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32例本土、8例死亡,陳時中:不排除分階或分區降級;17日發放第二波39萬劑AZ疫苗;蔡總統籲長者儘速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推社區廣篩;近期確診解隔離人數過半;郭台銘獲「有條件專案進口」許可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新增132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3例境外移入,新增死亡8例,今天是第3天確診人數不到200例。指揮中心宣布第二波的AZ疫苗將在17日發放,預計總共會有39萬4,800劑。蔡英文總統在下午發表談話,拜託長者儘速前往接種疫苗。
新增本土案例最多的仍是新北市65例,其次為台北市26例,苗栗縣18例,桃園市12例等。新增的8例死亡個案為男性3位、女性5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6月8日,死亡日介於6月6日至6月12日。
指揮中心指出,5月11日至6月13日累計公布11,722位確診個案中,已經有6,18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已經到達52.8%。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整體的趨勢是朝向比較好的方向來走,整體醫療量能壓力已經稍微減輕,這是一個好現象。
針對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建議,若28日後疫情好轉、疫苗接種狀況好,降級不一定要同島一命,可考慮各區依照風險等級,不同程度降級。陳時中表示,28日前疫情隨時有變化,疫情監測小組會隨時關注,針對分階段或分區域降級的可能性,「不排除任何可能」,強調相關政策都要與專家討論。
■17日將發放39萬劑第二波AZ疫苗
指揮中心宣布,第二波AZ疫苗發放的時間為6月17日,預計會有39萬4,800劑。第二波施打的目標接種對象仍是第一到第六類人口,並且將原本全國75歲以上施打率27%提升到53%,陳時中指出,第二波發放對於高風險的城市(如台北市與新北市)都增加10%的劑量,中高風險城市(如桃園市、台中市、基隆市、苗栗縣與彰化縣)都增加5%的疫苗配發數量。
另外,為了考慮離島配送疫苗不便,這一波連江縣跟金門縣都加發2,000劑,澎湖加發3,000劑,屏東市跟台東市因為轄區有小琉球、綠島跟蘭嶼,因此兩縣市各加發1,000劑。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新增48,940劑AZ疫苗的接種人次,有28件的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有12件是嚴重不良反應。莊人祥也強調,目前AZ接種後出現不良案例中,都沒有合併血栓及血小板低下的診斷。至於莫德納疫苗接種了5,845劑,5件出現接種後不良反應,其中有2件是嚴重不良的案例。
■ 指揮中心配發50部快速PCR檢驗器至社區,「社區廣篩」啟動
指揮中心宣布,截至13日以前,全國已經設置了249個社區篩檢站。為了加速社區的篩檢能量,今天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的PCR檢驗儀器。未來居家自行採檢、社區快篩跟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就近前往社區進行快速PCR的篩檢,達到發覺社區潛在病例並阻斷傳染鏈的目的。民眾若在社區進行快速PCR採檢後出現陽性,並且有較嚴重的症狀,得直接進入醫院就醫;若是輕、中症狀者就進入加強版的防疫旅館或是集中檢疫所。
陳時中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社區加入快速PCR檢驗儀器主要是加快檢驗的速度。以往民眾在社區快篩站採檢陽性後,再送到實驗室做PCR的時間都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若可以在現場直接做快速PCR,機器檢驗只需要20分鐘,再加上其他作業時間,會比送實驗室檢驗的速度更快得到結果。
陳時中強調,縮短篩檢時間的目的,是希望減少民眾在等待結果時造成其他接觸的可能性,因為榮總先前在陽明大學實驗快速PCR之後,大家都覺得效果很好,所以才把PCR檢驗儀器送出並開始推動。
■ 陳時中證實發給永齡基金會「有條件專案進口」BNT疫苗許可函
陳時中並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證實,針對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購買BNT疫苗一事,指揮中心已經給予永齡基金會「有條件專案進口」BNT疫苗的許可函,並且正在進行官方文件的討論。
