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位音樂打譜,到課程編曲一起開門見山~給音樂老師的《數位電腦音樂師資班》開始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8Qi9k2xPi6n1e1treq7xf6SVzIi1_jRpK2hwSLbJNbQKxZA/viewform
音樂老師今年不出國,今年要充電~課程紮實不漏水。比出國省更多錢,比出國充更多電!謝謝君冠音樂教室的學長林俊雄老師與朱加君老師極力的鼓舞與協助,我們終於在很棒的場地可以為您舉辦這個特別為音樂老師設計的課程,紮紮實實,希望有更多老師可以融入數位工具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中,別擔心,您一定可以的!!!一起來報名吧!
資深音樂教育人深度策劃,為您誠懇呈現!很多地方都需要的數位音樂老師,您也可以擔任!十人小班,報名要手刀,學費佛心價!修滿全勤修業證書,讓您寒假後功力大增!
----------------------
🎹君冠音樂《數位電腦音樂師資班》
🎹教音樂的您,是否常常遇到要編曲給學生演奏、合奏?很想學用電腦編音樂做音樂,卻不知如何下手?甚至聽說其實不難,但總不得其門而入?我們非常了解這樣的心情啊,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學音樂,在今日有許多電腦工具,已經是音樂老師的我們,的確是需要了解這些工具讓自己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音樂老師的~這個師資班因此就誕生了~我們將帶著您,一大步一大步的使用這些用上網方式就可以使用的電腦音樂工具,透過這些課程,讓您擁有自己編寫的音樂,並可融入您的日常音樂教學!日新月異,教學相長,音樂老師進修最強一棒就趁現在!
✅參加者務必自備可以上網的筆電與耳機
上課時間: 2021, 1/15(週五),1/22(週五),1/29(週五),2/5(週五) 下午6:00-9:00(歡迎音樂老師報名此班)
上課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中埔二街220號
報名專線:(03)316-5058
第一堂:數位音樂的工具發展與使用邏輯與應用
如何利用Noteflight打出多聲部的樂譜
數位音樂的格式與功能介紹
利用線上數位音樂編輯工具製作小星星爵士和絃編曲
第二堂:合奏編曲
編曲段落的選擇與設計
聲部配器的設計
特殊音色的應用與loop 的剪貼
第三堂:數位音樂編曲
利用數位音樂工具建立和聲進行的資料庫
從鋼琴midi 檔改編給器樂合奏的過程
第四堂:教程的設計
用聲音說故事的創作體驗
利用noteflight 教學五線譜與視唱聽寫的教材設計
利用 soundtrap 設計電子音樂創作的教材設計
(2 與3 可擇一製作)
第五堂:發表會
講師介紹:
李婉菁老師
西拉雅人,自幼與父親李茂松教授學習鋼琴、電子琴、樂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求學期間,曾師事李茂松教授、Prof. Charles Covington、宋允鵬教授、李潤愛教授,並與許明鐘教授學習樂曲分析、黃燕忠教授學習對位法。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常與藝術、媒體機構如身體氣象館、經維互動、探索頻道等; 藝術家姚立群、盧盈良、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馬來西亞)等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古典(Indulge跨界美聲樂團)、金屬樂團(閃靈樂團、衹樂團)鍵盤手,以及 2008 年盤古樂團台灣巡迴演出之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2012 年,率領DJ、搖滾樂手與韓國藝術家李幸俊,聯合呈現實驗電影與多投影電影現場表演《狂喜洗澡狂》。2014 年,策畫「手作:巴爾的摩-首爾-台北三城音樂會」。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2017 NYCEMF(美國紐約)、2018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2018 ICMC 演出(韓國大邱)曾獲紐約樂評人Jean Ballard Terepka評論為:"Ban Shan.......an impression of combined dancerly delicacy and cosmic largeness emerges, and the protected god became a powerful force of creativity."— New York (2017, 6) 另有作品如〈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RCAM 2016。2017 年與台灣聲景藝術家范欽慧共同創作〈風舞竹〉,為寫給苗栗竹林聲景、實驗電聲與現場鋼琴演出的作品。2018 於紐約NYCEMF發表鋼琴與電腦互動作品《秋日二重奏》,並於韓國ICMC與王永宏、楊政諺同演出《Signal Exchange》。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並任教於輔仁大學音樂系。
網站:https://sandrawcl.wixsite.com/demo
台北大學論文格式 在 藥師陳進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網傳的一篇文章,如果屬實,真的不簡單。
風向及網軍治國,可以嚐到甜頭,但對國家及民眾長遠發展,卻未必是好事。
===
轉傳
[走進歷史的真相]
今年5月,哈佛大學找彰化縣加入「卡介苗對武漢肺炎防護效果」研究計畫;6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宣布,要與彰化縣合作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想了解台灣社區感染程度。
許多人在問:為何不是台北、新北,而是六都之外的彰化?
