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各項配套解決方案正按部就班分頭進行中,這裡的部分報導中,也提到了幾項值得大家注意的,除了再生能源綠電開發、儲能與智慧電網建置、需量反應極需求面管理之外,外來幾年間也會同步推進中的重要配套方案,在此提供大家做參考.....
大停電、核二跳機懲處25人 台電董事長總經理記大過 / 513停電涉管理疏失 台電擬向承攬商求償2.35億 / 台電砸4670億建設大型機組 6年內供電增逾千萬瓩(08/25、27/2021 中央通訊社)
重點摘要:
王美花說,在短短3個月內,台電連續發生3起事故,513、517更造成全國性電力影響,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國家電力系統的不信任,楊偉甫、鍾炳利應負督導不周不責,各記大過1次。
至於其他懲處名單,王美花表示,副總經理、處長、廠長都有,「都是高階主管」。
面對媒體質疑懲處名單僅止於台電,王美花強調,513停電是台電人員操作錯誤所致,517則是供電量追不上用電量,727則是核二廠操作問題,比較屬於執行面,懲處也以台電為主。
王美花說明,副總經理以下由台電人評會決議,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裁量,也已向行政院報告,至於自己的去留則由長官決定,「目前院裡面給我的任務,是經濟部跟台電要非常努力把穩定供電、能源轉型做好」。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113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也將在112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則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待2025、2026年底陸續除役,盼興達電廠脫胎換骨,成為潔淨能源模範電廠。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目前正處環評階段,待環評結束才會開始招標,投資金額為1218億元,其中第一部機組預計116年上線。台電表示,7月9日剛結束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議,預計9月底前會完成修正、再送審。
目前有4件大型機組投資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總投資總額為4670億元,共10部複循環燃氣機組、1226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這些機組將於明年起、6年內陸續上線。
燃氣不僅發揮遞補核電功能,台電說明,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因此得以進行2次發電;即便1部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比燃煤機組來得高,但燃燒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較少,是減煤減排的重要推手。
513大停電肇因台電人員操作失當,導致全台分區停電5小時,415萬受影響戶電費打95折,總計台電賠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7億元。
王美花今天表示,513停電事故是台電進行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容量擴充工程時,測試人員誤操作開關釀憾事,造成匯流排接地事故,引發興達電廠跳機、通霄電廠降載;基於當時這項工程尚未完成驗收,認定設備工地管理不當為承攬商責任。
因此,除了於5月26日將停電檢討報告提交行政院,為釐清工程承攬商責任認定問題,台電與承攬商也在6月17日委託第三方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辦理事故鑑定,並於8月4日收到正式鑑定報告。
王美花並表示,行政院也於8月9日核復經濟部檢討報告,台電隨即根據這些報告進行人員懲處,後續經第三方鑑定,也確立台電和承攬商責任歸屬各半,因此求償金額朝向4.7億元的一半,並於8月20日發函承攬商追償事故損失。
經濟部表示,根據第三方鑑定報告書,台電相關連帶責任包含,台電測試人員未落實設備試驗標準作業程序,誤操作管制設備隔離開關;送電中管制點,運維單位未落實管制措施;工程監造單位對於承攬商監督不周等。
更多細節: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曾智怡台北27日電)經濟部今天公布513、517停電及727核二跳機懲處結果,共25人受到懲處,部長王美花表示,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督導不周,各記1大過。
台電繼5月13日、5月17日發生跳電後,7月27日核二廠2號機又因「一張椅子」而跳機,引發民怨,王美花下午率次長曾文生、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說明懲處結果。
王美花表示,三起事故都涉及人為疏失,已追究台電公司相關失職人員,依責任歸屬,513懲處15人、517懲處2人、727懲處8人,共25人分別記申誡至1大過不等處分。
王美花說,在短短3個月內,台電連續發生3起事故,513、517更造成全國性電力影響,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國家電力系統的不信任,楊偉甫、鍾炳利應負督導不周不責,各記大過1次。
至於其他懲處名單,王美花表示,副總經理、處長、廠長都有,「都是高階主管」。
面對媒體質疑懲處名單僅止於台電,王美花強調,513停電是台電人員操作錯誤所致,517則是供電量追不上用電量,727則是核二廠操作問題,比較屬於執行面,懲處也以台電為主。
王美花說明,副總經理以下由台電人評會決議,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裁量,也已向行政院報告,至於自己的去留則由長官決定,「目前院裡面給我的任務,是經濟部跟台電要非常努力把穩定供電、能源轉型做好」。
對於513、517停電,王美花也代表經濟部與台電向民眾致歉,「我們的態度是明確懲處、徹底檢討,重要的是落實後續改善作為」。
目前經濟部已成立電力系統改善小組,會再提出完整電力系統改善報告,短期會強化需量反應,「用電緊張可能只有幾個小時,若搭配需量反應或汽電共生的電力,就能做很好的調度安排」,中長期目標是增加綠能、天然氣接收站、夜尖峰要有更好因應等。
曾文生補充說明,電力系統改善小組由能源局、台電人員組成,也會邀集學者專家、政院災防辦代表,將持續檢討、定期檢視可能遇到的問題。
5月13日,台電一名工作人員開錯開關,導致匯流排接地故障,進而造成興達電廠4部機組跳機,經濟部定調為「人為疏失」,楊偉甫自請處分,豈料,5月17日因「電不夠」,再次啟動分區供電。
經濟部隨即展開電力盤點,並在5月26日向行政院送出513、517停電檢討報告,沒想到,核二廠7月27日則因工作人員不慎滑動椅子,造成主蒸氣隔離關閉、機組跳機。(編輯:潘羿菁)
513停電涉管理疏失 台電擬向承攬商求償2.35億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梁珮綺台北27日電)513大停電造成台電須賠償新台幣4.7億元,由於涉及承攬商管理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表示,事故鑑定確立承攬商應負一半責任,台電已向業者提出求償,約賠償金的一半、2.35億元。
