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DSE考生]
是日DSE放榜。我不知道這裏有多少考生,但也想分享一些心聲。
來到放榜這天,可說是你求學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了呢。苦讀十多年,也許你一直也沒有對「讀書」這件事想過太多,總之努力學習,考取好成績就好了。但既然好不容易來到今天這個里程碑,不論成績如何,我們不妨停下來想想「讀書」的原因。
話說我中學的讀書成績算是中規中矩,能選到自己喜歡的科目和學校,但從來都不標青,可算是大池塘中的小魚。
然後,大學選科時,我選讀了純理科。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大概可算是較為邊緣的選擇了吧。當時身邊的同學朋友對我的選擇也有疑慮。
「真的要選純理科嗎?出路會很窄呢!」
「純理科?那你畢業後打算做甚麼工作?」
坦白說,這些問題,我當天不懂回答。我只知道,我對這個科目很感興趣,很想繼續了解更多。
我學習的原因很單純:滿足好奇心。我雖然唸數理科,但我的數學並不好,大學時期一直被各種高等數學折磨,我的成績也總是處於中下,但我還是唸得很開心,很滿足。因為我雖然解不了那些方程式,但我總算能一窺宇宙的神奇,明白萬物規律。同時我也清楚知道我肯定不會進入研究院,我知道我受不了的,況且資質也不夠。因此,我也就樂於成為班上「讀書不成」的差學生了。
從小到大,考試與讀書已經是密不可分,甚至二位一體。我們往往以為,讀書就是為考試,考到好成績就能萬事如意,考得差就舉步為艱。的確,在香港的社會制度下,想要成為社會上典型的精英,成績好的路必定比成績差更有利。但是,請不要以為這是唯一的路。社會固然需要精英,但你不一定要成為精英。要先了解自己讀書的原因,成績才有意義。
===
讀書何用?讀書不單只求學術上的知識,也在幫助我們回答一道人生終極問題:「我,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從選擇學校,選擇朋友,選擇職業這些個人決定,以至在社會爭議上選擇立場,在善惡中選擇態度,在困境中選擇如何回應。這些這些,真的一點都不容易。但正正是這些選擇,定義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對於缺少人生經驗的年輕人來說,知識,就是抉擇時最好的指引。
我們要讀書學習,因為學習語文讓我們能善於表達,學習數理訓練出邏輯思維。通識教授了思考方法,科學則開闊我們的眼界。歷史讓我們更了解目前的處境,文學藝術提高個人修養。每種科目,皆有其用。我們不是為成績而讀,乃為自身而讀。
的確,這次的成積,有可能會影響到你人生的道路。你可能需要繞更遠的路,也可能走上了平坦大道,也可能要靠自己開僻新路。但請記得,一生的旅途是漫長的。成績的影響只是一時,往後怎樣走,才是影響一生的事。
對於未來想做甚麼,你可能仍感迷惘,就如我當年一樣。即使現在可能因為成績而要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可能因為你對自己還不太了解,而選了一條未知好壞的路,也不要緊,只要往後你持續地問自己這個終極問題,持續地探索答案,你大概還是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人生。事實上,考到好成績,入到好科系卻中途轉科甚至綴學的人也不少。那些人可能當初迷惘,後來漸漸找到人生方向,才發現讀書不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因此,今天的成績,今天所能選修到的科目,可能至關重要,也可能無足輕重。
===
成績理想的同學,除了要恭喜你之後,我也希望勉勵你,往後繼續好好發揮你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努力汲取更多更深的知識,成為帶動社會前進的人。我更懇請你能明辨是非,保存赤子之心。有能者一旦為惡,帶來的破壞可以是毀滅性的。
成績不如意的同學,請你別氣餒,也不用後悔或自責。這個社會設下了很多框架、制度,這些框架一方面可能讓社會得以穩定高效地運作,考試制度正是一例。但與此同時,這些框架亦可能讓人以為,人生只有一種可能,滿足不了制度的要求,就是人生失敗者。但我想以我的自身經驗告訴你,人生並不是這樣。
我在畢業以後,拿著一個以不太好的成績取得的冷門科目學位,前路艱難吧?驀然回首,也總算過得還好。雖然不是甚麼精英,也總算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欣賞和肯定。事實上,多元發展才是健康的社會。我們生活於此,要做的,是找一個你舒適的位置作出貢獻。
「作出貢獻」聽起來很沉重,但其實作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生活著,就已經是一種貢獻。所謂貢獻,就是能讓社會變得更好的行為,那怕只是一點點的改善。路不拾遺、守望相助、樂善好施……所有所有能讓身邊一起生活的人感受到美好的行為,已經是很大的社會貢獻。這種貢獻,既容易也不容易,但重點是,那與成績無太大關係。
在這個紛紛攘攘的年代,大概比學術成積更最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今天過後,成績如何,路還是要繼續走。那就請抖擻一下,昂首闊步地向前走吧!如果你還是耿耿於懷,或是感到迷失,來,我們一起上山拍照吧!