但陳時中也說,因為現在國際疫苗的現貨數量非常少,沒有辦法準確預測疫苗進口台灣的時間。針對今天上午日本外交大臣宣布將會繼續提供疫苗給台灣,陳時中表示感謝日本的好意,並且會持續跟日本官方溝通。
■已隔離的竹南電子廠移工預估100人到200人確診,不會對社區造成風險
設置在苗栗的前進指揮所將在15日與16日,對6月初從竹南外送至其他縣市中央檢疫所隔離的1,400位移工進行採檢,採檢人員包括京元電子的移工以及同住在宿舍中、另外5家染疫廠商的移工。
根據前進指揮所估計,這次採檢確診人數可能會有10%到15%,人數約100人到200人。陳時中強調,雖然人數不少,但是這些高風險的人員在10天前就已經被隔離,不會對社區造成風險。
陳時中也宣布,勞動部已經在6月10日將1,168間擁有50人以上宿舍訪查完畢,其中有943家符合移工防疫指引,但225家有待改善,仍待改善的部分包括工作場所班別未分流、未預備一人一室確診者隔離空間、未落實放假減少外出、未落實記錄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跟群聚史)。
勞動部請各縣市政府給予雇主3天時間,必須在期限內做出改善並且讓地方政府進行複查,若複查後仍未改善,地方政府可以依違規情節輕重做出罰鍰、廢止聘雇、終止引進、承接移工等處罰。陳時中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勞動部仍沒有統計自動降載宿舍人數的廠商,指揮中心會請勞動部統計。
■ 全國疫苗開打,柯文哲:線上預約系統仍須改善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指出,今天上午他到各地接種地點視察,發現上午排隊的人數還是太多。他指出,台北市會繼續使用網路預約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確定接種的時間,但他也承認,系統需要改善。柯文哲認為現在台北市防疫的戰術要開始改變,透過快速PCR篩檢的方式,可以更快找到社區內的潛在感染個案。
「我想中央也在頭痛,」柯文哲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若將警戒的等級降低,很有可能讓潛在個案在各地流竄,讓疫情再度擴散。他也說,如果疫苗一個月以後可以進來,他主張直接撐一個月,但是若還有很長的時間,就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市府規劃全市76處接種地點裡,大多數都是中、大型的接種站,並且採用「宇美町式施打法」。侯友宜說,上午疫苗接種時段截止時,實際接種的人數跟市府預計接種的數量相近,目前也沒有收到有不良反應的案例。他並指出,中央在今天公布了第二波疫苗發的數量,讓市府更有時間進行規劃施打的流程。
(文/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楊子磊、許𦱀倩、林彥廷、唐佐欣、陳曉威、張家瑋、余志偉)
#延伸閱讀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https://bit.ly/3wka2QH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快速PCR #疫苗 #苗栗 #群聚感染
台中榮總感謝函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老們,得罪了
其實扁要關要放不是什麼當務之急
特赦我也沒意見
只是無法忍受指鹿為馬這回事
"2010年11月11日陳水扁收賄案定讞,發監台北監獄執行為期20年之有期徒刑。陳水扁正式入監後開始頻傳身體不適,多次戒護就醫。
2012年9月12日陳水扁因無法解尿,由台北監獄戒送衛生署桃園醫院住院治療,但扁於13日戒護住院期間出現言語結巴、頭痛等問題,署桃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時,發現陳水扁右腦額葉有長度約 0.4 公分過去腦缺血所留下的舊痕,便於9月17日告知北監,需由神經內科與精神科進一步檢查,建議轉診至醫學中心(第一個踢皮球的醫院)。北監諮詢北部各醫學中心後,於9月21日將扁轉診至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後續治療(眾大醫院皆避之唯恐不及,北榮中獎),診斷結果報告指出,「不像中風,亦不像失智症」(像什麼?詐病嗎?)。
歷經兩月住院,2012年10月17日台北榮總提出「陳水扁先生住院結案報告」,建議將扁轉介至精神科專科治療 (第二個踢皮球的醫院)。依其所載,重要診斷如下:
1、 嚴重型憂鬱症合併焦慮及多重身體症狀。另外,合併明顯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之精神異常狀態,例如:被害妄想症及被監視感附帶症狀。(這是憂鬱症這診斷貶值的開始)
2、嚴重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3、結巴性語言障礙合併輕度命名障礙,可能是精神性疾患或是腦部病變所導致,不像中風,亦不像失智症。(醫學尚未發現之神奇腦部病變?)