513大停電肇因台電人員操作失當,導致全台分區停電5小時,415萬受影響戶電費打95折,總計台電賠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7億元。
王美花今天表示,513停電事故是台電進行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容量擴充工程時,測試人員誤操作開關釀憾事,造成匯流排接地事故,引發興達電廠跳機、通霄電廠降載;基於當時這項工程尚未完成驗收,認定設備工地管理不當為承攬商責任。
因此,除了於5月26日將停電檢討報告提交行政院,為釐清工程承攬商責任認定問題,台電與承攬商也在6月17日委託第三方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辦理事故鑑定,並於8月4日收到正式鑑定報告。
王美花並表示,行政院也於8月9日核復經濟部檢討報告,台電隨即根據這些報告進行人員懲處,後續經第三方鑑定,也確立台電和承攬商責任歸屬各半,因此求償金額朝向4.7億元的一半,並於8月20日發函承攬商追償事故損失。
經濟部表示,根據第三方鑑定報告書,台電相關連帶責任包含,台電測試人員未落實設備試驗標準作業程序,誤操作管制設備隔離開關;送電中管制點,運維單位未落實管制措施;工程監造單位對於承攬商監督不周等。
至於承攬商責任部分,由於事故發生時仍在施工期間內,承攬商負有工作場所指揮、監督、協調及巡視等責任,包含直流電源及氣動閥座閉鎖、掛卡嚴禁操作等各階段管制作為,因此判定承攬商工作場所負責人應負工地管理責任。
經查證,除負責人工作場所巡視未到位,且更換現場控制箱後,未將控制箱面板鑰匙交由台電控管,同時未張貼「禁止操作標誌」等,因此須負擔相關賠償事宜。(編輯:楊凱翔)
台電砸4670億建設大型機組 6年內供電增逾千萬瓩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5日電)今年台電正式提出核三除役計畫,為遞補核電缺口,台電同步規劃推進4件大型機組建設計畫,6年內預計新增裝置容量1226萬瓩,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總投資總額達新台幣4670億元。
面對極端氣候,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指示,「未來10年要增加非常多機組」,以滿足居高不下的用電需求,伴隨著今年核二1號機解聯、核三提出除役申請,用燃氣遞補核電已是能源政策之一。
根據最新電力供需報告,預估至2027年每年用電平均成長2.5%;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發電結構將在2025年達到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形成「532」架構;現行燃氣機組供電占比低於40%。
台電表示,目前已核准的大型燃氣機組投資計畫有4件,其中通霄電廠新增的3部機組均已商轉,分別於107年2月27日、108年5月30日、109年5月26日上線,目前為工程收尾階段。
另有4大興建計畫工程尚在進行,包含大潭電廠增建計畫3部共316.8萬瓩、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3部共390萬瓩、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2部複循環燃氣機組共260萬瓩,投資總額均逾1000億元,各為1104億元、1168億元、1180億元。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113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也將在112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則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待2025、2026年底陸續除役,盼興達電廠脫胎換骨,成為潔淨能源模範電廠。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目前正處環評階段,待環評結束才會開始招標,投資金額為1218億元,其中第一部機組預計116年上線。台電表示,7月9日剛結束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議,預計9月底前會完成修正、再送審。
目前有4件大型機組投資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總投資總額為4670億元,共10部複循環燃氣機組、1226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這些機組將於明年起、6年內陸續上線。
燃氣不僅發揮遞補核電功能,台電說明,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因此得以進行2次發電;即便1部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比燃煤機組來得高,但燃燒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較少,是減煤減排的重要推手。(編輯:潘羿菁)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275004.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270291.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50016.aspx
♡
協和 火力發電廠 空 污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長期關注空氣品質問題,為環境保護付出極大心力的荘秉潔教授,針對改善中部地區空氣品質所提出的,不落於情緒性、意識形態、民粹操作,實際可行的務實建言。這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議題,但是也是在環境、空氣品質、電力供應等方面,有這一定重要性不得不認真面對、務實解決的重要課題,莊秉潔教授的意見提供大家作參考。
莊秉潔教授:“加速無煤訴求正確,但不是拆機組”(01/31/2021 蘋果日報)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為使台灣能順利能源轉型,加速煤電轉備用,甚至全轉備用才是正確的,而非除役,更不是拆機組,以能因應各種危機。只要電力夠,現在煤電馬上就應轉備用,就像目前台中火力發電廠有3部機組、興達火力發電廠有2部機組停機。而春節年假期間用電少,如去年(2020)從1月23日小年夜起,台中電廠10部機組當中,有5至6部機停機,興達電廠的4部機組也有2部機停機,這些環保停機,其實就是轉備用。
愈早轉備用,空氣品質愈好、排碳愈少,但是否強定一日期,訴求煤電限期「除役」,請能仔細考量。如目前蔡英文總統之2025非核家園政策強推動5(燃氣)/3(燃煤)/2(再生能源)配比,就造成行政院不得不犧牲藻礁以及時符合這配比。請基於能源議題是台灣百年基業的基礎,一定要能務實仔細考慮時程之設定。
而機組除役與轉備用,氣源充足期間減煤效果一樣。但前者會因為氣源不足,氣電無法發電;而煤電又已經除役,只好限電或訴求復工。請考量訴求除役的必要性?
