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人類抗疫的警報,一波又一波幾乎沒有人能倖免,被認為將成為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震央的國家,除了非洲之外,還有亞洲的印度和印尼。<疫情方面>印度和印尼有非常多的共同點:1)人口眾多而密集,印度13億人口,印尼2.7億人,是全球人口數第一和第四名。2) 印度和印尼都無法進行全面的檢疫,政府也根本負擔不了檢疫所需的成本,3)兩印醫療資源匱乏,印度:官方強調10萬張病床,120萬名註冊醫生,印尼:因抗疫反應太慢,五月初高峰時,恐怕將有10萬人遭感染。<經濟方面>1. IMF四月最新經濟預測:新興市場經濟體2020年經濟成長率,將從去年的3.7% 下滑到負成長1%,2. 最新一期<德國明鏡>周刊警告:新興市場資本外逃的程度,恐怕將更甚2008金融危機。】
{內文}
(半島電視台)
就在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再延長封城2周半,至少1500民眾湧入鐵路站,他們(因封城)沒了工作,要求政府重啟火車系統讓他們回家鄉
(Nene News Australia)
根據印尼大學模型數據顯示,印尼到5/1前,將有10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預測將有12萬印尼人死亡
印度與印尼,人口數居全球第一與第四大之國。英國金融時報警告,繼中國與歐美國之後,印度與印尼將是第三波疫情高峰。尤其目前為止,兩大國的新冠肺炎檢疫率,每百萬人僅分別為200人和26人,是全球檢疫率最敬陪末座的國家,專家警告,兩印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官方數據"至少80倍"以上。
4月14號,已經全國封城三周的印度,官方宣布確診人數上升為10,363人,這一天,印度感染人數突破1萬人關卡,且單日新增確診1211例 創下單日新高。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全國再延長封城三周 到5月3號。
(莫迪\\印度總理)
我在此宣布,印度全國封城將延長到5月3號,若各位從經濟角度來看封城的話,可能會覺得代價太高了,我們的確付上極大代價,但這都比不上珍貴的人命
(印度地方廣播)
我們正在消毒,請留在屋內別外出
若從印度的檢疫率和死亡率來看,印度疫情的確無法讓人樂觀。以牛津大學的數據來看,印度到4月15號為止,共檢疫274,599人,等於每100萬人中,只檢驗了200人,是全球檢疫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義大利是印度的95倍,南韓是印度的51倍。至於死亡率,就印度4月16號數字,印度新冠肺炎平均死亡率約為3.9%,與全球數字比較,看似並無特別的高,但印度幾個省份,包括馬哈拉施特拉邦 旁遮普邦和中央邦,死亡率都超過6%,而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就位在疫情最嚴重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尤其孟買當地有全球最大,住有150萬人的貧民窟,據說1400人共用一間廁所,4月1號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後,已經迅速出現數十人遭感染多人死亡,且當地隔離條件非常惡劣。
(英國BBC新聞)
這裡是印度新冠肺炎的紅區,空中無人機被印度警方用來監看孟買
在孟買最大貧民窟的巷子裡,衛生人員試著進入每一處房內,觀測民眾溫度和症狀,孟買是全印度感染和死亡數最多的城市,第一線專家警告,印度實際疫情比官方數據嚴重許多。
(印度國家醫院醫生)
沒錯印度疫情情被低估錯誤報導,前幾天就有6位患呼吸道的重症患者,送醫即不治死亡,我們甚至沒檢疫他們,即使他們的死因極有可能是新冠肺炎,他們的親友也沒檢疫,沒檢疫死亡患者的原因是,醫院短缺檢疫試劑,所以你得非常慎重使用試劑
英國BBC評論,印度的確足以成為全球防疫的炸彈,其一印度無法進行全面檢疫,檢測試劑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政府也根本負擔不了檢疫所需成本。其二療系統匱乏,衛生官員強調印度有10萬張病床,120萬名註冊醫生,但這位有13億人口的國家而言根本不夠,遑論已有1%(約1.2萬人)醫護感染新冠肺炎,疫情一旦蔓延在一個有數百萬人住在貧民窟的國家,將是災難性的後果。
