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找到一個沒有霧霾線的城市
我想,只有台東,才保有那純淨無染的蔚藍天空
#不如選擇漫遊花東縱谷 #來去台東鹿野關山散散步
台灣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類遷徙聚集、累積文化的島嶼,近日有許多人不停討論南島文化的脈絡,有進台灣說也有出台灣說,也有以植物(構樹)來研究,發現了許多有趣的遷徙歷程,而非僅僅只有400年的歷史,而在台東能有考古遺址窺探那史前人類活絡的交流路線。
#天空那麼藍只有在台東才能看得到
春夏的台東,有迷人適宜的溫度,純樸的農村氣息,寬廣的藍天,似遠似近農作的聲音,夜晚裡滿天美麗的銀河星斗,略帶海味的空氣,讓人放慢身心,與海浪同步緩慢節奏,如果要找到一處沒有霧霾線的地方,我希望能夠留在台東慢慢地,走走看看,放輕鬆好好的看看,有別於中央山脈另外一端的忙碌生活,所以,如果想要看到一片沒有霧霾線的地方,我想推薦台灣最遠的東南方-台東。
#以喜愛花冠歌喉嘹亮著稱的卑南族
民歌時期有寫出『大武山美麗的媽媽』一曲的胡德夫、擁有警察背景的陳建年,一奪金曲獎殊榮的卑南族歌手,那首『海洋』至今仍有年輕學子喜愛,但,誰又能知道,這僅分布在台東縣(市)的卑南族,擁有特色的祭典儀式、男女分工明確,美麗的花冠除了配戴在頭上,更以十字繡的方式呈現在服裝上,若來到台東,一定要到卑南族的部落,編織屬於自己的花冠,那才真的是有來到部落唷!
#我想去散步 按這裡趣報名
https://www.ecotourtaiwan.com/eastriftvalley/
#原森旅行帶你去旅行
#最值得信賴的環保旅行業
🎏其它推薦行程:
客庄漫遊‧馬武督關西小鎮樂活行一日遊
https://www.ecotourtaiwan.com/guanxi/
#油桐花的白色浪漫盡在馬武督
探索龜山島‧北關海潮.頭城老街漫步二日遊
https://www.ecotourtaiwan.com/guishanisland2d/
#海上有座龜山島乘風破浪趣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 #月型石柱 接下來要帶大家去認識文化公園的考古現場,邀請到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的 #楊淑玲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考古現場和月型石柱。 卑南文化公園的發現與搶救: 為卑南遺址留下最早紀錄的是日治初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鳥居四...
「卑南遺址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原森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豬小詠的食旅隨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FUN 寒假囉!卑南遺址公園考古體驗活動 ... - 台東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卑南遺址特色 在 卑南遺址英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卑南遺址特色 在 豬小詠的食旅隨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東住宿
第一次知道娜路彎系列竟然高達五家,
當天入住的是娜路彎花園酒店。
以住宿價位來說,假日這樣的價格算中等,服務普通,餐點尚可,算中規中矩,
基本上沒有突出的亮點,沒住過是可以參考看看就是。
➡ 優點:
離台東火車站近,搭火車來很方便,
雖室內車位不多,但附近很好停車。
離卑南遺址公園不遠,目前因為沒開放,不然也可當作順遊景點。
➡ 缺點:
隔音不算太好(打小孩會很尷尬XD),室內停車位不多。
早餐用餐地方位子不多,而且蠻擁擠,都坐到大廳去了。
服務生速度都慢慢的,基本的服務是都有。
附加特色設備不多,基本上就只有提供泡溫泉的服務。
刮鬍刀或梳子這類一次性用品飯店不主動提供,要向服務台另外索取。
台東。台東市》娜路彎花園酒店
地址:台東縣台東市新興路77號
電話:08-923-1111
https://bo2popo.com/202101-tai
卑南遺址特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3 - 03/31 平日4人入住才1799元
之前到台東車站都是出站後先上廁所,但趣淘漫旅離台東火車站實在太近,不到100公尺的距離就能辦理入住手續和寄放行李,加上是凱撒連鎖飯店,服務和環境都有相當的水準。
有配合幾個不錯的行程,像卑南遺址公園和台東糖廠都蠻有深度及內容,很適合去玩手作、聽導覽。
一樓就是音樂家胡德夫老師的Kimbo’s吧,以原住民風味美食為特色的人文風味餐廳,只有晚上才營業。
是全台唯一以熱氣球為主題的飯店,每天下午CHAM bar就變成桌遊體驗區,還有免費的點心和飲料。另外還有一個全館解謎遊戲,成功過關還有紀念品。
住宿一晚才1799元,可以開始規劃再衝台東一趟了。
卑南遺址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 #月型石柱