也許只能是彰化。
台灣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第一個死亡案例都在彰化;這裡還有連續16年舉辦全縣萬人健檢的經驗,以及全台任職最久的衛生局長葉彥伯。
年省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
葉彥伯從偏鄉衛生所醫師做起,2004年起接掌彰化縣衛生局,經歷藍、綠4任縣長。這16年宛如一部台灣公衛發展史——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與六輕空污案等,都發生在彰化。
葉彥伯也是全台唯一有公衛博士學位的衛生局長,平日還在台大開設「結核病流行病學」——這種台灣高盛行的傳染病,是他的博士論文主題;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正是葉彥伯的碩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這對師徒,加上出身彰化永靖的六輕污染權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成為撐起彰化人健康的鐵三角——16年健檢,找出超過1萬個癌病變民眾,省下約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也提升地方公務員的能力,有十多位衛生局同仁正在台大念公共衛生碩士。
彰化縣與台大公衛長期推動萬人健檢,吸引外國公衛學者前來取經。(圖片來源:王惠美臉書)
其實1999年後,台灣各縣市陸續開辦社區健檢,但有的做做停停、有的參與率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持續系統化、科學化推動健檢的,當屬彰化。
彰化與台大公衛的合作經驗,每年還會登上4、5場國際研討會,去年還有14國公衛學者來健檢現場取經。
這3個人,如何把一個127萬人規模的社區健檢,做到世界知名?
首長、地方參與,如媽祖遶境
6月13日清早,「未來城市@天下」記者跟著詹長權搭上最早一班高鐵,來到今年彰化健檢第一站、「口罩套之鄉」社頭。
社頭國小前一天就用紅帳篷搭起報到處,彰化縣長王惠美、葉彥伯與陳秀熙早等在現場,8點不到,已有262位民眾報到。為拉開社交距離,檢查動線從有冷氣的大禮堂,拉到後排教室走廊;上百位穿桃紅上衣的衛生局所人員與黃色上衣志工,在各檢查站穿梭,確保流程順暢。
2005年開辦的萬人健檢有如彰化版「媽祖遶境」,首長、民代一定出席,民防、義消主動維持交通,社區民眾除了當志工,還有人扛來一桶桶豆漿、仙草冰,餵飽剛空腹做完健檢的民眾。
今年健檢原要取消,後來決定從4月延到6月、從30多場減少到27場。王惠美說,民眾因疫情不出門,全國癌症篩檢人數遽降15%到36%,彰化也少了10%到27%,才決定用鄉親熟悉的「傳統」作為解封儀式,也讓社區醫療回歸常軌。
16年,不只把健康檢查變成健康信仰,也推升了彰化衛生服務的細緻度:
插入健保卡,健檢項目就會印成一張表,民眾按表索驥,便能像大地遊戲般跑關做檢查;表上還有條碼,視力、體重量測結果,「嗶」一下就上傳資料庫,全自動化。
民眾依序坐在紅板凳上等抽血,前排一空,志工立刻吆喝大家往前移;早期用布簾圍成的子宮抹片檢查臨時診間,現在也改用一天租借費1萬元的輕隔板,「這樣才沒有隱私問題,」葉彥伯說。
第一年開辦健檢前,彰化傳出鴨蛋含有戴奧辛,決定放寬健檢年齡。結果民眾擠成一團,縣長被團團圍住;一場400人的檢查,從早上6點半驗到下午1點才結束;中途還因為跳電,X光機燈管燒壞,10幾萬元瞬間報銷。
現在參與人數不變、檢驗項目更多,卻只需一半的時間。早上9點最後一位民眾完成報到,5分鐘後報表就送到葉彥伯手上;10點最後一位民眾健檢完畢,接著開檢討會,隔天要接力舉辦的線西鄉工作人員,站在一旁聆聽。
「衛生局團隊向心力很高,葉彥伯專業受各方肯定,換了別人不一定做得起來!」詹長權觀察。
彰化縣衛生局團隊怎麼做?