(英國金融時報)
印度的公衛預算只佔GDP1%,這和美國義大利抗疫慘重的國家相較,幾乎低到不成比例,印度完全沒有資源來面對醫療緊急危機,印度只有10萬張重症病床,無法應付它的13億人口,和中國相較更相去甚遠
(艾西甲\\哈佛全球醫療學院 主任)
印度的感染病人只會越來越多,除非印度有大規模檢疫和隔離政策,或者印度採長時間的封城政策,但是封城對印度而言 代價太沉重,尤其是對貧窮老百姓而言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有超過4億5千萬外來移工,封城下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和住處,底層飢餓民眾引發的人道危機,和多次大規模抗議,甚至引發"暴民團"暴打前線醫護人員。
(半島電視台)
照顧新冠肺炎的印度醫護人員和採集檢體的檢疫人員,印度民眾追趕,石塊攻擊被認為和患者有接觸的醫者 都被暴民攻擊
(印度遭攻擊醫生)
他們搶走我的手機,禁止我向警方報警,我在這裡工作五年,從來沒有這麼被羞辱過
同樣被認為將成為第三波疫情震央的還有人口2.7億的印尼,至4月18號最新數據,印尼確診人數逼近6千(5923),死亡人數一夕之間突破500關卡(+520),印尼死亡率始終挺在9% 成為全球第一高。4月4號,國際媒體路透社獨家調查報導,從印尼公園公墓的數據中赫然發現,今年3月,雅加達葬禮舉行次數高達4400次,整整高出4成,警告印尼疫情可能遭官方隱瞞。4月10號,印尼首都雅加達才啟動「大規模社會限制」,除醫療或民生必需產業以外,員工一律在家工作 禁止五人以下聚會。
(佐科威\\印尼總統)
為了更有效進行隔離,我要求一切防疫政策,由中央統一領導
(阿迪山米\\印尼新冠肺炎特別顧問)
印尼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可能會開始於五月初,並將一直持續到六月初,且疫情最高峰時 可能將有9.5萬人感染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印尼防疫啟動已晚,但首都外的地區,民眾防疫警備意識仍低,例如爪哇島的村落,還得用民間傳說中的"包頭殭屍",才能嚇阻大人小孩夜間上街。加上印尼死亡率全球最高(約9%),檢疫率卻又僅每百萬人中只有26人,屬全球倒數,是同樣起步晚,人口眾多的美國同期3%不到,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和路透社都警告,印尼"大爆發的機率極高","是亟需關注的第三波名單中的重中之重"。
(CNA主持人)
印尼(4/13)以總統令宣布"國家災難",這代表什麼意思
(伊斯梅爾\\CNA印尼特派記者)
代表其一,中央政府有權調用所有資源來對抗新冠肺炎,包括調用預算 人力 和其他物資,其二,印尼宣布"國家災難"狀態,意思是它將敞開接受所有國外救援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前主編David Pilling指出,全球發展中國家為了阻止疫情而關停本國經濟,代價和困難度 絕對比富裕國家更高,貧富差距和社會動盪將更為嚴重。以印度而言,身為全球IT服務與藥品原料的重要出口國,電商巨擘亞馬遜,去年九月才在印度大城海德拉巴,正式啟用了旗下最大容納1.5萬人的辦公園區。而印尼,是日本製造商(尤其是電子產品業),在東協最大布局地區,世界各大車廠的重要市場,兩國因疫情限制經濟活動之下造成的影響,已經使得蘋果iPhone XR生產嚴重落後面臨停產,印度三月起禁止26種藥料出口更大為衝擊,藥物原料26%來自印度的歐洲市場。
IMF四月最新經濟預測,新興市場經濟體2020年經濟成長率,將從去年的3.7% 下滑到負成長1%,最新一期德國明鏡周刊更警告,新興市場資本外逃的程度,恐怕將更甚2008金融危機,疫情危機後,又將面臨經濟危機的重擊,這是我們的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AHfOiwow0
印尼人均收入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頭條】印尼旅遊業瞄準中國遊客 巴厘島的神話還能被複製嗎?