至於國民黨要求要強拆燃煤機組,才能蓋燃氣機組,更不可取。在目前台灣天然氣儲槽只有7天的安全存量,只要1.如目前天冷,中、日競購天然氣,價格飆漲,有錢也買不到天然氣。或2.冬天風大連續1星期天然氣船進不來,我們就會斷氣,一斷氣,天然氣機組發不了電。而最近已投資91億元加裝防制設備的台中1-4號燃煤機組,如果又被國民黨拆了,這時只好限電,造成國安問題。
煤電轉備用非提前除役
因此台電及有理性的市民不可能同意國民黨拆機組才能蓋燃氣機組的作法。目前中火在空污季已停了3部燃煤機組,但也因此中部電力已不足,不足部分是靠北部及南部供電給中部使用。但2025北部及南部核電除役,屆時已不能再供電給中部,加上麥寮電廠除役,國民黨拆機組的作法,表面上減煤,其實只是會造成2025中火10部燃煤機組火力全開,台中市民不要受騙。
台電去年3月就將4部燃煤機組煤轉氣案送至台中市府審查,而市府利用都市設計審議規範卡關,已讓市民多吸煤電廢氣4機組年,不知多造成多少市民得肺癌,實不可取。
目前預估2025-2035年有機會增加10GW之離岸風電,以容量因素40%推估,約增加4GW之發電量,也就是約12%之綠電,而光電2025-2035年間增加很有限。而2025如果綠能佔比20%可以達標,2035估計綠能可以佔比約32%。至於節能,以目前台積電及台灣住商用電之成長情形,在2035可以維持用電零成長就很難了。如果希望在2035無煤,那時核能已除役,扣除綠能佔比32%,剩下的68%,完全要由氣電提供。
而要煤電完全除役,這時天然氣的氣源穩定就是關鍵。以目前台灣天然氣之安全存量只有7天,要提高到安全存量與煤電超過1個月相當,我們需要增加約目前5倍的接收站及儲槽。目前正在推動的觀塘、協和接收站還不夠,所有可能的港口都要考慮設接收站及儲槽,也請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而2035前,因為再生能源佔比也才32%,天然氣還是必要的,是無法作到淨零碳排。
我的建議還是1.推動及評估台北港、台中港、麥寮港、興達港、核四、和平設接收站及儲槽。2.推動海管串連所有接收站,以互相備援。3.只要氣電夠,煤電馬上轉備用,愈早轉備用,空氣品質愈好、排碳愈少。4.煤電到除役年限才能除役,不要提前除役,才能確保最大能源安全及合理電費。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131/JJKPO3RKHFDHNMLGADI7J7VAMA
協和 火力發電廠 空 污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門檻設太高 空污緊急應變措施無法啟動😷】
空污緊急應變措施無法啟動,為什麼??🤔
環保署這幾天雖有協調協和、台中,麥寮及興達等電廠降載,但空污緊急應變措施仍無法真正啟動,是因為政府訂定了一個超.級.高的門檻。
換句話說,在現況下這部法規其實跟 #擺著好看 也沒差多少。
以昨天來說,高屏空品區中,測得空氣最糟糕的是鳳山站,昨天PM2.5日均值為52μg/m³,即使已如此嚴重,卻連「一級預警」的54μg/m³標準都達不到,更不用說要達成法規中「嚴重惡化」的最低標準150μg/m³! #咩噗
若沒有被判斷為空品嚴重惡化,那法規裡面規範的火力發電廠降載、製造業焚化爐減產及降載等措施,通通沒辦法強制執行。
中南部環團們早已多次要求政府修法調降門檻,公聽會、記者會喊了又喊。三年半又過去了,依然無消無息。
我們呼籲政府,應儘速重啟「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的檢討,修正過高的應變門檻,確保空氣品質急速惡化時,能夠促使行政單位確實展開應變措施。
📖延伸閱讀|空污嚴重 降低緊急防制門檻 bit.ly/2ThEZ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