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阿湯哥分流在家上班的一周~
淘氣阿湯:「這兩天我教了貝兒新的知識喔!」
(驕傲貌~❤️
我:「教甚麼?是教三字經弟子規還是甚麼知識嗎?🙄」
淘氣阿湯:「不是啦!妳問她~爸爸是甚麼?媽媽是甚麼?姐姐是甚麼?貝兒是甚麼?她會回答妳!」
阿木心想~~大概就是👨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家庭主婦、👧姐姐是學生、👶貝兒是baby之類的....
結果一問嫩嬰~~阿木白眼翻了七七四十九圈
哈哈哈!豬隊友教這個幹嘛啦!!
(完全沒有建設性的回答)
重點是最後欠扁的表情跟淘氣阿湯一模模一樣樣啊!🙄
#原來試管沒有被掉包
#欠扁基因來自誰顯而易見
最後2小時結團 #華盛頓櫻桃 #MissSeesaw玻尿酸膠原 請把握最後下單時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1-2最後2小時結團】
.
1. 【美國華盛頓9R / 8.5R空運櫻桃】 #最後採收期
✅https://bit.ly/3jI3KGK (7/21結團!)
.
2. 【Miss SeeSaw】玻尿酸賽洛美、膠原蛋白、葉黃素、益生菌、月月精華飲、私密沐浴露 🌟 #新品夜舒好眠芝麻E
✅https://bit.ly/3kd9WXx (7/21結團!)
.
3. 【愛創造Allietare】香氛蠟燭、水晶融蠟燈、香衣水、香水吊卡
✅https://bit.ly/2TMMh5t (7/23結團!)
.
4.【韓國kikistory】短袖、七分袖空氣衣家居服(90-140cm)
✅https://bit.ly/36Cl0FZ (7/23結團!)
.
5.【派卡瑞丁防蚊、Thinkbaby防曬霜、iplay泳裝泳褲防曬帽、Big Mouth泳圈】
✅https://bit.ly/36ISOBd (7/26結團!)
.
6.【第11團-MJ mejornoje 、Caraz】韓國精品遊戲城堡、平價寶寶地墊
✅https://bit.ly/3xJBtDT (7/26結團!)
.
7. 【英國Apramo Flippa】可攜式兩用兒童餐椅、水杯、兩用保溫水壺、固齒器、防掉帶
✅https://bit.ly/2VZgkYA (7/26結團!)
.
8. 【紐西蘭TAURUS Italio】多功能軟式泡澡桶、玩具沐浴球、德國牧羊人寶寶護理 #宥勝大推👍👍👍
✅ https://bit.ly/3ixOGt7 (7/28結團!)
.
卡 氛 好 膠 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昆汀塔倫提諾證實將第 9 號導演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改編成書籍;今年年中,此書籍已經出版,昆汀目前正積極宣傳新書,在各節目中揭秘《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相關幕後,其中包含原先屬意珍妮佛勞倫斯飾演達柯塔芬妮的角色;克里夫布茲的殺妻之謎等等,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重新點燃的「李小龍」爭議。
2019 年 7 月,《從前,有個好萊塢》盛大上映之時,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就曾表態昆汀醜化李小龍,李香凝不滿昆汀塔將李小龍描繪成「脾氣暴躁」、「傲慢惹是非」的混蛋,對此大嘆「令人沮喪」。 李香凝進一步說,身為 60 年代的亞裔美國人,李小龍需要非常勤奮的工作,付出比李奧納多、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白人角色更多努力,才有機會被看見。李小龍經常遇到挑戰和挑釁,但總是試著避免打架。在電影看到別人嘲笑我的父親,非常不舒服。
近日,昆汀則提及能理解李香凝的不滿(畢竟是她爸),但要其餘質疑此橋段的人「Suck a Dick」,聲稱是根據史實創造角色,同時說明當時許多特技演員都不喜歡李小龍,並解釋這場戲的意義。
昆汀的言論引起各界譁然,李香凝則於《好萊塢報導者》撰文回應,文章先是質疑昆汀根本不熟李小龍,而後強調受夠由好萊塢白人定義李小龍,因為他們總是將李小龍的自信、熱情曲解為傲慢自大,最後大聲疾呼希望昆汀別再評論評論李小龍。
