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年快樂!
很榮幸日前收到 Plan b 第二計劃 團隊邀請,參與雲林虎尾 #建國眷村乒乓俱樂部 的乒乓球拍創作計畫,藉由球拍成為人的載體,與遙遠的空間與記憶對話。
乒乓球的idea,我總不免想起前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女木島上的作品,當時大家玩得開心,私心希望未來某日能讓台灣某個場域,產生這麼趣味的互動裝置,Plan b與合方創意恰好藉由此案實現了這個發想,能夠成為其中一份子,貢獻我的一對「 #建建國國乒乓雙打二人組」(自己命名),真是令人開心。
歡迎大家放假有空去雲林玩耍,打球了啊!
(第一張圖為我的球拍,其他照片為張憲文提供)
*****
以下介紹轉自 張憲文
虎尾建國眷村由四個村組成,分別為建國一、二、三、四村。緣於二戰期間日軍神風特攻敢死隊的作戰訓練基地,在國民政府遷移台灣時,成為空軍軍士官兵及其眷屬長年定居生活的場所。自 1990 年代開始,建國眷村陸續遭到徵收及廢村的命運,最終於 2006 年底將建國一、二村剩餘眷戶全數遷移,自此廢棄無人居住。直至 2016 年起,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下,逐步進行建國一、二村的修繕,並於近年重新對外開放。
當年的眷村生活據說十分熱鬧,儘管村內被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普遍不足,甚至連廚房、廁所及門廳等生活起居空間也成為公共區域,由多戶共享。當私人生活開始延伸到公共領域時,便有機會更加熟識彼此,進而將眷村圈成一個整體。在整體裡生活的群體與個體,因為對話而產生信任,因為信任而願意分享,因為分享而達到共融,因為共融而開始在乎「我們」這一個整體,於是生活於眷村中的「我們」終於形成一緊密連結的關係網絡,紮根於台灣社會之中。
不論過去、現在或者未來,「我們」都是在眷村生活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這次在虎尾建國眷村發起的實驗計畫,便是以低門檻的乒乓作為載體,希望透過「我們」之間輕鬆有趣的露天乒乓球對打體驗,重現過往人與人緊密交流的情感連結。
場域內設置了三座主題式的乒乓球桌,分別象徵:天空(眷村與空軍)、窗台(眷戶之間)和飯廳(家人團圓);同時我們也邀請原生於建國眷村和雲林虎尾在地人士、以及活躍於各個生活領域的好友們,加入成為首批俱樂部會員。會員們以乒乓球拍進行創作,賦予俱樂部裡的球拍一個象徵意涵 — 我們都屬於建國眷村的一員,將為眷村注入來自各方的能量,揭開此地新的生活想像。
文化資產的活化再利用,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共同想像,這是一個關於「我們」的限時計畫,獻給過去、現在、未來,那些在建國眷村作伙的我們。
—
建國眷村乒乓俱樂部・限時開張!
俱樂部發起人:Plan b 第二計劃
首批俱樂部會員(依筆畫順序):
MC JENG、小木哥、太日茶屋、方序中、白水咖啡、吉申君建築師事務所、扣扣老師、夜王 Angus、虎科大大學社會實踐中心、林凱洛、建國里里長辦公處、建國里發展協會、建國眷村再造協會、陳心龍 aka 真愛戰士、哲美系二手書店、森樹下整合設計、廖小子、撲鼻
施工夥伴:
成品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建國眷村乒乓俱樂部 #限時開張 #雲林虎尾 #打球啊 #Planb
—
雲林虎尾建國眷村藝術入村實驗計畫開展
計畫時間|110 / 02 / 01(一)~ 110 / 02 / 28(日)
計畫地點|雲林虎尾建國一村 己棟
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策劃團隊|合方創意
創作團隊|地衣荒物、融聲創意、Plan b Inc.
合作單位|森樹下整合設計有限公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
原神風主命座 在 陳啓源 Kmt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風城#源來如此!