接下來要帶大家去認識文化公園的考古現場,邀請到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的 #楊淑玲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考古現場和月型石柱。
卑南文化公園的發現與搶救:
為卑南遺址留下最早紀錄的是日治初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鳥居四度來臺進行人類學調查期間,曾為卑南遺址的地表石柱拍攝兩幅照片,時間可能是1896年。鹿野忠雄是第一位將卑南遺址當作考古遺址加以研究的學者。他在1930年發表的文章中敘述,有數不清的板岩石柱豎立於地表上。鹿野採用鄰近卑南族的傳說,推測這裡曾存在一個古代部落,石柱是居屋的殘留。日治五十年期間,學者注意之焦點主要是地表的立石遺構。1945年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首次對最大立石之周圍進行試掘,始初步發現地下的陶器及住屋遺跡。
二戰以後,陸續前來卑南遺址調查的國內學者不在少數,但都未曾做過發掘。1975年,臺東縣政府將卑南遺址列為地方古蹟,1979年再提升為臺灣地區三級古蹟,只是遺址保護工作並未就此落實。1980年南迴鐵路卑南新站(今臺東站)開工,將地下沉睡數千年的遺構、遺物大量揭露,並造成嚴重破壞,引起輿論及各方的高度關切。臺東縣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進行搶救考古。搶救考古工作共進行13梯次,前後長達9年,成果十分豐碩。無論是發掘面積、出土石棺及遺物數量皆是臺灣考古史的空前紀錄。尤其是大量精美玉器重現於世,令人驚艷。卑南遺址為臺灣最具代表的史前遺址之一,已無庸置疑。
遠古的聚落:
由碳十四定年法推算,卑南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古卑南聚落的住屋毗連成列,略成南北軸向,遙指都蘭山。每棟家屋坐西朝東,遠望溪流與海洋。家屋主體為長方形平面,東西長11.5公尺,南北寬5.5公尺。以板岩石板、大漂石為牆基,木材為柱,屋牆、屋頂葺以竹架、茅草。屋前以石板舖成方形前庭,屋後有橢圓形砌石圈,用來儲存食物及大陶罐。聚落中還有零星分佈的高架榖倉,支柱上配有防鼠板。狩獵與農耕是卑南文化人的主要生業。他們在山林間獵野豬,在丘陵、平原捕梅花鹿。種植的穀物有旱稻、小米,以「山田燒墾」方式開闢田地。出土的農耕工具相當多,有墾地伐木的石鋤、石斧,收割的石刀、石鎌,舂榖的石杵等。狩獵的主要工具則有石矛、石鏃等。聚落雖然瀕臨卑南大溪,但村民並不擅長捕魚,魚類只是輔助的食物。
長期定居促使族人發展出各類工藝技術。除了農具、獵具等石器外,陶器是日常生活最普遍的用具之一,主要用來盛水、儲物及烹煮。陶器通常是手製,偶而使用轉盤整修技術,以露天方式燒成,火侯較低。外表以橙色素面為主,少有紋飾。主要器形有罐、缽、小口瓶等容器,以及陶紡輪、陶槌、陶勺、陶匙等工具,也有少許裝飾品如陶珠、陶環,隨葬品如陶偶等。精緻的玉器最能顯現族人審美觀與工藝技術能力。包括玉與似玉材質製成的頭飾、耳飾、頸飾、胸飾、腕飾、臂飾,以及一些非實用性的武器、工具,式樣繁多,風格別具。造形上,以玦形耳飾最富於變化。其中人獸形玦造形可作為代表,已成為史前博物館的館徽。製作工藝上,以小玉玲的細緻與長玉管的中空貫穿技術最令人稱奇。這些玉器多為族人平常的裝飾品,人過世後則當作隨葬品長埋地底。
族人相當重視身後之事,主要葬具是長方形的板岩石板棺。石板棺長軸與地面住屋的軸向相同,略呈南北向,指向都蘭山。死者仰身直軀下葬,腳也指向都蘭山,似乎那裡就是魂歸之所。一具石板棺通常埋葬一位死者,也有重複埋葬情況。多數成年人及少數幼兒入葬時都有隨葬品,包含玉、石質裝飾品,武器、工具、陶紡輪、陶容器等。有些階級地位較高者棺具較大,甚至壘石為槨,隨葬品也質精而量多。死去的親人通常埋葬在屋裡或附近,與生人長相左右。出土的家屋與墓葬上下緊密交疊,為卑南遺址的一大特色。
遺址的價值:
綜合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卑南遺址的特殊性可歸納如下:
臺灣考古史上發掘範圍最大之遺址,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公尺。
臺灣出土文物最多之遺址,總計出土石板棺近1600餘具,陶器、石器等遺物兩餘萬件。
臺灣出土玉器式樣及數量最多之遺址。
臺灣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重要部分面積約20-30公頃,廣義的遺址面積約80-100公頃。
臺灣考古史上具有最完整聚落型態與資料之遺址。
環太平洋及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行政院文建會自2002年起積極推動臺灣地區世界遺產潛力點之勘查評選工作,卑南遺址列入11處初選地點名單之一,而且是唯一以考古遺址性質列名者。初評結果,卑南遺址與棲蘭山檜木林、太魯閣國家公園、阿里山森林鐵路四者以具有顯著及特殊價值等因素,列入第一類別,也就是最具潛力之點。無論就學術研究、遺產保存、本土教育或知性旅遊觀點,卑南遺址都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sM6spavqfw/hqdefault.jpg)
卑南遺址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史廳
這次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為大家介紹臺灣史前史廳。
