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
大家一起繼續努力~宅在家守護台灣❣
今天來講關於貓咪的小故事
貓咪除了在古埃及地位崇高之外
貓的魔爪更伸向世界各地
一起來看中國愛國詩人陸游
怎麼臣服在這些貓咪的魔爪底下吧!
#全民一起貓在家裡🐱
宋朝愛國詩人陸游,愛國更愛貓
陸游應該是寫詩給貓最多的詩人了
關於他跟貓的故事都收錄在他自己的作品《贈貓》裡
陸游家裡什麼都沒有,卻有書萬卷,為了不讓老鼠啃咬他的藏書和食物,所以打算買一隻貓來抓老鼠。
那天的故事是這樣的: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
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小編不專業白話文解釋:
看中你這個小貓咪了,跟我一起回家吧!看牠常常在吸貓薄荷,每晚都要抱著小毯毯,希望有天能幫我抓老鼠,抓到就立功賞魚吃,嗯~那我名字要叫牠小老虎!(鹽裹就是娉禮;狸奴是南宋人對貓咪的愛稱;於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對老虎的稱呼)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小編不專業白話文解釋:
把貓接回家了,希望牠能幫我保護好我的藏書跟食物。可惜家裡太窮不能讓貓享受富裕的生活,餵不起好吃的,小貓咪不要嫌棄啊~
但是陸游發現來到家裡的小貓咪,從來都沒有見過他抓老鼠,這是什麼情況!只有在餵飯的時候才出來了,平常無所事事都享受的睡在床那裡,怎麼還在家裡進進出出搞的好像自己很忙?
於是有了這首: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看君終日常安臥,何事紛紛去又回?
雖然陸游還寫了很多抱怨他家的小老虎不抓老鼠的故事
但還是跟他的小老虎分不開~感情還越來越好!
像是收錄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小編不專業白話文解釋:
天氣這麼不好山上的大雨像巨浪一樣,旁邊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小毯毯都很暖和,我和小老虎都不願出門了~在家就好~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愛國詩人陸游已經完全是貓奴
都只跟貓咪宅在家裡了😆
雖然近期國內確診數有下降
但疫情仍然持續警戒,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有寵物的各位請繼續跟毛孩子宅在家❤
沒寵物的一起躺在床上裹著小毯毯
讓我們一起努力,盡量不要出門!
不要跟寵物分開,也不要跟小毯毯分開!
一起努力度過疫情吧💪 💪
同時也有1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貌不驚人的黑色茶碗,背後蘊含著千年前宋代豐富的飲茶文化內涵。 本集聽我說文物,由器物處王亮鈞助理研究員帶您看看黑色茶碗與金黃枯葉的美麗相遇,一探宋代低調奢華的飲茶美學。...
南宋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按讚』恭祝濟公活佛成道!
『分享』消災解厄!
『留言168』除穢氣、衰氣、窮氣!
[濟公活佛成道]
農曆三月初六是濟公活佛成道日。
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南宋人,在浙江靈隱寺出家,因不守戒律、飲酒吃肉,故稱為濟癲和尚,又名濟公禪師,相傳是降龍羅漢的化身。
濟公的傳說起源於南宋末期,明清時期成為說書人的主要題材,許多神通傳奇在民間廣為流傳。
濟公活佛神通廣大,濟世助人無數,民間相傳拜濟公能消災解厄、除穢氣、衰氣、窮氣!
敬請各位粉絲好朋友按讚、分享、留言喔!
南宋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代品種繁多的糕點,有些吃過,有些不曾聽過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今天吃什麼?是中國人每天必須經歷的靈魂拷問,這是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只要在吃貨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想撥撩吃貨的心,就得抓住他們的胃,點心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歷史上最早的點心應該是茶食。
先秦時期,民間用茶葉原汁煮羹為食。漢晉的茶食略有變化,文人喜歡在茶湯放點佐料調味。唐宋時期,百姓以茶為媒介,開始製作各色食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食成為點心的一部分。
此外,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出現了小食一詞,這詞原意是指早餐,後來有了點心的意思。南宋文人吳曾撰寫的《能改齋漫錄》中,認為「世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說明從唐朝開始有「點心」這個詞了。
伴隨著茶食和小食的融入,中式點心品種多樣,口味豐富。按種類分,點心分為包、餃、糕、團、卷、餅、酥等,在古代,特色的飯、粥、面等主食,也是屬於點心的範疇。從外形上看,點心有幾何、象形和自然三種形態。在口味上,點心偏重於咸、鮮、甜等味道,有些點心復合了幾種味道。
豚皮餅
北魏賈思勰編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一種的麵食。「湯溲粉,令如薄粥。大鐺中煮湯,以小勺子挹粉,著銅缽內,頓缽著沸湯中,以指急旋缽,令粉悉著缽中四畔。餅既成,仍挹缽傾餅著湯中,煮熟。令漉出,著冷水中。酷似豚皮。澆麻酪,任意,滑而且美。」
具體做法是開水和米粉,調成粥狀米漿。燒開一鍋水,把米漿舀入漂在開水上的銅盤內,銅盤快速旋轉,米漿貼滿銅盤後,餅燙熟後,倒入開水,煮熟撈出,放進冷水。餅的口感韌性十足,與豬皮類似,因此得名「豚皮餅」。
巨勝奴
