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壽遷校羅浮附屬中學 學生增加通勤費.時間 2021-09-14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新聞
在現有的教育下,原住民民族教育很難真正落實,而桃園原鄉成立的第一所高中"桃園市立羅浮高級中等學校",在桃園縣政府升格為直轄市後,更成為桃園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籌備處,今年又因介壽國中遷校,成為羅浮校區附屬國中,但這也造成三民里和澤仁里等學生在通勤上出現時間差,對此在議員簡志偉認為,原鄉和都會型學校交通有差異性,應該要因地制宜,做出調整。
對此,桃園市交通局調整公車接駁時間 ,在保障既有乘客權益的同時,也兼顧原鄉學生通勤安全,來做通盤考量,而介壽國中遷入羅浮高中,讓多數學生通勤路程改變,這也增加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學生通勤一天,最高要花上將近100元,因此在票價上,交通局也將提供學生票價優惠制度。
另外校方也補充,即將進入冬季,希望上放學交通車接駁時間能儘快調配,入夜後能給有心向學參加夜課輔的學生,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原住民實驗高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簡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新聞] 各地裁校減班桃園增設原住民高中-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機關名稱:桃園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籌備處 - 王向榮(Ronny ...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青年高中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新聞] 各地裁校減班桃園增設原住民高中 的評價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桃園原住民人數躍升全國第二
落實桃原新政,成為原民新故鄉!
8月是屬於原住民族一個榮耀的日子,在上任以後,每年8月1日我都會選擇一個主題作為原住民族日的活動,這一天對我來說,是一個轉型正義的里程碑,是族群文化的扎根、權利意識的覺醒、教育文化的推動、居住正義的落實。
今年的主題是「新故鄉.新桃原」,為什麼會選這一個主題呢?
桃園原住民人口至7月底,總人口數已來到78,508人,超越台東縣,成為原住民人口全國第二多的城市,也是原住民的第二個故鄉。我想,桃園這6年多來,有感、溫暖、具價值的桃原新政,是原住民最好的依靠。
「桃原新政」推動很多的創新政策,我們認為民主、語言、土地是很基本的。市府推出正名服務,讓原住民朋友能選擇恢復傳統姓名,同時,以泰雅族文字拼寫古地名地圖,重現許多幾乎快失傳的古地名。語言的傳承,也需要更多的努力,成立族語課後輔導、全國首創族語認證測驗獎勵金等。
過去,族人的家園是部落共有,並沒有土地登記制度,為解決部落既有建物合法使用權,市府從104年開始辦理部落變更編定工作,協助族人取得3,777筆土地所有權,移轉面積達1,363公頃,執行規模與成效是六都第一。今天,我們也發贈復興區嘎色鬧部落族人鄉村區土地權狀,還地於民這過程是很不容易。
建設部分,市府做了很多民生基礎建設,我們建置了53處簡易的自來水系統,道路也做了改善工程,給族人一條安全、友善的回家道路, 今年更爭取到了中央經費1億4千萬興建三光跨河大穚、災後復建工程及部落聯外道路工程。也建構後山第一座的巴陵加油站、第一座ATM以及10座的防救災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希望讓部落的原住民族朋友,住得更安全、更便利。
在文化館舍方面,優化原民文化、活動及祭儀場所,我們升級原住民族文化會館,並興建6處天幕活動場,增加5處國道快速道路橋下活動空間。另外,原住民電視台落腳在桃園,到時將與原民文創中心共構,成立新的園區,打造成為一個公益、文創、影視的基地,不久就會完成。
今年九月, 桃園第一所原住民實驗高中-羅浮高中首度招生,也是唯一全額補助交通費、住宿和營養午餐的學校。
針對桃園航空城徵收計畫,我們調查發現自有住宅家戶有66戶,租屋家戶300戶。針對自有住宅戶會安排到安置住宅,提供比原來更好的生活品質,租屋家戶則優先提供安置住宅,且無論過去是否曾申請購屋補助,一律再提供22萬元的補助金,希望讓每一戶都能得到最好的居住保障。
新故鄉.新桃原,相信桃園會成為原住民族最好的選擇,市府會持續以原住民照顧、文化保存、文化發展作為重要的城市目標,讓大家看見桃園模式是最棒的。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屋高中教學大樓、#運動場館 落成啟用了!看到同學們有舒適的游泳池及打球的運動環境,還有全新的教學大樓;我相信,新屋高中提供給大家優質的學習空間,絕對可以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不斷創新、超越顛峰,成為優秀的社區高中。
在我上任後,發現桃園在高中職社區化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實踐,經過市府團隊努力下,我們在原鄉復興及偏鄉新屋逐一實現,因為 #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偏鄉,我提出「新屋要設立高中」,新屋國中升格高中後,也在2017年開始招生,今年就有學生考上國立台灣大學;位在復興區的原住民實驗高中 #羅浮高中,今年也即將正式招生。
謝謝設計營造團隊與學校的用心,也謝謝校友們對學校的支持,新屋高中已經茁壯起來,市政府也將研擬擴大校地,持續闢建學生宿舍;同時也會補足新屋建設,豐富生活機能,讓新屋區產生新的定位,產生新的生命力。
#新屋高中 #新高樓 #行健館 #游泳池 #籃球場 #羽球場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原住民族教育需要超前部署》
