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3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恆大債務危機影響市場信心,全球股市震盪。台股22日受補跌效應影響,盤中大跌422點,跌破萬七大關,失守半年線。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受實驗者效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問]] 關於霍桑效應- 精華區study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心理學小櫥窗-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這次來跟大家 ... 的評價
- 關於受實驗者效應 在 【Lifetube社會實驗】旁觀者效應I 你怕唔怕尷尬? - YouTube 的評價
受實驗者效應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每天的生活面臨著眾多的選擇,大到選工作、選伴侶,小到午餐要吃什麼、衣服要買哪件。按理說,有選擇總比沒選擇好。然而,對有選擇困難症的人來說,選擇多了卻不是什麼好事。選擇越多,他們越糾結,大事小事都很難做決定。為什麼會出現選擇困難症?選擇困難時,又該如何克服呢?
⭕內心衝突和討厭“失去”是主因
我們每天的生活面臨著眾多的選擇,大到選工作、選伴侶,小到午餐要吃什麼、衣服要買哪件。按理說,有選擇總比沒選擇好。然而,對有選擇困難症的人來說,選擇多了卻不是什麼好事。選擇越多,他們越糾結,大事小事都很難做決定。為什麼會出現選擇困難症?選擇困難時,又該如何克服呢?內心衝突和討厭“失去”是主因
最常見的選擇困難莫過於:今天吃什麼。大多數人都為這個問題發愁。之所以為“吃什麼”而糾結,是因為人的內心有衝突。比如這樣:想吃米飯又想吃麵條,然而只能二選一,很難抉擇;還有這樣的:這也不想吃那也不想吃,導致沒法做決定。內心有衝突,是人們選擇困難的重要原因。
內心衝突,指的是人內心有多種欲求,但這些欲求又是相互對立、無法同時滿足的。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勒溫和米勒的分類,內心衝突有4種類型:一是雙驅衝突。兩個都想要,卻只能二選一,可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二是雙避衝突。兩個都不想要,卻必須二選一。三是趨避衝突。風險與收益並存,比如面對一個高薪但高強度的工作,你既想要高薪,又擔心長年加班身體吃不消,這讓你很難做決定。四是雙重趨避衝突。兩種選擇都有利有弊,比如工作A穩定、清閒、工資少,工作B不穩定、壓力大、工資高,你不知該選哪個。
當內心有衝突,做選擇就沒那麼容易了。看似有好幾個選項,然而每個選項都不是最優解。不管選哪個,都不能滿足全部需要,總是差那麼點意思。於是,有的人因“兩個都想要”而糾結;有的人因“必須舍一個”而不甘;有的人,則出現“選哪個都不滿意”的失落……內心衝突,讓種種負面情緒糾纏在一起,導致人們選擇越多越痛苦。
在內心衝突導致的負面情緒中,有一個情緒,對選擇的影響很大。這個情緒,便是對失去的“厭惡”,人性是討厭“失去”的。
美國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設計了一個實驗,結果發現:損失100美元的痛苦遠大於得到150美元的快樂;要想彌補失去100美元的痛苦,你需要收益200美元。這種心理學效應叫“損失厭惡”,它指的是同等數量下,收穫帶來的喜悅,並不能抵消損失帶來的痛苦;若要抵消“失去”的痛苦,需要2倍分量的“得到”才行。
那麼,損失厭惡是如何影響選擇的呢?任何選擇都是取捨,選了這個必然要捨棄另個,所謂有得有失。然而如果“得”的喜悅,不能抵消“失”的痛苦,哪怕做了選擇內心也不痛快。比如,有些人糾結要不要轉行。轉行意味著放棄之前的專業積累,要承受沈沒成本,而新的行業雖然有更大空間但也充滿了未知。收穫能否抵消失去?轉行是否明智的選擇?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理解了損失厭惡,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選擇會帶來痛苦了。
⭕擺脫選擇困難從這三點入手
那麼,損失厭惡是如何影響選擇的呢?任何選擇都是取捨,選了這個必然要捨棄另個,所謂有得有失。然而如果“得”的喜悅,不能抵消“失”的痛苦,哪怕做了選擇內心也不痛快。比如,有些人糾結要不要轉行。轉行意味著放棄之前的專業積累,要承受沈沒成本,而新的行業雖然有更大空間但也充滿了未知。收穫能否抵消失去?轉行是否明智的選擇?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理解了損失厭惡,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選擇會帶來痛苦了。擺脫選擇困難從這三點入手
首先,當需要有衝突時,較好的解決方案是:了解核心需要,解決主要矛盾,以後有條件再滿足其他需要。打個比方,大學畢業是選擇工作還是考研,這就要問自己:工作和考研分別能滿足什麼需要?當下哪個需要更迫切?我只能二選一嗎,還是可以分步實現?把內心衝突梳理清楚,也就邁出了選擇的第一步。
其次,有些人做選擇很困難,有些人卻很容易,其原因在於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們,屬於評估型決策者,他們會花大量時間用來評估和擔憂各種可能性,試圖找到最優解。而受制於現實條件,往往沒有最優解,很多糾結其實是做無用功。