從影像到文字,「李小龍」的幽魂似乎註定要在口水戰中跟著《從前,有個好萊塢》。然而,撇開李小龍的相關爭議,我個人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也藉此機會貼出舊評,提供讀者參考。此作目前也能在各大串流平台觀賞,會是防疫居家看片的好選擇。
🎬以下為《從前,有個好萊塢》評論:
《從前,有個好萊塢》充滿昆汀塔倫提諾的作者印記,熟稔昆汀的影迷,能在此作中發現許多昆汀的風格元素,並找到極大樂趣,武術、戀足癖、義大利西部片、美國老式 B 級片、非線性敘事手法、《惡棍特工》中火焰槍的惡趣味(將曼森視作納粹)等等。 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1]更揭示了全片在寫實中充滿想像空間(與時間)的童話故事性(呼應充滿逆轉性的結尾),令人感受到昆汀對於曼森家族血案的浪漫憧憬,並帶著觀眾想像世界的未來能有一點不一樣。
要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得先從「時代」切入:此作背景設定於 1969 年。回望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動盪導致人心惶惶:越南戰爭越演越烈;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政治謀殺案一起接一起;「女權」主義興起;「黑人」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於焉而成。
而在 1969 年 8 月 9 日,在不安的社會氛圍下,爆發了曼森家族對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謀殺案。當時莎朗蒂懷著 8 個月身孕,名導老公羅曼波蘭斯基則因拍片外出逃過死劫,此案震驚全美,當時的昆汀年僅 6 歲。
另一方面,在動盪的時代下,影視產業也存著極大矛盾,「電視」與「電影」間的競爭與對抗,讓許多片廠遭遇危機,電視機的普及也間接造成戲院的觀影人次下滑、營銷虧損,而且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式」的片廠制度早在此前瓦解;1960 年代末,一批新的創作者轉向更為私密的體制外創作,《我倆沒有明天》(1967)、《逍遙騎士》(1969)等挑戰美國正面形象的悲劇性電影逐漸出現,充滿疑惑、叛逆、徬徨、存在主義式的無政府主義者,取代美帝傳統英雄。
美國神話和傳統價值不復以往,勾勒出 1969 年好萊塢舊時代的疲軟,和反文化運動的興起,昆汀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書寫《從前,有個好萊塢》。
而昆汀與工作團隊極盡可能地還原這時代的好萊塢,街景採用霓虹、老式招牌;服裝則有嬉皮、西部牛仔、短裙長靴;音樂則能聽見 The Mamas & The Papas 的〈Straight Shooter〉、Los Bravos 的〈Bring A Little Lovin〉、Roy Head & The Traits 的〈Treat Her Right〉、Deep Purple 的〈Hush〉、〈Kentucky Woman〉等金曲。
此外,開場便能看見昆汀對於舊時代「膠卷底片」的著迷,可以發現「柯達 35mm」的影像質地,也能見到以「Super 8」和「16mm」拍攝的黑白影像,還有將李奧納多迪卡皮歐飾演的瑞克道爾頓塞進當時的各式知名影集;當然,更能看見特地重製 CBS 的知名西部電視劇《Lancer》(1968-1970)。透過這幾場戲傳遞出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與和諧,更讓昆汀的角色能活在這些影像中,別具意義。
角色的描繪上,昆汀創造出立體鮮明的雙人組合:李奧納多和布萊德彼特這對搭擋,有著與《虎豹小霸王》(1969)的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相似的魅力與默契(片中也提及了日舞,勞勃瑞福的角色名稱)。此外,片中瑞克道爾頓演藝生涯的發展軌跡,似乎也與克林伊斯威特一樣。克林伊斯威特 1950 年代演出電視劇、1960 年代演出義大利導演沙吉奧李昂執導的「鑣客三部曲」,在大銀幕走紅;而沙吉奧李昂正是《狂沙十萬里》的導演。