展覽說明:
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逐漸經由移民與其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他們的故事構成了臺灣史前史的內容。本展示廳包含八個展示主題,以臺灣出現最早的人類與文化開始,到距今約四百年前,臺灣進入歷史時期為止。
臺灣史前的序幕:
本單元一開始簡要描述臺灣史前文化具有多元發展的特色,然後以冰河時期為背景,說明最早進入臺灣的人群曾在這個土地上發展出的史前文化。本展示室以「左鎮人」與「長濱文化」為起點,帶領觀眾走進臺灣史前的世界。
臺灣史前人的生活:
本單元以介紹臺灣史前人類的生業方式為主軸,以「古台北湖」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開啟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繼之而起的「細繩紋陶文化」,還有「圓山文化」人及「芝山岩文化」,以他們在古台北湖畔的生活方式,介紹臺灣史前人在採集、捕魚、狩獵及農業等生業活動的樣貌。
臺灣史前陶器: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普遍使用的日用品,不論是日常生活、祭祀或是陪葬,陶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單元以陶器為主角,以臺灣中南部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介紹臺灣史前陶器的類型、功能、特性、製作技術、文化特徵、藝術風格等,也說明陶器在臺灣考古研究上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臺灣史前人與海洋:
海洋對臺灣史前人類而言是充滿食物的寶庫,也是通行無阻的道路。本單元以海洋為主角,以恆春半島為設定的背景,從臺灣史前人的角度出發,介紹他們對海洋的各種利用,包括取自海洋的食物、工具及裝飾品等,還有史前人潛水、航海以及海洋貿易的證據。這些都顯示出他們對海洋資源的高度利用,超越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
「卑南遺址」是國定遺址之一,極為豐富精美的史前遺物至今仍保存在遺址地面下。本單元以「卑南文化」為主角,以「卑南遺址」為設定的背景。從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出發,介紹遺址上卑南文化的聚落、建築、墓葬(石板棺)以及式樣繁多製作精美的玉器及陶器,展現一個令人讚嘆的史前文化,原來史前時代的東臺灣竟是如此豐富。
巨石與祭祀:
東海岸的「麒麟文化」是臺灣唯一以「巨石」為特色的史前文化。本單元以「巨石」為主角,以東海岸為背景,主要介紹「巨石」的類型、分布的地點、可能的淵源、還有「巨石」究竟有什麼用途的謎團。除此之外,本單元也以「長光遺址」為背景,介紹史前人的祭祀活動,從遺留的祭品中發現史前人祭祀的各種祈求。
臺灣史前石器與玉器:
從生活中的工具到陪葬的飾品,石器與玉器陪伴著史前人類的一生。本單元以石器與玉器為主角,整體性的介紹臺灣史前石玉器,包括石玉器的種類、功能、選用的石材、製作的技術、社會文化意義等有關史前石器的知識,也介紹考古學家推測史前時代臺灣玉器貿易網路的可能性。
鐵器時代的臺灣:
鐵器等金屬器物流行於史前的臺灣,象徵臺灣邁入了一個新時代。本單元介紹臺灣鐵器時代的種種,包括這個時代在使用器物及社會文化轉變上的特徵,主要內容為臺灣各地鐵器時代的介紹,以及他們可能與近代原住民可能的關係。本單元述說新時代、新技術與新工具為臺灣史前時代帶來的轉變,在此追尋史前與歷史的交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HKC5aiXXiI/hqdefault.jpg)
卑南遺址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卑南族神話與傳說:
1.都蘭山下的普悠瑪:南王部落大遷徙冒險記
述說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祖先在大洪水之後,歷盡艱辛周折,漂流到都蘭山下重建新家園的故事,並介紹成年男子會所(巴拉冠)、普悠瑪的來源。
2.神秘的月形石柱:卑南遺址為何被視為禁地?
刀劃破孕肚生出雙胞胎、吐出髒物變成有怪味的水池;大地震帶來大火,毀滅了拉拉鄂斯人,只留下一座座充滿惡靈的月形石柱,提醒後人不要悲劇重演。
3.感恩海祭的由來:蘭嶼的小米種子‧向大魚報恩‧請山神吃新米
夏天收割小米之後,就是卑南族的祭祀季節,族人帶著小米來到海邊虔誠獻祭,追隨著先祖留下的三個掌故,感恩的心一代傳過一代。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qV9TqpkoL4/hqdefault.jpg)
卑南遺址特色 在 FUN 寒假囉!卑南遺址公園考古體驗活動 ... - 台東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0 FUN寒假囉在今年卑南遺址公園,翻開了嶄新頁面,設計一系列特色體驗活動,要大小朋友一起好好的FUN寒假。考古遺跡看得意猶未盡,可以來探索體驗一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