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告🇹🇼🇭🇰】「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會議
據近年學界所悉,廣東的說唱傳統最遲在17世紀衍生了出版事業,「粵語」由口述傳統演化為書寫傳統。作為起源自南中國的重要語言,21世紀以粵語為母語者在全球約有一億二千萬人。不論是歷史學者慣見的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教科書、翻譯文本(如1862年丕思業(Charles F. Preston,?–?)粵譯的福音書),還是近年社會關心的粵語歌詞、詩、散文、小說等等,都可以看到粵語書寫傳統延綿不絕的生命力。在2010年代,由於香港社會環境與市民身份認同的變化,社會漸次浮現「粵語文學」的概念,但我們對它的敘述卻正面對種種艱難。「香港文學」看似尚未決定收編、串連抑或拒斥「粵語文學」,而自「粵語文學」的概念成為香港的社會議題以來,「粵語文學」、「香港文學」的定義、由來與其知識系統的建置,均不斷形成各式論戰。
無庸諱言,「粵語文學」概念成為潮流與2010年代以來香港的「本土化」思考有密切關係,但早見於17世紀的「粵語書寫」卻反映「粵語文學」有其非政治化的由來。究竟今天香港的「粵語文學」是對嶺南「粵語書寫」的傳承、20世紀中末葉以來「香港文學」建構出來的分枝、抑或是2010年代創作者想像與努力的成果?是次研討會旨於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邀請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
會議日期及時間:2021年10月1日(五)19:00–21:00
會議地點:網上視訊進行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公眾名額:250人
公眾報名網址:一律採線上報名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QxGGFt53AsYDXAm04YWQiSQHy8Yr_d5lzBB08Png9TTSDfQ/viewform
(QR Code of Google Form)
公眾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21年10月1日(五)17:00止。
洽詢電郵:[email protected]
發表人:
李薇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
邢影,《伊索傳·驢仔》譯者
洛琳,文學評論人
梁柏堅,填詞人
鄧小樺,香港文學生活館
關煜星,《迴響》
(按筆劃排序)
主持人:
孔德維,臺港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5萬的網紅EHPMusic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博人傳 粵語 線上看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著近年香港「守護廣東話」的聲浪愈來愈高,社會亦浮現「粵語文學」之概念。到底什麼為之「粵語文學」?以母語書寫又有什麼文化和時代意義?
/
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
Inheritance, Construction, or Imagination? Cantonese Literature in Hong Kong
據近年學界所悉,廣東的說唱傳統最遲在17世紀衍生了出版事業,「粵語」由口述傳統演化為書寫傳統。作為起源自南中國的重要語言,21世紀以粵語為母語者在全球約有一億二千萬人。不論是歷史學者慣見的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教科書、翻譯文本(如1862年丕思業(Charles F. Preston,?–?)粵譯的福音書),還是近年社會關心的粵語歌詞、詩、散文、小說等等,都可以看到粵語書寫傳統延綿不絕的生命力。在2010年代,由於香港社會環境與市民身份認同的變化,社會漸次浮現「粵語文學」的概念,但我們對它的敘述卻正面對種種艱難。「香港文學」看似尚未決定收編、串連抑或拒斥「粵語文學」,而自「粵語文學」的概念成為香港的社會議題以來,「粵語文學」、「香港文學」的定義、由來與其知識系統的建置,均不斷形成各式論戰。
無庸諱言,「粵語文學」概念成為潮流與2010年代以來香港的「本土化」思考有密切關係,但早見於17世紀的「粵語書寫」卻反映「粵語文學」有其非政治化的由來。究竟今天香港的「粵語文學」是對嶺南「粵語書寫」的傳承、20世紀中末葉以來「香港文學」建構出來的分枝、抑或是2010年代創作者想像與努力的成果?是次研討會旨於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邀請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
日期及時間:2021年10月1日(五)19:00–21:00
地點:網上視訊進行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島聚讀書會 一八四一書店
公眾名額:250人
公眾報名網址:一律採線上報名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QxGGFt53AsYDXAm04YWQiSQHy8Yr_d5lzBB08Png9TTSDfQ/viewform
(QR Code of Google Form)
公眾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21年10月1日(五)17:00止。
洽詢電郵:[email protected]
發表人:
李薇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
邢影,《伊索傳·驢仔》譯者
洛琳,文學評論人
梁柏堅,填詞人
鄧小樺,香港文學生活館
關煜星,《迴響》
(按筆劃排序)
主持人:
孔德維,臺港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
博人傳 粵語 線上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到你不明白?故宮南院美圖秀秀】#茶文化展廳
各位讀者看似對茶文化有很大的興趣,小編今天就回過再來找「茶」給各位讀者品嚐吧!
