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略懂拍照要做鬼臉?
#合照 #拍照 #馬 #動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5的網紅FiFi's Diary廢歐娜日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ello大家好✨我是FiFi~ 一如既往的遲到了📝 上班生活比我想象的忙碌很多QQ 趁著身體不適請病假趕快發片囉! 這次分享的是2020年7月份VOGUE Taipei在美堤河濱公園舉辦的風格野餐日!難得和一群攝影師朋友們買各種吃的喝的,聚在一起聊天~還搭了印第安style的小帳篷拍照⛺️讓這次的...
印第安攝影師 在 真雪碧 無雙s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搶先推出
創作印第安風格❤️
攝影師@陳靖平
造型師@黃晴
銀飾@菊地健
印第安攝影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另一種時間》日本攝影師星野道夫(1952−1996)
他只活了44年,卻比多數人,看到更寛廣、原始而真實的世界,理解地球遠端的愛斯基摩人、印地安人、不同的物種、四季的變化、冬日長盡、春日歡愉。
他與冰川共居,與草原長伴。由於更深入生命本身,即使最後還是因為拍攝野生動物,被野獸攻擊而死亡:但他的度居荒山遍野後的智慧及結論是:人類是地球上最危險的物種。
* 在荒蕪一片的北冰洋上,有一個小小的村落……我好想知道為什麼在世界的盡頭會有人類居住?他們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這個想法串起了我與阿拉斯加的機緣 。——1993,星野道夫《來自阿拉斯加的一封信》
* 重新與愛斯基摩人圍著營火坐下來,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已經來到這嚮往已久的遙遠世界」。—-星野道夫
* 若是這片土地沒有冬季,若是這裡一年四季都開滿了花,或許人們就不會如此愛戀花朵。—-星野道夫
*年復一年,無數次的相遇分離,都徒留無限感慨。每當細數這樣的經歷,彷彿更能體悟如蜉蝣般,短暫的人生。—-星野道夫
* 當白楊樹與白樺樹的葉子逐漸轉黃,凍原的地衣類植物也染成酒紅色時,短暫的阿拉斯加之秋正式展開。蔥郁新綠的夏日喧鬧稍縱即逝, 艷紅閃耀的秋日楓葉也只維持了一天。原野上的秋色一天比一天濃郁,各種植物在凍原上拼貼出如馬賽克般的繽紛色彩,美到不可方物。—-星野道夫
* 我熱愛著在嚴酷季節中,拼盡全力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所有生命。
每種動物一定也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是我願用一生追尋的目標。—-星野道夫
* 我凝望著北美馴鹿消失的地平線,內心洶湧澎湃, 但同時也生起一股寂寥落寞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時代消逝在我眼前一般。——星野道夫
* 儘管大規模資源開發項目逐漸朝阿拉斯加伸出魔手,但我依然希望阿拉斯加今後仍是屬於灰熊的淨土,無論度過多少歲月,當我有一天再度站上山頭尋找北美馴鹿時,還是能像那天一 樣,遇見游走在阿拉斯加原野的灰熊家族。——星野道夫
* 切記,大氣與它孕育的所有生命共享同一份靈魂。為我們的祖輩帶去第一次呼吸的風,也收下了他們的最後一縷嘆息。——-西雅圖的酋長
* 唯一正確的智慧,居住在遠離人類的偉大孤獨之中,唯有歷經苦楚的人才能碰觸到它。—-馴鹿愛斯基摩人,薩滿巫師
* 就算你坐的是大船,我划的是獨木舟,我們還是得共享同一條生命之河。—-美國印第安長老 奧倫酋長
* 大地知曉一切。你一旦犯錯,大地就會知道。—-科尤康印第安人
印第安攝影師 在 FiFi's Diary廢歐娜日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ello大家好✨我是FiFi~
一如既往的遲到了📝
上班生活比我想象的忙碌很多QQ
趁著身體不適請病假趕快發片囉!
這次分享的是2020年7月份VOGUE Taipei在美堤河濱公園舉辦的風格野餐日!難得和一群攝影師朋友們買各種吃的喝的,聚在一起聊天~還搭了印第安style的小帳篷拍照⛺️讓這次的野餐聚會更有feel啦❤️
──────────────────────────
⋗Shot with iPhone 8
♬Music 音樂
♬Vogue- by Peyruis
✎Follow me 關注我
✎Instagram: fifiyufang
誒話說~
歡迎大家關注我朋友們的IG 欣賞更多美照歐❤️
✎大武 travis_piers
✎阿元 samyuan_tw
✎友彤 tsengx27
✎Frank frankucc
✎Erica erica_peng
✎Vincent vincent20309
✎Riva riva_0405
✎秉芸 mariayang5385822000
印第安攝影師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印第安攝影師 在 陳仙梅「1日夫妻」生2個補票文定熱吻20秒| 台灣蘋果日報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