燒尾宴是盛唐上流社會流行的宴會,共有五十八道,包括冷菜、熱炒、燒烤、湯羹、甜品、面點等品種。巨勝奴是其中的一道點心。北宋學者陶谷認為巨勝奴是「酥蜜寒具」,意思是用酥蜜製成的寒食節特色食品。
巨勝奴的名字,很霸氣,也很神秘。《神農本草經》記載:「胡麻一名巨勝。」原來巨勝是芝麻的代稱。奴,和小麥有關。唐朝人把小麥的黑色衍生物叫做麥奴。《本草拾遺》記載:「(麥奴)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寒具有了明確定義:「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由此可以推斷,寒具是油炸食品。巨勝奴是用黑芝麻混合奶酪做成環釧狀的小面點,油炸之後,淋上蜂蜜即成。簡單來說,它就是如今常見的蜂蜜小麻花。
酥黃獨
南宋詞人林洪同樣也是個吃貨,他的《山家清供》記錄了一種點心:「雪夜芋正熟,有仇子曰從簡載酒來,扣門,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數法,獨酥黃獨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面,煎之且白侈為甚妙。詩云:雪翻夜缽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把香榧和杏仁碎用鹽醬調味,拌入粉漿,用熟芋頭片拖面油炸,炸熟食用。油炸的焦香,配合濃郁的醬香,口味豐富,欲罷不能。焦脆的外殼,包裹著軟糯的熟芋,層次分明,美味可口。南宋人給這道點心形象地取名為「酥黃獨」。
古剌赤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元朝無名氏編撰的家庭日用百科全書。這本書記載:「雞清、豆粉、酪攪勻,攤煎餅。一層白糖末、松仁、胡桃仁,一層餅。如此三四層。上用回回豆油調蜜澆食之。」 這是古代面點古剌赤的做法。
古剌赤的做法是用雞清、豆粉和奶酪調成糊狀,攤成餅狀,再以白糖、松仁和胡桃仁作為第二層,如此層疊三四層,最後用回回豆油或酥油澆汁。回回豆原產裡海,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在南方地區多有種植,民間將回回豆列入了食譜,用來製作粉絲、涼粉、面條、豆餡等。其實,回回豆有個很洋氣的名字,它叫鷹嘴豆。
翠縷面
還有一種麵食,也記錄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裡。這種面「采槐葉嫩者,研自然汁,依常法搜和,扞切極細,滾湯下。候熟過水供,汁葷素任意,加蘑尤妙,味甘色翠。」面的特殊之處在於,麵糰加入了槐葉汁,和勻之後,搟平切條,面條極細,色澤翠綠,賞心悅目,這道面因此叫做翠縷面。
唐朝時,就出現了翠縷面。詩人杜甫有詩專門讚歎翠縷面,詩曰:「輕輕高槐葉,採集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鮮俱照著,經齒冷於雪,君王納晚涼,此味亦時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槐葉「味甘性平」,對於邪氣、難產、尿血、便血、痔瘡等病症,有不錯的療效。
帶骨鮑螺
明朝有一種點心,被當時的文人譽為「天下至味」。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蘇州當地有人把乳酪與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濾之漉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為至味。」這種點心的關鍵原料是乳酪,將其與蜂蜜、蔗糖拌勻,凝結之後,擠在盤子上,邊擠邊轉,形成底圓上尖、紋理清晰的小點心。由於當時製作乳酪的人很少,加上帶骨鮑螺入口即化,味道鮮美,深得吃貨歡心。說實在的,帶骨鮑螺和現在的酥皮奶酪十分類似。
小說《金瓶梅》中,李瓶兒會做帶骨鮑螺,溫秀才品評道:「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形象地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李瓶兒死後,西門慶也沒了這口福。當他再次看到帶骨鮑螺,睹物思人,徒增傷感。
水粉湯圓
若論文人吃貨,清朝文學家袁枚堪稱資深美食家。他的《隨園食單》收錄了326道不同菜餚飯點。有一道「水粉湯圓」的做法十分特別。「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帶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細粉曬乾用。」
水粉湯圓的重點在於水粉。把糯米浸水24小時,帶水磨粉,經過去渣和曬乾處理,得到細膩的糯米粉。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糯米粉,就是常見的水磨粉。用它包裹松仁、核桃、白糖、豬油、豬肉等不同餡料,包成湯圓,滑爽彈牙,咸甜適中,著實好吃。不得不說,袁枚就是吃貨中的戰鬥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南宋人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個貌不驚人的黑色茶碗,背後蘊含著千年前宋代豐富的飲茶文化內涵。
本集聽我說文物,由器物處王亮鈞助理研究員帶您看看黑色茶碗與金黃枯葉的美麗相遇,一探宋代低調奢華的飲茶美學。
南宋人 在 傑斯特Jes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侏羅紀世界3: 統治/统霸天下》|未確認生物|超自然|古文明|外星人|方舟:生存進化|Ark: Survival Evolved|霸王龍|侏儸紀公園|侏儸紀世界|小藍|T-REX|《侏羅紀世界:進化2》
大家好 我是JESTER
熱兵器的槍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12世紀
中國南宋所發明的火槍
在這之後持續不斷的演進
直到我們現代的精密槍械
但在遠古時期的化石中
竟然發現疑似彈孔的痕跡
在那個時代照理來說是沒有這樣科技的武器
那麼到底是誰開了這一槍呢?
