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每個人都是在一起學習,人生就是這樣學習過來。」傳奇環運先行者林聖崇回顧從棲蘭山森林保育運動、反核、反五輕、反濱南、反六輕、反高爾夫球場、搶救高美濕地、香山溼地、古蹟保存等40年來,在民主與環保議題披荊斬棘的來時路,期待更多的民間力參與公共事務,如此才有可能改變深層政府的結構性問題。
http://www.gcaa.org.tw/post.php?aid=630
另一角度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CEPU8986727/videos/358030476541930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
「反濱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反濱南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反濱南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反濱南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反濱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反濱南 在 105.06.26里海七股組紀錄片 七股反濱南的過去與未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反濱南 在 下篇-反七輕之後(我們的島第579集2010-10-18)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反濱南 在 七股潟湖的重要性- 反濱南工業區的運動創造出產業 ... - Facebook 的評價
反濱南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綠盟的歷史
一個草根環保團體,20年間究竟可以帶來什麼改變?
🌱1991~2000 草根萌芽期:
台灣在經歷戰後的經濟奇蹟與快速發展,過度的河川與土地開發,使得生態環境惡化,環境運動從1980年代開始萌芽,解除戒嚴後如風起雲湧的環境運動,是台灣最不能被忽視的一段歷史,台灣重要的環境抗爭事件,如李長榮化工、鹿港反杜邦、反核、反五輕、六輕、反濱南等議題,都是由於人民對於環境意識與民主意識的覺醒,面對長期被犧牲或壓抑的污染公害,不再忍氣吞聲,紛紛成立地方性的自救會,以「自力救濟」方式爭取權益,稱為反公害運動,環保在地抗爭的目標從污染工廠到不當的大型建設,從在地的環境權益到國家經濟政策,規模與挑戰的程度越來越大,綠盟的發起成員正是在這樣遍地烽火的環保風潮,開始關心與投入各種環境問題。
☂2000~2011逆境求生期:
2000年6月正式成立全國性組織,綠盟成立的第一個十年,是一個僅有4人的微型工作團隊,一邊經營議題,一邊經營組織,常常陷入發不出薪水的斷炊狀態,從逆境中逐步成長。
我們投入反核運動,關注核電廠周邊環境與居民權益,揭露核電的風險、危害及不公義,推動核電歸零的目標,即使核四曾停建又續建,始終不放棄任何努力,推動紀錄片巡迴、社區經營及國際反核專家來台,體檢核四工程的安全問題,搶救因核四碼頭而導致的沙灘流失,在貢寮舉辦反核文化活動與在地農民市集,重新凝聚新一代的反核力量。
我們參與河川運動,關注淡水河流域上下游的山坡地濫建、廢土、高爾夫球場、快速道路等案件,守護淡海河口生態,串連公民組織一同監督水資源政策,舉辦河川教育活動,並進行海岸水泥化調查,提出非工程思維的水患治理、永續海洋生態等政策倡議。
我們推動反焚化爐運動,串聯各地的社區與環保組織推動「零廢棄循環型社會」,推動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終止各地不必要的焚化爐興建,節省公帑約300億。
💪2011~2020轉型開拓期:
綠盟邁入的第二個十年,生力軍不斷加入,逐步擴編至10人左右的中型工作團隊,推動組織轉型與財務獨立,完全以募款作為主要收入,不接受政府與財團資源,開拓發展多元的跨界合作,培訓種子講師、舉辦講座與電影巡迴放映,更橫向串聯不同領域的社會組織,促進台灣社會進步力量的深化。
我們持續投入反核運動,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災再次提醒全球,應儘速停用核電,才能避免災害,並不再新增危害下個世代的核廢料,我們集結各領域的公民力量,串聯與籌辦各地的廢核行動,擔任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的秘書處,每年舉辦反核遊行,最後迫使核四停工封存,老舊核電除役。
我們開始倡議能源轉型運動,針對能源與氣候相關政策與法案,提出研究報告與監督倡議,推動地方能源轉型與公民電廠計畫,主張提升能源效率、積極發展節能與再生能源、降低高耗能產業比例,達到兼顧能源安全、非核減煤與低碳社會的永續能源政策。
我們發展「透明足跡」的新型環境行動專案,為了突破環境治理困境,結合污染治理與資訊公開,建置第一個民間環境數據資料庫與網站平台,並做資料分析與問題診斷,提升公民的知情參與,以及推動企業改變環保行為,政府開放更多資訊。更進一步創造了台灣第一個環境消費APP「掃了再買」的開發,讓民眾可以在購買前掃描商品條碼,了解生產商的環境違規紀錄,讓消費者的選擇成為推動企業改變的重要力量。
🌊2020~2030破浪前行期:
未來10年願景對我們來說可能太短,我們想提出的不只是下一個10年,除了期待組織能夠發展得更穩健、更有社會影響力,這一代的環境運動者必須提出台灣的下一步想像,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海島國家,勢必將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台灣如何面對比疫情更嚴重、更全面且致命的氣候危機?此刻的台灣正站在社會轉型、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的關鍵路口,因此在二十週年的此刻,我們想提出「2050臺灣想像 -- 從環境正義到永續轉型」,轉型從來都不容易,要面臨保守勢力的反撲,還有未曾遇過的爭議與艱難,這正是破浪前行的時期,台灣必須重新改造高污染的產業結構、創造零碳經濟的契機,讓具體的能源轉型工程、減緩氣候變遷等關乎未來生存的議題,被放入國家發展的主軸。
細數這二十年走過留下的足跡,希望能無負我們所成長的島嶼,愛惜與留存給下一個世代的環境,作為地球的一份子,堅守環境使命,攜手協力前進。
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是綠盟第20年,我們從2011開始不接受政府補助及財團的贊助,能走到今天都要感謝每一位綠色公民的捐款支持。秉持守護環境的初衷,我們在反核、能源轉型、氣候變遷與綠能爭議中努力,也持續思考如何面對跟監督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包括六輕石化治理、空氣污染、工業污染以及農地污染。
每一個都是很大、很難、又很急、不得不迎戰的問題,但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才能有人、有資源來做這些事。
綠盟現在每個月定期定額認養人共有422 人,總額:241,146元;透過嘖嘖每月贊助「掃了再買」的支持者共 327 人/總額 57,735 元,也就是每個月收入約30萬元,但綠盟目前的人力編制有8位全職2位兼職,每個月的人事成本加辦公室租金的基本開銷約50萬,每個月有近20萬的缺口,所以每年的募款活動就是我們補齊資金缺口的最大機會。
誠心邀請支持綠盟的朋友們,週日一起來我們的音樂會,與綠盟同行持續攜手守護我們的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
🎊綠盟20周年感恩音樂會🎊
▶日期|2020/11/8(日) 14:00-17:30
▶入場券|2000元
▶購買入場券|https://neti.cc/qVBw1x0
▶單純捐款|https://neti.cc/LYrXxNX
▶地點|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捐款方式請看👇🔸🔹
【定期定額捐款:https://neti.cc/qVBv4Br】
【掃了再買APP嘖嘖募資:https://pse.is/vt84u】
【振興券愛心碼捐贈:17685】
【購買藝術公益聯展藝術品:http://tinyurl.com/y29wro64
反濱南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盟20週年系列講座--
【啟蒙與實踐:我們與台灣環境運動交會的生命軌跡】
報名網址:https://neti.cc/qVB0rJy
一生懸命-為地球、為民眾,不是為權位名利。
為何放下在企業界的優渥,走進環境保護運動。
你可能不認識他,但絕對值得來認識他的生命故事。
他的故事,就是一部台灣環境史。
在台灣社會鮮少受到肯定贊揚的環保工作者、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加州矽谷、卻將受到國際環保組織的授獎表揚。為台灣環保長期奉獻奮鬥林聖崇先生、將由矽谷毒物聯盟頒贈環保特殊貢獻獎、以表彰他長期對台灣環境與民主運動的貢獻。
林聖崇先生自1989年加入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擔任執委、便與環保運動結下不解之緣。同年、他參與新竹市市長選舉、專打環境議題而宣告落敗。進入環境運動、尤其反濱南、六輕的立場與行動、讓他從在1997年當時世界最大水處理公司技術副總被迫退休。在退休前這段期間、他將在水公司賺的錢、支持環保運動的推展、解決組織租金、人員支薪等問題。退休後、他更以其技術專業與對環保運動的使命感、穿梭於環保署、立法院參與各項環保會議。在保護棲蘭檜木林議題上、及關西機械園區, 瑞峰水庫等重大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會場、都可看到他為捍衛台灣環境而奮戰的身影。
水處理公司的經驗、讓他熟悉台灣各項產業用水與污染處理狀況、也由於他總是勤跑環境事件現場、環境影響評估的過程讓業者的評估報告與環評委員的審查無從馬虎。他從污染防治概念提升到生態保育層次去思索環境問題。
在1994年年底,從對於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的關心,由台灣40個環保團體策略結盟發起了「生態保育聯盟」的柔性組織,運作七、八年來展現出一種不一樣的起步。結盟係為了互相支援,期望發揮加成的力量,關心的議題多為建設性質,如永續台灣的研討、森林文化年的推廣、環境空間概念的引介等。林聖崇先生自1997年至2000年擔任生態保育聯盟的召集人,「林大哥」是許多中生代環保運動工作者、甚至海外環保團體對林聖崇的尊稱。他為人義氣豪邁、對事也多能秉公處理、能細心照顧周圍朋友的需要、更能包容尊重不同的意見。在環運圈裏他是少數能讓人人服氣的人。他說從事環運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終身的志業,而環保運動是一群人一起努力的結果、能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感到付出的快樂。2000年,林聖崇移居加拿大,他保持著自己那份熱忱,仍然關心著台灣與卑詩兩地,並曾任加拿大溫哥華城市電台兩岸三地(時事討論)的特約評論員。如今開始撰寫回憶錄的林聖崇曾投入無數的環境戰役,其實也是台灣環運史重要的一部份。
林聖崇專文:台灣環保運動的演變 https://pse.is/v2glv
時間:2020/09/18 1900-2100