🚲啓源展開全新旅程,將走訪新竹市各里,帶您一同來重新認識風城!一起來探尋這城市您不知道的秘境!
這一次我們來到了軍功里⋯
軍功里早期居民主要是以軍榮眷屬為主,故命名為軍功里,
里內已拆除的舊忠貞新村內的二戰遺跡「寡婦樓」,
原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場1號廠房,
太平洋戰爭期間,新竹為日本之重要軍事據點,
神風特攻隊於新竹機場起飛,所用燃油即由海軍第六燃料廠支應。
軍功里內有座天宏宮,奉祀著先總統蔣公,因此又稱為蔣公廟。廟宇是軍旅出身也是啓德重機的老董胡鵬飛先生所建。
由此可略見軍功里在二戰時期所留下的歷史軌跡。
誰說新竹市是美食沙漠!!!
這幾年經過市府推廣行銷與在地網友平反之後,逐漸讓大家知道美食沙漠中的綠洲多如繁星。而位於軍功里的清大夜市對面就是清華大學,鄰近交通大學與竹科,夜市內的美食是許多來新竹求學或工作的外鄉遊子的風城記憶。
啟源今天帶您來發掘軍功里!
啓源衷心感恩祝福您們🙏
新竹市東區
軍功里,源來如此
敬請賜教,感恩您🙏
#新竹市議員陳啓源
#活力源關心祝福您
#真誠關懷用心服務
#源起香山躍向幸福
#莫忘初衷不退初心
#一本初衷有始有終
原神風主命座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同溫層外的故事》──玉山的親子驚魂記
因為周圍有少部分親友知道我在經營登山主題的部落格,所以偶爾會傳一些或有趣、或驚悚的網路文章過來。
由於文章在發布後被噓爆了,有些地方已撤下,但還是可以找到原文跟擷圖,真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特別聲明我不是拿出來再鞭一次,而是希望把他當成匿名的個案討論,也請大家不要太在意他們的真實身分,因為最重要的是避免山難,一味落井下石只顯得幼稚而已。
.
本次事件的主角是帶著3歲女兒爬玉山的雙親,單純從登山口前往排雲山莊這段路,卻意外地險象環生的故事,資訊來源是PTT。
因為父母二人都把登上玉山列為人生必做的事情,也希望帶著3歲幼女一起參與,且認為她已經有能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的言語能力。事前一家人走過石門山、七星山、合歡群峰 (想必是不含西峰)等路線,以及國內外數十條國家步道,作為行前訓練。
出發前爸爸興奮得徹夜未眠,凌晨一點從台北開車出發直抵塔塔加就開始行程。天氣型態為雷陣雨、雨伴雪、濃霧,由於爸爸非常堅持前進,沿途眾多山友的鼓勵就收下,勸退則充耳不聞,自認安排了10小時一定足夠。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勸退,主因是一家人的衣著看起來就不合格,而且還帶著幼女同行。
從媽媽的發文中,看得出來她對裝備、路線等一竅不通,衣著連運動品牌都稱不上,背包則是通勤用,也並未向山莊訂睡袋與餐點,只知道山上低溫,甚至沒帶風雨衣。
往排雲山莊的路走到剩3.5K,開始下雨,女兒的鞋子此時意外掉下一座木橋,於是爸爸冒險下橋撿拾,卻在過程中氣力放盡,僥倖地回到橋上。此時大雨落下,他們僅以雨傘遮雨,女兒體力耗盡,必須由爸爸揹著前進。
「我們耗盡身心,若不輕咬舌頭,一秒就能失去意識,坐下就不想再走,只剩意志力支撐著。」九死一生抵達山莊後,爸爸自己肩膀腫痛不堪、雙腳寸步難移。由於現在尚未傳出山難新聞,我猜測他們隔天應該是撤退成功了。
.