相較而言,行動型決策者更容易做選擇,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和科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行動型決策者做決策時並不會感受到太大的痛苦,反而希望快速做出決定並去執行它”。
如果你屬於評估型決策者,與其苦苦找到100分最優解才做決定,不如像行動型決策者學習,少一些思考多一些行動,有70分的滿意解就果斷決策。
此外,不管選什麼,買定離手很重要。有些人做選擇很困難,是出於害怕損失、害怕未知。他們反覆擔憂:萬一我選錯了怎麼辦?然而,不管選什麼,都會有得有失,誰也無法告知你哪個是正確答案。因此,與其患得患失,不如買定離手。當你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做好承擔代價、接受任何結果的準備,選擇便沒那麼難。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受實驗者效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Dreaming make you dream a dream”
近幾年台灣有很多自有品牌陸續都從代工轉型,iDreaming 就是其一。原本只是一個耳機工廠,致力生產耳機讓大家可以聽到好的音樂、好的聲音。最近結合新的助眠技術開發出iDreaming 讓你擁有更加優質的睡眠。
更多iDreaming🌃 https://idreaming.net/
-
Weiwei剛拿到#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覺得非常新奇,剛好最近因為到了懷孕中後期比較不好睡。所以決定帶著實驗的心情來試試!有別於一般的眼罩只有單一的功能,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具備了遮光眼罩以及藍牙播放,將音樂轉換為舒壓助眠頻率的音樂科技,更含有白噪音海浪聲🌊。
-
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的手感非常得好,眼罩的設計不會壓迫到眼球,平常有在有種睫毛的朋友也可以安心戴。透氣軟綿的材質不會讓你覺得悶熱,舒適遮光的感覺只有戴過才能感受這舒服貼合的觸感。另外它還可以拆解水洗,這也是一般眼罩所沒有的。
-
再來是weiwei覺得很厲害的技術白噪音海浪聲🌊,剛開始覺得新奇想說抱著實驗的精神躺在床上看看,沒想到那感覺開始讓大腦、身體變得好放鬆,漸漸的就睡了一個午覺。之前就有聽說過聽音樂能幫助睡眠,但從未聽說過可以紓壓這種感覺很奇妙。
-
不止如此你也可以將此眼罩連接到手機,當成藍牙耳機使用。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的音質也很不錯,這種一罩多用的感覺真的很好。可以當耳機使用,或者也可以戴起眼罩好好的享受音樂。另外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也可以將你喜歡聽的音樂變成舒壓助眠波。
-
擁有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輕鬆讓你翻轉睡眠方式。讓新科技助你一夜好眠,擁有好的睡眠品質真的很重要!特別是現代人的外在壓力大,不僅僅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還有生活品質。iDreaming 紓壓助眠音樂眼罩,讓你輕鬆享受飄在雲端的感覺。
#iDreaming #iDreaming音樂眼罩 #好入眠專科 #音樂眼罩 #舒壓雙耳效應 #眼罩 #失眠 #失眠神器 #睡眠音樂 #睡覺改善
受實驗者效應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恆大債務危機影響市場信心,全球股市震盪。台股22日受補跌效應影響,盤中大跌422點,跌破萬七大關,失守半年線。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受實驗者效應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恆大債務危機影響市場信心,全球股市震盪。台股22日受補跌效應影響,盤中大跌422點,跌破萬七大關,失守半年線。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受實驗者效應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進手術房卻不真的開刀?假手術竟然也能改善膝蓋的問題?】
在研究上,有一種實驗方式是讓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正規的治療方式,另一組只是”假裝”接受正規的治療方式,但實際上卻沒有提供任何治療。當然在實驗過程中會設計讓受試者不知道自己到底真的有接受到治療,還是接受到無效的治療。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這類研究會發現,即便受試者接受到的是無效的治療,但他們還是會感覺到症狀有改善,而這樣的現象被稱作安慰劑效應。這在一些藥物、或是物理治療等研究上很常會使用到,但你知道手術竟然也可以,而且也有安慰劑效應嗎?
