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懷孕🤰與產後🤱運動的15個大哉問】
這幾天整理了孕媽與產後媽咪對於懷孕與產後運動的大哉問,其中不乏關於「骨盆變大有救嗎?」「腳變大有解?」的疑問。所以我從貼文粉絲的留言問題,統整了15個Q&A,如果你生過孩子,都很值得看一下喔!
#跟哺乳有關的
Q1:我是餵母乳的媽咪,且以親餵為主,也以躺餵為主,想了解躺餵的姿勢要注意什麼嗎?有時候餵太久,好想在躺餵是也做點簡單的動作伸展一下~~適合嗎?
A1:要注意到兩邊均衡,兩邊都要均衡的躺餵,不然很容易身體左右兩側失衡,單邊圓肩變嚴重,或者骨盆歪斜喔~伸展是可以的,但是當身體骨骼沒有在正中位置時伸展更容易受傷(譬如你在烏龜脖的狀況下伸展胸背,脖子後側頸伸肌與上斜方肌更容易受傷)!反而以拚軟滾筒全身按摩會很適合喔~
另外補充說明,運動不會改變乳汁的品質,哺乳媽咪不用擔心乳汁變質而不敢運動喔!
#關於產後多年與屁股啦腳啦變大的
Q2:產後運動,產後多年也有用嗎?/是不是來不及了救回了,產後已經十年了!
A2:產後多久,只要開始適當運動,身體都來得及恢復良好喔~我自己很多學生,上課後,即使孩子已經青少年了,也改善了身體不舒服、酸來痛去的狀態,也找到使用身體更輕鬆的方法;「孕婦運動指南」這個課程,對於任何孕期與產後,生過孩子都適合,因為身體經歷了懷孕過程後,必須靠矯正運動訓練、深核心肌群運動、適度放鬆深層緊繃肌肉,來幫助身體骨骼回到對齊正中位置;骨骼回到對齊,肌力才能充分發揮,運動才會更有效率,以及減少腰痠背痛~(如果想要身材更好也才更有效率喔)
Q3:請問腹直肌分離可以解決嗎?只能用手術的方式嗎?上一胎距離現在超過5年!
A3:要看嚴不嚴重,如果分離兩指左右靠運動是可以改善很多的喔~改善包含分離的寬度和深度改善。基本上建議要手術的可能是分到可以一個拳頭塞下去這樣~~通常會常常腰痠背痛到難忍了~
Q4:生產完腳痛,醫生看了之後說是腳錯位嗎?有什麼運動可以幫助的?
A4:腳錯位的定義可能要再精確些,腳骨結構很複雜。這個課程裡有矯正運動可以幫助恢復,讓肌肉骨骼在對的位置運動,產後多年也適合。我向來倡導赤足運動,因為腳掌位置與姿態正確了,才會正確啟動到核心肌群與臀腿,簡單舉例:如果足弓坍塌的狀態下運動,怎麼運動都很難讓臀部與腿後側有感的!對了~腳的錯位如果影響了日常生活,建議先再找醫生、治療師看一下喔,因為必須確認軟組織沒有撕裂傷、骨骼沒有受傷。
Q5:生了小孩,腳也變大,有辦法嗎?
A5:有解!我生完小孩腳大了一號半,後來學習赤足運動後,意外的腳長度變回原本的尺碼囉~原因也跟我們懷孕過程中,隨著子宮變大,身體骨骼力學改變有關!譬如,沒有肌力支撐變重的身體時,骨盆旋轉過多,接著足部的骨頭會整個往內轉,然後足底坍塌變成後天扁平足......腳就變大啦!而這個課程的運動,以赤足為主軸喔~多次訓練後可以幫助恢復,而且腳變小了,臀部還更會使用了呢!
Q6:骨盆可以回得去?請問這個對假胯寬有幫助嗎?
A6:「孕婦運動指南」課程中,骨盆是個大重點!懷孕過程中,激素與骨骼力學改變,會讓我們骨盆位置改變,過度旋轉,也會變寬!而有效的運動訓練,可以讓腹部肌群、臀腿肌群做出良好的協同使用、幫助身體在懷孕過程中,不因為子宮變大過度改變骨骼位置,產後自然不容易骨盆走鐘嚴重~~那萬一真的懷孕時沒運動,所以骨盆變寬了、過度傾斜了,適當的矯正運動,都可以幫助身體找回原本的樣子!只是要花的時間比較多一點而已;有耐心有毅力,用對運動方法都能改善困擾!(所以如果用了不適當的方式運動,反而可能讓原本的問題變嚴重喔)
#關於可能涉及病理問題的
Q7:筋肉媽媽有聽過子宮脫垂嗎?有什麼什麼運動是可以幫助子宮脫垂恢復的呢?