看到這邊,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他們犯了數量多到不可思議的錯誤,但與其指責家長的愚蠢或拿著火把與稻草叉去獵巫,不如想想為何發生這種事,以及預防的方法。
簡單來說,這只是又一起準備不足就上山的個案,但他們還帶著小孩,讓風險管理上的容錯空間更小。大家都知道網路時代資訊取得容易,應該做點功課就能趨吉避凶?並不是這樣。我們應該把這種「暴衝型」登山者當作一種常態,也就是說,除非回歸到以前強制雇用嚮導的年代,這是無解的現象。
能做的,就只有請政府逐步加重推廣登山安全的力道,降低無頭蒼蠅的孳生機率,但即使做的再徹底,這只可能讓它趨近於零,而永遠不可能等於零。大眾這個群體浩瀚如海,過度自信者大有人在,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何時會有人發起神風特攻行動。
所以真的出了事,放輕鬆些,當成必然吧。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學會從登山者的事前準備程度來看山難,那就是一個山岳國家的理想境界。
.
至於其他能討論的問題,就是老生常談了,懂得人看了只會覺得無聊,但我這兒永遠都樂於為新手服務。
1. 【攜幼登山的風險分析】
首先我不認為帶小孩登山有什麼錯,只要準備做的足,為何不行呢?但顯然歲數越小,風險就越大,而且何為可承受的風險,實在難以量化。我見過爸爸山友以專業背包(O牌)揹嬰兒爬小百岳,也一樣走過拉繩崩壁路段,只要家長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無不可。
但由於本案的場景是玉山,一夜未眠直奔登山口(2,610公尺),還要再前往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明顯缺乏休息和高度曝露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可能已經有人會出現輕微狀況了。自識和言語能力都有限的幼童,真的能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嗎?而家長又懂得辨識病徵嗎?有如此剛愎自用的家長,出事也是無可奈何。
再來講家長的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有限,使得家長所背負的責任極大,假如連自保都有問題,不只是失格的登山者,更是失格的雙親。故事之中,光是沒有風雨衣這一項就足以致命,一隻手撐傘也會影響在不平地形上的平衡感 (登山不用手電筒也是同理)。然後我觀察到他們行動速度緩慢,應該也會讓身體發熱也慢,使得失溫的危險更為提升。
再來就是體能上的準備。由於列舉的路線難度偏易,並無太高的鑑別度,而且從家長在行程後段體力耗盡的描述,也看得出來離山難只差一線之隔了。要帶小孩上山沒問題,但請要有能帶他平安下山的實力。
※後來發現有醫師提供專業意見,比我寫的更有參考價值喔: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736945289869860?hc_location=ufi
2. 【對冒險不切實際的浪漫】
因粉專或部落格的市場需要,許多新世代的自媒體(YouTube、FB、IG、抖音等)經營者,或是自信滿滿的個人,都會刻意強調登山的冒險面與危險面,以吸引觀眾的矚目。獲得讚就像嗑毒品,是吧?我發文讚數少也難免會在意啦,更別說是要以內容賺錢的人們了。
其實從本案的行文中,多少能感受到對「承受風險能力」的自豪感,好像別人都不這麼做,我這麼做卻成功了,就是個值得掌聲的壯舉。假如事主已具有一定經驗,挑戰台灣尚未開拓的高山溪谷或攀岩路線,站在未知的前沿本身就是一種不需言喻的浪漫,即使撤退也是雖敗猶榮,又何須巧言文藻飾之?但假如是過度強調五寮尖、鳶嘴山、劍龍稜等千百人踏遍的「驚險之處」,那麼也只是有心或無心的利用了大眾對山了解有限的情況罷了。
這無奈地反映了台灣山岳媒體匱乏的現狀,我只希望往後傳媒和自媒體上面的知識傳播能做得更好。