【本影片內容圖片取自網路或電影及遊戲照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大家好,我是調查員JESTER,如果喜歡我的頻道,麻煩請您訂閱與按下小鈴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動力。
訂閱 JESTER頻道 https://reurl.cc/oDrmXV
合作信箱 jesterdancing666@gmail.com
南宋人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甲媽祖 #邱個約個 #李沛旭
每年全台最大盛事【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為期9天8夜,從台中大甲出發,經過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總長340公里的遶境之旅。邱個約沛旭哥一起體驗大甲媽祖遶境文化,來自各地的信徒,祈福台灣平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BD大甲媽祖遶境之旅 2021(下集) ft.李沛旭【邱個|約個】ep.4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與天主教的梵蒂岡聖誕彌撒、回教的麥加朝聖,被Discovery頻道併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2010年文建會也認列為我國重要的國家民俗文化資產,9天8夜的行程,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4個縣市、100餘間廟宇,來回總長340公里,信徒參與人數突破120萬人,大甲媽祖遶境,絕對是台灣媽祖文化最大的盛事
超過百年歷史的大甲媽祖遶境從日據時代開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有中止一段時間,到了民國37年再度恢復。一開始只有大甲53庄民參加,後來有越來越多的媽祖信徒加入,直到現在每年動輒數十萬人,甚至超過百萬人次的超大文化活動。
『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整團』描述早期大量的閩粵移民,渡海來台的險象。媽祖是一個海洋文化的象徵,是在台灣非常重要的民間信仰。僅僅臺灣一地,就有510座媽祖廟。
媽祖是航海守護神,渡海移民會將原鄉的心靈寄託帶到台灣。讓媽祖文化,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奠定良好的信仰基礎。
早期船隻海上航行,沒有氣象預報,船隻設備簡陋,渡海來台聽天由命。航海之神媽祖,就是這些冒死渡海來台先祖們,航行平安的心靈寄託。
台灣早期移民來自沿海地區,像是福建漳泉,廣東嘉應,潮惠地區。隨著移民遷徙來台灣,將媽祖信仰帶進台灣,成為台灣非常非常重要的神祇之一。
特別是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後,媽祖信仰在台灣,更成為世界的中心。
媽祖的身世記載,從南宋開始。媽祖姓林氏,名默,福建湄洲嶼人,在29歲得道升天。在清康熙年間,皇帝冊封為『天后』,所以台灣很多的媽祖廟也叫做『天后宮』。
大甲鎮瀾宮是整個大甲53庄民的精神依託,包含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地區居民都與大甲媽共伴成長。
根據歷史記載,從1730年,清雍正八年,由來自湄州的林永興夫妻,將湄州的天上聖母請來台灣,在大甲蓋了一座小廟,後來因為有求必應,香火鼎盛,到了1770年,清乾隆35年,再由地方仕紳捐地重建,重建之後名為『天后宮』至今足足超過280年歷史。
後來在民國69年廟方出土一些特殊的契磚文字,上面記載當時同治11年所發生的歷史,同一時間廟方擴建,重新命名為 【鎮瀾宮】。取名鎮瀾的原因就是【鎮海安瀾】海洋之神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蹤沛旭哥IG:@patricklee_proudtobe
👉追蹤邱個IG:@chiougr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特別感謝:【Adidas台灣】 🙏🙏🙏
【Ultraboost 21】= 世界上最好穿的跑鞋!徒步遶境神器!👍
➤ https://www.adidas.com.t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冠名贊助:【正成集團】【SAMYANG專業攝影鏡頭】 🎬
攝影使用器材:
📷 攝影機:SONY A7S3 & A73
🎥 鏡頭:SAMYANG CINEMA LENS專業電影鏡頭XEEN系列 & SONY.
➤ 正成集團旗艦官網:https://www.csemart.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特別感謝毛巾贊助:花生騷 WasangShow 🙏
時尚圖騰商品,好看好用!👍
➤ https://www.wasangshow.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集節目拍攝時間為2021/4/9~11,SBD向所有醫療人員致敬!💪
請大家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群聚,不當防疫老鼠屎,天佑台灣,醫療人員辛苦了!
#邱個 #大甲媽祖繞境 #大甲鎮瀾宮 #天上聖母
#Adidas #正成集團 #SAMYANG #花生騷
#SBDTaiwan #邱個 #SBDTaiwanOriginalDocumentarySeri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邱個Podcast節目:https://open.firstory.me/user/chiougrr/platforms
➤廣告/業配合作Email聯繫 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影片SBD Taiwan版權所有,禁止搬運盜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