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你看過的浮誇廣告#2 太空人維他命!!! ]
老實說沒想過這系列會繼續出下去😆
但是這兩天我最好的朋友跟編輯都把這個廣告私訊給我,
因為是非常有名的網紅開發的商品,
所以募資的金額已經高達3,000多萬💹!
(分我一點有多好)(誤)
好朋友不停鼓吹我在營養麵包也寫一篇,
所以我就寫了🤣🤣🤣
(使命必達)
(鬼話跟冷知識也在搬家中了,之後會公布)
‼️‼️‼️太空人維他命!號稱1瓶抵12瓶‼️‼️‼️
太空人的食物聽起來就很威484!
聽起來像是把所有營養濃縮在裡面,
感覺不吃食物吃這罐就可以維持生命了!(誤)
⭐⭐Vitamin,維他命的定義⭐⭐
人類生長及維持生命所"必須",
無法由人體合成的有機化合物。
所以看到這個slogan我會主觀認為,
這瓶維他命包含有所有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而且劑量超高!!!
(雖然礦物質跟維他命是不同的,
不過市售綜合維他命很多也都包括礦物質,
只是產品名稱通常簡稱為綜合維他命)
‼️‼️‼️號稱參考國民營養調查設計配方‼️‼️‼️
居然還用心參考了國民營養調查設計配方!
廢話不多說,
我們就來看看產品含有些甚麼~
是不是真的像它講的這麼威!?
吃1瓶抵12瓶有沒有~
🥑🥑🥑內含的脂溶性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四種,
這個產品裡面沒有維生素A跟K,
這部分是可以理解,因為A跟K大多從食物中攝取就足夠。
但是說到現在很紅的維生素D,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之後簡寫DRIs),
50歲以下建議每天攝取10微克維生素D;
51歲以上則建議每天攝取15微克維生素D,
而這個產品的含量是6微克,好喔................
🥝🥝🥝內含的水溶性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的部分比較齊全,但仍不是全部都有。
10種當中沒有添加的有2種:維生素C與跟膽素。
再來看看有添加的部分,
大部分的劑量都還不到DRIs的100%,
有些甚至低於50%!!!
這麼低真的是有點心酸,
當然維生素不是吃越多越好,
我們從天然食物就可以吃到很多維生素,
大部分綜合維他命不需要設計到100%需求量我也懂,
但你都宣稱吃1瓶抵12瓶了,
劑量這麼低到底是......!!!???
唯二劑量有超過100%的是生物素跟維生素B12,
其中特別偏愛生物素,添加量是建議量的353%。
🦴🦴🦴內含的礦物質🦴🦴🦴
DRIs有列出的礦物質總共有8種,
產品中只含有三種:鐵、鋅、硒。
這個產品最讓我傻眼的是,
最新版的2013-2016年國民營養調查中,
國人攝取最差的礦物質:鈣,
它居然沒有添加!?😳😳😳
這真的是參考國民營養調查設計的嗎!!!???
國人的鈣攝取狀況有多差呢?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
男性7歲以上族群的平均鈣質攝取量僅達DRIs的38-58%,
女性7 歲以上族群亦僅達30-53%。
由於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應該只有維生素與礦物質,
剩下這個產品裡面添加的葉黃素、SOD等等,
雖然看起來很厲害,但老實說不吃也不會死,
所以我就不多分析了。
⭐️⭐️⭐️小結⭐️⭐️⭐️
會寫這篇是對事不對人,
營養麵包一直以來都強調均衡飲食、吃天然食物,
產品頁面也有寫到"其實不吃這罐,也是沒關係",
我個人是覺得,
只要有均衡飲食,不吃的確真的沒關係🤣🤣🤣
沒有說產品本身不好,
我絕對可以理解設計保健食品有很多困難,
有些營養素不添加或是添加量比較少可能跟執行面有關,
單純覺得它的宣傳文宣實在是太浮誇了!!!
就提供自己的淺見給大家參考囉.............