4、慢性攝護腺炎,仍持續治療中。
結果陳前總統在 2012 年10 月 11 日透過「陳水扁辦公室」發表感謝聲明,表示願意續留臺北榮民總醫院,接受後續精神科治療 (寧住精神科慢性床,就是不想回北監!) 。
2012年10月24日,陳水扁因重度憂鬱症,直接轉住進台北榮總專門病房(被陳水扁看上了,北榮還是沒逃掉),並由各大醫學機構10 名主任級醫師及大學教授組成聯合醫療小組進行醫療。(示範了憂鬱症也可成為詐病選項?)
2012年11月30日陳水扁因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於台北榮總進行鼻中膈彎曲手術。2012年12月28日因陳水扁於台北榮總住院期間右手出現明顯抖動,北榮進行各項檢查後,認為不像典型的巴金森氏病,建議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及藥物治療。(看來只剩下憂鬱症可用了)。
2013年2月17日:前監委黃煌雄公布阿扁於北榮的病況影片,顯示扁走路不穩,數度踉蹌險些跌倒,講話嚴重口吃,手腳更是不斷顫抖(好演技),表示醫療小組認為扁的腦有病變。北榮則澄清表示扁手抖、走路顛簸、講話結巴等症狀,目前診斷仍傾向是巴金森氏症候群(並非典型巴金森氏病)或原發性顫抖症造成,應非中風。2013年3月4日陳水扁開刀治療痔瘡。 2013年4月19日,阿扁住了半年,終於憂鬱症改善了,但又未好到可以回普通監,故移監台中監獄培德院區(送走了,北榮與北監都大大鬆了一口氣)。
2013年5月前監察委員黃煌雄(又是他)至培德醫院及台中榮總實地訪查後指出,陳水扁健康每況愈下,不僅無法自行行走,每天漏尿更高達43次,還出現「嗆咳」新症狀;建議已到了慎重考量「保外醫治」的時候了。(圖窮匕現矣!)
2013年12月13日陳水扁二度開刀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斷了睡著覺會死這條路) 。2013年12月20日,神經內科名醫陳順勝鑑定報告指出,陳水扁患有腦神經退化症合併中度巴金森氏症、中度語言障礙、中度動作失能、輕度失智、嚴重尿失禁、重度憂鬱症合併焦慮、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身心慢性疾病。(打臉北榮的診斷,北榮無語)。
2014年5月17日,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陳昭姿轉述,陳順勝赴台中榮總會診,得知扁吞口水、吃飯時易嗆到,判斷扁是因腦部萎縮退化引起吞嚥困難;推估2、3個月後會有更明顯的吞嚥障礙。2014年6月10日陳水扁即首度正式委託律師以台中榮總2014年5月15日開立的診斷證明書聲請保外就醫,10月間遭矯正署駁回。2014年12月9日陳致中再接再厲,對外公布陳水扁台中榮總於11月4日所開立診斷書,列出下列4項疾病:
1.神經退化性疾病,以額顳葉症狀為主要表徵。(陳昭姿更指出,扁的腦部組織已萎縮一成七,真是神醫)
2.阻塞型睡眠呼吸暫止症,重度,經修整手術治療。(治好了不是嗎?)