照著這些歷史軌跡走,或許也可稍微洞見昆汀筆下的瑞克,未來會有何種發展。昆汀在瑞克與小女孩等待上戲的空擋一段中,呈現出瑞克在好萊塢新舊時代交替下,被迫從舊時代走進新電影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昆汀也巧妙地利用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布萊德彼特和瑪格羅比的居住地,製造出社會階層的上下關係,同時點出好萊塢產業鍊的上與下,甚至設計了布萊德彼特開車回下層的橋段,也靠著這場戲帶出鍾愛的洛杉磯往日風情。《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地域性對比,有著和《寄生上流》異曲同工的出色之處,這 3 個角色更有著昆汀對好萊塢「未來」、「現在」、「過去」的投射意涵。
當紅的莎朗蒂象徵好萊塢日後的光景;處在新舊時代夾縫中的瑞克代表了 1969 年影視產業的轉型;逐漸沒工作的替身克里夫布茲則是已經沒落遠去的好萊塢(所以倒閉的片場讓克里夫探視)。從這些側寫能望見昆汀在角色編寫的用心,電影前兩小時僅在 2 天的時間軸上進行,但這 2 天的資訊量已經豐富多變,在日常細節中說故事的電影,更顯見創作者的編導功力。
昆汀在舊好萊塢的致敬中找到新意,貼近老靈魂並賦予想像力,《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幅以懷舊為水墨潑灑而成的新畫作,昆汀大膽、奔放且柔情地獻給每位觀眾。如果說,艾方索柯朗敦厚、內斂地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那昆汀塔倫提諾則是絢爛、奔放地在 1969 年有《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洛杉磯。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戲,私以為是由瑪格羅比飾演的莎朗泰在戲院與《勇破迷魂陣》(1968)合照。眾所皆知,這是莎朗泰被曼森家族謀殺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遺作《12+1》於死後上映)。昆汀大費周章地將莎朗泰進戲院觀影的戲完整拍出,讓片尾屠殺曼森家族逆轉歷史的結局格外動人,流露出昆汀對於莎朗蒂的不捨之情,也能看見類似《決殺令》、《惡棍特工》中濃厚的復仇主義。
如果從 2019 年坎城主競賽來看,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藉由《痛苦與榮耀》,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用電影找到救贖之藥;昆汀塔倫提諾則藉由《從前,有個好萊塢》,與過往記憶共存,用電影讓私自的美好想像延續。
最後,在昆汀精雕細鑿的世界中,或許,瑞克道爾頓能與莎朗泰成為好友;或許,瑞克就能如願演出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重振演藝事業(開頭即描述瑞克渴望與波蘭斯基合作);或許,歷史就能重新書寫。
至於一切的甜美,都活在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夢中,永存在昆汀這封親筆寫給好萊塢的老派情書。《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年近 60 的昆汀最溫柔、最成熟、最熱情同時最私密的作品,這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童年往事。
備註
[1]片名甚至也可看做對名導沙吉奧李昂的經典義大利西部片《狂沙十萬里》(1968)的致敬,此作英文片名為《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卡 氛 好 膠 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偶像不帥
⠀
我小時候從不跟別人搶偶像。
港片盛行的年代,最經典的就屬賭神、賭俠、賭聖。男生喜歡搞笑的 #周星馳,女生著迷面目清秀的 #劉德華,我就鍾愛臉圓眼睛也圓的 #周潤發。或許才八歲的我,就有那麼一點聖母情結,看著他一滾下山腦袋撞成了失憶症的大孩子,就大噴未成熟的母性。也或許,我覺得王祖賢很漂亮,特愛看他們對戲。
因為周潤發,我總吵著要吃那種片裝的巧克力。那種進口巧克力絕對是奢吃零食,一拿到,我和哥哥就學著賭神耍帥,拿一片放在舌頭上。剩下的捨不得吃放進冰箱。但下次吃的時候,會兩三片黏成一塊,實在難帥。
⠀