A7:子宮、膀胱脫垂,會跟骨盆底肌失去功能有關,但是骨盆底肌也是深層核心肌群的一環,所以必須從整個核心肌群深層訓練起,而不是單單只有做凱格爾運動就能避免。
(其實孕程中有輕微脫垂是正常的,記得產檢時要與醫師討論)
如果真的有脫垂,外表上還是有些表徵可以觀察出來,譬如子宮失去與脊椎的對齊;記得還是要先看醫生喔,而「孕婦運動指南」這一個課程裡面的教的運動,是整個深層核心肌群的運動,除了可以幫助預防,萬一脫垂經過醫療治療後,當成復健運動也很棒,通通有幫助~懷孕,產後,產後很多年都好適合~(當然也會教你怎麼去維持孕期子宮與脊椎對齊)
Q8:老師,我訂了您的另一個高效燃脂的線上課程以及接下來的核心和臀部超啟動,請問是否還需要這部影片? 我是骨盆和恥骨異位!
A8:「孕婦運動指南」線上課有250分鐘,裡面談及歷經懷孕後我們女人的身體骨骼力學變化、荷爾蒙變化,包含為什麼當初可能骨盆恥骨易位,所以才會更理解怎麼利用課程中的方式調整回來~但是還是提醒,運動是預防與復健改善,不是治療,找醫生評估還是最優先的第一步。另外,我的每一個線上課內容都不同喔~放社團內的線上課,主要有更多肌肉解剖觀念。
#關於孕婦運動指南線上課與為什麼我值得信賴(羞)
Q9:妳的內容跟其他健人很不一樣!
A9:我自己在唸的是運動健科科學研究所;過去也是直接到美國受訓,導師是ACE與NASM(美國跟健身有關的四大認證)的運動安全模組的撰寫人,是美國很有地位的運動科學家;疫情之前也是每年到國外讓他受訓;現在也是進修了很多運動與復健功能恢復的國際課程喔~~但因為我自己又比健美、教學、寫教程,所以可以把理論應用的很多元~我已經教學過超過400位教練做孕婦與產婦運動囉~
Q10:請問影片有運動教學嗎?適合孕期媽咪的?
A10:有喔,「孕婦運動指南」課程250分鐘,運動非常多!包含運動前的肌肉啟動練習,練習讓大腦用正確的順序去啟動肌肉;接著是三個孕期、產後、產後多年的矯正運動,有非常多套喔。
Q11:請問線上課可以拿到電子教材嗎?還是都只能上線重複觀看?還有因為是線上課程,就是會擔心跟著做可是姿勢或用力的地方做錯了,沒有老師在旁即時糾正!
A11:這個課程之後募資到200%會給一個自我評估表格,課程沒有另外的電子教材,可以線上重複觀看。後續會加賣補給包直播課程,確保萬一跟著課程,但是擔心自己做錯的同學可以直播發問與再學習。
Q12:請問小腹很大該怎麼處理
A12:請問您有生產過嗎?如果有,「孕婦運動指南」課幫助很大。如果沒有經歷過生產,或者你已經具備了良好動作控制能力,「女性專屬!筋肉媽媽的高效增肌減脂課」一定對您幫助很大!課程連結我放在留言,可以參考喔~
Q13:請問~剖腹產的媽媽,身體的狀態與自然產一樣嗎?
A13:大多數的狀態與適合運動都是一樣的喔~~但是剖腹過,你的腹部筋膜是被截斷過的,神經也被切斷過,所以神經連結與動作控制會比較差~~運動前按摩一下剖腹過的部位,會幫助很大喔!力氣瞬間變大~下次試試看!(也是剖腹的媽媽我~)
Q14:可以只買產後的課程嗎?
A14:孕期,你身體的變化,會延伸到產後,甚至產後多年喔。所以產後運動,建議還是要從孕期運動的矯正運動開始,才能找回身體自在運用的能力~
Q15:請問開刀生完多久可以做回運動?
A15:醫生評估可以就可以喔。因為每個人癒合能力不太一樣~一般來說建議是六週可以恢復運動~不過誠如之前放過的文章,產後就可以開始做的運動是呼吸訓練與改凱格爾運動,兩者要協同一起做,越早能開始,身體恢復能力也會越好~
#從懷孕到產後_筋肉媽媽的孕婦運動指南
課程早鳥優惠中放留言
協同肌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AK 臨床進階肌肉動力學 123》
刷了協會的經典課程BAK BAI FMK,終於進入期待的CAK了。
什麼是進階臨床肌肉動力學呢?
簡單說如果BAK基礎肌肉動力學是由肌肉認識動作,那CAK就是反過來由動作出發去拆解出肌肉的功能,其實比較符合實際的例子。
而CAK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完整,但又只是由基礎肌動學堆疊出的評估系統。
說是基礎,但其實要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容易學得上手,如果未來有興趣上,可以先慢慢把BAK補齊,特別是對解剖學肌動學不是很熟的同學。
CAK1是上肢,包含頸胸肩。
處理上肢的問題,很多時候要從胸椎出發,再來也許看頭頸或是肩胛骨,很多GH關節或手肘手指的問題,根源都不在不舒服的地方。
CAK2是下肢,包含髖膝踝。
了解步態中人體該做出什麼動作,肌肉該怎麼用力,基本上你就懂了下肢。
例如步態中的承重期,髖關節會屈曲內轉內收,膝關節屈曲內轉,足踝背屈外翻形成離心的旋後,就是一般講的旋前。
而推進期,髖關節伸展外轉外展,膝關節伸展外轉,足踝蹠屈內翻形成旋後。
更細的向心離心先不講,但可以看出所有下肢設計的動作都有其目的,當你無法做出某些動作的時候,都會因為動力鏈的關係而放大影響到其他動作,不得不注意啊。
CAK3是核心區。
而真正了解脊椎肋骨骨盆的動作,才能了解核心區域的動作,例如肋骨不同方向的收縮跟擴張,骨盆的三平面動作,還有相對的耦合動作都是平常比較被忽略的,當然核心區的大重點還是呼吸啊, 很多四肢雙側的問題可能都要回到呼吸去處理。
真的超重要。
應用的流程,第一還是評估,沒有評估的處理都是亂槍打鳥。
例如緊的肌肉一定要放鬆嗎?痛的地方一定是問題所在嗎?
