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沈呂巡
不可忽視之英美中國問題專家著作
(圖:《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年底去世,享年90歲/中新社資料照)
英美的中國問題專家人數及派系之多,不可計數,美國拜登新政府正成立之際,恐僅更多。但以美國九十歲甫過世的傅高義教授來説,居然有了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及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紛紛表示致哀,報導占了聯合報半版面,也屬難得。
傅寫了一本八百七十多頁的名著「鄧小平與中國的改變」,以廿四段分述鄧一生的功業及人生,恐沒有英文書籍有這麼的詳盡。書中顯示卡特總統、當初的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國防顧問史考克羅夫都對鄧小平有所稱讚,但更使其等稱許的還是這本書的本身及傅氏的功力。該書又列了鄧十五位政治友人,從陳雲、李先念、趙紫陽到習仲勛等等。關於習的一段最值注意,敘述習一生大概的政情外,又説明一九七八年鄧特把習送到廣東,習在廣東重掌大權,以致習的兒子習近平在二○一一年出頭,作為中國元首的主要候選人。
也不可忽視英國的相關著作,似應重視麥克米倫女教授。麥氏為六○年代英國首相麥克米倫之孫,家學淵源,頭本大作即以一九一九一次大戰後在巴黎的和會為本,説明為什麼該和會未創造和平,反留下二次大戰的誘因。該書至為詳細,特寫各國在巴黎和會中的奮鬥,中國即是一專章,寫山東問題,主要係陸徵祥及顧維鈞的外交努力,講述極為深刻。
麥氏又有專書寫尼克森與毛澤東的全面關係,最近又有專作「衝突(Conflict)如何將吾人導向戰爭」。此書重點在於,已有在北京及華盛頓的專家們在説雙方的衝突無可避免,而國際衝突的結果最後多導致戰爭。此書受到美國前國務卿舒茲、前世界銀行總裁佐理克、哈佛名教授Joseph Nye等人的好評。
再看真有實務經驗的歐巴馬總統回憶錄,其著作也有七百六十幾頁,但全書提到台灣的僅有兩次,就是美國繼續對台軍售,另指出台灣因非聯合國會員國,無法參加京都公約。但就大陸自七○年代起,即如何由鄧小平領導快速放棄馬列主義,走向對外輸出貿易,大力減少貧窮人口,再加上強大的軍力,努力的人力,五千年文化等傳承要件,使世界上唯一可抗衡美國的,僅中國而已。
歐巴馬提到中國天安門事件,說他那時還是哈佛法學院的學生,常記得一反抗學生單獨面對坦克。又提到他第一次搭乘「空軍一號」訪問中國大陸的經驗,中方全程監控系統驚人。他在中國大陸旅館中打個機密電話,都要到一特殊房間在一自備的帳篷下進行,有些團員甚至在洗澡時不敢開燈。商務部長羅克忘了東西回旅館房間再取,卻發現有二位旅館員工及二位著西裝者正在房內翻看其文件等。
歐巴馬又將他對胡錦濤主席及溫家寶總理的印象做一比較,對溫反有佳評。他與胡多談及美中兩國如何建立「雙贏策略(win-win)」,但第二天見溫家寶時,溫之言談反像是一個關鍵的經濟決策者,公然對歐説:「雖然你已經看了北京與上海,我們仍然是開發中國家,三分之一的人民仍生活在貧窮下⋯」。歐氏隨指出,中美貿易關係已趨大量失衡,美方無法坐視人民幣升值,中方如不改變,美方或須報復,溫氏則立刻建議,給他美方盼望中國購買更多美貨的清單,他將視如何為助。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無論自人選或原則,均已在形成之中,相信這三本觀策之作,至少一本(尤其歐巴馬之作)可以涉入相關人士之心。今台灣論及兩岸情勢,也必須作同樣的努力吧!
(作者曾任駐英、駐美代表)
卡 茲 米 帳篷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K2遠征史超濃縮版:緣起和第一次遠征隊》
鼎鼎大名的K2高達8,611公尺,是喀喇崑崙陡峭無情的王者,僅次於聖母峰(8,848公尺)的世界第二高峰,又名「野蠻之山」──The Savage Mountain。好帥的名字!不知道是誰取的呢?
答案是喬治‧貝爾(George Bell),1953年第三隻美國遠征隊的一員。在那一次失敗的攀登之中,他和其餘隊員在下撤時不幸集體滑墜,卻奇蹟似的撿回一命。回國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吐出了這一段話:「K2是一座嘗試要殺了你的殘暴之山!」(我覺得翻成「野蠻」太保守了,K2真的很暴力啊!!)
每一座如此高海拔的山峰,背後都有血淚交織的歷史,K2亦不例外。在1954年義大利遠征隊成功登頂之前,不屈不撓的先驅者們前仆後繼,每一個故事都不比另一個遜色!所以我認為,在看一座這樣的巨峰,不從歷史的角度欣賞祂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唯有知道過去的人犧牲了多少,我們才知道爬這樣的一座山,遠遠不是照片和影片中那永遠莊嚴、美麗的一面這麼簡單。
.