各位讀者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在英文中茶發作tea(替)和台語中的tê(跌),有一點像呢?其實如果深究茶一詞在世界上的發音,大致上可以分為chya(掐)跟tê(跌)兩種發音,前者偏向粵語茶的發音,而後者則偏向台語中的發音。
但這是為什麼呢?基本上我們可以用大航海時代作為界線,將這樣的發音做個區別。
「茶」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大多是透過陸路運輸到當時中國的境外,此段時期傳入茶的地區,至今多仍然發接近漢唐音的Chya音,像是中亞、南亞與東歐等地,大部分茶的發音都接近chya。
宋代以後,福建泉州等商港取代廣州開始興起,「茶」與其餘商品要運往歐洲的話,也就逐漸改以海路為主;到了大航海時代後,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由於佔據了台灣一帶,透過福建的商人將大量的茶運回歐洲,而福建地區「茶」的發音,便是我們熟知的 tê,英國、德國、法國等透過海運再傳入茶的國家的發音便接近 tê 了。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學過葡萄牙文的讀者抗議!葡萄牙在大航海時期也是海上霸主之一,他們就不發類似tea的音,而是Chá啊!別急別急,這是因為,葡萄牙在 1557 年佔領以粵語為主的澳門後,自然就將「茶」的粵語發音帶入葡萄牙語中了,這也是西葡兩國語言雖然差異不大,但是茶的發音卻南轅北轍的原因唷。
在大航海時期(明代左右)前後所改變的,還有「茶」的喝法,像是前天的故宮南院美圖秀秀,就提到對明以前的人來說,要喝「茶」可是非常繁瑣麻煩的事情,光製造茶餅就要耗費許多的工夫。這樣的情形直到明太祖時,他下令「罷造龍團,惟採芽茶(葉茶)」。從此泡茶變成了件很輕鬆閒適的生活習慣,「將茶葉直接投壺沖泡,再轉注茶鍾飲用」,我們所熟悉泡茶的方式,正是奠基於此段時期的唷!
也因為泡茶變得更為簡單,明代文人為了凸顯自己的風雅與階級地位,也就愈來愈講究品茶的空間,如果你來到故宮南院茶文化館,就可以看到按照明代大書畫家文徵明(1470-1559)的作品〈品茶圖〉,所重現的「實體」明代茶寮,可以到南院來體驗那段時期的氛圍!
這週五就是世界博物館日,從5/18(五)-5/20(日)這三天都能免費入院參觀,請喜愛茶文化的讀者們,就一起到故宮南院體驗明代文人,究竟是怎麼樣在高雅的茶寮中度過文青般的生活呢~
※本系列圖文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與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策劃,精選常設展與特展內容,呈現南院豐富的「亞洲文化交流」的共通性及貼近一般大眾的「庶民生活史」,進行一場線上的南院之旅!
博人傳 粵語 線上看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 一鍵收聽你想聽的歌 ♫
❖ 抖音/TikTok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wduBTjBHknz5U4_ZM4n6qm
❖ 華語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5t_T2v2iuW1pqnj89kY4F
❖ 廣東歌/粵語歌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xBtfYS-CM3UXto2VbUL8hA
❖ RAP/說唱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D5qKNqumkTXqtPiYj3mlr
❖ 古風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9uWRObrUifsgJBdpBEq-y
❖ 翻唱/改編/Remix/EDM 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9-257u_Eknjf0sjW6HDjH
❖ 更多分類歌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45x_D7DgK5313D3ftM_EQ/playlists?view=50&sort=dd&shelf_id=17
----------------------------------------------------------------------------------------------------------
❖歌詞在下面❖
演唱:卿池
作詞:奈斯
作曲:賴奕賓
製作人:張博
編曲:賴奕賓
吉他:祝凡
混音:張博
出品:聽爵音樂
OP:華語無限
睫毛裡住著一片綠森林
深邃迷離它叫做眼睛
時間一直在慢慢示意靠近
你瞳孔裡全是我的野心
看白色的雲乾淨又透明
裝進漂流瓶裝進秘密
平行線上的觸及會電閃雷鳴
為你棲息放棄整片森林
有些人一次動心
曖昧日夜不停
有些事一旦註定
刻骨銘心
用微笑來伏筆
為半徑的距離
關係就像個難題
沒規則的遊戲
有些事一不小心
掉入你的陷阱
有些話掏心
不止三言兩語
愛是一種怪病
久久不能痊愈
持續剛剛好的距離
是最好的秘笈
看白色的雲乾淨又透明
裝進漂流瓶裝進秘密
平行線上的觸及會
電閃雷鳴
為你棲息放棄整片森林
有些人一次動心
曖昧日夜不停
有些事一旦註定
刻骨銘心
用微笑來伏筆
為半徑的距離
關係就像個難題
沒規則的遊戲
有些事一不小心
掉入你的陷阱
有些話掏心
不止三言兩語
愛是一種怪病
久久不能痊愈
持續剛剛好的距離
是最好的秘笈
有些人一次動心
曖昧日夜不停
有些事一旦註定
刻骨銘心
用微笑來伏筆
為半徑的距離
關係就像個難題
沒規則的遊戲
有些事一不小心
掉入你的陷阱
有些話掏心
不止三言兩語
愛是一種怪病
久久不能痊愈
慶幸跟你在同一天空氣裡呼吸
----------------------------------------------------------------------------------------------------------
❖歌曲上架平台
➸ QQ音樂 |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WIgU1AP
----------------------------------------------------------------------------------------------------------
❖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hk@gmail.com
❖ 微信:EHPMusicChannel(id:xy-z1315)
(歡迎查詢合作/投稿音樂/攝影作品等等)
