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手! 別當直升機父母害慘孩子》
朋友把放暑假的兒子,送到在紐西蘭念書時認識的同學家,想讓兒子見見世面,請同學照顧一下。
同學從機場把男孩接回到家,就對他說了這樣的話:「我是你媽媽的同學,在紐西蘭這一個月的暑假生活,你媽媽託我照顧你。但你10歲了,已經有基本生活能力,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會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吃完後你必須自己洗乾淨盤子和碗,因為那是你的責任,你也要學會自己洗衣服。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車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的話可以帶你去,但我的時間很少,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最好自己去玩。你要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你已經長大了,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10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阿姨的一番話,心中一陣觸動。因為在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安排好的。
阿姨問他:「你聽明白了嗎?」
他說:「明白了。」
一個月後,男孩回到了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會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洗碗筷,清掃屋子,會用洗衣機,還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朋友對紐西蘭同學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用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同學回答說:「我什麼也沒做,只是對孩子說了該說的。」
其實孩子沒我們想像中懦弱,只要給他機會學習,就能從幼鳥慢慢豐厚羽翼,最後在浩瀚天際展翅高飛。最怕的就是,孩子長大了,爸媽還在餵他喝幼兒成長奶粉,當然這個小大人「怎麼轉」都不會成功的!
去同學家禮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哥哥的同學第一次來家裡(上一次是哥哥去對方家)小男孩們一下午吃點心玩玩具看電視玩iPad,最後我跟他們說不可以再打電動了,我們下去健身房運動,結果兒子們說他們要玩直排輪,我就問同學會不會玩,老二剛好有一套備用的可以借給他(身材跟老二差不多),同學就說他會,小男孩們在下面運動得很開心。
時間到了同學媽媽也來接他了,這時候同學一邊解下護具,一邊跟他媽媽(指著老二)說:他說這套要送給我。
我當場傻眼,想假裝沒聽到,結果我們二哥就說:對啊我有兩套這套送給他。
我當下實在不知道如何反應,只好說好啊,同學跟媽媽高興的說謝謝,就把這套直排輪帶回家了!
我好生氣,進電梯的時候就罵二哥,你怎麼能夠把另外一套直排輪送給人家,直排輪是我買的不是你的,你送人家之前你應該要問我!這套直排輪小弟長大也可以用啊,你怎麼可以沒問我就送給別人呢。
二哥說:我剛剛有問你呀。
我說你哪有。
二哥說:我說我要送給他,你說好啊。
我說我在當場怎能說不呢。
二哥就說:是哥哥同學自己問我能不能送給他,我也不能說不啊。
我說是他主動說的?
二哥說對呀,我怎麼可能自己說這一套送給你。
我真的好不可置信,會有人主動說這套直排輪可以送給他嗎,我覺得一套直排輪六七千塊很多錢耶(二哥平常用的是義大利的又更貴,這套學校買的比較便宜)
而且重點是第一次來我們家的同學,會這樣開口實在讓我太不可置信了,是我跟主流價值觀有落差嗎?
我跟二哥說:
就算是他問你的你也不該回答說好,你應該說我要問我媽媽才對,我要扣你零用錢,扣三個月你都沒有零用錢!
