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無故」#出血點、#淤青❓原來是 #血小板減少 ❗
💣#COVID-19 病人30-60%會合併「#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上星期我發現女兒下唇周圍有瘀青,反覆跟她 #確認沒有撞到或摩擦到,再加上最近四肢有許多出血點與瘀青,原本以為是和弟弟打來打去造成的💥
但心想越來越不對,我帶到醫院抽血後發現女兒的血小板只剩3萬 (正常是15-40萬)😱精神活動力好,沒有其他的不舒服,其餘抽血、各項檢查也都正常,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住院打完免疫球蛋白後改善很多,後續會再追蹤抽血,這次很重要的感想是,還好我女兒有很清楚的表達,我們家長也相信她,不然小孩發現身體瘀青真的很稀鬆平常😖
今天就整理這個的疾病給大家了解,希望各位家長也可以提高警覺📣
--
🔔 Q1. 什麼狀況要懷疑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 #沒有「撞擊或大哭」但身體多處出血點或瘀青
📌 #反覆流鼻血、牙齦出血
📌 #口腔粘膜出血點
📌 血尿、血便
加上
📌 #精神活動力佳
📌 #沒有:發燒、骨頭痛、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如果有可能還要考慮 #白血病、#淋巴癌⋯一定要找醫師確認治療喔🧐)
--
🔔 Q2. 這個疾病嚴重嗎❓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抽血特色是,#血小板小於10萬、其他血球或實驗室數據都正常。
小孩年發生率約10萬分之5,常常是小孩出血瘀青很嚴重了,家長才會意識到不正常😖
小孩出血死亡率1%、成人5%🔥
假如血小板低到5000以下的話很可能會出現 #腦出血☠️還好整體發生率不高只有約0.5%,不然真的很恐怖😣
--
🔔 Q3. 發生原因為何❓
📌 60%是因為1個月內有 #病毒感染 😈( #EB病毒、流感、#巨細胞、B/C肝炎病毒、水痘、#COVID-19…)
📌 6週前施打MMR (4萬分之一)
📌 其他原因不明
--
🔔 Q4. 治療與預後為何❓
📌 類固醇 (2-5天有反應)
📌 免疫球蛋白 (1-2天有反應) 👍
📌 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
📌 生物製劑
📌 切脾手術 ( #藥物治療無效,出血風險高則需要切脾手術)
🌸 半年內75%小孩會恢復
🌸 假如血小板穩定2-6個月,#復發率小於5%
--
🔔 Q5.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也會造成「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ITP」⁉
📌 #老人、#中重度 COVID-19病人比較容易合併ITP (33-57.7%),但 #小孩也有案例😭
📌 感染COVID-19,通常2-3週後診斷ITP,7天內就發生得比較少,研究發現平均血小板降至五萬
📌 約2成ITP診斷時,COVID-19已無症狀,意思是 #大部分的人診斷ITP的時候還有COVID-19的症狀🔥
📌 8成以上治療有反應💖
--
上禮拜因為照顧女兒忙得一團混亂,再加上醫院也因應疫情多了很多事情,學校現在也要一路停課到6/14,真的是爆炸人生💥
希望台灣趕快度過這場浩劫,然後疫苗趕快發放施打💪才能順利解除3級警戒阿😭
--
參考資料
✏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new era for an old disease. Rom J Intern Med. 2019 Dec 1;57(4):273-283.
✏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SN Compr Clin Med. 2020 Sep 19;1-11.
✏ UptoDate.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in children.
口腔無故出血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能是暖冬的關係,都已經11月中旬了,每次的門診居然還可以看到一大堆腸病毒的小朋友來求診
把這篇文章翻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餘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以 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
關於這個疾病很多新手爸媽有個誤解,常常看到家長帶著嘔吐腹瀉的孩子來看診時詢問: 這是腸病毒嗎? 大家只是被它的名字誤導,雖然它的名字有個”腸”字,但只是代表它主要經由腸道感染而已(呼吸道也行),但它的並不是以明顯的上吐下瀉等腸胃症狀來表現。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最常引起之症狀為 手足口病 和 疱疹性咽峽炎,造成喉嚨或口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痛!!!
1. 泡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
2. 手足口病: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病程為7-10天。
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且嚴重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腸病毒目前沒有疫苗或是特殊治療方法,和一般感冒一樣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仰賴病人自身抵抗力清除病毒,照顧上需特別注意的地方為:
1. 是否有脫水現象: 想像一下你的咽喉佈滿了好幾顆不小心咬破嘴唇造成的白色小潰瘍,疱疹性咽峽所造成的疼痛是非常厲害的,小病人常常因為口腔疼痛導致食物以及水分攝取不足,加上發燒增加水分的散失,所以很容易脫水,簡易觀察重點為: 排尿次數明顯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等。
2. 是否有重症前兆: 某些少見的情況,病毒會攻擊腦部或心臟等重要器官,所以要請家屬留意是否有以下重症前兆a.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b.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c.持續嘔吐 d.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若有以上任一症狀須立刻就醫。(以前的重症三前兆現在改成四前兆囉)
處置方法: 預防脫水 + (止痛)
為了預防脫水,建議可以給一些比較冰涼的水或流質的食物(例如:布丁、冰淇淋,沒錯!!只要不是氣管敏感的孩子就可以吃冰!!)等,吞入冰涼的食物相較熱的食物比較不痛容易下嚥;也可以視情況給予口服或外用的止痛藥增加進食量。但以上方法無效且病童有脫水症狀時,則可能需要由靜脈補充水分甚至住院直到症狀改善囉!!!
特別叮嚀: "多洗手" 是預防腸病毒的不二法門,此外本病毒 #不怕酒精 且傳染力強,若家中有孩童感染時,請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特殊抗病毒清潔劑消毒門把扶手等常接觸的位置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