3.重鬱症。
4.輕度攝護腺肥大合併中度排尿功能障礙。(所有60歲以上老男人的暗疾)
當時綠營配合發動多項攻勢,強烈要求讓扁保外就醫回家,各類媒體也很配合演出。呂秀蓮還祭出「不放扁,就絕食」的訴求。(奇怪,絕食專家林義雄並未響應)。2014年12月8日,法務部長羅雪瑩召開記者會,鬆口指引「抗告、向高院重新申請、專業評鑑」等三條釋扁的「明路」。這不是政治考量,什麼才是政治考量?第三項更擺明了要拿醫療作遮羞布了。果然,兩天後陳水扁就再度向法務部申請保外就醫,不到一星期法務部公布了陳水扁擴大醫療鑑定小組名單,由扁家推薦的高雄長庚陳順勝等7名醫師 (又有他) ,與台中監獄推薦的台中榮總8名醫師(想必不願配合政治的就不要推薦了),共組15人鑑定小組,由中榮副院長許惠恒主持。醫療鑑定小組於12月22日首度入監探扁,於26日召開第二次擴大醫療鑑定會議,於29日就迅速達成讓扁保外就醫共識。全部小組名單請見附表。
據當時媒體報導:「法務部長羅瑩雪日前已指示矯正署,只要法務部醫療小組確認陳水扁罹患腦部萎縮等重大疾病,無法在監獄治療,應盡快讓扁保外就醫,相關程序可望在年底前走完」。同篇報導還述,陳水扁以「弟」自稱致函給馬總統,開頭就提到「我是個罪人、廢人,沒有資格要求馬總統放人」,還要馬加油,最後以「弟陳水扁敬上」結尾(果然是重鬱症患者的口氣,有韓信甘受胯下之辱之風)。
照著劇本走,2015年1月5日 矯正署核准陳水扁保外就醫一個月。阿扁在眾人簇擁下高調出獄,還戴著頂上書「扁案是政治迫害」的帽子 (可見之前與馬總統的信只是權術而非真心話);保外就醫後就由新成立的「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負責把他的症治好,再依保外就醫規定回監服完刑期。
但正如挺扁名嘴汪笨湖的放話『再要讓扁入獄要開坦克來才辦得到』。果然神算,這麼多名醫治療下,扁之病情一個月沒治好,至今已一年多也好不了,看來是永遠不會好到可以回監了,但他卻仍可以拖著病軀,「遵照醫療建議」四處興風作浪。他的病大概要得到特赦,沒有「痊癒就要回監」的後顧之憂後才會完全康復吧。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成員們,你們拿出醫療專業給你們的患者悉心治療了嗎?還是悉心不要治好?當你們甘心配合政治演出時,難道也罹患了政治軟骨症的流行病嗎?
「阿扁出獄記」這連續劇折騰台灣多年,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因而主角似乎無意下檔。政治政治,讓人人都活在虛假的世界。面臨整個醫療界公信力在政治壓力下沈淪,勇者或許挺身對抗,我輩平凡人,只能嘆息!被迫配合演出這齣政治大戲的醫界同儕或許都有苦衷,我若遇上那舖天蓋地的壓力,能挺起脊樑對抗嗎?我也懷疑!或許只能保持沈默,不說違心之言吧!悲夫!
附註:保外醫治(俗稱「保外就醫」):受刑人罹患疾病等,經在監就醫、戒護外醫或移送病監都不能為適當之醫治時,矯正機關依其病情需要核准,並報請檢察官命其繳交保證金後,到監獄外自行就醫,俟其病況穩定再行通知回監執行,保外醫治期間不算入刑期。
附註;提建議讓扁保外就醫15位專家名單。我同情前八位的身不由己,也敬佩後七位扁家推薦的專家的勇於出面。
台中監獄推薦中榮八位醫師:副院長許惠恒、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張鳴宏、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喉頭頸科主任劉時安、放射線部主任陳啟昌、精神部主治醫師林育臣、呼吸治療科主任許正園、及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偉彰。
扁家推薦七位醫師: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執行長許重義、台北榮總精神部醫師周元華、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林信男、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陳記得、前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宏一、及和信治癌中心醫師賴其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