隨著大量富裕中國遊客越來越青睞出國遊,印尼獲利頗豐。中國有望在2017年首次取代新加坡成為印尼最大的旅遊客源地。2017年1月至8月,共有140萬中國遊客赴印尼旅遊,較2016年同期增長46%。
印尼總統維多多(Joko Widodo)希望藉此機會將旅遊業打造成未來幾年印尼經濟增長的引擎。為此,他希望在巴厘島之外開發更多旅遊勝地。有「諸神之島」美譽的巴厘島以熱帶海灘、火山與名剎著稱,一直都是各國遊客赴印尼的主要目的地。
「全世界都想抓住中國市場,」印尼旅遊部長葉海亞(Arief Yahya)在雅加達接受採訪時表示,「很明顯,增加遊客數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瞄準中國。」
目前,在每年逾1.2億的中國出境遊遊客中,前往印尼的遊客佔到1%多一些。葉海亞計劃在中國的幾個重點地區定向投放廣告,使中國遊客增加一倍。他表示,中國市場這個大金礦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同時也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入。
印尼總統維多多提出了一項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體現了他開發印尼群島(由超過1.7萬個島嶼組成)的雄心壯志。此外,他還準備將旅遊業打造成印尼未來經濟繁榮重要的一環。印尼近年GDP增速大約在5%左右,遠低於佐科三年前上任時提出的目標7%,因此他面臨重重壓力,亟需開拓新的經濟增長來源。
維多多發誓到2019年(首個任期結束時)使遊客數量翻一番,達到2000萬人次,同時開發出除巴厘島以外的更多旅遊景點。2017年1月至8月,巴厘島已吸引了近400萬名遊客,幾乎佔到同期印尼900萬遊客的一半。
為實現這一目標,佐科希望打造10個新巴厘島,從西部蘇門答臘到東部北馬魯古一路建設基礎設施。
目前印尼經濟仍嚴重依賴棕櫚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因此發展旅遊業能幫助印尼政府增加創匯。葉海亞稱,按照佐科的計劃,2019年印尼旅遊業佔GDP比重將從去年的4.5%升至7.5%,旅遊收入增60%以上,至207億美元;旅遊業就業人數從1180萬增至1300萬。
「我們希望旅遊業成為印尼最大的創匯來源。我向總統和印尼人民承諾,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葉海亞表示,「我們深信,旅遊業與創意產業會讓印尼雄踞於世界各國之林。」
雖然勢頭迅猛,但印尼在開發旅遊業以及招攬中國遊客方面還是遠不及周邊各國。泰國旅遊業在GDP的佔比達到18%,聞名遐邇的沙灘與夜生活2017年已吸引了2600萬名外國遊客,其中28%來自中國。此外,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外國遊客人數也超過了印尼。
印尼政府需設法拉動中國遊客在印尼的消費。中東遊客人均消費1700美元,澳大利亞遊客為1500美元,中國遊客則為1100美元。葉海亞希望瞄準中國較富有的人群,「搶佔中高階市場」,同時吸引更多印度遊客。
對於維多多「再建十座巴厘島」這個計劃,資金籌措是個問題。葉海亞預計,印尼旅遊業在未來五年將需要20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政府會出資約100億美元。由於港口公路等基建需求龐大,而財政預算赤字又不能超過GDP的3%,印尼政府只好尋求更多私營部門投資。
「我們需要更多基礎設施投資,」巴厘島旅遊辦公室主任阿納克(Anak Agung Gede Yuniartha Putra)表示,「旅遊業要成功發展,基礎設施很重要,尤其是要方便來去。等我們開發出新的旅遊景點,只要交通便利,不管是坐飛機還是坐船,遊客數量都會飛速增長。」(撰文:Karlis Salna、homas Kutty Abraham)
#巴厘島 #印尼旅遊業 #基礎設施
印尼人均收入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一帶一路系列報導:當年因絲路而成伊斯蘭盛世,如今中東成為「沉默的土地」
【人類歷史大多數時刻由西方主導 七世紀唐朝崛起東西兩方靠絲路串連 也帶動兩河流域國家繁榮昌盛 七至十世紀東西方與中東處於發展均衡情況 絲路中斷後東西方有了各自的歷史發展 而中東成了「沉默的土地」】
這裡是位於大陸西南部的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也是做為「一帶一路」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老一輩的中國人,都把巴基斯坦叫做「巴鐵」,意思是巴基斯坦鐵哥們兒,沒過多久,我們已經行駛在,這條傳奇的中巴公路上,它本名其實是喀喇崑崙公路,被稱作世界上最難修建的公路,這條公路巴基斯坦人叫中巴友誼公路,是他們和中國人共同修建的,雙方有將近800名工人遇難,」央視新聞畫面。
隨著「一帶一路」的開拓,這條用血築成的公路,不再訴說著悲情。
「如今中巴公路北起中國喀什,終端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的交通大動脈,它造福的,其實已經不僅僅是公路兩旁的居民,而是整個巴基斯坦,」央視新聞畫面。
「中國便民商店,我們去看一看,你會說中文嗎 (會),很好,」主持人瑪蒂娜
