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你真的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時,才適合提出為什麼、是什麼以及如何進行的問題。在你準備好傾聽之前,不要發問。
你可以透過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你認為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你怎麼看待這件事?」「你下次該如何運用從這次獲得的資訊?」來幫助孩子發展思考技能和判斷能力。
太多父母習慣告知孩子發生什麼事情、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應該如何看待,以及應該怎麼做。但「告知」並不能鼓勵孩子培養自身的智慧和判斷能力、相關技能、負責能力,而且會讓他們錯過「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這份美好的禮物。
取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1001種方法》
************************************
各位朋友,早安:
這一段摘文,可以搭配之前的直播,一起思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824299138056734/
「如果孩子沒有要求,請避免幫忙。」
這句話讓我想起之前跟朋友在討論傳統的教養,基本上,長輩如果要「幫忙」,晚輩不能隨意拒絕,否則會被講成沒禮貌。而且在傳統上,長輩的「好意」如果不接受,那晚輩也會被說成「不受教」。
以前講輩分,重於講道理。
沒有誰非得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一個人去壓抑自己的自主意志,去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建議或幫助,看起來就不太像「好意」。所謂的「好意」,其實也不一定對當事人有好處,往往可能是在滿足長輩自己的需要,像是要求晚輩婚配、介紹長輩喜歡的對象給晚輩,在傳統上就是一種經典的「好意」。
在現代社會,要「幫助」人,通常要經過當事人同意,否則就很接近強迫。
譬如說,有一位朋友的婆婆,很喜歡把快要壞掉,甚至已經壞掉的水果,當成「好意」,要媳婦接受。老人家怕浪費,這我們能理解,但晚輩要接受這樣的「好意」,真的很有壓力。
如果我們學會「尊重」,而不是凡事講輩分,更能傳達對人的「愛」。不會尊重人,不願意好好傾聽對方,一昧訴諸傳統道德,只是把關係弄得更僵而已。
祝願您,願意理性思考,而非只因循故舊,讓關係更能說愛!
************************************
改善溝通技巧
【文/ 簡.尼爾森, 琳.洛特, 史蒂芬.格林】
身為父母,有一部分的工作是提供孩子資訊,但有更大一部分是幫助孩子學會自主思考。你可以學習新的傾聽方式來做到這一點。「聆聽」是父母最難學會的溝通技巧。以下訣竅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名更好的傾聽者,並幫助孩子培養更好的思考能力。
***
提出啟發性問題
太多父母習慣告知孩子發生什麼事情、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應該如何看待,以及應該怎麼做。但「告知」並不能鼓勵孩子培養自身的智慧和判斷能力、相關技能、負責能力,而且會讓他們錯過「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這份美好的禮物。當你告訴孩子「什麼」、「如何做」以及「為什麼」時,你教的是思考什麼,而不是如何思考。在一個充滿同儕壓力、邪教崇拜和幫派的社會裡,教孩子思考什麼而非如何思考,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孩子只會尋求下一個「專家」給他方向,而不是使用批判性的思考技能。
最重要的是,記住,只有當你真的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時,才適合提出為什麼、是什麼以及如何進行的問題。在你準備好傾聽之前,不要發問。
你可以透過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你認為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你怎麼看待這件事?」「你下次該如何運用從這次獲得的資訊?」來幫助孩子發展思考技能和判斷能力。
以下這個範例故事可以具體說明,一名母親在她八歲孩子的腳踏車被偷後,如何處理:不說教,而是提問。
妮塔哭著走進屋裡:「我找不到我的腳踏車。一定是有人把它偷走了。」
媽媽:「我很抱歉。我可以看出妳有多沮喪。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妮塔:「我把腳踏車放在莎莉家前面的草坪上,現在不見了。我討厭偷腳踏車的人。這太過分了。」
