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台灣 09 - 新市政公園/夏綠地公園(臺中市政府/市議會/國家歌劇院)
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府會園道
首先為大家介紹市政府,它的大樓本身以玻璃帷幕包覆,建築中央下方簍空造型形成,非常狀觀!平日經過最多只會見到它玻璃窗建築物造型,原來在空中觀賞它的「設計」與跟它對望的市議會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來到這裡少不免亦要走到旁邊的歌劇院參觀一下,不得不提就是幾個建築物間有著好一大片的綠化公園,除了欣賞建築物外,這裡也是市內的跑步熱點之一!
「歌劇院由高低起伏的曲牆為主結構,構成大大小小的洞穴,讓人身在其中能感受自然元素的變化,喚醒人類的感官本能;大片的玻璃帷幕與無界線的空間讓歌劇院成為一座內外融合、回歸自然的開放性建築,
讓陽光、空氣、水與聲音能在歌劇院流動,與藝術在院內匯集、繚繞,生生不息。」(節錄於臺中國家歌劇院 官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RQadI611Wk&t=194s
===================================
請訂閱「傑拉德頻道」YouTube Channel
台中歌劇院結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見蕭邦,又見陳毓襄》本週「茜問」
https://bit.ly/3kFvbju
*陳毓襄與國台交浪漫音樂會:
9/10高雄衞武營,焦元溥導聆晚上6:40分開始,音樂會7:30
9/12台中歌劇院,焦元溥導聆下午1:30分開始,音樂會2:30
*每個鋼琴家一生都有幾首代表性的演奏作品。陳毓襄除了特別鐘愛俄羅斯作曲家Rachmaninoff 及Tchaikovsky 、蕭士塔高維奇⋯⋯作品之外,她二十歲習琴的老師Byron Janis教導她最重要的樂曲即是蕭邦,特別第二鋼琴協奏曲。
Byron Janis 在美國冷戰時期是美國人的音樂英雄。在赫魯雪夫執政初期,美蘇兩陣營對峙達到高峰,但史達林已經死了,原子彈兩國皆有。衝突之後,美蘇兩國開始進行民間交流,緩和一觸即發的危機。
雙方陣營各派一位代表。美國派出Byron Janis ,蘇聯派出風格獨特的Richter 。Byron Janis 抵達莫斯科開始時,音樂大廳擠滿人潮,他們是準備來給美國音樂家一番噓聲的。但Byron Janis 還沒彈奏完一首協奏曲,已征服全球水平最高的音樂聽衆。
陳毓襄還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當學生時,知道友人認識Byron Janis ,逼著對方打電話⋯⋯她形容自己當初拜師,不顧一切,清晨、夜深⋯⋯只要有機會跟著大師,她絕不放過機會。
Byron Janis 聽完當時已得全美青少年組冠軍的陳毓襄彈奏鋼琴後,正式收她為學生。至今他對陳毓襄如何成為一個出色的鋼琴家,包括衣著、修為、金錢態度、技巧的細節⋯⋯仍然影響深遠。他教導她彈奏蕭邦時,先一個細節一個細節來,之後再要求陳毓襄:全忘掉!用另一種方式表達。
他説:蕭邦的音樂,是要躺下來聆聽的。
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是蕭邦19歲的作品,結構完整,有愛意洶湧、有情綿低吟、有浪漫與現實的衝撞,最後蕭邦選擇讓這段感情成為不告白的愛,然後譜成一首鋼琴協奏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熱情如旭日升起:第二樂章細膩動人,帶了一絲獨自暗戀的美和傷悲:第三樂章,蕭邦決定把它藏在心裏,成為永恆的祕密。它不必成為世俗之情,也不會淪為相愛後有時不免帶來的遺憾及轉為無情。於是不告白的愛成為永恆的愛情,蕭邦以舞曲的形式,寫完不告白之愛的完結篇。
焦元溥在節目中解説19歲,且位於德奧邊緣的波蘭年輕作曲家,驚人的才華。
陳毓襄則為我們的《茜問》音樂導聆節目,開創了新模式,把正式演奏前,鋼琴家和指揮的Rehersal,直接搬到我們的節目上。
於是跟著陳毓襄與指揮家葉政德倆人的默契及溝通過程,我們製作了一集前所未有集訪談、鋼琴演奏、及Rehersal幕後的節目。
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Unspoken Love
不說出口的愛 只訴琴音 -陳毓襄演奏會 焦元溥導聆【茜問完整版】
https://bit.ly/3kFvbju
圖一:音樂會海報。圖二:陳毓襄代表台灣接受加拿大雜誌訪問,La Scena Musicale magazine, about the music scene in Taiwan during COVID-19. We are one of the five countries mentioned. The magazine is in English and French.
台中歌劇院結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莎士比亞的戲,將近四百多年前的劇本,卻永遠能代換出對現代社會環境的針砭~
與王嘉明的第一次合作,有幸參與了他2015年的《理查三世》,大破舞台上的第四面牆,用盡戲劇廳上下內外前後左右,甚至讓演員在演出時,將觀眾席大門敲開,理所當然又大搖大擺進出。
王嘉明導演的形式看似在前,卻能夠將故事連結在地文化解構出新品種的莎劇,就如同歐美多國,早將百年舞台劇規矩的敘事風格與近代新式劇場切割出不同形式的呈現。
實驗性永遠是王嘉明的作品必備要素,既然實驗,就不只會端給觀眾單一想像的菜色,王嘉明擅長借代結構嚴謹的莎翁筆下故事,而後打破框架去玩味角色,加以融入各種新時代的技術。
這次聽說這位頑童從2015年版《理查三世》又進化出2021年的《混音理查三世》,這可再次勾起我的興趣~我總是喜歡劇場不攀附大眾審美,永遠充滿行動劇式的動腦挑戰,百花齊放的戲劇風格,才是真正給予觀眾看見更多元的劇場藝術的可能。
#理查三世 #王嘉明 #莎妹劇團
#台中歌劇院 #台北兩廳院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892733882/posts/378320193674402/
台中歌劇院結構 在 臺中國家歌劇院被視為全球最難興建的建築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中國家歌劇院將成為地圖上的重要標記位於臺中市西屯區7 期重劃區,面積約為5.7 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1 萬5473.25 坪, ... 建設大台中, profile picture. Join. ... <看更多>
台中歌劇院結構 在 建築印象#060台中國家歌劇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