CAK提供了完整的邏輯思維,去幫助你增加評估的準確性,抽絲剝繭找到真正的兇手或兇手們,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接下來需要處理,如果是PT的話當然會有非常多的徒手手法可以使用,而教練其實也可以使用自己熟練的伸展,自我按摩,工具,PNF或直接設計動作訓練。
不管有沒有徒手,最後一個最重要的收尾就是要訓練,而有了CAK的評估結果,要設計對應的訓練動作也相對簡單。
仔細一點講,需要的能力或關卡主要有:
1 問問題能力
2 根據問問題得到的資訊,決定評估的走向
3 得到評估的結果後,決定處理的方法
4 如果3沒有包含訓練,那一定要加入相關的訓練
5 指導學生訓練的技巧跟能力,也包含示範能力
需要的話還要再重複一次完整的流程。
而就像CAK課程大綱裡的其中一項寫的,它並不是要取代任何系統。
在上CAK之前,我上過了KPM,DNS,Immaculate Dissection,也都有在交替使用,而CAK真的是一個單用就很好用,如果搭配使用,更是讓你的工具箱更加的完整,思考更全面。
而反過來,如果你不熟悉或不想用到評估,個人覺得CAK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了解人體動作的課程,因為只有你真正了解人體的動作模型跟肌肉的協同關係,才能設計出好的訓練動作,或知道你平常的練習少了什麼。
跟著我上課的同學不用擔心,對完答案發現很match,而且我自己也是這樣練的,基本上三天下來的檢測很多都很好,小部分有左右落差也是合理範圍。
不過還是要溫馨小提醒,當要實際應用到評估技巧同時帶來好的結果,學好基礎肌動學是能讓你比較快了解到評估的原則,但後續需要的評估眼力,跟動作設計進退階的能力,還是要一起準備起來的,評估眼力靠經驗累積,動作設計還是回到基本的肌動學加專項的變化組合。
身為動作指導者,如何規劃安全,有邏輯有目的有效率的練習,才是正職啊,評估的能力要多夠用都是看個人,你還有轉介讓專業來的這個選項。
而如果你是肌動學的狂熱份子,相信這堂課一定會讓你上的很過癮,拋開人為的關節動作定義限制,回到骨骼的相對關係,探討動作產生的本質。
但還是再提醒一次,據說有PT上到一半就哭喊:我不要當PT啦!所以一般素人還是記得基礎補好再來哦。
有興趣的同學,下一場是10月,請洽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Physiomotion Lab 動作實驗室
#CAK #BAI #FMK #BAK
#kensyogalife
協同肌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理膚寶水 總是不會讓人失望。
尤其當肌膚需要被好好呵護,讓膚況更升級的時候,更是需要理膚寶水的陪伴!
所以如果跟我一樣想要永保少女般Q彈潤的肌膚,小秘訣就是跟著理膚寶水一起做好修復保養,保持肌膚的修復力。
最近用了 #B5彈潤修復精華 之後就愛不釋手, #B5小藍瓶 裡面的高濃度維生素原B5和高低分子玻尿酸,不但可以強化修復力,還能夠持續鎖水、協同膠原蛋白作用,讓我這乾性肌膚增加緊緻彈性及保濕度。所以即使在這容易對肌膚造成負擔、長出小乾紋的天氣裡,也能有好膚況!這樣自然能夠有自信的面對工作。
除了澎彈潤之外,我也同樣追求透亮,這時候我會在日常保養多加一瓶 #C10肌光活膚精華 ,高濃度維他命C讓肌膚更有光澤感,保持肌膚透亮,偶爾讓自己素顏透透氣也不用怕,而且這瓶敏感肌用也很可以! #C10肌光瓶 讓我找回好氣色!對自己好一點,該讓自己不一樣時就馬上出發,隨時保持煥然一新,對於生活對於美就能重新定義。
(已抽獎)按讚+分享+留言讓我知道你想要B5小藍瓶或C10肌光瓶,有兩位幸運兒有機會得到迷你小鍊包體驗組 (內含B5小藍瓶 10ml+C10肌光瓶 10ml+迷你小鍊包)
免費試用▶️ https://pse.is/3ardak
#彈潤透亮年輕肌 #抗老科技源自全球NO1醫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