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音樂演奏會初體驗-從此處看德國的人口結構問題】
好久沒看古典音樂的演奏會,我的公公婆婆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他們固定一個月會去聽一場古典音樂演奏會。
因為公公最近眼睛開刀,所以沒辦法如期去欣賞聆聽,便把票券贈於我跟丹尼,我們都滿心期待,也很感謝他們。
同行的還有三伯父跟三伯母,他們是公婆固定的聆聽夥伴,他們有著相同的音樂品味,由於公婆不能到,所以昨天我們就陪伴他們一起享受。
這是我第一次在德國看古典音樂的演奏會,真的好棒,他們選的位置視野好好,而且科隆演奏廳超美超大,重點是音樂很優美也很磅礡,指揮家是來自捷克,非常優秀,也邀請了萊比錫大學的頂尖女教授來演奏,她是德國小提琴界的第一把交椅,當然她那獨奏音樂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美好,曲目的部分就不一一詳述,有機會可以親身去聆聽類似的音樂會。
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可以去買票欣賞,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及不同指揮家,帶給大家不同的視聽享受。
其實,德國的古典音樂受聽眾跟台灣有很大的差別,我去過台灣的音樂演奏會,年齡層分佈有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比例不會相差太大,不過昨天我去的音樂廳,大約百分之90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而且多數都盛裝出席。
中間有個有趣的小插曲,就是當演奏告一個段落的時候,咳嗽聲便會此起彼落的出現,而且是很認真咳的那種,好像得了甚麼重感冒似的,因為廳內百分之90都是老人,難免冬天會有些感冒,或是他們的清痰時間,真的趁這時間狂咳,待樂聲一出,大家便又鴉雀無聲了,因為在演奏的時候,為了不影響音樂的聽覺品質,多數人都會忍著不咳,以尊重表演者,他們真的都好認真的忍住,真是一群好有修養的老人們。
演奏50分鐘後會有20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時多數人會離開座位,去上洗手間或是去廳外的小吧台,點杯酒喝,幾乎都是這些老人很熟悉的模式,大家小酌完,聊完天,就會回到座位上,再欣賞下半場50分鐘的演奏。
待結束後又有有趣的現象,因為多數是老人,動作稍慢,所以常常是演奏結束完,就有人離席,因為他們怕停車場塞車,所以趕快離開,但這樣其實是不禮貌的,在終場時,大家會鼓掌約10-15分鐘,感謝他們的用心演奏,喝采他們完美的演出,指揮家會進進出出3-4次,接受大家的歡心鼓掌及讚揚。
全部結束後,廳內才會亮起燈,這時才能離開,這是對表演者的尊重。
到了停車場,又發現一個好玩事,德國有些老人生活算很優渥,我們常開玩笑說:高級的店都是開給老人的,因為有錢有閒,不會用電腦,我觀察到的真的比例之高,應該這樣解釋,德國的有錢人多數是老人,較高級的餐廳、服飾店、骨董店、超市,消費的大多是老人。
而停車場一輛輛車過去,大概百分之70都是名車,不是賓士就是保時捷或是BMW,比例之高,雖然這都是德國車,但在德國買也不是相當便宜。
這現象也驗證了一件事,德國人口老化嚴重,年輕、中年人的比例下降,這也說明了未來德國的人口結構會出現問題,進而引發社會問題,勞動階層減少,如何用高稅收、好福利來供養這些老人,這是德國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很頭痛的問題,而有些老人目前的福利金是不夠生活的(但比例不多),但政府也只想維持現狀,因為也不想再增加菁英富豪的稅收,以免反彈。
所以讓老人維持現今的生活水平或不增加富人的稅收(但如此過個幾十年,到我們這代,可能就沒退休福利金了),便成為德國政客的首要目標(投票率),以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難民政策是正好可以填補勞動人口,增進稅收,這也是德國給予難民許多福利的原因之一,不過治標不治本呀!很多政策還是需全面性的調整,這中間細節太過複雜,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上網看資料。
總之,無論生活在哪個國家,政治影響著經濟,經濟影響著生存,所有的環節都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雖然我不熱衷於這些議題,但有機會我就會去了解,因為這關乎於我們的生活,看似對這些議題摸不著邊,但我們總可以思考或是彼此牽制,至少我們要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才能隨時具有應變能力。
#照片來自網路資料 30 Jahre Philharmonie
#古典音樂真的歷久不衰
#自我體驗與生活分享
#僅供分享與參考
#真的好美的演奏廳
#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上網買票
#照片就是我們所在的科隆演奏廳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
#朵莉德國生活愛音樂
Search
古典音樂真的歷久不衰 在 MUZIK 閱聽古典樂- 【歷久不衰的經典|Muzik Onlin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歷久不衰的經典|Muzik Online】 說要比時間長久,比起古典樂,最讓我個人覺得更了不起的是民族歌謠,傳唱了百年千年還在唱,而且你小時後很容易就琅琅上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