「一進門我就吃了一驚,感覺自己身處在中國的某個縣城,唯一不同的是,老闆是巴基斯坦人,」央視新聞畫面。
「現在在這裡,就屬我生意最好,」巴基斯坦中國商店老闆說。
「賣中國貨的老闆,月入帳高達5.4萬人民幣(24萬台幣),這很讓人吃驚,因為3000多人民幣(1.3萬台幣)的月薪,已經是醫生,企業白領才能得到的,而在中巴公路邊的小老闆的利潤,竟然是他們的3倍,巴基斯坦中國商店老闆,(不光是我的生意,對所有人的生意都有好處),」央視新聞畫面。
「中國人已經來到印尼了,已經是印尼人的兄弟姐妹了,」印尼民眾說。
來自俄羅斯的中國通安德烈來到了印尼,它是「一帶一路」計劃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
「2016年赴印尼旅遊的中國遊客,達142.9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13.96%,中國成為印尼第一大旅遊客源地,印尼雅加達郵報報導稱,峇里島2016年接待中國遊客,突破98.7萬人次,」央視新聞畫面。
「平常就是去金巴蘭可以看到日落,他們(陸客)比較喜歡,一邊吃海鮮一邊看日落,」印尼導遊 美麗
「而她卻不能換工作,因為只有做中文導遊,他才能養活一家五口人,不過一個人的收入可以養活5個人,這讓我很驚訝。」央視新聞畫面。
離開了海上絲路,下一站,安德烈來到位於大陸和俄羅斯之間的產油大國哈薩克。
「因為中國的開採技術,現在的油田很豐產,是之前 前蘇聯開採時期,油氣產量的3倍還多,每個油罐能儲存約1.4萬桶石油,每桶石油約40美金,所以此刻我腳下就踩著,價值300多萬人民幣的黑金子,」央視新聞畫面。
「(你們這裡一開始就有天然氣嗎),不,當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據說是中國人來到這裡,才開始建造這些天然氣管道,而我們生活中,對天然氣的需求是不可少的,」俄羅斯主持人安德烈vs哈薩克居民,
一帶一路帶來了工作機會,也改變了生活。
「匈牙利是古絲綢之路上,亞洲的商隊,到達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進入歐洲內陸的必經之地,在今天的絲網之路經濟帶上,身處中歐位置的匈牙利,仍舊是東西方經貿交流,最為重要的一個節點,」央視新聞畫面。
在這裡,也有陸資企業的足跡,陸資收購了有60年歷史的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
「2011年的年底吧,他們是一片懷疑聲,說中國人能在德國人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董事都沒搞好,說中國人能搞好,是一片懷疑聲,他們認為我們必死無疑,」煙台萬華實業集團總裁丁建生說。
「東方的管理智慧和歐洲的市場,結合在一起,讓這家4年前原本要面臨破產的公司,最終交出了一個,營利2000萬歐元的成績單,數千人的工作機會得以延續,」央視新聞畫面。
從東方到西方,由大陸倡導的一帶一路構想,正一點一點的在歐亞大陸實現著。
「在瑞典哥德堡的約塔河畔,全城最高的雕像靜靜矗立著,傳說這是一位瑞典的妻子,在河畔眺望東方,等待著到中國去販運茶葉的丈夫,早日回家,300多年前,瑞典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貿易額,就超過了當時瑞典的國家預算,延續了幾百年的單純的商品流通,今天已經無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理念下,繼續運行,讓發展水準不盡相同的地區,共享先進的文明理念,最終實現總體區域的共贏,這不僅是東方大國的一個倡導,在歐亞大陸上,它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央視新聞畫面。
「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古老絲路相比最重要的變化,是道路本身的劇變,一個龐大的鐵路網絡,正在改變東西方物資交流的速度和頻次,被鐵軌連結在一起的城市和地區,從東方出發,今天已經一直延伸到歐亞大陸的盡頭,這是人類在古老大陸上,從未建立過的,覆蓋面積如此寬的絲綢之路,也是人類在這條道路上,從未嘗試過的前行速度,」央視新聞畫面。
「我們在2050年的計劃,是要進入世界上前30最發達的國家,這與中國的發展計劃是一致的,我們將共同發展,」哈薩克總統說。
「一帶一路正好是古代絲路的延續,中國的投資,對於復甦希臘的經濟,是非常重要的,」希臘總理奇普拉斯說。
「我認為一帶一路計劃很好,因為能為世界重要地域,帶來希望和建設性願景,」前法國總理德維爾潘說。
「從夜幕中俯瞰古老的歐亞大陸,人類現代文明的燈火,今天僅僅只是密集的閃爍,在大陸東西的兩端,中間地帶的沉默,長期以來,一直尷尬的塗抹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此而來的富足與貧窮,發達與落後,和平與動盪,就這樣交織在一起,考驗著人間的智慧,」央視新聞畫面。
「今天,振興絲綢之路的倡議,已經穩健的行走在這條道路上,從東方出發的價值理念,正匯集著世界的力量,建設這條寬廣到,能包容幾十億人福祉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央視新聞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