媽媽:「是的。很可惜,我們無法控制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讓他們變好。真讓人遺憾。」
妮塔:「是啊!」
媽媽:「既然我們無法控制別人,妳能想到哪些可以在未來保護好東西的做法嗎?」
妮塔:「我最好不要把東西留在外面。」
媽媽:「聽起來,妳從這個痛苦的經驗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許之後我們可以再談談買另一台腳踏車的事,妳需要做些什麼,以及如何照顧它,好讓這樣的事不再發生。」
妮塔:「我們不能現在談嗎?」
媽媽:「我覺得我們兩個現在都很沮喪。妳認為需要多久時間,我們才能理性地談這件事?」
妮塔:「明天?」
媽媽:「聽起來不錯。」
當孩子告訴你事情時,你可能會想為自己辯護、解釋,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感受或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幫助孩子釐清問題並與感受連結的好機會,不要介入去拯救和接管問題。你可以透過提問,來幫助孩子更深入探索。如「可以告訴我更多嗎?可以給我一個例子嗎?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還有什麼嗎?」一個很有用的辦法是,多問孩子幾次「還有什麼嗎?」,直到孩子想不出別的話要說。在這一點上,相信你的直覺。孩子在被傾聽和認真對待後,感受會好轉,而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你還可以問,「你需要我和你一起腦力激盪,設想解決方案嗎?」如果孩子沒有要求,請避免幫忙。
***
練習反映式傾聽
另一種幫助孩子感覺被傾聽並學習思考的方法,是透過有如為孩子舉起一面鏡子般的「反映式傾聽」。你的工作是向孩子反映你所聽到的事。最好使用與孩子稍微不同的用語,別讓自己聽起來像隻鸚鵡,但同時要貼近孩子所說的話。
這裡是一個例子。
孩子說:「我討厭凱倫。」你說:「你討厭你最好的朋友?」孩子說:「是的,因為他在背後說我壞話。」你說:「他對別人說了一些沒有當面對你說的話?」孩子說:「是的。」
在這個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我很高興,你和我分享你的感受。你需要一個擁抱嗎?」
這遠比試圖解決問題,或勸說孩子應該當個好朋友、學習原諒和遺忘,來得更有效。我們了解你很想這麼做,但藉由不帶評判地讓孩子表達感受,孩子將得以自己學習,而你的教養工作也會做得更好。
在這個例子中,孩子從媽媽那裡得到了一個擁抱,隔天她和她的朋友又做回最好的朋友了。
***
發展感受性詞彙
如果你希望孩子認識感受並培養情緒智商,請從聆聽他們的感受開始,不要試圖解釋或修復。孩子將會學到,擁有感受以及表達出來都是平凡不過的事。但如果孩子是在發洩情緒而非表達感受,亦即在鬧脾氣但不說為什麼生氣,你可以透過「為感受命名」幫助孩子識別。
這裡的訣竅是:使用感受性詞彙。感受通常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快樂、受傷、舒服、害怕、飢餓、困倦、憤怒、難過、無助、絕望、煩躁、尷尬、羞愧、高興。
以下將說明如何使用感受性詞彙。
孩子玩拼圖遊戲玩得很沮喪,無法將拼圖正確地湊在一起。他將拼圖扔到房間另一頭,開始哭了起來。你可以對孩子說:「你很生氣,是因為這個拼圖很難。你不喜歡這麼難的拼圖,對不對?」
孩子可能會生氣,但他不知道他體驗的感受叫「生氣」,這感受有名字,而且他可以擁有這樣的感受。透過命名,你正在教會孩子一個感受性詞彙。
你可以再進一步問孩子,他是否需要幫忙,還是願意再試一次,直到幫拼圖找到正確的位置為止。你也可以讓孩子對拼圖感到生氣,並對他說:「也許你想等感覺好一點時再試試看。」
你可以透過同樣的方式分享你的感受。當孩子打小狗時,你可以說:「我擔心你會傷害到小狗,或是小狗可能會咬你,我希望你能對狗狗溫柔一點。」
如果分享你的感受並未改善情況,隨時回到採取行動,將孩子和小狗分開,讓他們知道你不喜歡這種遊戲方式,他們可以稍後再試試看。
***
在傾聽時保持沉默
無聲勝有聲。當孩子跟你說話時,你可以保持沉默傾聽,避免說教或主導對話。你會驚訝地發現,當你說得越少,孩子說得越多。你可以適時地用「哦」和「嗯嗯」這類方式回應即可。
***
使用「我注意到」做為陳述
不要問設計好的問題。一個設計好的問題是你已經知道答案,但為了困住孩子而問的問題如「你做了家庭作業嗎?」「你刷牙了嗎?」「你打掃好房間了嗎?」相反的,使用「我注意到」來陳述,不要詢問設計好的問題。「我注意到你沒有刷牙。現在去刷。」「我注意到你還沒做作業。你想如何完成?」「我注意到你沒有打掃房間。我們要不要打電話向消防隊借個大水龍帶,還是花你的零用錢來僱個傭人?」
如果孩子回答「是的,我做了」,你可以說「是我錯了」或「太棒了,我想看看」。如果孩子欺騙你,針對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可能是為了爭奪權力或是報復——進行處理(可參閱〈幫助孩子感受歸屬性和重要性〉中的「四個錯誤的行為目的」)。
.