該從哪裡說起呢?先講一下時空背景的差異好了。K2的攀登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那時候的科技、裝備、知識、預報完全不能跟現在相比,尤其是高海拔對人體的影響!在那個超級老派登山的年代,因為缺乏可靠的氣象預報,登山者只能現場觀察天氣來判斷,有時候被劇烈風暴困在帳篷裡一兩周都不是稀奇的事,甚至還有人因此被活活餓死 ...
(老前輩們的英靈:有氣象預報真幸福RRRR ....)
.
.
接著,讓我們迎來K2史上第一次遠征 ...
----------
1902年:【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這次攀登的帶頭大哥是一位有錢的年輕英國人,名叫艾雷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一個華麗、愛嗑藥、喜愛神祕學又愛爬山的雙性戀者兼詩人,以及德裔英籍的奧斯卡‧艾克斯坦(Oscar Eckenstein),一位變成鐵道工程師的化學家。
這兩人都是當時登山界的邊緣人,甚至有些反主流。雖然年齡相差整整17歲,他們卻是一見如故,變成了攀登的好搭檔。
可別小看這位艾雷斯特,人家雖然沒在登山史上留下太大名號,但因為這人實在太前衛太神秘,還出現在披頭四1967年專輯「派伯中士的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封面之上咧!!(嫌這樣還不夠酷嗎?兩個英國傳奇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的吉米‧佩吉(Jimmy Page)和黑色安息日的主唱奧茲·奧斯本(Ozzy Osbourne)可都是他的粉絲啊~
1900年代的時候,無法登頂不打緊,如果能帶回世界最高攀登紀錄也是風光──就是高度啦。就算你離峰頂還有1,000公尺就下撤,若是比已知的紀錄高還是可以上新聞的。由於西藏和尼泊爾當時不開放外國人進入,南美洲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又已有人登上,只有大英帝國控制的喀喇崑崙一帶才能讓登山者有機會締造新紀錄。
多虧了艾雷斯特繼承的豐富遺產,他們才有財力安排前往喀喇崑崙的行程,但隊伍裡面誰都不曉得高海拔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高海拔是啥?可以吃嗎?在他們眼中,K2沒什麼技巧上的難度 ... 對整趟行程的想像,比起一趟壯烈遠征,還更像是一個登山主題的異國假期。總之,他們招集了四位隊員,展開K2的六人行。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艾雷斯特還沒認真開始爬就被瘧疾給放倒了,奧斯卡和另兩位隊員則是因為感冒而狀態不佳。剩下的兩位奧地利隊員樂觀的覺得爬上去不難,於是開始攀登K2的東北稜 … 總之,這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們最後一一被高海拔和疾病擊倒,只能無奈撤退。
.
然而,隊內的瑞士醫師儒勒‧賈克-奇亞莫(Jules Jacot-Guillarmod)日後出版的遠征紀錄(內含很多照片),卻讓K2之名首度進入歐洲登山界的視線之中,引起了一位義大利王子的興趣。他的名字是盧意吉‧阿瑪迪奧‧薩佛亞(Luigi Amadeo Savoia),也就是探險史上頗有名氣的阿布魯西公爵(Duke of Abruzzi)。
回顧這一次失敗的遠征,我們可以說他們很天真,也可以欽佩他們的毅力。這群人在冰河上苦撐68天,其中只有8天不連續的好天氣。之所以撐這麼久的原因,還是打從心裡認為這座K2不過就是幾天的攀登而已 ... 「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但公正的來說,1900年代初期的世界仍充滿著未知與神祕感,所以這一對登山拍檔的確是有客觀的創舉性,或許除了一股無人可擋的衝勁之外,他們堅持不依賴專業嚮導的攀登方式,也是被後世封為先驅的原因之一吧。
本次的攀登高度最高約6,700公尺,沒能破了當時的世界最高攀登紀錄──阿空加瓜峰,6,962公尺。值得一提的是,艾雷斯特最屬意但又爬不上去的那一條東南稜,正是K2日後的標準路線。
下集待續 … 1909:【真‧貴族式登山:義大利王子的K2遠征記】
----------
最後 … 現在,沒錯就是現在,2019年,有兩位勇敢的台灣男兒正在攀登K2喔,他們是張元植和呂忠翰,臉書上面的粉專名為「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還不快去跟上他們的腳步看看K2長什麼樣子啊!
Photo credit: Listverse
卡 茲 米 帳篷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K2遠征史超濃縮版:緣起和第一次遠征隊》
鼎鼎大名的K2高達8,611公尺,是喀喇崑崙陡峭無情的王者,僅次於聖母峰(8,848公尺)的世界第二高峰,又名「野蠻之山」──The Savage Mountain。好帥的名字!不知道是誰取的呢?
答案是喬治‧貝爾(George Bell),1953年第三隻美國遠征隊的一員。在那一次失敗的攀登之中,他和其餘隊員在下撤時不幸集體滑墜,卻奇蹟似的撿回一命。回國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吐出了這一段話:「K2是一座嘗試要殺了你的殘暴之山!」(我覺得翻成「野蠻」太保守了,K2真的很暴力啊!!)