所以說,兩位家長假如能潛心從教訓中反省,不要浪漫化撿鞋插曲和自身痛苦經歷,寫成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檢討文,我想就不會遭到這麼大的批評聲浪了。退一百步來說,休閒登山只對主觀有意義而已,客觀上並無任何成就可言,過於浪漫化自己的失誤只會顯得懵懂無知。
話說回來,就連火炎山都能摔死人,又有哪一篇IG上穿運動內衣的照片裡提到要注意地基掏空呢 (不信你去IG搜尋火炎山)?就算提了也沒有用吧,在旁邊立一個「崖邊拍照累積已X死」的牌子才是真的。(離題了)
3. 【體能,從了解自己開始】
計畫想去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又不知道自己體力能否應付的了?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能大概到哪裡,然後再適當的加強,可以參考以下我的心得 (但為求保險還是先學會登山手機導航,避免迷路吧):
北部建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中部谷關七雄,南部雲嘉七連峰(還可以一直接下去)或尾寮山,看一下網路上紀錄的平均完成時間,首先爭取努力達標,然後再試試看能否更快,或是增加負重,並且持之以恆的訓練,切記不能偷懶太久。記住這個快/重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強,而是為了在更艱難的行程中游刃有餘。除非你是天縱奇才,不然永遠都有人比你更快更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郊山爬夠了,不妨找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步道試試看自己身體的反應,我最推薦一日來回合歡西峰,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話,北峰前撤退就好了,可別硬撐啊。任何登山活動都有其風險,建議沒把握的新手攜伴同行,最好是有登山經驗的親友 ... (如果沒有,推薦從商業團開始,或是去報名上商業登山教育課程,培養自理的能力)。
我不是體能至上論者,因為事實證明有許多手段能夠幫助體能普通的山友完成行程,例如免揹團、神隊友、寬鬆的行程安排、挑天氣等等,而登山也遠遠不只是體能而已。可是!體能強一分,安全就多一分也是事實,所以才強烈建議大家平時要保持運動習慣,尤其是耐久力。不能爬山時,也可用跑步來加強或維持心肺能力喔!
朋友都在三角點擺pose拍了十幾張照,有說有笑,你卻氣喘如牛地卡在半山腰懷疑人生,不覺得體能練好才有享受的餘地嗎?😂😂😂
-----
最近的事件,讓我越來越覺得政府應該從全台各地挑選「郊山體能基準路線」,依照完成時間讓人民認識自己的體能層級,再用這個層級對應到大眾化的高山步道。雖然無法模擬海拔的差別,但起碼能給人一個粗淺的印象,避免越級打怪反噬自身。
想像步道口設置一個基準路線對應熱門百岳的解說牌,就可以讓民眾實際體會那個難度在哪。假如嘗試在X小時內完成基準路線就讓他叫苦連天,或是走完後覺得「哇~來回要四趟才等於雪山喔!」,也許就能降低暴衝的可能性。什麼都不知道就上路,那就太遲了。
拿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舉例,就曾有山友說6小時內完成是神腳、8小時以內是勇腳、10小時以內是健腳、12小時以內是普腳云云 (FYI,越野跑最快紀錄是3小時內),其實這種分級方式不少見,但我的用意是以「循序漸進的自我鍛鍊」來讓登山活動更安全,倒不是鼓勵大家華山論劍、盲目求快,可別本末倒置囉!
回想起最初的自己,如果不是出於好奇心上網看行程紀錄 (然後覺得注意事項好多好麻煩還是跟團好了),搞不好一步走錯也會成為暴衝俠啊~~ 要為新手設身處地著想,登山教育才會順暢吧。😀
⛰
原神風主命座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23日(10:59)期間內週年活動舉辦中!
只要登入遊戲就可獲得豪華獎勵與限定角色,只有現在快來下載遊戲確認吧!