第一步,列項目。
「地方健檢最困難的,是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需求,」陳秀熙說,健檢項目是中央癌症篩檢,加上地方成人保健。但過去健保署是「想到一種病就做一種篩檢」,台大公衛居中整合後,把彰化健檢變成「量販店」——每一場健檢有20多個項目,可篩檢癌症、能測三高等慢性病;還能隨科技進步或重大事件,隨時加測項目,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
「健檢平台搭得扎實,加測什麼都方便,」陳秀熙說,為理清流程,2005年起陸續針對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等重大疾病,設計檢驗流程,十多年來開了120次會。直到現在,他仍每週帶博士生到彰化,與衛生局人員分組討論。
他舉例,前幾年,民間流行檢測骨質密度,但多數檢測方式並不準確;偏偏民眾不愛做子宮頸抹片,常上演「護士追著民眾跑」的畫面。陳秀熙便建議將骨質密度鑑定,安排在抹片檢查之後,作為誘因,之後再換成專業的骨密檢定車。
「衛生專業知識不斷進展,不跟學術界保持聯繫,專業能力會退化,」葉彥伯認為,健檢不能「有做就好」,這正是必須與台大公衛合作的原因。
第二步,抓資料。
健檢前一個月,衛生局會從中央資料庫下載彰化縣民的健康資料,找出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然而,各疾病分屬不同資料庫,光癌症就有4個,而且格式不一,衛生局同仁必須一筆筆下載,重新整併後,再串接縣民通訊錄——直到這一步,誰多年沒做健檢、誰又是某疾病高危險群,才水落石出。
名單彙整後,交給鄉鎮衛生所接棒。他們會寄出1萬多張名信片,甚至還試寄過白色明信片、有色明信片和彩色DM,結果傳統白明信片反應最好,因為「一看就知道是衛生局寄的!」儘管如此,仍只有3到4%民眾願意來;所以還要一個個打電話邀請,檢驗前一天再提醒,記得空腹、不要穿有亮片的衣服好做X光⋯⋯直到這幾年改用語音電話,才減輕第一線的負擔。
「做健康檢查最難的,就是讓民眾願意來,」葉彥伯笑說,第一年請民眾早上6點半來做健檢,民眾卻以為是詐騙電話,大罵:「哪有人透早做這種?聽你在給我騙!」
「永遠要優先關注不知道、不來的人。他們不是不願意來,只要好好解釋,他會聽,」葉彥伯說,局裡做過實驗,今年不來的,明年再問一次,大概10%會來。「對方了解、接受,都需要時間,」他強調,「溝通的過程就是衛教。」
溝通過程很慢,但他寧可慢,也不用縣府預算買贈品鼓勵民眾,「必須教育民眾,政府已經為健檢花了很多錢!」
由於第一線人員的不厭其煩,健檢從第一年的27場,做到現在一年100多場;參與率也從一成,成長到3、4成;今年加測新冠肺炎血清抗體,第一場31位也是全到。
這幾年,彰化人已漸漸把健檢當福利,甚至有2、3成民眾,時間一到,就主動打電話到衛生所預約健檢。也因為年年健檢,衛生局擁有8成民眾的電話號碼,成為防疫成功的關鍵。
第三步,整系統。
參與縣市健檢多年,陳秀熙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連結醫療系統。「很多免費健檢都『斷頭』,」醫療系統若沒有立即接手病患,就白白流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彰化的做法,是把醫療系統拉進健檢。
比如,衛生所不是寄給健檢結果給民眾,護士會先檢查健檢報告結果,將需要看診的部分寫好轉診單,註記掛號科別,2週後再請民眾來一對一講解;講解時,除了衛生所醫師,診所醫師也會出席,協助轉診。
「醫師看到病人有病變,然後去治療,才會認為篩檢真的有價值,」葉彥伯他的策略是,每增加一項社區衛生服務,就拉進一個盟友:替毒癮患者驗C型肝炎,就與獄政系統合作;做偏鄉老人流感接種,則與村里長與診所合作。漸漸把健檢從一個點,撒成一面網。
這幾年,還把幾所中部大學體育學系拉進健檢系統,趁發健檢報告時,請大學生幫民眾測驗體適能。
「什麼叫『心肺功能不好』?登階運動做下去會喘就是啦!」葉彥伯笑著說,「衛教知識用講的,沒用啦,要用體驗的!」
「學術研究不能做完就走」
彰化人在體驗「做得到」的衛教,詹長權與陳秀熙也在實踐有成效的公衛研究。
學術計畫大多3、5年結束,兩人陪著彰化縣走了16年,從一開始沒經費,做到拿下近年最重要的高教深耕計畫;連爭議最高的六輕空汙也直球對決,透過萬人健檢發現—與雲林六輕僅有濁水溪之隔的彰化大城鄉民,尿液含有多種重金屬。
詹長權與陳秀熙,用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將計劃的評估經費投入健檢項目,再將研究結果回饋給民眾,形成正向循環。「一方面替國家節省大筆研究經費,一方面訓練地方公務員,」陳秀熙強調,學界不能做完研究就走,一定要建立永續平台,持續提供新的健康服務,「這就是合作。」
而這項中央、地方、醫界、學界與社區的合作成果,今年還拿下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哈里森.C.史賓瑟傑出社區服務獎」,理由是「使公共服務與永續醫療照顧,能透過各種創新健康宣導與預防服務傳遞到社區」。