那時玩在一起的鄰居姊姊特愛劉德華,每天嚷著長大要嫁給他。因為實在太愛了,以致於她特別痛恨劉德華和 #王祖賢 對戲。我記得有一回她跟我說,新聞報導,華仔和王祖賢演完街熱吻戲後,立刻往旁邊吐了一口口水,還馬上去漱口。那時我不疑有他,只為王祖賢覺得尷尬。現在想想,華仔是個紳士,怎麼可能做這種事。但至於她為什麼對華仔的螢幕情侶 #關之琳 沒有意見,我就不得而知了。
⠀
我們的社區下面有間文具雜貨店,靠近櫃台邊,掛著兩片塑膠片,上面放著一格一格的明星護貝卡。鄰居姊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去看看有沒有新的華仔,她有一整個紙箱,搜集著任何跟劉德華有關的東西,包括她能得手的報章雜誌。她會小心翼翼地把劉德華剪下來,貼在一本大本子裡。我比她小幾歲,雖然不是很能同理這樣的行為,但為了得到她的友誼,我也會假裝很興奮地一起挑選 #護貝卡。
⠀
護貝卡的定價有的五塊,有的十塊。區別在於明星的搶手程度。那時小虎隊也紅得不得了,都和劉德華放在第一排。但總之我從小對成群甩帥的男子都沒什麼興趣,而對周潤發的喜愛也不是想要把他壓在我的書桌上。我會買回家的,是五塊錢的張學友。鄰居姊姊總是得意地跟我炫耀,他的華仔比較貴,人只有在這種時候,多花了錢還特別驕傲。剛剛說了,我買護貝卡是為了贏得友情。如果我真的想把偶像的臉帶回家,小張的照片才不過癮呢。
⠀
於是有一天,我在 #烏龍院 大手筆動用壓歲錢,買了一張表框的 #張學友 大頭照。烏龍院是在通化夜市的一家販賣海報、拼圖的老店,現在都還開著。那時大概沒有盛行修圖技術,我買的張學友,鼻子有些凹凸的痘疤,右臉頰眼睛下方的疤痕清晰可見。我爸媽看到,忍不住嘖嘖稱奇學友真的不帥,他們沒想到才讀小學五年級的我,就開始懂得欣賞男人身上疤痕的性感。我把學友放在臥房的鋼琴上,討厭練琴的我會在他的注目下稍微勤奮一點。重要的是,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看見張學友帶著疤痕的性感微笑。
⠀
回想起來「#吻別」這首歌,是我愛上他的起點。他與 #周海媚 的MV那時造成不小的轟動。二十幾歲的周海媚,女人味十足,風情萬種,不知虜獲多少男人。不過轟到我的,是MV裡他們要親不親的那耳鬢廝磨(我原本的記憶是兩人有激情的吻別,但再看回MV發現怎麼連臉都沒有碰到啊)。在保守的年代與家庭,我是那種和爸媽看到電視上有人在親嘴,都要故意拿枕頭擋住臉的孩子。所以吻別MV營造出的氣氛,於我而言,不誇張地說,是一種 #性啟蒙。
⠀
慢慢我發現,太過好看的外表,總會讓我冷感。張學友在四大天王裡,公認最不帥,但國語講得最好,也降低了距離感。後來又看回了他演的港片,多半是配角,也沒有帥的機會,只有摔來摔去的份。在其餘三天王都還在當偶像的階段(現在當然都是影帝了),我就發現 #張學友 除了會唱歌,還真的會演戲,尤其喜歡看他演那些市井小民。張學友的魅力,在於他的才華是隱性的,看似平凡而卻親近溫暖。
⠀
不過他的大頭像,隨著我不再彈鋼琴,也慢慢蒙上一層灰。國中是慘淡的升學階段,我住校,沒有任何偶像的話題。直到升上高一,學校的桌墊下才又出現了一顆從報紙剪下來小小的頭,是 #張震嶽。那時台灣流行音樂有了不同的走向,樂團風氣盛行,#五月天 與 #脫拉庫 也一起崛起。喜歡張震嶽時,我已是個青春少女了。他的風格強烈,有自己的調調,一副頹廢樣,成了一種主流的偶像類別。我不喜歡跟人家「一起喜歡」的感覺,很快的就轉而欣賞脫拉庫樂團主唱 #張國璽,相對應的龐大勢力,就屬五月天了。
⠀
張國璽眼睛小小的,個子不高,聲音有一種迷幻性。據說他的吉他技巧超強。看樂團,能自彈自唱的主唱好看。不過,五月天一直紅到現在,成了天團。脫拉庫出了兩張專輯後解散了,張國璽跑去開飛機。後來幾年,大學時期,偶爾還會去聽他的演出,近年脫拉庫又開始活動。
⠀
有一種說法,人對流行音樂的喜好,會停留在二十歲上下。最後,就得提陳綺貞。她在我高中的時候開始出道,那時我和好友最愛唱的歌不是 #陳綺貞 就是 #莫文蔚。我考上政大後,她來學校演出。我一直記得坐在四維堂的地板上,她拿著吉他在台上,直說好開心回學校,安可了快一個小時。再之後,看她就是簡單生活節,根本擠不進去。轉眼間,文青女神從小眾成了主流,每次想到都覺得真是激勵人心。
⠀
老實說,我真不是一塊當迷妹的料。除了張學友和那小小顆張震嶽的頭,我幾乎沒有在偶像明星身上花過太多心思與金錢。但偶像的存在,能見證自己的轉變與成長。回顧這些欣賞過的藝人們,最開心的是現在都還能看到他們的消息。沒有護貝卡了,男星頭髮白了更帥。唱片少了,但去一趟KTV,他們永遠都是我的流行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