~高金素梅2020.07.29
自103年始,我長駐教育文化委員會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為了要建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
一、104年,盤點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及預算,落實專款專用,並制定符合當今原住民族教育現況的政策及計畫。
二、105年,督促原民會及教育部成立「共同推動平台」,涉及原住民族教育的事務必須兩部會共同推動,並以原住民族主體性為原則。
二、106年,成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協助學校成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以及課程教材的開發。
也因此,從107年起,我們的原住民族學校(學齡前、國小、國中階段),遍地開花、大綻光芒,成績受到各界肯定,TASA成績更是超越全國。
今天,我邀請五所承接協作中心的校長們來討論,未來我們如何銜接到高中、大學端。大家歸納出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原住民族師資培育」以及「原住民族中等師資」。
未來,我會邀集原民會、教育部、師培中心共同來研議,並列入我下會期重點的前進方向。
「建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我們需要超前部署!
※延伸閱讀
2019.05.24「原住民族教育邁向新里程!」
https://reurl.cc/xZnYWV
2019.07.25「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通過後的第一突破!」
https://reurl.cc/mnEW1Y
2020.03.26「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如何培育?」
https://reurl.cc/mnEWx7
「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https://reurl.cc/GVWz2d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機關名稱:桃園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籌備處 - 王向榮(Ronny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10812 決標公告 11003
20210806 決標公告 11002
20210802 無法決標公告 11003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青年高中 的推薦與評價
《原住民實驗班》 青年高中電影電視科#原住民實驗班招生中,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報名參加5/26日及6/9日術科適性鑑別考試,加入我們行列。 報名方式及詳細資訊請詳閱活動 ... ... <看更多>
原住民實驗高中 在 [新聞] 各地裁校減班桃園增設原住民高中-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少子衝擊各地裁校減班 桃園增設原住民高中
2019-02-19 19:26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即時報導
受少子化衝擊,有的縣市增設公立高中計畫喊停,桃園市人口持續成長,儘管20年來快速
新增8所市立高中,大大提升學子就讀公立高中比率,市府教育局今天下午表示,市府為
因應原住民族群學子需求,積極在復興區羅浮國小校地籌建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將是全
台第一所整合高中、國中、國小及附設幼兒園的高中,預定110年8月招生。
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當初桃園學子就讀公立高中職比率三成三,全國最低,因此歷經朱
立倫、吳志揚及鄭文燦3任縣市長努力,20年連續增設8所市立高中,現在連偏遠區域也是
一區一公立高中,未料少子衝擊,造成近5年新增設市立觀音、新屋高中招生不如預期,
新屋市高招生更不到五成面臨轉型。
桃園市府教育局表示,全市原住民7萬4千人,因應原住民學子升學需求,該局選擇復興區
羅浮國小校地,興建增設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該校目前環評通過,正進行校舍工程發包
階段,目前上網公告,預定下月開標。
該原住民實驗高中未來將整併羅浮國小、介壽國中,成為擁有高中、國中、國小部及附設
幼兒園的實驗高中,高中部計畫招收職業類科外語科日語及餐飲、觀光3班學生共37人,
預定110年8 月招生,將增加原住民學子升學管道。
https://tinyurl.com/y3lf8zam
--
1. 現代女人: 可常回娘家 (可100%孝順娘家) 傳統媳婦: 很少回娘家 (不怎孝順娘家)
2. 現代女人: 大部份的人不拿聘金 傳統媳婦: 拿聘金 (被嫁[賣]到夫家?)
3. 現代女人: 有人100% <沒靠夫家>養 傳統媳婦: <婚後> 取/用/住公婆家資源
4. 現代女人: 有存款 有經濟能力 買車 買房 傳統媳婦:
5. 現代女人: 小孩從《父母雙姓》增多 傳統媳婦: 小孩大部份從父姓
[大陸] 80後獨生夫妻為後代取「雙姓」漸流行 2011/4/17 https://tinyurl.com/nm5but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226.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550611396.A.B5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