻總是匆匆而過。正所謂有失必有得,還在尋找未來方向的我卻有機會欣賞到在這城市的角落,那早已被人遺忘許久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