參考資料:
1.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成果報告
2.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107年修訂版草案
#其他好多打臉文都寫得比我更好
#所以本來超不想發這篇
#那些年你看過的浮誇廣告 #營養麵包
參考國民營養調查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太空人膠囊,來談營養素的補充停看聽]
前幾天我在個人臉書的murmur被大量轉發跟分享,也有營養師團體羅列這個產品應注意的問題。這個號稱”1瓶抵12瓶提供有營養補充需求的現代人”,但是 ⋯⋯#現代人真正需要的營養素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的murmur,今日在集資官網出現一則更新⋯⋯”太空人維他命的營養素搭配選擇,是根據國民健康署定期公佈的《國民營養調查》,就現代人飲食習慣中相對容易缺乏的項目進行補充,故多數營養素含量都在每日參考值的 30~100% 之間......”
看到這個有點好笑又好氣,因為 #這根本是拿國民營養調查打臉自己!如果真的根據最新的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102-105 年)發現,國人 #血液中最缺的礦物質以 #鈣的不足狀況最為嚴重,其次為鎂,再者為鋅及鐵,但是這個膠囊裡面完全沒有鈣跟鎂。
再者,維生素缺乏最嚴重的為脂溶性維生素D跟水溶性維生素B12,維生素D真的要補也建議一顆400IU(嬰幼兒的劑量)起跳,但是它一顆裡面的維生素D才120IU,卻額外加了爭議性比較大的脂溶性維生素E, #事實上國人血液維生素E測量值並無嚴重缺乏現象。那補這個要幹嘛?
而且針對容易缺乏的水溶性維生素,這顆膠囊的劑量卻遠遠不足,例如B12,我的建議都是100mcg左右,她的卻是1.38mcg,至於為何放這麼低的劑量,我推測原因很簡單—-#怕麻煩,我國衛福部對於維生素的劑量只要超過150%就要辦理查驗登記,很多市售的保健食品劑量低,或許都是想要避開冗長的查驗登記迅速上架,很多藥廠或大廠做的規格都是比較高的劑量,從這個太空膠囊的成分可以發現, #唯一超過每日參考值的生物素(355%),是因為這項不在需要查驗登記之列。
如果真的是 #參考國民營養調查,應該要有一顆是鈣鎂維生素D複合錠,一顆是高單位B群複方(葉酸包含在內)加上鐵劑跟鋅,脂溶性易累積的維生素可以放50-80%每日建議,水溶性的可以放100-150% 或更高。
#這顆含有大量脂溶性營養素的膠囊可能有什麼不利健康的問題?
這個之前林杰樑醫師也有提過,醫學界對於抗氧化藥物補充劑對健康保護作用尚未有定論。例如丹麥(Lancet, 2004)一份分析十四篇大規前瞻性研究,參與者170525人,研究抗氧化維他命(維他命A、C、E、胡蘿蔔素、或硒)對預防腸胃道癌症的效果,結果發現服用過量維他命A、E及胡蘿蔔素,在抗氧化時, #可能因脂溶性維生素長久累積過量,反而有害身體健康, #提高致癌及整體死亡率。
另一篇加拿大(JAMA,2005)一項長達七年針對9541名55歲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給予維生素E的研究, #發現維他命E不但不能預防心臟病或癌症, #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中高齡患者反而會增加心臟衰竭疾病的發病及住院的機率。研究者推測可能是高劑量維他命E干擾人體原有的天然抗氧化劑功能—->有心血管疾病跟糖尿病的人服用維生素E其實是不建議的。
(然後很弔詭的是又把心臟病可能需要的CoQ10加在一起,是要為難誰?)