❖Original Photo by cham gam
❖歌曲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到以上平台鏈接購買歌曲支持。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博人傳 粵語 線上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棟屋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重置舊客家圍村,本來位於荃灣近現時荃灣站一帶(土名牛牯墩),後來因地鐵工程遷至象山邨以北,大帽山南面山腰近和宜合交匯處一帶。舊有村落因保存良好,被政府闢作三棟屋博物館,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三棟屋村由陳氏人士所建,原本居住於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後來有一支搬到去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羅芳。到了第十三代,當中的村民陳任盛搬到荃灣鹹田附近居住,曾於大窩口填海開地種田,並興建一座草屋。其長子陳健常其後看中牛牯墩西部一地,發現風水極佳,便在該處立村,稱為三棟屋村。三棟屋村於1786年建立,本來只有一座三進口的房舍,棟是主樑的意思,三棟屋因此而得名,可解作「三條棟樑的房子」。陳氏後人先後在三棟屋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遂漸成為今貌,佈局左右對稱如棋盤,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在正門石楣上刻有「陳氏家祠」四字,而兩旁分別築有四間居室,左右及後排的橫屋將整個三棟屋圍攏成圍村。1979年首季,由於香港地鐵荃灣綫的工程,三棟屋村村民放棄原址他遷。1987年,三棟屋村遺址經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修葺後,改為三棟屋博物館開放讓公眾人士參觀,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展覽:展示三棟屋村的建築及居室特色,陳列各種農具、家具及客家日用品;並設有「話當年」展覽,讓參觀者觸摸展品,感受農村生活。此外,館內展覽廳亦展出名為「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展覽,介紹本地十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涵蓋表演藝術、宗教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各個領域,各自代表了不同社群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作的貢獻。
博人傳 粵語 線上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佛山祖廟在廣東省佛山市城區,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名“北帝廟”。原建築于元代末年被焚燬,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稱為祖廟,據載是因為“歷歲久遠,且為(佛山)諸廟首”的緣故。明初重建祖廟時,規模“不過數楹”,此後隨著佛山城鎮經濟的日漸發展,祖廟不斷擴建,至清代初年,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並完好保存至今。 1962 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祖廟建築群佔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作為眾廟之首,在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機構之前,佛山祖廟曾長期用作處理地方事務的議事場所,異於一般神廟。它的建築乃至裝飾、陳設,全部由各行業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產。佛山歷史上著名的鑄造、制陶手工業,其產品在祖廟有典型的表現。建築的精巧瑰麗也反映著古代佛山的繁華。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貴歷史遺產。祖廟的建築裝修琳瑯滿目,豐富多采。如瓦脊上的石灣陶瓷、墻壁上的磚雕、灰塑、嵌瓷和殿堂裏的木雕、石刻以及錦香池中雄踞水面的龜蛇大石 雕等等,題材十分廣泛。所塑造的各種故事人物、鳥獸花卉等,大都構思新奇,刻劃細緻,生動傳神,耐人尋味。靈應牌坊是祖廟的重要建築物,建於明景泰二年( 1451 年),正值明景泰帝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之時,施工格外講究,壯麗異常。清代以前,牌坊曾是祖廟的第一道建築,坊前有廣場。進入祖廟時,先經牌坊,過錦香池橋(今無),登石級而後入三門。清以後增建了戲臺、廊廡,牌坊才失去了門樓的作用。牌坊建於兩座高0.8米、長4.9米、寬3.8米的白色花崗岩臺基上,為三樓三層式。明間寬5米,次間寬2.1米,通高11.4米。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施用鬥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其下用十二根柱子承托,左右各六根柱子,中間為木柱,外沿為石柱。由於是獨立的單體建築,除要承載牌坊的凈重外,尚須抵抗驟然而至的強風造成的撓曲力,故設計嚴格,結構精密,1976年曾受十二級陣風吹襲而安然無恙。萬福臺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距今已有 350多年的歷史。萬福臺是演戲觀賞用的,看臺兩旁設有包廂,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目前保存得完好的古戲臺。建築為歇山頂,不用鬥拱,面寬三開間,通長12.73米,進深二開間,11.78米,分前後臺;中間用一裝飾大量貼金木雕的隔板分開,前後臺各佔一開間。隔板有四個門,分別供演員及工作人員出入。前臺演戲,後臺化粧。前臺三門敞開,演戲在明間,奏樂在次間。臺高2.07米。臺前有廣闊的石鋪空地容納觀眾。空地東西各有廊,為卷棚頂二層建築,當時供士紳富戶觀劇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