以上文字取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解決日常教養問題1001種方法 溫和堅定27種態度╳92個教養現場難題,簡單實用,育兒更輕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2287
大好書屋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台中幫派有哪些 在 MR. SKIN / 賴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 Cocco & Co. / Kaohsiung 準備開張之前ㄉ一切原料。
#高雄有嘻哈
台北之外三——高雄有嘻哈
今年春天,華山文化園區登場的「嘻哈囝TAIWAN HIP HOP KIDS」,展覽集結在地的 4 大嘻哈廠牌:顏社、人人有功練、本色音樂、混血兒娛樂。雖然,4 大家族所在的主場,剛好遍佈北中南,但是似乎少了高雄,這座南方大城市。
高雄沒嘻哈嗎?
「有喔!」
我透過朋友得知一個新興嘻哈品牌——下港體制。然後再聯繫上主理人賴皮,我們約定了時間地點碰面。
一
6 月 11 日中午,高雄突然下起大雨,我站在五福二路上一間大樓門口,收到賴皮的語音訊息:
「Yo yo yo!我現在還在高速公路上面。剛剛我這邊下大雨,但我快到了,如果你在 1 樓的話,大廳等我一下,好不好?」
賴皮不久出現,我們搭電梯至 11 樓,一出門口,看見印有「可可幫」的紅色燈籠高高掛,電影裡的亞裔幫派老巢,彷彿場景重現眼前,但從窗外一眼望去,看見 85 大樓,才又拉回到了現實。總之,我們到了下港體制未來的基地——Cocco。
賴皮跟我說,最初的概念只是想打造一個工作室,因為看到年輕人對於台灣嘻哈音樂的熱情,所以有了更大的發想。
「我在高雄組織一個活動叫『下港體制』。每個月一次,現在發展到 200 到 250 左右的參與人數。開始我也沒有放那麼多台灣 underground 的饒舌音樂,但是一放這些歌,全部的人都會唱,他們對地下音樂的投入是超乎想像的。我就覺得要弄一個展演空間,把這件事情做更大。最後選在這個地方。」
「陸續還有哪些計畫?」我接著問。
「第一是先把這裡變成『下港體制』的品牌基地。我想讓高雄的年輕人有一個地方,將次文化的東西發展到極致。」
除了下港體制的主理人,DJ Mr. Skin 是賴皮的 DJ 身份。他從 2003 年開始在故鄉高雄展露頭角,之後更拿下 Red Bull Thre3Style 於 2015 年的台灣區冠軍。去年 7 月,他離開夜店,組織下港體制這個活動,逐漸成為年輕嘻哈創作人可以發揮的平台。
我繼續追問賴皮:「因為去年 7 月這個時間點,剛好是《中國有嘻哈》出現的時候,跟現在做的事情,是否有關連?」
「不可否認,《中國有嘻哈》帶動華語饒舌的『意識』這件事情,只是接下續的效益會延燒成怎麼樣子?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年輕人開始會回頭聽台灣的地下音樂,更支持這些人。」
對音樂充滿熱情的賴皮,讓我對這個尚為完工的空間有了初步想像。緊接著,我們步行 10 分鐘至新崛江商圈的 Overlord Skateboards。
二
Overlord Skateboards 是高雄知名的滑板店,至今已經有 10 多年歷史,一走進店內,就看到相當有型的帥哥正在整理環境,賴皮跟我說他是高雄 Nu Metal 團謎路人的主唱 81。