「我們不是做研究,而是做公衛服務,同時帶一點研究,」詹長權笑著說。
原來,真正的公衛實驗室,就在社區。
是不幸,也是幸。彰化因緣際會發生了這麼些指標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又適逢有這麼一位學有專精、有抱負又肯犧牲的衛生局長;從其良知,勇於任事,超前部署,反遭官僚無情批判、網軍恣意意詆毀。公道自在人心,天理必將伸張。
(您可以刪掉這份報導,就讓努力做事的人被消滅;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人正在努力的實踐自己的理念與專業,讓台灣更好。)
台北大學論文格式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總統博士論文錯的不只444字
賈文濤/大學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圖/教育部提供
十一月廿八日立法院公聽會,政大嚴震生教授指出蔡總統博士論文有四四四個英文拼字錯誤。廿九日蔡總統回應:「這是一篇卅五、卅六年前的論文,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打字機,且是學生自己打字…論文裡尤其是很長的論文裡,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筆者曾查看過聘任蔡總統的政大法律系前主任劉鐵錚教授在卅五、卅六年前指導的碩博士論文,每一本都是中規中矩的。此外蔡總統也曾在二○一一年文化沙龍講座中分享自己博士論文的打字校稿:「…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交出去的一剎那,你就會覺得,你不要再考試了」。再者,蔡總統在論文前面的致謝辭裡也提到「…感謝宋小姐的打字和鉅細靡遺的校對」。這本論文在作者檢查過一個月,加上宋小姐細心的校對,還有這麼多錯字,就令人很難理解了。
其實這本論文錯的不只四四四個字,筆者發現還有許多基本的格式前後不一致或錯誤遺漏處,譬如:
一、論文目錄共五頁二四九行,有八十二處目錄標題和正文標題不一致或錯誤。如目錄第一頁第二行…A World in Transition,內文第一頁則多出General background兩字。又如第一頁卅八行標題是美國的鋼鐵業危機,但內文並沒有這些內容。
二、段落有誤,有一頁卅行沒有分段,最長連續四頁共七十九行沒有分段,總共有卅五頁次有此現象(如二九一至二九四,三一一至三一三)。
三、章節分類前後不一致:前六章,每一章下面分為(A)(B)(C);然而後四章,每一章下卻分為Section I、Section II、Section III。另外第一部分第二章,章下分為(A)(B)(C),再細分為(1)(2)(3);但第三章,章下面分為(A)(B)(C),之下卻細分為(a)(b)(c)。
四、論文出現許多不知作用的文字底線。譬如四十七頁十五行的seriously,四十八頁廿二行的voluntarily等,總共有九十五字。
五、連字號使用不一致,有時有,有時沒有:譬如balance-of-payment國際收支餘額(如六十四、六十九、七十頁),沒有連字號balance of payment(如廿三、六十七、七十頁)。
六、論文中使用的字不一致:譬如五十四頁第一行15 percent,廿八行卻是15%。一二二、三四○等頁使用percent;四十三、一一○、一三八頁使用%。另外,一三一頁有六個programs,卅二頁卻用英式的programmes。
七、該論文目錄共有五頁,二四九行,只有十行有頁碼,其餘都沒有。
八、論文沒有排版。內文的章節標題沒有置中,字體大小與內文也沒區別,兩者之間也沒有空行,標體與內文混在一起連續寫下來,整頁都沒有空行。
台北大學論文格式 在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比較法資料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第二場次講題:日本勞動法判決研究主講人:侯岳宏教授(台北大學法律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比較法資料中心學術論文獎學金實施辦法、論文格式參酌附檔。 ... <看更多>
台北大學論文格式 在 台大社科院長:應立即公開林智堅等3份審定審議報告書(第4頁)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學倫會說的余正煌和林智堅論文的「重疊四段」, 其中三段最早出現於2016年1月5日陳明通依據國發所的論格式範本,也就是所謂的公版 ... ... <看更多>
台北大學論文格式 在 【論文寫作攻略坊】學位論文Word排版全攻略(完整版)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內容】0:00:00 課程介紹【 論文 版面配置】0:03:07 版面配置-規範說明0:04:01 版面配置-操作示範【文字樣式 ... 臺北科技 大學 圖書館. ... <看更多>