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是喝生水還是開水?|活在昔日|14>
人三天不喝水就會死亡,可想而知,水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如何保證我們喝下去的水是乾淨的呢?
在現代社會,我們會把自來水燒開再喝,或者到超市裡買蒸餾水、礦泉水喝,如果家裡有條件,還可以置辦一台凈水器。
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麼確保喝水的安全呢?他們是喝生水還是開水?
﹣﹣﹣﹣﹣﹣﹣﹣﹣﹣﹣﹣﹣﹣﹣﹣﹣﹣﹣﹣﹣﹣﹣﹣﹣﹣﹣
~古人喝水~
中國古人對喝水也很重視,例如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乾隆很重視喝水問題,曾以銀斗精密測量全國各地水的重量。有一次偶然出巡北京玉泉山,發現那裡有一泓泉水,命人把水帶回宮去,並親自檢驗。發現玉泉山的水每斗重一兩,為天下最輕,口感最甜。輕,代表不含有毒有害雜質,而山泉水經過玉泉山的浸潤,各種有益的礦物質成分溶解於其中。因此乾隆將玉泉山泉賜名為天下第一泉。從此,皇宮裡每天的生活用水都從玉泉山的泉水取,乾隆每日也必飲玉泉水。
除了乾隆外,漢武帝也很重視飲水,據《漢書•郊祀誌》記載,漢武帝於建章宮中修建高達20丈的承露盤採集天地甘露,再和玉屑飲之。露水解決了水的安全、清潔的問題,添加玉屑補充微量元素,將安全的水變成了健康的水。
不過,平民百姓就不能像皇宮裏的貴人們那般享受了,那麼他們是如何保證飲用水衛生?
井,是古人最重要的飲用水設施。傳說,井是五帝中顓頊的後代、秦始皇嬴政的先祖伯益發明的,《呂氏春秋》中所謂「伯益作井」,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從現代考古發現來看,在上古夏商周三代時期,已流行開鑿和使用水井,在河南偃師商城遺址和鄭州商城遺址上,都發現了這一時期的土井。其實,在更早的原始社會,中國古人已使用井了,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上,便發現了一口水井。到春秋戰國時期,水井已非常普及。如在今北京西南的古燕國都城薊城遺址上,1956年在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的考古發掘工作中,曾發現151口從春秋、戰國至東漢等各個時期的水井。
作為重要飲用水源,古代中國人特別重視保護井水,保護井水甚至成為古代公民的道德守則。中國古代佔筮推演鼻祖之作、《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48卦,卦名便是「井」,這反映了井在時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卦辭中便透露出了時人是如何保護井和井水的。主要采取三種手段:
一、「渫」
東漢荀爽認為,渫是去穢清潔之意,類似後世的淘井,定期清除污泥,使井水清潔。這一做法後來成為一種民俗,春秋時期每年春天都要淘井一次,《管子·雜篇·禁藏》中記載了當時的情況:「當春三月……杼井易水,所以去茲毒也。」大概意思是,每年春天三月份淘井換水,消除水裏的致病物質。到漢代,水井保潔則定在夏季用水高峰來臨時的夏至,《後漢書·禮儀誌(中)》記載,「是日浚井改水」提高水質,以減少因直接飲用不潔井水而引起的季節性疾病發生。
二、「甃」
三國時虞翻解釋,「以瓦甓累井,稱甃」,就是改進造井工藝,用陶瓦片加固井壁,防止和減少泥土散落井水中,目的除延長水井使用壽命外,也意在井水的保潔。
三、「幕」。
此法是給水井加上蓋子,防止雜污物掉進,污染水源,明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稱,「冪防耗損,亦防不潔,古人井故有冪」。到北宋這一條更受重視,當時都城東京(今開封)街頭的井都設有圍欄,蓋上蓋子,講究一點的上面搭建一個棚子,井蓋上鎖,防止老鼠、臭蟲落入和調皮的孩子往井裏亂扔雜物,把井水搞髒。
明代「舟人以法澄之,飲而甘之」。井水也分三六九等,對水質較差的井水,最簡單的辦法是將水燒開,冷後雜質便澄沉了下來。燒開水是古人喝上純淨水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這在今人看來太小兒科了,古人卻經過了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才發現和確立之。如果用水量大,「燒煮法」顯然是無法滿足需要的,也浪費柴草燃料,增大成本。那怎麼辦?大家都知道,黃河水雜質最多,很渾濁,但黃河船夫卻有一種方法,使渾濁的黃河水變得如山泉一樣幹淨、甘甜,此即《茶疏》記載的,「舟人以法澄之,飲而甘之。」 現代淨水研究已證實,古代中國人發現的淨水法,不少都很科學。如明礬,其所含的氫氧化鋁膠體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裏懸浮的雜質,並形成沉澱,使水澄清,便是一種很好的淨水劑。
﹣﹣﹣﹣﹣﹣﹣﹣﹣﹣﹣﹣﹣﹣﹣﹣﹣﹣﹣﹣﹣﹣﹣﹣﹣﹣﹣
資料來源:http://chuansong.me/n/105762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