每一座如此高海拔的山峰,背後都有血淚交織的歷史,K2亦不例外。在1954年義大利遠征隊成功登頂之前,不屈不撓的先驅者們前仆後繼,每一個故事都不比另一個遜色!所以我認為,在看一座這樣的巨峰,不從歷史的角度欣賞祂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唯有知道過去的人犧牲了多少,我們才知道爬這樣的一座山,遠遠不是照片和影片中那永遠莊嚴、美麗的一面這麼簡單。
.
該從哪裡說起呢?先講一下時空背景的差異好了。K2的攀登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那時候的科技、裝備、知識、預報完全不能跟現在相比,尤其是高海拔對人體的影響!在那個超級老派登山的年代,因為缺乏可靠的氣象預報,登山者只能現場觀察天氣來判斷,有時候被劇烈風暴困在帳篷裡一兩周都不是稀奇的事,甚至還有人因此被活活餓死 ...
(老前輩們的英靈:有氣象預報真幸福RRRR ....)
.
.
接著,讓我們迎來K2史上第一次遠征 ...
-\-\-\-\-\-\-\-\-\-\
1902年:【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這次攀登的帶頭大哥是一位有錢的年輕英國人,名叫艾雷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一個華麗、愛嗑藥、喜愛神祕學又愛爬山的雙性戀者兼詩人,以及德裔英籍的奧斯卡‧艾克斯坦(Oscar Eckenstein),一位變成鐵道工程師的化學家。
這兩人都是當時登山界的邊緣人,甚至有些反主流。雖然年齡相差整整17歲,他們卻是一見如故,變成了攀登的好搭檔。
可別小看這位艾雷斯特,人家雖然沒在登山史上留下太大名號,但因為這人實在太前衛太神秘,還出現在披頭四1967年專輯「派伯中士的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封面之上咧!!(嫌這樣還不夠酷嗎?兩個英國傳奇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的吉米‧佩吉(Jimmy Page)和黑色安息日的主唱奧茲·奧斯本(Ozzy Osbourne)可都是他的粉絲啊~
1900年代的時候,無法登頂不打緊,如果能帶回世界最高攀登紀錄也是風光──就是高度啦。就算你離峰頂還有1,000公尺就下撤,若是比已知的紀錄高還是可以上新聞的。由於西藏和尼泊爾當時不開放外國人進入,南美洲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又已有人登上,只有大英帝國控制的喀喇崑崙一帶才能讓登山者有機會締造新紀錄。
多虧了艾雷斯特繼承的豐富遺產,他們才有財力安排前往喀喇崑崙的行程,但隊伍裡面誰都不曉得高海拔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高海拔是啥?可以吃嗎?在他們眼中,K2沒什麼技巧上的難度 ... 對整趟行程的想像,比起一趟壯烈遠征,還更像是一個登山主題的異國假期。總之,他們招集了四位隊員,展開K2的六人行。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艾雷斯特還沒認真開始爬就被瘧疾給放倒了,奧斯卡和另兩位隊員則是因為感冒而狀態不佳。剩下的兩位奧地利隊員樂觀的覺得爬上去不難,於是開始攀登K2的東北稜 … 總之,這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們最後一一被高海拔和疾病擊倒,只能無奈撤退。
.
然而,隊內的瑞士醫師儒勒‧賈克-奇亞莫(Jules Jacot-Guillarmod)日後出版的遠征紀錄(內含很多照片),卻讓K2之名首度進入歐洲登山界的視線之中,引起了一位義大利王子的興趣。他的名字是盧意吉‧阿瑪迪奧‧薩佛亞(Luigi Amadeo Savoia),也就是探險史上頗有名氣的阿布魯西公爵(Duke of Abruzzi)。
回顧這一次失敗的遠征,我們可以說他們很天真,也可以欽佩他們的毅力。這群人在冰河上苦撐68天,其中只有8天不連續的好天氣。之所以撐這麼久的原因,還是打從心裡認為這座K2不過就是幾天的攀登而已 ... 「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但公正的來說,1900年代初期的世界仍充滿著未知與神祕感,所以這一對登山拍檔的確是有客觀的創舉性,或許除了一股無人可擋的衝勁之外,他們堅持不依賴專業嚮導的攀登方式,也是被後世封為先驅的原因之一吧。
本次的攀登高度最高約6,700公尺,沒能破了當時的世界最高攀登紀錄──阿空加瓜峰,6,962公尺。值得一提的是,艾雷斯特最屬意但又爬不上去的那一條東南稜,正是K2日後的標準路線。
下集待續 … 1909:【真‧貴族式登山:義大利王子的K2遠征記】
-\-\-\-\-\-\-\-\-\-\
最後 … 現在,沒錯就是現在,2019年,有兩位勇敢的台灣男兒正在攀登K2喔,他們是張元植和呂忠翰,臉書上面的粉專名為「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還不快去跟上他們的腳步看看K2長什麼樣子啊!
Photo credit: List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