二哥氣使了,我們兩個晚上都在生氣,後來我想一想應該不能怪二哥,我們都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我自己也有不對,當場不好意思說不可以給你,全部怪在二哥身上也是不對。
同學家裡環境很好(上次送哥哥去就知道是很好的社區前面也停很好的車)搞不好覺得這一套直排輪很舊是我們多的呢,我們上樓後同學媽媽還請同學上來我家按電鈴說要跟我謝謝,我覺得對方也不是不懂禮貌的人。
晚上在家裡想了又想,本來很生氣的感覺釋懷了,覺得是我自己沒有把話說清楚,應該要婉轉一點說,這套之後要給弟弟用(雖然是舊的但也可以當備用的呀)。
睡覺之前我想通之後,就跟孩子們說,這件事情讓我們上了一課:
我們絕對不可以主動跟別人要任何的東西(無論你覺得是不是人家不需要的,或多的)
如果當對方跟我們要或借東西,如果心裡不願意的話就應該婉轉地講,可以說ex要問我爸爸媽媽之類的,或者我的哥哥弟弟需要用。
想一想,提早給孩子上一課也是不錯,他們也能知道將來絕對不可以跟其他人要東西呀。
#育兒路上真是什麼狀況都會有
#其實媽媽還是有點心痛那套直排輪哈哈哈
去同學家禮貌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他真的不想參加這場聚會;但熬不過好友再三邀約,他還是出席了。
這場聚會,受邀的客人都在主人社交圈裡;彼此不認識,都有點社經地位。
這就是一個典型「搞人脈」的場子。
才到現場沒多久,他手裡已經收到一疊名片。
他隨意翻了幾張,上面的抬頭都很精彩,印著一排學經歷和頭銜:OO會主席、OOO代表….;有的名片,還印著本人的照片。
現場有幾個客人,是常上媒體的熟面孔;他們周圍的人潮最多,大家有意無意的靠近、趁著空檔,輪流上前和他們攀談、合照。
搞人脈就要快、狠、準。
對於擅長此道的人,只要給他們一分鐘,就能很快的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花心思經營。
像蜻蜓點水一樣,他們早就把全場掃了一輪,然後選定「重點目標」,使出渾身解數在交陪。
他沒有帶名片的習慣、也不太擅長聊天,有大半時間他一個人被晾在一旁,像個局外人似的。
在這裡當壁花,他不以為意,反而覺得輕鬆不少。
/
聚會的主人出場了,在台上正式介紹大家給彼此認識。
介紹的方式很世俗,主人一個一個唱名、請賓客起立,然後向大家介紹他們的頭銜。
這位是OO是紅牌醫師,月薪五十萬起跳;
這位是OO投顧公司經理人,手上操作幾億的資金;
這位是OO事務所的律師,某某名人、老闆是他的客戶;
這位是OO公司的總經理,每個月的營業額超過幾千萬;
這位是我EMBA的同學,家裡有自己的工廠….
輪到要介紹他,主人停了一下。
因為主人知道這位好友很龜毛、做人低調,一時不知道怎麼用「不浮誇」的方式….
『他是我大學到現在的好朋友,是個宅男。』
就這樣,主人簡單帶過他的部分。
/
社交場合,對一個人的評價是「直觀」的。
身上穿戴的「名牌」可以幫一個人加分;「頭銜」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身價」可以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至於為人厚不厚道、夠不夠義氣、個性好不好…這些反而不是最重要。
這也是他不喜歡這類場合的原因。
/
聚會快到尾聲,突然有個男客人大聲嚷嚷:
『停車場的Porsche 911 Turbo S是誰的呀?』
全場突然興奮了起來,大家很有默契的在尋找車主是誰。
主人有些酒意、指著角落的他說:
『Porsche 911是他的啦!很帥吧!』
主人還加碼了一句:
『他自己當老闆,應該是現場最會賺的一個!』
從這時開始,他成了人氣王;連幾個全場矚目的名人,都主動找他致意。
大家熱情地想要和他換LINE、WeChat,他也禮貌性互加了;最後,看大家欲罷不能,他找了個理由,才逃離了現場。
回家之後,他的手機不停地跳出訊息;原來是剛剛聚會互加的客人們。
“很高興認識你,找時間來聚聚。”
“覺得你很棒,希望我們可以成為朋友。”
“你喜歡打球嗎?改天來約一下。”
看了這些訊息,他若無其事的放下手機,繼續忙著手邊的工作。
/
「人脈市場」有一套「潛規則」。
你有多少本事,旁人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能讓你通行無阻的不是「人脈」本身,而是你自己有多少「實力」。
所以,對於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最大的貴人是自己,不是靠別人;最需要的是獨處時的努力,最不需要的就是無效的「人脈」。
崴爺讀過一句話,非常切中核心,想分享給正在迷惘的你:
『人脈論,是個偽命題;當你的能力,還配不上你的社交野心,你所做的不過只是無效的社交啊。』
不必汲汲營營的去結交誰、攀附誰;當你擁有能力,人脈自然水到渠成。
#車子是我朋友的
#全球限量5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