因此在國人血液報告不缺維生素E的情況下,補充維生素E或許有害無益。
#這顆太空人膠囊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看起來所有劑量最大的CoQ10(15mg)(其實是只有所需30mg的一半劑量,而且葉黃素一天最多是30mg,他大概只有1/4),在我看來,他這兩顆就是含「CoQ10 30mg+葉黃素15mg」為主體再加一點鐵10mg ,然後剩下的空間再用啤酒酵母加一些微量B群,這並不是獨創特殊產品,以往 Q10大家也是會合併魚油、海豹油等去做成 #保護心血管的產品,這個產品又將葉黃素加進去,以往廠商不這樣做,是要區別真正有需求的族群產品。
她的構想把這兩個和藻油加在一起,脂溶性的有利吸收的構想是還不錯,但 #只有很小眾的某些特定族群可能需要,而且COQ10的限制也很多、15歲以下、孕婦哺乳使用抗凝血劑都不宜,這顆被喻為是「心肌的營養素」,通常只有在給心臟科醫師評估後,有心臟衰竭或是相關適應症、沒有相關禁忌症的人,才需要特別補充。
如果真的是要做太空人產品,應該是以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為主,而不是國人沒有需要補充的維生素E跟Q10。
結論是,如果今天不是用聳動的名稱跟口號誤導民眾,而只是標榜「這是一個費了很多心思的COQ10+葉黃素」產品,我想沒有任何的疑慮,以這個產品的文宣內容,就會有人被誤導「我只要吃太空膠囊就補足一天所需」,而不去補真正可能需要的鈣鎂跟B群,卻過量補了不需要的脂溶性營養素,恐怕傷荷包也傷身。
#從食物中獲得營養素到底夠不夠?我需要吃保健食品嗎?
依個人臨床經驗和淺見,其實所有營養素補充劑(supplement)要補充的適應症(indication)只有:
✔️驗血報告真的有缺,或是雖正常但有伴隨明顯症狀或疾病診斷(以鐵劑為例,就是有貧血的症狀出現)
✔️正在經歷會「消耗」更多營養素的狀況:例如懷孕、減脂、疾病手術燙傷後、洗腎中、喝酒吃甜食(消耗B群)。
✔️預期對於營養素「攝取」減少或「吸收」變差的狀態:例如全素者對葉酸跟B群的缺乏、高齡者吞嚥困難或食慾降低、肥胖者、高脂肪飲食造成的營養吸收不良、腸胃疾病或腸道菌異常造成吸收不良。
若是一般吃好睡好,無症狀且驗血報告一切正常的人,我都建議吃原型食物就好,而且低脂低鈉飲食,才不會讓營養素的流失增加或吸收不好。(例如:高脂肪會讓鈣質流失變快)
營養素的缺乏與否,要注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例如最近許多婦產科前輩在討論「維生素D到底能不能縮小子宮肌瘤」的話題。先想想, 什麼樣的飲食跟環境會產生子宮肌瘤?
#答案是:高糖、高飽和脂肪、環境荷爾蒙、壓力。
以上這幾個加起來久了,結果就是造成 #腸道菌相異常跟多樣性下降。
去年的《Scientific report》期刊發現身上 #活性維生素D的濃度跟腸道菌多樣性呈正相關,所以推測 #一個健康的腸道生態系,才能發揮使營養素活化以及充份吸收利用的功能。許多營養素補充會有幫助的研究,都是針對「缺乏」的人,即使增加了劑量暫時發揮了功能,若還是高糖高油不正常飲食,源頭沒改變,身體也不會真正變健康。
營養素缺乏,只是不正確飲食跟生活型態造成的「結果」,並不是疾病產生的「原因」,一昧focus在把某種營養素捧成藥物般的神效,而忽略了源頭的飲食習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所有跟營養跟疾病有關的研究判讀,請先搞清楚前因後果不要倒果為因,且所有干擾因子包括生活習慣跟飲食都要全盤考慮進去,跟專業的營養師或醫師諮詢,確認是否需要補充,才不會浪費錢又傷身。
參考國民營養調查 在 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調查沿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由計畫主持人中央研究院潘文涵特聘研究員介紹從民國69年至今日持續辦理之 國民營養 健康狀況變遷 調查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