這次的影片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芬蘭所發布的一篇為期五年的研究,針對退化性的半月板撕裂問題,接受手術與假手術是否對於症狀的改善程度有任何不同?
In research, there is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hat participa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receives regular treatment, and the other just receives sham treatment.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sham treatment is made to resemble the real treatment.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researchers who assess the outcomes are blinded to the treatment assignment.
Interestingly, a lot of researches find those sham treatment groups also report positive outcomes; sometimes, their improvement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regular one. This result is called placebo effect. This kind of experimental method is common in drugs or physiotherapy research, but do you know surgery is possible, and it could also have a placebo effect?
In this video, I’m going to share a 5 year follow-up of the sham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meniscus tear research from Finland with you, and to see if there are any different results between groups.
Referenc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52245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55201/
#假手術 #安慰劑效應 #退化 #半月板 #關節鏡 #手術 #物理治療 #shamsurgery #placeboeffect #degenerative #meniscus #Finland #arthroscopic #physiotherapy #hunterptworkout
受實驗者效應 在 【心理學小櫥窗-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這次來跟大家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本來要實驗環境對工人工作產量的影響,但他們發現不管如何更改環境,這些工人的產量仍不斷升高。研究過後,發現幾個原因:受試者對於被選為實驗對象一事 ... ... <看更多>
受實驗者效應 在 【Lifetube社會實驗】旁觀者效應I 你怕唔怕尷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Lifetube為大家帶來有關「旁觀 者效應 」的社會 實驗 ,你試過因為太尷尬不知道該不該提醒當時人出醜了嗎?一起看看到最後有沒有受訪者會主動提醒主持 ... ... <看更多>
受實驗者效應 在 [[問]] 關於霍桑效應- 精華區study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研究法中
霍桑效應是受試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狀態
使得表現和平時不一樣
請問
這是「實驗者效應」還是「受實驗者效應」呢?
這兩者實在是搞不太清楚
看到兩個版本的答案也不同
拜託好心大大幫忙解答一下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5.110
> -------------------------------------------------------------------------- <
作者: niliyun (^^)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Re: [[問]] 關於霍桑效應
時間: Tue Apr 19 11:33:49 2005
請教大家一題考古題(92年教甄)
小龍知覺自己受到從眾行為實驗而故意與人唱反調,以致實驗結果無效
這是(a)混淆 (b)月暈效應 (c)受實驗者效應 (d)霍桑效應
答案是C
雖然我也會選這各答案
可是觀念有點不清楚
為什麼不能選d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26.1
> -------------------------------------------------------------------------- <
作者: bluewiki ()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問]] 高原現象效應與霍桑效應之不同?
時間: Fri Jun 17 09:34:11 2005
想問一下高原效應與霍桑效應有何不同
感覺好像一樣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0.136.59
> -------------------------------------------------------------------------- <
作者: bluewiki ()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問]] 高原現象與霍桑效應
時間: Fri Jun 17 09:42:37 2005
在作考題時
台南縣93國中
有一題觀摩教學時,教學反應熱烈
是因為...答案是高原現象效應
可是感覺霍桑效應也對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0.136.59
> -------------------------------------------------------------------------- <
作者: sirofox (...) 站內: studyteacher
標題: [[問]] 霍桑效應
時間: Sun Jun 19 22:59:41 2005
41.( 2)關於「霍桑效果」(Hawthorne effect)研究發現的描述,何者不適切
1.E. Mayo(馬由)是研究的主導者之一
2.強調對人的尊重與非正式團體的功能
3.屬於人際關係理論(human relations theory)
4.將管理帶入了「科學管理」時期
為何2是錯的 4是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58.226
> -------------------------------------------------------------------------- <
作者: sepal1111 (電腦老師 N   ) 站內: studyteacher
標題: Re: [[問]] 霍桑效應
時間: Mon Jun 20 14:49:29 2005
※ 引述《sirofox (...)》之銘言:
: 41.( 2)關於「霍桑效果」(Hawthorne effect)研究發現的描述,何者不適切
: 1.E. Mayo(馬由)是研究的主導者之一
: 2.強調對人的尊重與非正式團體的功能
: 3.屬於人際關係理論(human relations theory)
: 4.將管理帶入了「科學管理」時期
: 為何2是錯的 4是對的
對人沒有特別講求尊重~~~
所以以二的答案較為可選
科學管理-->實驗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7.188.6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