#DSE
可持續發展通識dse 在 阿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致DSE考生]
是日DSE放榜。我不知道這裏有多少考生,但也想分享一些心聲。
來到放榜這天,可說是你求學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了呢。苦讀十多年,也許你一直也沒有對「讀書」這件事想過太多,總之努力學習,考取好成績就好了。但既然好不容易來到今天這個里程碑,不論成績如何,我們不妨停下來想想「讀書」的原因。
話說我中學的讀書成績算是中規中矩,能選到自己喜歡的科目和學校,但從來都不標青,可算是大池塘中的小魚。
然後,大學選科時,我選讀了純理科。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大概可算是較為邊緣的選擇了吧。當時身邊的同學朋友對我的選擇也有疑慮。
「真的要選純理科嗎?出路會很窄呢!」
「純理科?那你畢業後打算做甚麼工作?」
坦白說,這些問題,我當天不懂回答。我只知道,我對這個科目很感興趣,很想繼續了解更多。
我學習的原因很單純:滿足好奇心。我雖然唸數理科,但我的數學並不好,大學時期一直被各種高等數學折磨,我的成績也總是處於中下,但我還是唸得很開心,很滿足。因為我雖然解不了那些方程式,但我總算能一窺宇宙的神奇,明白萬物規律。同時我也清楚知道我肯定不會進入研究院,我知道我受不了的,況且資質也不夠。因此,我也就樂於成為班上「讀書不成」的差學生了。
從小到大,考試與讀書已經是密不可分,甚至二位一體。我們往往以為,讀書就是為考試,考到好成績就能萬事如意,考得差就舉步為艱。的確,在香港的社會制度下,想要成為社會上典型的精英,成績好的路必定比成績差更有利。但是,請不要以為這是唯一的路。社會固然需要精英,但你不一定要成為精英。要先了解自己讀書的原因,成績才有意義。
===
讀書何用?讀書不單只求學術上的知識,也在幫助我們回答一道人生終極問題:「我,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從選擇學校,選擇朋友,選擇職業這些個人決定,以至在社會爭議上選擇立場,在善惡中選擇態度,在困境中選擇如何回應。這些這些,真的一點都不容易。但正正是這些選擇,定義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對於缺少人生經驗的年輕人來說,知識,就是抉擇時最好的指引。
我們要讀書學習,因為學習語文讓我們能善於表達,學習數理訓練出邏輯思維。通識教授了思考方法,科學則開闊我們的眼界。歷史讓我們更了解目前的處境,文學藝術提高個人修養。每種科目,皆有其用。我們不是為成績而讀,乃為自身而讀。
的確,這次的成積,有可能會影響到你人生的道路。你可能需要繞更遠的路,也可能走上了平坦大道,也可能要靠自己開僻新路。但請記得,一生的旅途是漫長的。成績的影響只是一時,往後怎樣走,才是影響一生的事。
對於未來想做甚麼,你可能仍感迷惘,就如我當年一樣。即使現在可能因為成績而要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可能因為你對自己還不太了解,而選了一條未知好壞的路,也不要緊,只要往後你持續地問自己這個終極問題,持續地探索答案,你大概還是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人生。事實上,考到好成績,入到好科系卻中途轉科甚至綴學的人也不少。那些人可能當初迷惘,後來漸漸找到人生方向,才發現讀書不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因此,今天的成績,今天所能選修到的科目,可能至關重要,也可能無足輕重。
===
成績理想的同學,除了要恭喜你之後,我也希望勉勵你,往後繼續好好發揮你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努力汲取更多更深的知識,成為帶動社會前進的人。我更懇請你能明辨是非,保存赤子之心。有能者一旦為惡,帶來的破壞可以是毀滅性的。
成績不如意的同學,請你別氣餒,也不用後悔或自責。這個社會設下了很多框架、制度,這些框架一方面可能讓社會得以穩定高效地運作,考試制度正是一例。但與此同時,這些框架亦可能讓人以為,人生只有一種可能,滿足不了制度的要求,就是人生失敗者。但我想以我的自身經驗告訴你,人生並不是這樣。
我在畢業以後,拿著一個以不太好的成績取得的冷門科目學位,前路艱難吧?驀然回首,也總算過得還好。雖然不是甚麼精英,也總算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欣賞和肯定。事實上,多元發展才是健康的社會。我們生活於此,要做的,是找一個你舒適的位置作出貢獻。
「作出貢獻」聽起來很沉重,但其實作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生活著,就已經是一種貢獻。所謂貢獻,就是能讓社會變得更好的行為,那怕只是一點點的改善。路不拾遺、守望相助、樂善好施……所有所有能讓身邊一起生活的人感受到美好的行為,已經是很大的社會貢獻。這種貢獻,既容易也不容易,但重點是,那與成績無太大關係。
在這個紛紛攘攘的年代,大概比學術成積更最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今天過後,成績如何,路還是要繼續走。那就請抖擻一下,昂首闊步地向前走吧!如果你還是耿耿於懷,或是感到迷失,來,我們一起上山拍照吧!
#D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