我向 81 買了謎路人的 EP 之後,爬上 2 樓,是一個室內滑板練習場,後來才知道謎路人曾在這裡開唱。3 樓是一間刺青店,4 樓則是下港體制的音樂工作室。我與賴皮在工作室坐下不久,饒舌歌手馬克出現。
我發現馬克除了雙手臂,頸部左方有一個台灣形狀的刺青,仔細一看上面還有英文單字:KTown。也直接讓我聯想到,他在 5 月發表的新作名稱〈KTown 2.0〉,十分具有高雄地方意識,上傳 YouTube 不到 1 個月的時間,已有 3 萬多人次的點閱。
「那時候是想說,做一個高雄也有饒舌的歌曲,所以會去強調這個東西,那〈KTown 2.0〉是在寫說,高雄現在是一個新世代,以前在做歌,某種程度上是會被打壓⋯⋯慢慢做到現在,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生態了。」馬克嗓音帶有點沙啞低沉。
「所以 KTown 這詞是最近才有人開始使用的嗎?」我繼續問馬克。
「以前都是用高雄的舊名打狗,不然就是高雄。」
馬克是高雄人,快接近 30 歲,從國小開始接觸繞舌,18 歲開始在夜店擔任 MC,幾年前跟謎路人合作之後,再度開始創作。雖然他在 MV 的形象看起來挺壞,但說起話來感覺很誠懇,也更願意給年輕的後輩建議,「我那時候想說,饒舌文化在高雄好像沒有很興盛,原因之一是高雄人好像不太聽高雄饒舌,還有之前有個斷層,所以要重新建立起來不容易⋯⋯我們現在是希望高雄越來越多人唱更好。」
賴皮在旁邊補充自己的期許:「迪拉(顏社)弄那個展的時候,裡面有提到台灣四大家族,用這樣的名義去定義這些單位。我覺得這個概念很酷,先不以台北來說的話,台中跟台南都有這樣的組織,那高雄沒有,我就想要把它給組織化。」
聊到一半,突然走進一位長髮男,他是藝術家紀人豪,創作過許多大型壁畫,他坐下來笑著說:「現在要回來高雄了,不爽了、累了,我已經遊蕩回來了。」
三
紀人豪坐一會,跑下樓去刺青店看友人刺青。後來又上來一位男生,他是下港體制另外一位饒舌歌手 Chillbaka,同時是在地 Hardcore 團 Deadpan 的主唱,之前才跟謎路人的成員 81 與 Xavi_P 合作單曲。
Chillbaka 重疊的身份,不禁讓我回想起一個老舊的刻板印象:台北獨立音樂圈流行的是所謂的「文青三搖」,高雄則是流行「金屬」或是「龐克」,那麼當下的高雄嘻哈場景,是否會跟搖滾交融的可能?答案在 Chillbaka 身上是肯定的。
「剛好去年開始比較流行這個東西(嘻哈),我就想說嘗試看看,然後認識了賴皮與馬克,所以就繼續走下去。」Chillbaka 說,他正在朝製作人之路邁進,兩個風格同時進行,「彼此其實一樣的東西非常多。因為我本來在音樂上遇到一些瓶頸。所以我玩饒舌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幫助到我的樂團,譬如說,我可以結合,或著是我有辦法有名氣的話,那我的樂團也會跟著有名氣。」
訪問結束,賴皮載我到中央公園捷運站搭捷運。賴皮在路上說,未來希望能發展成為一個嘻哈音樂節,甚至終結掉「高雄市是文化沙漠」之類的奇怪說法。但,話說到一半,當五福二路右轉中山一路時,因為紅燈右轉被警察攔了下來,但他只看了一下證件就放我們走。
我心想,很多事情是在高雄才會發生的吧?可能音樂也會一樣。
(原刊於《FOUNTAIN新活水》7 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