►立即下載:https://app.adjust.com/1v45rci
►貓咪大戰爭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yankoTW
►貓咪大戰爭官方YouTube頻道:https://ppt.cc/fsEbcx
【蔡阿嘎尋找台灣神社系列2:花蓮】
[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 00:56
壽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3年(1914年),校園內的奉安殿奉遷式日期不詳,原是奉祀日人文人菅原道真,今則改奉我國的土地公,該祠的建築除屋頂被改成中式燕尾,其他則仍維持原有的日本樣式,十分具有特色。
最特別的是,奉安殿側面有「五七の桐」徽飾。五七の桐紋慣例上是屬於首相或內閣專用的徽章,僅次於天皇的「菊の御紋」,這也代表此處曾是日本政府的官方建築。目前台灣僅存的奉安殿很少,即使在日本國內也不多見。
[豐田神社] 03:34
豐田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豐田村(今花蓮縣壽豐鄉豐裡、豐山、豐坪等三個村)的神社,當時為了這些來自日本的移民,因宗教上的需要,在豐田村的森本聚落內於大正4年(1915)鎮座,社格為無格社,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二次大戰後被改為碧蓮寺,改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來原神社建築於1958年毀於溫妮颱風,之後當地居民就地取材蓋小屋繼續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續又落成並增祀五穀爺、母娘宮、媽祖娘宮。
[新城天主堂] 06:54
新城社所在地一帶,過去曾立有日本當局跟太魯閣族衝突事件的紀念碑,後來在昭和12年(1923年),新城社落成鎮。二次大戰後,有傳說國民政府派士兵拆除神社,結果士兵發瘋而無人敢利用神社土地的故事。1964年聖奧斯定詠禮會出資,以天主教會花蓮教區名義買下神社土地興建天主堂。
[台肥溝內社] 12:30
是1939年設立的「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的構內社,即為「場內附屬的神社」,二戰時期為重要戰略物資「鋁」的生產工場,是將從菲律賓運來此處的原料加工後,憑藉鄰近港口的地利之便,再將鋁送至日本製成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
[林田神社] 15:28
為無格社,日本官方於今花蓮縣鳳林鎮設立官營移民村-林田移民村,為了撫慰移民不安之情緒,在移民村內興建有佛教的布教所、神道的神社,林田神社於大正4年(1915年)鎮座,是移居來臺的日本人原鄉信仰之開端。
林田神社的布局,在一鳥居與本殿之間的參拜道上分布二鳥居與石燈籠,鳥居的型式為神明造、石燈籠的型式為春日型,神社的本殿坐落於三層臺基之上,臺基與玉垣為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遺構,在歲月的摧殘中顯得特別珍貴。
[哈拉灣神社] 16:50
現址為樂合基督長老教會,日治時期於今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下撈灣社(戰後改稱樂合)建有下撈灣祠。現位於部落南方的山坡上,相關資料十分匱乏,名稱也只是暫時以地名加以稱呼。鎮座時間、祭神均不詳,因此也有人推測下撈灣社是其他神社分靈出來的「大麻奉齋殿」,或者是某間神社的遠距離祭拜設施「遙拜所」。
今日神社大部分遺跡已消失,神社本殿的位置被改為集會所,不過有趣的是,除了保留下兩個頗具規模的石燈籠外,還有一個經過數次整修的鳥居,這個鳥居早已沒了日本味,更多的是濃濃的原住民風。
[玉里神社] 20:09
玉里神社為當時花蓮南區相當重要的神道教信仰中心,社格為無格社,昭和3年(1928)鎮座,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大國魂命)。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
二戰後,日人撤離臺灣,加上信仰的不同,神社空間一度成為居民承租改為農田使用,而部分設施則遭人為破壞,玉里社傾頹於雜草樹林之間,表忠碑亦被民宅包圍。民國98年,一群熱愛地方文史的玉里鎮民自發性組成玉里神社志工隊,展開玉里社的保存維護行動。經過數次清掃,清理出本殿與拜殿的遺構,扶正傾倒的石燈籠,並清除參道上的蔓生野草,逐一展露玉里社原貌。
#尋找台灣神社 #蔡阿嘎 #花蓮神社和在地文化完美融合
#貓咪大戰爭 #貓戰 #貓咪大戰爭六週年
#蔡桃貴 #蔡波能 #嘎嫂二伯 #二伯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