地點:綠盟辦公室
講者:林聖崇VS林瓊華—歷史的碰撞對談
🔸🔹🔸🔹🔸🔹🔸🔹🔸🔹
【其他系列講座】
➤2020/9/23(三)
如何從草根中學習?公益、生態、社會的漫長追尋
報名網址:https://neti.cc/OExnzLL
➤2020/10/07(三)
淡水河今昔變遷20年
➤2020/10/16(五)
社會運動的N次跨界-音樂人的搖滾社運路
➤2020/10/30(五)
不只是環運:社運議題的交織與協力
➤2020/11/20(五)
社會運動的N次跨界-影像的社會視野
將陸續放上報名網址,請持續鎖定。
反濱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量,無論是農村振興,人際關係與資源的流動,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發並促成政策的制定。
隨著世界的流變,我們也要往前邁進,用遼闊的視野,
流轉在人與人間的正面力量,在尋求安身立命的同時,進一步凝聚共好的社會。
記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與新生故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蔚藍文化 合作出版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只想讓學生們多幾箱共讀的好書,一封email產生閱讀的蝴蝶效應——陳一誠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清圳引水水長流——廖學堂
․為愛多走一哩路——馬麗芬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行動者——馮小非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廖嘉展與顏新珠
․讓太平藍登上世界舞臺——葉晉玉
․地方創生先驅者,博士回鄉推生物科技——賴敏男
這十二個故事所累積的經驗,不僅是臺灣的資產,過程中,他們面對災難與困境所展現的「信心」,立基於「社會信任」的互助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則正是當前臺灣社會最需要的三要素:信心、信任與堅持。
作者介紹:謝志誠
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
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前台南縣學甲人,1957出生。2013年從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退休。長期投入與關心台灣環境保護議題,2006年6月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合著「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紀錄投入長達十餘年「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運動;2011年和台灣大學何明修教授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紀實報導糾纏臺灣二十幾年的八輕(國光石化)周遊臺灣的始末,以及臺灣近二十餘年來的石化工業發展來龍去脈,臺灣社會、地方發展與環保意識的轉變;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於1999至2000年間,擔任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2000年6月起擔任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至2008年7月基金會解散,仍固守崗位至2009年11月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告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清算終結登記止。
作者介紹:陳鳳麗
自由時報記者
出生地是台北市,在新北市板橋區成長。世新廣電科畢業,一直以為會靠聲音討生活,沒想到後來成了文字工作者。在南投縣採訪二十多年,習慣在人群中當觀察者,工作需要理性、客觀,卻又常忍不住跟著採訪對象哭與笑。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反濱南 在 下篇-反七輕之後(我們的島第579集2010-10-18)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後來東帝士和燁隆集團,再度看中這塊海濱之地,想要做更大的開發案- 濱南 工業區,要蓋鋼鐵廠、蓋石化廠七輕,還有很多很多大型工業… #七輕 # 濱南 工業區 ... ... <看更多>
反濱南 在 七股潟湖的重要性- 反濱南工業區的運動創造出產業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我們反濱南工業區的運動的確很孤單辛苦,但因七股是我的故鄉所以是一種責任、使命感讓我們堅定的要保護"七股潟湖",我們深信潟湖有如下幾種特有功能:. ... <看更多>
反濱南 在 105.06.26里海七股組紀錄片 七股反濱南的過去與未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曾文溪流域綜論&里山里海的方案規劃與實踐組員:葉怡慧、莊霈淳、孔慶筠、謝易儒、李詩峻、陳王文、陳秀盈、徐婉庭版權所有:成大中文系林朝成教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